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6732|回复: 66

[瓦萨杯架空竞赛专区] 君王伟业梦易碎,艨艟巨舰身难存-圣依撒伯尔级航母小传

[复制链接]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2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5-9-10 11:34 编辑


(希尔达尼亚航空舰队旗)

       1933年,希尔达尼亚迎来了其建国之后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其重启海军建设的第六个年头。虽然希尔达尼亚的海军被讥笑为浴池的澡盆中的玩具鸭子(指希尔达尼亚帝国的海军被封闭在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内),而帝国也深切的明白这种地理上的巨大被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协约国封锁的惨痛教训让希尔达尼亚的海军难以忘记,所以帝国并不打算极速扩充自己的海军舰队,毕竟,造了也出不去,造了也用不上。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这一年,希尔达尼亚帝国居然蹦出了亚得里亚海的束缚,因为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希尔达尼亚帝国以提供15个步兵师装备的代价,获得了安条克地区的租借权。当帝国信心满满地筹建安条克机动军团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澡盆舰队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于是乎,为了建设强大的安条克机动舰队,保证未来伟大的君临计划的实行,帝国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成批地建造各种舰艇。在这场被称为希尔达尼亚海军大跃进(著名学者Owaii语)的造舰计划中,精品与废品齐飞、优质与破烂同出。只不过其他舰种希尔达尼亚帝国或者说之前的奥匈帝国还有所涉猎的话,那么本文的主角,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则完全是帝国首次接触此类舰船。

