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4423|回复: 71

谁才是二战第一穹甲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4-2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14:11 编辑

候选者有三个:长门、金刚、首相。只比较弹药库区域,因为都是这里穹甲最厚。
众所周知,穹甲的防护效能不能只看厚度,也要看角度,更要看可能被命中的弹道以及不同弹道的概率和效果。
首先我们要设定最可能接受挑战的弹道角度。
接受挑战的距离,设定在18千米吧。因为没有任何一场炮战是在这个距离以上解决了生死的,而穹甲龟背流的侧防护效果通常更强,所以暂且将距离设定在这个水准。
在这个距离上,最常见的炮弹落角是15度左右,如美国16寸MK7在2万码(18.3千米)距离上落角就是14.9度;日本的46厘米94式落角16.5度;德国38厘米SK C/34落角16.4度;而弹道最低伸的意大利M1934落角为13.4度、弹道最弯曲的美国16寸MK6,2万码距离上落角17.9度。平均值大约就在15度左右。
好了,将三位候选者的穹甲参数公布于众:
第一位候选者长门,穹甲角度为38度,厚度为从上到下279-127毫米递减;
第二位候选者金刚,穹甲角度为54度,厚度为127毫米;
第三位候选者首相,穹甲角度为68度,厚度为120毫米。
对于落角为15度的来袭炮弹,它们被命中时的法向夹角分别为:23度、39度和53度。
图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10:12 编辑

好了,接下来进入计算比较阶段。
用经验式推算击穿上述各位候选者穹甲的炮弹速度。
分别以美国16寸超重弹和德国38厘米穿甲弹计算。
其中长门比较特殊,它穹甲厚度渐变。这里暂且以其平均厚度203毫米计算。
结果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
金刚穹甲表现不理想,首先出局。
长门和首相各有胜负,在长门平均厚度也就是大约中点位置,略劣于首相;而在接近穹顶的位置则有一些优势。但,在中点位置以下,其防护能力将明显不及首相,甚至不及金刚,这甚至可以说是长门的防护命门了。

另外还有这样的结论:
1.不同的炮弹,三者防护能力相对表现略有差别。其中15寸炮弹的计算结果,三者之间的差距略大,16寸炮弹的计算结果三者差距略小。但这个差别是十分轻微的。
2.面对不同落角的炮弹,三者之间的相对差别也不同。当炮弹落角减小时,炮弹与穹甲的法相夹角增大,三者之间的差距也增大,其中穹甲角度大的首相更有优势。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4-2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列舰防护是看弱点和弱点的命中界。
由此见,长门相对俾斯麦可以说是劣势。
加上长门的91弹弹体强度不足,被帽设计不合理导致25度以上命中角容易碎裂。
如果真的开始实际对抗,长门非常堪忧。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4-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门是体现一战末期技术的老BB,BSM是二战新锐,比不过长门也正常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16:55 编辑

一位坛友提供了一张清晰图纸,显示长门的279-127毫米穹甲是覆盖在原来的结构上的,而不是总厚度。这部分结构应该是76毫米HT,可能分3层叠加。另外,其最下部位也并不是最薄的,而是局部增厚到246毫米。

HT是HIGH-TENSILE CONSTRUCTION AND LIGHT ARMOR STEEL,高张力结构和轻装甲钢,通常用于多层每层1-2英寸的结构,平均质量0.85。
这些HT板,对长门穹甲防护能力是有明显帮助的。

两相比较,长门穹甲在最小厚度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防御漏洞,这里的抗弹能力不及首相穹甲,别的地方则逐渐超过首相穹甲。而随着距离的拉近、弹道更加低伸,这个漏洞的范围和深度会有所增加。
综合来看,比“平均防护能力”,长门穹甲更强;比“最弱防护点”,俾斯麦穹甲更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4-2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反了,长门打不过BSM正常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4-2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门最厚那一截明显是防从9寸侧装甲打进来的炮弹的。
127+76才是对付穿过12寸的。
之下的加厚明显又是对付水下弹的。

另外日本船外侧的铜管好歹占了那么厚一层,应该也有防弹效用。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3-4-28 18:03
长门最厚那一截明显是防从9寸侧装甲打进来的炮弹的。
127+76才是对付穿过12寸的。
之下的加厚明显又是对付 ...


