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117|回复: 31

闲着没事自己搞的,一种反向推算穿甲公式的近似方法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9-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本站NavWeaps里的相关数据,可以近似地反向推算穿甲公式,我做了第一步工作,过程如下:
在不考虑各型APC结构和特性差别、材质差别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穿甲能力只与炮弹重量、速度和直径有关。先假设在90度垂直命中的情况下穿甲厚度公式是K*M^a*V^b/D^c.
其中M为APC弹重,V为命中速度,D为炮弹直径。

先由美国16寸MK6和MK7的0距离穿甲厚度数据做计算,此时仅仅考虑命中速度的不同。
穿甲厚度H1=829=(1224.5)^a*(762)^b/(406.4)^c
穿甲厚度H2=755=(1224.5)^a*(701)^b/(406.4)^c
对上述二式两侧取自然对数,再分别相除,得到如下式子:
ln(829/755)=b*ln(762/701)
由此可以算得b=1.12

再根据b=1.12,以及其它16寸炮的0距离穿甲厚度,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算得a值。结果如下,计算过程略;
用MK7的数据与MK5作比较,算得a=0.555;
用MK7的数据与MK1作比较,算得a=0.560;
用德国SKC34的数据与法国1935作比较,算得a=0.570;
平均取0.56,可以看到这恰是1.12的一半,也就是说同口径炮弹的穿甲能力与动能成正比。

再根据a=0.56,b=1.12,和其它数据算c,结果和过程均略,得到c在0.68-0.73左右。
最后确定系数K。
此后,把各种火炮的弹重、速度、直径带入公式,再与NavWeaps中0距离穿甲厚度核对,个人认为c取为0.68更加接近一些,所以此次计算的近似公式为:
穿甲厚度H=0.544*M^0.56*V^1.12/D^0.68

现将几种火炮的0距离穿甲计算结果与NavWeaps中数据作对比:
MK7计算结果为829.0,NavWeaps中为829
MK6计算结果为755.0,NavWeaps中为755
MK5计算结果为754.1,NavWeaps中为754
SKC34计算结果为742.2,NavWeaps中为742
M1934计算结果为816,NavWeaps中为814
94式计算结果为869,NavWeaps中为864
M1931计算结果为715,NavWeaps中为713
Mark VII计算结果为668,NavWeaps中为668。注意这个数据是按755初速计算的,而不是732

大家有兴趣就用其它数据验证一下。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步就是推算其它角度命中时的公式,不过这个难度太大了,我没有进行。

况且上述也仅仅是极为简略的、近似的一种算法,不是真正的公式,仅仅是在常用范围内近似程度尚可。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海军杰出服役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基建与维护特级荣誉勋章

发表于 2011-9-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RS 于 2011-9-22 09:03 编辑

按LZ思路试着回归了个公式,目前只用了几种美国舰炮的数据,等有空再代入其他的数据以及调调参数……现在的误差情况如下表,倒数第二栏是计算结果,最后一栏是相对偏差……还不小……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还真对此计算了,呵呵。
在垂直命中和小角度命中的条件下,误差还是很小的。
倾斜条件下有其他影响。只不过我不知道,也算不出来。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RS 的帖子

分段处理是个好主意,如果分段够精细的话应该能够得到可以接受的结果。

按照MK6和MK7在不同命中角度上的穿甲能力计算,命中角度不同,其与着点速度的函数系数就不同。
分段的话应该能比较准确地复原。

不过这也仅仅是近似,作为我等业余外行的YY而已。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插补计算?
试一试把动能E分解成速度和质量,有可能拟合度好一点?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1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RRS 发表于 2011-9-22 22:15
作为外行最难处理的可能是与材料有关的参数,另一方面能看到的数据极少。这样的公式能体现一些量与侵彻深度 ...

公式不对,计算结果跟你给出的结果不符。
着角修正部分(T的计算部分)怎么可能是加在前面的计算结果上?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1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RRS 发表于 2011-10-16 23:32
回复 企鹅骑士 的帖子

末端9.573×7×T-2.9218)那里应该是9.573×T-2.9218),多打了个×7.

T是余弦值么?好像还不对。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RS 发表于 2011-10-21 13:29
就3楼的数据而言得到了一个比较精确的算式:

这个公式没有口径D是最大的问题,导致计算像德国的280和法国的330这种小口径高速炮时误差突然增大。
德国的C28型280炮炮口计算穿甲深度为723,明显偏大。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巡洋舰火炮的弹道和穿甲深度数据?NavWeaps的只有老美的203mmL55炮全一点,其他一概没有。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0-2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笨问题:Mk6与Mk7为同口径,如用同一初速发射同样重量外形的炮弹,那末弹道曲率存速着角与穿甲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咯?是否Mk7减少射药就会获得与Mk6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吊射威力(水平装甲穿深)或Mk6加大射药就会获得与Mk7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平射威力(垂直装甲穿深)?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10-21 18:55
问个笨问题:Mk6与Mk7为同口径,如用同一初速发射同样重量外形的炮弹,那末弹道曲率存速着角与穿甲能力应该 ...