航母进化论的影响

      当1903年两位美国的自行车修理师傅发明了一种能够飞行的木头架子的时候,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种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明。而在一战爆发的时候,肥嘟嘟的、胖乎乎的、傻忽忽的飞艇才是航空力量的体现,不过想想也是,在那个年代,大家比拼的就是谁更大,谁更粗,谁更长。巨大的飞艇带来的精神上的压迫是飞机所不能比拟的。不过随着一战的战争进程,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弱小如蜉蝣一般的飞机,居然能够主宰天空,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于是乎,世界各大强国,包括奥匈帝国在内,都开始大规模的设计生产制造飞机,有的是为了改变战争态势,有的是为了抑制敌人,有的则只是简单的心理安慰。
       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9年1月20日戛然而止。不可思议,莫名其妙成了当年的流行语,不过停战了就是停战了,只不过这个停战协议签订的时候,曾经贵为世界列强的奥匈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直到1923年,这片欧洲腹地最为复杂嘈乱的地方,终于又成为一个强国而存在。伴随着停战协议的,还有当年导致英德反目的海军问题,世界上的6个列强(缺苏俄和希尔达尼亚)通过近一年的扯皮谩骂妥协交易,终于达成了一份海军吨位协议,而英国在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新的战舰,则体现出来不可小觑的实力,这就是航空母舰。
       由于在那个时代,战舰的武力是体现在其搭载的火炮上的,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大炮是最好的谩骂工具,皇权的象征等等。但是这种搭载着嗡嗡叫的航空机器的使得舰队的视野不再局限为桅杆的高度,而携带炸弹的飞机则可以轰炸任何地方,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能力使得列强都对其十分恐惧,因为这将使好几个世纪以来的岸防体系彻底无用,巨大的岸炮、坚固的要塞、隐蔽的碉堡、密集的火力将无法阻止敌人攻击其保护的目标。
       英国、美国、日本先后在条约签订后开始改造自己的航空母舰,这同时也是他们对于航空母舰使用与运用理念的验证,而此时的希尔达尼亚帝国,还在为生产100吨级巡逻艇还是生产50吨级巡逻艇而挠头。
       不得不说,英国人在航母设计和使用上确实是先进的,从被誉为现代航母标杆的皇家方舟号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先进经验,说到底,还是人家家底厚啊。
       1932年,也就是皇家方舟号开工的那一年(这是说本次架空时间,因为本次架空,所有的史实东东都提前了三年,至于为什么,问GO229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航母的希尔达尼亚帝国,终于也要建造航母,准备进入这个航母俱乐部了。
        航母是用来干什么的?作为一个陆上民族集合体,希尔达尼亚帝国面对每一种海军舰船,都会产生这种疑问。不过对于常年研究猎兵和山地步兵作战战术,骠骑兵与枪骑兵迂回战术的人们来说,要让他们分清楚航空母舰和巡洋舰有什么区别,恐怕比区分兔子的公母还要难。
       从一战的战例以及战后的一些理论来看,航母最大的用处就是侦察。毕竟在海上,大舰队的决战才是最辉煌、最伟大的战斗。而在一战中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中,侦察的局限性最终造成了双方的戏剧性场面(如果贝蒂拥有一艘航速达到26节以上的航空母舰的话,那么他就能及早知道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的靠近,也就不会被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打成落汤鸡)。所以各国均提出来,航母应该有比较快的航速、比较强的火力、比较靠谱的防护能力,因为对于当时的各国来说,航母就是一种侦察能力出众的大型巡洋舰,而丢个炸弹、炸个港口什么的,以当时的海军来说,纯粹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因为一个只有十多架飞机的战舰,就算每架飞机都带上炸弹,也抵不过相当于战列舰一轮齐射的投射量,而且让这些嗡嗡响的、看起来随时会散架的飞机去炸中什么目标,明显是不现实的。(那俩自行车修理师傅语)
       所以,航空母舰这种神奇的、新颖的大型巡洋舰,就应该搭载侦察机和战斗机。侦察机去侦察敌人,而战斗机则用来驱逐敌人的侦察机。而航空母舰也应该配备足够的舰炮,用来与敌人的侦察舰队交战。在这一点上,日本和美国为世人做出了表率,日本的赤城和甲贺两艘航母都配备了10门8寸级别的火炮,而美国的列克星敦级更是可以以8门8寸主炮对一个方向进行齐射。什么是航母?航母就是能放很多飞机的巡洋舰!
       而刺激帝国的则是1931年的塞浦路斯事件,这原本是塞浦路斯地区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的内部斗争问题,但是打算与土耳其结盟的希尔达尼亚支持土耳其,并派遣1艘巡洋舰前往塞浦路斯进行所谓的保护侨民活动,但是当英国舰队也出现在塞浦路斯的时候,希尔达尼亚第一次见识到航母的实力,希尔达尼亚巡洋舰在与英国巡洋舰对峙的时候,十多架英国飞机以极低的高度,几乎是擦着桅杆的高度掠过巡洋舰。这让希尔达尼亚巡洋舰上的水兵十分惊恐,如果这些飞机携带着炸弹或者鱼雷的话,那么这艘可怜的希尔达尼亚巡洋舰早已经沉入水中。受到这次塞浦路斯事件,在1932年的时候,帝国终于也时髦了一把,决定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但是希尔达尼亚确实不知道什么叫航空母舰,而其盟国-德国对航空母舰也是一窍不通,最终,希尔达尼亚想起来地球的另一端似乎有一个叫象国的国家(此前帝国对象国的了解仅限于象国驻帝国大使骆.明锋),当与象国进行一系列的友好交往后,代表团获准参观了象国的一艘航空巡洋舰,而象国的海军设计师史司则是信誓旦旦的宣称航母不过是一种大而无当的武器,未来是属于航空巡洋舰的,当代表团将上述理念带回帝国之后,帝国迅速以象国的航空巡洋舰为蓝本,建造了一款航空巡洋舰,只不过跟象国的航空巡洋舰相比,帝国的航空巡洋舰尺寸和排水量都严重缩水,不过当1934年年初该舰艇完工服役的时候,全世界见到其神奇或者说奇葩的造型后,先是惊讶,然后就变成了嘲笑。因为这艘被命名为厄尔士号的航空巡洋舰排水量9000多吨,搭载了20架飞机。这些本没有什么,但是,这艘舰艇的整个右舷,都是巨大的主炮和舰桥、桅杆、烟筒,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严重影响了这艘战舰的稳定性,以至于该舰水下船体是不对称的。而作为一艘航空战舰,其居然没有飞机机库,也就是说这20架飞机只能放在飞行甲板上,而这严重影响了该舰主炮的射界,以至于该舰艇事实上成了某位象国设计师心目中右舷战舰的灵感来源(某象国大使曰:象国设计师普遍左右不分),这与其说是一艘航空巡洋舰,不如说是一艘铺设了飞行甲板的巡洋舰,当厄尔士号服役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发生了22次飞机降落事故,飞行员们拒绝上舰服役,甚至为此罢工。最终,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厄尔士号成了一艘登陆指挥舰,飞机只是起飞用来支援陆军或者海军陆战队作战,作战结束后这些飞机就降落在岸边的简易机场上,并不返回母舰。所以也有人笑称希尔达尼亚帝国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其实是世界上第一艘两栖攻击舰。
       被厄尔士号弄的灰头土脸的希尔达尼亚帝国憋足了劲头,似乎想建造一款真正的航母以让世界刮目相看,但是闭门造车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帝国有两个可以称作战略伙伴的准盟国列强,这就是德国和苏联。
       德国与帝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而希尔达尼亚帝国建国之后,保持了与德国的友谊,但是这种友谊不能帮助希尔达尼亚获得航母设计上的经验。而苏联更是对航母毫无了解,与苏联进行军事交流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希尔达尼亚为其提供厄尔士号这类的四不像战舰设计图了。
       最终,帝国还是本着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的原则,组织军事代表团,对英、美、日三个航母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不过与在英国和日本遭到冷遇不同,在美国考察期间,美国对希尔达尼亚海军代表团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甚至允许以海军总监泽涅尔.兰格利斯特海军上将为首的庞大的代表团甚至登上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参观,当这一大票希尔达尼亚海军的将军们对着列克星敦号上的8英寸主炮而不停地赞叹的同时,美国人则取笑这个将军比军舰还多的海军。
       当这个代表团回国之后,帝国海军部就立即通过其所见所闻开始了新航母的设计论证。在这次论证之前,帝国普遍认为,从性价比的角度看,小航母更加经济实惠。但是美帝国主义战舰的巨大轮廓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经过长时间的论证或者说扯皮之后,海军部决定建造一种排水量在20000吨,能够搭载70架以上飞机,同时必须高大威猛的航空母舰。
       1934年10月20日,希尔达尼亚帝国海军部的里雅斯特海军设计院大型战舰设计所第一处处长—诺德维恩.朱克上校接受任命,成为新航母的总设计师。