是啊,最顶端的279毫米被击中时,最大的可能就是从229毫米装甲射入的炮弹。
不过这里比较的只是穹甲,而不论炮弹从哪里射入,虽然这一来俾斯麦略微吃亏。
要说到长门外侧的铜管,那么俾斯麦主装厚度和材质性能上的优势就更大了。
总的来说,对于舷侧防护能力来说,只比较穹甲,是长门占便宜。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4-2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忽略的最关键的问题
长门的穹甲材质是适应于更小法线角命中的VC板,也就是表面硬化装甲
127-279MM的VC装甲,在通过9-12寸的VC主装的削弱和脱被帽之后,无疑能比BSM的均质装甲更能抗击穿甲弹残体的直击!
因此长门的穹甲是效果最好的无疑!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4-28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4-28 13:10
战列舰防护是看弱点和弱点的命中界。
由此见,长门相对俾斯麦可以说是劣势。
加上长门的91弹弹体强度不足, ...

91式弹的弹体不足在25度以上着角或9成弹径(370MM)以上才存在,这个对BSM都不适用
另外穹甲防御不光看角度,还要看材质,长门的穹甲就是考虑小法线夹角命中的VC装甲板,表面硬化装甲对弹体经过主装削弱和破坏后的穿甲弹残体效果更好!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4-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4-28 19:38
是啊,最顶端的279毫米被击中时,最大的可能就是从229毫米装甲射入的炮弹。
不过这里比较的只是穹甲,而 ...

穹甲怎么比都是BSM吃亏,按照你说的,长门穹甲在15度炮弹的发现夹角下是23度,这个是通过倾斜安装的主装迎弹的常规角度,于是长门使用的是最有力表面硬化装甲来应对
而不论炮弹从9寸的上部装甲带还是12寸的主装穿过,这时候炮弹的被帽肯定被破坏,能量被削减
这样的残体去挑战5-11寸的VC装甲(质量差不多90-95的美国ClassA的水平),无疑效果比残体去冲击的虽然角度更大,但是更薄的BSM的均质钢板更好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4-2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0:18
91式弹的弹体不足在25度以上着角或9成弹径(370MM)以上才存在,这个对BSM都不适用
另外穹甲防御不光看角 ...


长门的穹甲279加229vc是很强的,但305+127渐变的地方不如320+120的俾斯麦。
有优势的地方在炮弹落角超过24度之后,此时俾斯麦上部145+120不如229+279渐变的长门。24度以内垂直防御超越长门。
这个24度落角,用长门的41厘炮打,最近距离25km,这距离已然不小,再远一点就要拼水平防护了。
最后,91弹25度以上完蛋的秉性造成了bsm上部装甲带145的劣势被敌人的无能解除,而长门想给俾斯麦制造麻烦,要么顶上去轰穿320+120,要么砸穿水平。结果都是不容乐观。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4-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4-28 21:04
长门的穹甲279加229vc是很强的,但305+127渐变的地方不如320+120的俾斯麦。
有优势的地方在炮弹落角超过 ...

305+127的下沿也是BSM不如的地方,打穿305VC的炮弹,再去以小法线角直击127的表面硬化装甲也是很难击穿,后面还有3寸的HT背板
无被帽的穿甲弹在FH装甲面前多无力,在日俄和日德兰都验证过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21:22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0:11
楼主忽略的最关键的问题
长门的穹甲材质是适应于更小法线角命中的VC板,也就是表面硬化装甲
127-279MM的VC ...


这里是忽略了装甲材质的具体表现的,而仅用经验式的计算结果为主。
要是提到装甲材质,日本装甲就算是VH,在美国实弹测试结果上也是比较差的。在30度法向命中角度上,经验式可以击穿12.25寸的炮弹实际可以击穿15寸的VH装甲。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730-1-1.html
日本VH装甲是节省工时但性能不弱于老式VC的装甲。即使是在12寸以下厚度上,VH稍不如老式VC,差距也是有限的。
而德国Wh,在okun的计算中,“相对质量”是1.0。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4-2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1:17
305+127的下沿也是BSM不如的地方,打穿305VC的炮弹,再去以小法线角直击127的表面硬化装甲也是很难击穿, ...

