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843|回复: 4

[其他设计] 美利坚合众国1924-1939年民防设施建设规划

[复制链接]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发表于 2011-8-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13号驱逐舰 于 2011-8-5 20:20 编辑

随着苏德奥三国盟约的缔结,美国在大战之后刚刚放松下来的心弦再次紧绷,想想三国在攻下实力远为不及的英、法、意、日之后挟整个亚欧非大陆之资源和全世界之海军兵力剑指美国东西海岸,稍许关注时政的人就会不寒而栗。在巴尔干被吞并之后,美国政府意识到采取应对措施已迫在眉睫,国会随即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和辩论,随后三国同盟降伏北欧并占领冰岛和格陵兰,势力范围已接近美国本土,参众两院终于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赞成票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法案,旨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针对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工程浩大的民防工程,以备不测。
一、组织指挥体制
成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局是根据美总统命令建立起来的政府独立行政机构,负责和平时期救灾与战时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准备、政策、计划和协调工作。该局职责包括:民防、危机情况下应急物资的调运和动员、灾害救助、火灾与水灾的预防与处置、应急食品和居住保障计划及应急通讯与广播。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全国分设10个区办事处,分别设在马萨诸塞、纽约、宾夕法尼亚、佐治亚、伊利诺伊、得克萨斯、密苏里、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华盛顿等10个州。每个区办事处负责3-7个州不等,每个州设分区。企业根据职工人数的多少,成立民防大队、中队或分队,民间有民防协会。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建立有国家城市搜寻与救援系统,至1939年1月在19个州组建了28个城市搜救特遣队,这些特遣队员主要是当地紧急服务人员,由该局负责训练和装备,并在遇有较严重的区域性灾害时统一调派使用。
  二、人员配备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机构设置主要有:减灾处、救援恢复处、警戒处、联邦保险处、美国火灾管理处、行动支援处、信息技术服务处等7个处,总监察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和地区办公室等10个办公室及国家紧急训练中心。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主要由文职人员组成,机构和人员设置注重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负责民防,平时组织和协调一切抢险救灾等事宜。目前有专职民防工作人员2500名,另有待命救灾的军队后备役人员5000人。州以下专职和兼职的民防工作人员6000余人,另有受过民防训练的不脱产政府雇员约300万。
  三、法律法规
  美有关民防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一)《联邦民防法》。该法后经多次修订,在继续强调民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减少“敌人攻击”所造成的损失的同时,增加了抢险救灾的内容。
  (二)《美国法典》有关民防的章节。其中35个章节中包含有20多个法规和行政命令,主要是对民防工作的操作程序和责任分工进行完善和修改。
  (三)《联邦法规》有关民防的章节。其中第32卷第185章主要对美国军队参与民防活动的任务、决策及操作程序作了规定,是军队参与民防活动的法律依据;第44卷有关章节对包括民防在内的紧急情况实施管理和援助作了具体规定。
  此外,美军也制定了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如陆军文件《民间动乱》和《民防》等。
  四、工程设施
  几十年来,美国在民防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了布局合理、系统配套的民防工程设施。美国的民防工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地下工程建设注重平战两用。美国为缓解城市人口、车辆拥挤和地皮紧张的状况,把许多城建项目向地下发展,出现了大量平战结合的大型地下公共设施。美国已把城市的油库、备用电站和各种管道网线全部建于地下,既美化市容、保障安全,又提高了城市的生存能力。全美有8个城市建有近千米长的地下隧道12条,其中旧金山的一条地下隧道长3.2公里,居世界之首;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其地下厂房、仓库、停车场和办公室位于地下20-30米深处,总面积达210万平方米;华盛顿建有11个地下车库,可停放汽车0.7万辆;自三十年代以来,美在许多主要城市修建了地下学校,明尼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教室、实验室及各种活动场所全部建在地下,整个建筑在地下有7层,总深度达30多米;1939年,美建成地下住宅约2300套和档案馆等公共设施80余处;旧金山地下会堂可同时容纳2.8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礼堂。
  (二)地下掩蔽部防护能力较强。美国各地普遍建有民防工事,防护设施较齐全。美国城市住宅的25%建有地下室,州以下政府用的“紧急活动中心”已建成3万多个,其它公共掩蔽工程12万余个。从1939年起,经民防部门认可的适于作一般掩蔽部的地下室有20万余处(可容纳2亿人),经改装可作为防辐射掩蔽部的有10.9万处(可容纳0.9亿人),其中有4.7万处经修建后可作为防生化掩蔽部(可容纳2000万人)。最大的新奥尔良民防工事可容纳7万人之众,内设办公室、寝室、粮库、药品库、电站及供水、卫生、净化和空调设施,工事设有防震和抗冲击波的防爆门。美还大力改造利用旧矿井和自然溶洞等作为民防隐蔽场所。
美国地下掩蔽部可分成“高危险区”、“危险区”和“安置区”三类。“高危险区”是指可能遭受空袭的目标区,其地下掩蔽部抗力标准为43—59千帕斯,主要是为留守值班的政府职员和坚守生产岗位的工人使用。美国共划定高危险区400个,其中250个为重要城市和工业区,其余为重要军事目标。“危险区”是指空袭次要目标区,其地下掩蔽部抗力标准为7—14千帕斯,可以用于对生化武器综合效应的防护。美在全国的战略目标周围共划定3300个危险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安置区”是指冲击波超压降至3千帕斯以下的波及区,一般不修地下掩蔽部,仅建一些简易掩体。临战时,要求在3天之内将危险区95%的人口疏散到预定的安置区。
  (三)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城市居民疏散通畅便捷。美国城市交通由地面、地下、空中和水上交通组成。公路是城市地面交通的主体。全国拥有公路里程62万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万余公里,路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68公里。高速公路大多为上下4车道,中间有分隔带,路面宽40—50米。全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约470个,93%以上通高速公路,已形成一个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支相连的现代化公路网,成为城市和安置区间的有机疏散通道。美国平均每3人有2辆汽车,其中私人汽车占85%。据统计,美城市职工上下班距离一般为60—100公里,每逢周末,美国约有4000万人从城市到郊外或返乡过,所以,工作日下班和每个周末,都好比一次城市人口“疏散演习”。美国有10多个大城市建有地铁,总长1000余公里,其中仅三分之一城市的地铁全部建在地下,多数地铁因地制宜而建,由地面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铁在市郊与地面铁路相连,进出方便,战时不仅是庞大的民防工事,而且也是疏散人口的重要通道。美国拥有机场和飞机的数量都占世界之最,全国有大小机场1.15万个,其中公用机场5080余个。一般城市均有约2个机场,大城市的机场则多达4个以上,每年运送1.2亿人上下班,战时用于疏散人口的潜力很大。美绝大部分城市位于沿海、湖、河地带,全国共有商港280多个,其中海港约190个,居世界首位。战时通过水上运输疏散部分城市人口,减少地面和空中疏散的压力。
  五、教育训练
  美国对专职和业余民防人员的教育训练在国家紧急训练中心和各州范围内进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下属的国家紧急训练中心设于马里兰州埃米茨堡,分为紧急管理学院和国家火灾学院两部分。紧急管理学院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紧急事务处置和管理训练,内容包括:抗灾救灾训练、沿海住宅建筑、管理人员训练、社区紧急支援、高层次管理人员教育、工程设计和建筑官员训练科目等,其中社区紧急支援科目还包括社区与家庭防险、恐怖事件后果处置、专业发展、综合应急管理和危险物品的紧急准备等项。美将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两类,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飓风和火灾等10多种,技术灾害包括危险物质、住房失火和恐怖事件等。
  六、通信警报系统
  美国民防警报系统由警报中心、警报站和分站三级组成。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全国民防警报中心设在北美航空防御司令部地下指挥所内,在总统发布民防令后,全国民防警报中心通过国家级警报系统,用3分钟即可把空袭警报发至全国986个警报站(州、市一级),并在20分钟内把警报信号传至全国各地的5000余个警报分站,再通过无线电广播、电视和各种警报装置,向全国民众报警。为在战争中或遭袭击后能及时检测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污染情况,美国在全国建有5.4万个地面检测站,与若干架飞机组成剂量检测网,共拥有放射计量仪270万台(套)。
并且于1938年开始在本土与加拿大东海岸建立一系列雷达站,配合侦察机实施早期预警。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8-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1-8-5 20:18 编辑
  1. 美国地下掩蔽部可分成“高危险区”、“危险区”和“安置区”三类。“高危险区”是指可能遭受空袭的目标区,其地下掩蔽部抗力标准为43—59帕斯,主要是为留守值班的政府职员和坚守生产岗位的工人使用。美国共划定高危险区400个,其中250个为重要城市和工业区,其余为重要军事目标。“危险区”是指空袭次要目标区,其地下掩蔽部抗力标准为7—14帕斯,可以用于对生化武器综合效应的防护。美在全国的战略目标周围共划定3300个危险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安置区”是指冲击波超压降至3帕斯以下的波及区,一般不修地下掩蔽部,仅建一些简易掩体。临战时,要求在3天之内将危险区95%的人口疏散到预定的安置区。
复制代码