诺德维恩.朱克的人间喜剧

       诺德维恩.朱克也是那个庞大的海军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考察三国航母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分析各国航母的种种优缺点,在获得任命之后仅仅1个月,朱克上校就提出了大致的设计方案:20000吨排水量,开放式船首,双层机库,80架载机,右舷小型舰岛,一座弹射器,航速30节,关键区域重点防护等等。他的可行性报告在向海军部提交后,经过海军部以极其快的速度进行层层审批论证,最终在5个月后得到回复,海军部认可其设计方案,要求其立即细化设计,并在3个月内提交设计图纸。
       其实朱克上校在这5个月的闲暇时光中并没有真的闲着,他已经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图纸设计,所以当海军部的命令下达之后,他仅用了10天的绘图工作,就完成了航母设计。就这样,这艘承载着万丈豪迈的希尔达尼亚帝国海军期望的大型战舰,即将在的里亚斯特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
       不过当大家都以为事情会这么顺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统治这个国家的是天纵英才神武无敌唯我独尊的万王之王、宇宙四方之王、希尔达皇帝凯兰嘉.希尔达一世陛下,当帝国议会批准海军部建造两艘该型航母的预算,通过帝国财政会议批准,报请帝国枢机宰相会议审批通过,最终华斯公爵签字并交由女皇陛下御览,准备叩玺准奏的时候,喜欢凡事搀和一脚的女皇陛下如同发现了玩具的孩童一般,捧着设计图纸研究了半天,全然不顾已经在旁边站了将近2个小时,腿脚发软的华斯公爵了。最终,在华斯公爵通过手语,以1千克朗的代价贿赂女皇身边的侍女,让侍女提醒女皇陛下已经到了午餐时间的情况下,女皇陛下才准华斯公爵觐见结束,但是这艘航母的设计图及其全套批文被留中了。这下子海军部傻眼了,因为为了抢工期,以便作为海军在1938年1月11日雪绒花节(即女皇陛下开始建国大业的那天)的献礼。这艘庞大的军舰以及其姊妹舰已经在的里亚斯特海军造船厂和波拉造船厂铺设龙骨了。如果女皇否决这艘航母建造计划的话,那么一切就白忙活了,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最终批准就擅自开工,如果被无孔不入的威瑟尔发现的话,也是极大的罪过。为此,泽涅尔.兰格利斯特海军上将拽着诺德维恩.朱克上校亲自前往美泉宫觐见女皇,意图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女皇,而且兰格里斯特海军上将认为这次女皇没有批准的原因是军务总监弗朗茨.希罗尔上将,为了防止希罗尔在设计图纸上挑毛病,所以才可以带着朱克上校。但是当这两位觐见到女皇陛下的时候,他们才明白,希罗尔根本就没有理睬过这些事情,事实上希罗尔正在斯科达兵工厂捣鼓他的坦克兵团呢,而超出兰格里斯特上将意料的是,女皇之所以不批准这两艘航母的预算,是因为女皇太喜欢了,只不过当兰格里斯特上将和朱克上校看到已经被女皇涂鸦的乱七八糟的航母设计图的时候,两个人终于明白,事情糗大了。
       不过女皇陛下虽然是伟大的、尊贵的、举世无双的,但是她毕竟也是个人,而是人就会有缺点的,而女皇陛下的缺点吗,说好听点叫花痴,说不好听了就是好色。当帅气而又不失威猛的朱克上校挺着笔直的身板站在女皇陛下面前的时候,兰格里斯特上将似乎已经看见女皇陛下的瞳孔中冒出的精光了,于是大大出了一口气的上将很知趣的向女皇陛下告退,并让朱克上校留下为女皇仔细讲解航母的设计内容。
       由于这次朱克上校与女皇陛下的谈话内容是由宫廷侍女记录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女皇陛下的起居录中得知他们当时所说的内容。