日德兰的年代跟二战还有不同,FHA确实对没被帽的炮弹效果很好,但这是有条件的。
以二战时期的一些实际打靶数据而言,FHA对无被帽弹能提供1.3左右的加成。且这个加成随速度降低而减少。
而50度RHA的加成也并不低。
305+127明显不如320+120 68度。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21:47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1:17
305+127的下沿也是BSM不如的地方,打穿305VC的炮弹,再去以小法线角直击127的表面硬化装甲也是很难击穿, ...


要是再论到主装甲带,德国320毫米KC N/a的作用更是明显优于日本305毫米VC了。
而对于穹甲自身,多层叠置装甲的防护效果小于单层。按照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公式,击穿单层装甲之后的剩余动能,是总动能减去“刚刚击穿”这层装甲所需要的炮弹动能。也就是说,击穿2层相同厚度叠加的装甲,只需要击穿同样厚度装甲动能的2倍。
而按照经验式,击穿2倍厚度单层装甲所需要的炮弹动能,需要击穿1倍装甲的动能的3.5倍左右。

本人不倾向于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方法。因为以大于“刚刚击穿”装甲所需的速度来击穿较薄厚度装甲的时候,装甲碎片带走的剩余动能必然大于“刚刚击穿”时所消耗的动能。但是叠层装甲效果小于单层也是常识。
美国衣阿华级主炮塔正面,17寸Class A加2.5寸Class B的防护效果,就相当于18.25寸单层装甲。Class B的抗弹能力还明显强于HT呢。况且这HT应该也是分3层的结构,附加效果不及单层76毫米。
也就是说,考虑到首相和长门主装甲带防护能力上的差别,长门舷侧防护能力要打折扣。
再考虑到日本VC装甲材质性能与“经验式装甲”相比的缺陷,其防护效果再要打折扣。
再考虑到长门穹甲是多层叠加的实际因素,其防护效果还要打折扣。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21:45 编辑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4-28 21:04
长门的穹甲279加229vc是很强的,但305+127渐变的地方不如320+120的俾斯麦。
有优势的地方在炮弹落角超过 ...


关于从俾斯麦145毫米的上部装甲带射入、幷击中其倾斜穹甲的弹道角度,我也做了估算。结果是,14寸炮弹要是想从145毫米上部装甲带射入并完全击中穹甲,也需要30度的落角。

这个角度明显大于从145/320装甲分界面到倾斜/水平甲板交界点的连线角度,这是因为要想完全从上部装甲带射入、幷击中其倾斜穹甲,炮弹必须完全避开320穹甲或者水平装甲的影响。假设炮弹弹头就是从145/320装甲分界面射入,则弹头下部分将必然受到320毫米主装甲带向上“挤压”的作用,而使弹道更加向水平方向转正,不利于继续击穿。
要是口径更大的炮弹,需要的落角就更大了。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4-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4-28 21:18
这里是忽略了装甲材质的具体表现的,而仅用经验式的计算结果为主。
要是提到装甲材质,日本装甲就算是VH ...

问题关键是经验式的装甲其实也是分FHA和RHA,小法线角迎弹的FHA明显比等厚度的均质装甲效果更好,尤其面对被帽被破坏的炮弹
面条70MM的均质装甲+11寸的FHA就能抵挡381神炮的16KM的轰击,其中后部的FHA部分迎弹角度和长门的11寸穹甲所在部位差不多,另外长门外倾部分的9寸VC的削弱和脱帽效果肯定好于面条的70MM的RHA,综合来看长门的穹甲效果绝对是最强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4-28 21:58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1:53
问题关键是经验式的装甲其实也是分FHA和RHA,小法线角迎弹的FHA明显比等厚度的均质装甲效果更好,尤其面 ...


不分。
或者说,已经考虑进了这个问题。

至于你后半部分的结论,请给出推理和计算过程,一如我主楼所做的。否则公信力不足。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41 , Processed in 0.0249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