1、问:Mk6与Mk7为同口径,如用同一初速发射同样重量外形的炮弹,那末弹道曲率存速着角与穿甲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咯?
答: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更改发射药数量使Mk6与Mk7的外弹道一致。实际上炮弹的火药是分装在几个绢制药包中的,发射药的数量是由用几个绢制药包来决定的,达不到“无级变速”,所以外弹道很难调整一致。
2、问:是否Mk7减少射药就会获得与Mk6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吊射威力(水平装甲穿深)或Mk6加大射药就会获得与Mk7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平射威力(垂直装甲穿深)?
答:理论上MK7可以减少射药就会获得与Mk6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吊射威力。
Mk6加大射药就会获得与Mk7一样的在某段射程的平射威力(垂直装甲穿深)这个是不行的,MK6要达到MK7的平射威力非炸膛不可。理论上可以让MK7减少发射药使之与MK6平射威力相等。所有理论修改发射药数量的事情都会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药包不是“无级变速”的。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0-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企鹅骑士 的帖子

谢谢解惑。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前一阵子拿到一张取自1944年的火炮技令O.P.758Mk6Mk7共用的打靶弹简明弹道射表。既然是共用就表示用两者同一初速发射同样重量外形的炮弹,那末得到的弹道曲率存速着角应几乎完全一样。现在贴出来如下:




表头说明此表是给16"(406mm)45倍径与50倍径火炮以1800fps(549mps)发射2700lbs(1225kg)靶弹的弹道射击诸元表。诸元栏位从左到右是距离、仰角、落角、飞行时间、存速、自转偏流、20英尺高目标危险界、最大弹道高度。


大米历来只有Mk6Mk7两种舰炮可以发射1225kg超重弹,Mk6133.8kg制式减装药发射Mk8 1225kg穿甲弹的初速是549mpsMk7138.3kg制式减装药发射Mk8 1225kg穿甲弹的初速也是549mps,大米Mk9制式靶弹重量外型都与Mk8穿甲弹相当,所以此表也可视为Mk6Mk7减装药发射Mk8 1225kg穿甲弹的弹道射击诸元表。


此表的存在对网友研究两个问题时可能提供帮助:1. 马萨炮击巴尔是否可能使用减装药吊射?射程与落角是否能符合?2. 认为Mk6Mk7更具有水平装甲穿深能力的是否需要重新界定一下适用范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求203mm及其以下火炮的弹道数据。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0-2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203mm及其以下口径火炮的穿甲深度数据。

我的目标是总结一个公式,其适用范围上至460大和炮,下至37反坦克炮,法线角在0至30度区间内。

在德马尔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是有可能实现的。

上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0-2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企鹅骑士 的帖子

呵呵,还没找到那一国有官方颁布的自家火炮穿甲深数据。根据射表自己推算吧。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0-2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10-24 17:28
回复 企鹅骑士 的帖子

呵呵,还没找到那一国有官方颁布的自家火炮穿甲深数据。根据射表自己推算吧。 ...

我正是为了求得推算的公式才需要数据的啊。美国大口径舰炮的数据比较全,但是中小口径的没有穿深数据。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10-29 20:11 编辑

偷空又搞了个近似公式:
穿深=0.5124*M^0.56*V^1.12/D^0.67*(0.6*COS(B)-0.2*COS(B)^2+0.6*COS(B)^3)
式中M为弹重,V为弹着速度,D为直径,B为落角。

用16寸MK7的相关数据核算如下:误差也不小
落角

计算穿深

射表穿深

相对误差%

0

829.1949

829

-0.02351262

5.7

666.6635

664

-0.40113324

9.8

591.8944

585

-1.17853124

14.9

520.2782

509

-2.21576017

21.1

455.7778

441

-3.35098344

28.28

395.9069

380

-4.18601367

36

341.3146

329

-3.74303611

45.47

283.0933

280

-1.10474251

53.25

235.9248

241

2.105885929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10-29 20:00 编辑

再用小口径的炮弹对应参数验算一下:
德国11.1寸SKC34的
落角
计算穿深
射表穿深
相对误差%
 
0
603.3882
604
0.101289024
 
10.3
344.9223
335
-2.9618792
注1
注1:“计算穿深”是使用该炮在15000米距离上的落角和速度计算的;射表穿深对应的是15100米距离上的。所以实际相对误差比表末计算的要稍小一点。

美国8寸MK16的
落角
计算穿深
射表穿深
相对误差%
 
0
410.1306
410
-0.03186366
 
7.5
262.2264
254
-3.23875092
注2
16.9
191.8723
203
5.481603815
注3
注2:“计算穿深”是使用该炮在10000码距离上的落角和速度计算的;射表穿深对应的是10800码距离上的。所以实际相对误差比表末计算的要稍小一点。
注3:“计算穿深”是使用该炮在16000码距离上的落角和速度计算的;射表穿深对应的是15400码距离上的。所以实际相对误差比表末计算的要稍小一点。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3 13:28 , Processed in 0.0286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