10点12分,女皇陛下赐座,朱克上校就坐
女皇陛下:朱克,你设计的航母还算不错,只是舰桥过小,朕觉得应该修改。
朱克上校:臣愚钝,往陛下明示。
女皇陛下:朕以为,帝国海军之战舰,应以高大威武之形象示人,舰桥矮小,如男人矮小,必不得女子所爱。
朱克上校:陛下所言甚是,然帝国海军之战舰,首为作战只用,其他皆为次要之事。航母乃航空作战之舰艇,首重与航空,舰桥若大,轻则影响舰船稳性,重则重蹈厄尔士号故事。望陛下明鉴。
女皇陛下:那为何战列舰、巡洋舰皆有巨大之舰桥?
朱克上校:战列舰、巡洋舰,需以高耸之桅杆,为其观测测距也,航母者,无巨炮也,所配之炮,皆为近防之用,无需远距交战,故不需高大舰桥。
女皇陛下:那朕若喜欢高大之舰桥呢?
朱克上校:战舰并非男人,无需以此邀女子喜欢。
女皇陛下:大胆,朕就是喜欢高大舰桥,高富帅,高才能帅,矮了就成了矮穷挫了。(臣以为女皇此时已进入撒娇阶段)
朱克上校:那陛下需要在船上建个灯塔!(朱克上校说完即拿笔涂鸦灯塔船一只)


(朱克上校亲笔绘制的灯塔船,藏于帝国海军抽象博物馆)

女皇陛下:……灯塔也不错啊,建个亚历山大灯塔的话,也算是世界七大奇迹了。
朱克上校:如此上善,臣以为下次英王若举行观舰仪式,他国皆派军舰前往,唯有我国派遣一灯塔前往。
女皇陛下:……如此我国国旗定当飘逸于列国国旗之上。
朱克上校:如此气氛必然热烈,想来那英王也会因此而笑岔了气。
女皇陛下:好了,不许开玩笑了。
朱克上校:臣遵旨,臣以为,实用性会将美感托出,臣观日本军舰拥挤不堪,但很实用,故日本军舰以独特之厚重感。
女皇陛下:所言不错,朕以为舰桥高大,必然实用。
朱克上校:……
女皇陛下:卿觉得朕对卿设计修改的如何。
朱克上校:臣以为陛下必是参看了象国海军光华级战巡设计图。
女皇陛下:?这你都看出来了!
朱克上校:陛下请看这几处,必然不是陛下所绘,应该是他人代劳。
女皇陛下:这几处是炮兵总监帮朕绘制的。
朱克上校:因这几处是炮兵总监向臣询问索要图纸后临摹的。
女皇陛下:……好了,不说这些了,朕问你,为何这航母上面,没有巨炮啊?
朱克上校:航母者,航空之母船也,既为航空之船,则必以航空为主,切不可贪图样样通之法,如此只能样样稀松。
女皇陛下:好吧,那么你能不能表扬朕几句,比如说说朕的设计里面哪里好。
朱克上校:……(埋头仔细查看图纸)陛下所绘海军旗帜,甚是美观,臣以为当以此旗为海军航空部队旗帜。
女皇陛下:……朕所绘火炮如何?
朱克上校:不知陛下所绘火炮口径几许?
女皇陛下:8寸也。
朱克上校:陛下,臣观此炮,充其量为37毫米高射炮。
女皇陛下:……
朱克上校:臣已然明白陛下所思所想,不如将原图交与微臣,微臣立即修改原有设计,陛下必会满意。
女皇陛下:甚好。
——————————————————————————摘自《女皇陛下卖萌文集》