“帕斯”这个单位不对,应为千帕(KPa)。

帕斯(Pa)是极小的单位,强的风压都可以达到几百Pa。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1-8-5 20:17
“帕斯”这个单位不对,应为千帕(KPa)。

帕斯(Pa)是极小的单位,强的风压都可以达到几百Pa。

已编辑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8-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1-8-5 21:54 编辑

初步计算了下,我设计的德国潜艇洞库正压抗力大约是3000千帕(3MPa,和史实中较强的潜艇洞库差不多),而高射炮塔战斗塔的正压抗力大约是15000千帕(15MPa)。侧压抗力还没算,但估计可以抵挡中心地区的核爆了。不过这种建筑全德国也只有53个(潜艇洞库16个,高射炮塔37个)。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1-8-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波兰的人防理念不谋而合!
华沙, 克拉科夫、维尔纽斯、卢布林、利沃夫等重要城市的地铁深达地下50米,并且呈蛛网式布局,四通八达。
城市多建设地铁和有轨/无轨电车公共交通系统,二级临战状态下政府即可以电台和报纸等媒体通告全体波兰人民尽量不要外出,同时减少燃油公共汽车的班次,出租车禁止运营(当然,司机享受政府战时特殊补贴),以便将铁路的运力尽量用于军事调动,并且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维斯瓦河西岸建设有多座大型支撑点式堡垒,与国家铁路网相连,装甲列车可直接驶进为装甲列车量身打造的廊式混凝土掩体,装甲列车的火炮可以通过掩体临敌面留设的射击窗口停在要塞的掩体内对外射击。这些堡垒的临河地段均建设有渡口,通常常驻部署一艘内河用滚装船用于堡垒与东岸的水上联系。事实上,堡垒还建有穿越维斯瓦河河底的隧道与河东岸城市的地铁线路相连接,以备不时之需。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0:55 , Processed in 0.0212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