       经过1个月的紧急修改,朱克上校终于按照女皇的旨意将战舰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做出了部分修改。但是正当信心满满的朱克上校准备让女皇欣赏自己的最终定稿的时候,女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翻出来了一张皇家方舟号航母的简图,于是乎女皇陛下要求新航母必须修改成封闭船首,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帝国航母的威严,而不会使得其看起来像是一艘货船搭着一块木板。虽然地中海也有风浪,但是在地中海使用的航母,确实没有必要使用封闭船首,当然,朱克上校与女皇为此而争论了数个小时,最终,在无理取闹加上胡搅蛮缠的女皇面前,朱克上校第一次发现知识是没有用处的。最终,朱克上校将航母改成封闭首,而该舰服役之后,如果如同朱克上校所说,封闭首使得航母机库毫无通风能力,几乎成为巨大的蒸笼,而在航母飞机机库下面通过的烟道则更是充当了加热器的作用,为此航母的航空人员愤怒地将航母机库称呼为圣烤箱号和皇家烤炉号。
      最终,1935年7月,一号舰正式宣布开工,而此时其已经开工建设了3个月了。虽然该航空母舰是帝国的重点工程,但是帝国低下的造船实力依然使得其进展缓慢,而中途更是出现了两次重大生产事故,先后造成18名工人死亡。直到1938年1月11日雪绒花节当天,才勉强下水。到了1938年7月,方才舾装完毕,正式交付海军,至1939年4月正式服役。二号舰与1935年8月正式宣布开工,实际开工日期为1935年5月。并于1938年3月下水,1938年8月正式交付海军,1939年6月正式服役。而两艘航母则由女皇陛下亲自圈定,首舰选取匈牙利圣女依撒伯尔的名字,为圣依撒伯尔号。二号舰命名为皇家玫瑰号,意为奥地利守护神Hemma手中的玫瑰花。



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的技术参数

      作为希尔达尼亚建造过的最大(这个确实)、最好(好吧,这是瞎说)的舰队航空母舰,圣依撒波尔借鉴了英美日三国航母的很多优秀基因,但是并非简单的抄袭而已。而且虽然我们不知道象国人是否参与了设计,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细节——即该舰左舷的小艇吊架是纯象国血统的;只存在于他们的登陆舰、航空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上。这级航母与采用全封闭船体造型的英国不同,也与采用开放式首尾的日本美国航母不同,圣依撒伯尔级采用了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封闭首、开放尾船体造型,这也是这款航母外型上最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地方,当然了,略微带有英式风格的大型化舰岛也是该舰的一大特色。而这艘带有英式血统、并混搭了日美象三国理念的航母最终要对抗的,则是英国的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
       圣依撒伯尔级服役时的标准排水量为21200吨,满载排水量25800吨,全场236米,水线长227.5米,舰宽33米,水线宽28.75米,吃水8米,长宽比达到了8,因此而获得了高航速。虽然航母设计通常采用高干舷船型,但是由于首次设计制造如此大型的航空母舰,以及巨大的舰岛会影响稳定性,所以其干舷高度属于航母中较低的,从水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为12米。
       圣依撒伯尔级的飞行甲板全长231米,最宽处34米,其船尾采用了英国式样的弧面甲板,由于采用这种造型可以有效减轻飞行甲板湍流,所以帝国海军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也应用到了该级航母上。飞行甲板下面是长度为155米,宽度为18.6米的双层机库,每层机库高度为5.2米,所以实际上下层机库的的甲板已经贴着水线了。巨大的机库被设定成了三个区域,分别为前部的战斗机机库和后部的轰炸机机库,其中前部的战斗机机库长度50米,以中部升级机为主要部分的中央区域长度15米,用两道防火门进行隔绝,主要是为了隔离前后两个机库,防止整个机库被一枚炸弹或一次火灾摧毁。由于采用封闭式船首,所以为了方便机库通风,机库的两侧都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口,消防设备也主要部署在机库的两侧,由于机库较长,为了保证快速灭火,该航母还特意配备了两辆消防摩托车,这种挎斗摩托的挎斗实际上是一个100升的水箱,通过人力加压。而自飞行甲板以下到船底的船体,总共有8层甲板,由上到下依次为上层回廊甲板(37毫米防空炮部署在这一层)、中层回廊甲板(实际上这也是第一层机库的甲板,100毫米高射炮和小艇部署在这一层)、下层回廊甲板(140毫米舰炮部署在这一层)、第二层机库甲板、上甲板、主甲板、下甲板和平台甲板,船底为帝国常见的双层船底,而从船首到船尾则由23道横向水密隔壁将船体分为24个防水区。而弹药库、锅炉舱、轮机舱和航空汽油舱等重要舱室则处于装甲防护范围内。
       圣依撒伯尔级的船体与英式航母及其相似,但是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圣依撒伯尔级并不是装甲航母,但是其采用的双主强力甲板结构,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如此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将飞行甲板和第二层机库甲板都作为主强力甲板使用,虽然水平装甲被部署在了第二层机库甲板上,但是采用主强力甲板的飞行甲板依然能够抵挡100公斤以下炸弹的攻击,而就算250公斤或者500公斤的炸弹能够炸穿飞行甲板,摧毁第一层机库,爆炸也会被阻挡在第二层机库甲板上,使得水线以下的船体部分不受伤害。也就是说,即使该舰被数枚炸弹击中,并摧毁机库的情况下,该航母的甲板只需要修复完毕,即可保证的飞机起降,并能保证自己航行回到基地。所以说圣依撒伯尔并不以保持战斗力作为第一要务,而是以保持生存性作为第一要务,这是英美日三国航母所没有的,而这种设计思想,明显来自希尔达尼亚北方的盟国—德国,而双层机库全部纳入船体主体结构内,与将机库置于主船体之上的日美航母相比,结构更加稳定结实。

上层建筑

       由于女皇陛下的坚持,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采用了肥硕的大型舰岛设计。其舰岛在实际上已经超过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舰岛(不计算203毫米舰炮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第一大航母舰岛(以其服役时期为准)。这种一体化大型舰岛的开创者也是英国,由此可见英国在航母设计上的超前思维和雄厚实力,着实令人由衷的佩服。
       大型舰岛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巨大的烟筒,而这座岛式上层建筑共设有5层甲板,自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操舵舰桥,这层舰桥里面包括了舰长住舱、飞行指挥长住舱、指令长住舱、会议室。第二层是航海舰桥,这层舰桥里面包括操舵室、海图室、航海室等等。第三层是指挥舰桥,这层的前部是露天的指挥平台,可以让各位指挥官们过一把豪气万丈的战海勇将的瘾,但是实际上谁也不会傻到战时站在这里指挥。其后面是火炮指挥仪,其后面依次是指挥室、无线电室和情报分析室等舱室,而这一层左侧则伸出一道长为5.4米的起飞信号桥。第四层和第五层是一个独立的桅楼,第四层是对海作战指挥舰桥,主炮指挥所,当然了,所谓的指挥所其实就几个望远镜加一个报话机。而第五层则是主炮的对海测距仪。桅楼后面是一座长度为12米、高为16.5米的大型直立式烟囱,烟口处则由一座向外侧偏转的烟帽覆盖,以保证烟尘不会飘到飞行甲板上。烟囱后面则是三层甲板,从上至下依次是备用火炮指挥舰桥、航空降落舰桥和飞行员待命室。这座巨大的岛式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母的降落难度,所以飞行员们将这座不怎么美观的舰岛称呼为“墓碑”。

防护和动力装置

       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并非是装甲航空母舰,但是依然拥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由于希尔达尼亚海军根据列强关于航母的使用方式判断,由于航空母舰是配属在前卫舰队,并以舰队侦察和前期袭扰为主,所以航空母舰不可避免的会与敌人的前卫舰队发生接触并交火,虽然前卫舰队内的启示级轻型战列舰可以对敌人轻重巡洋舰进行火力压制,但是考虑到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超级驱逐舰或者小型巡洋舰很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进而威胁航空母舰,所以必须保证航空母舰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就是圣依撒伯尔级的水线防护设计的初衷,由于需要防御的是138毫米炮或者152毫米炮,所以圣依撒伯尔级的水线部署了从35毫米到100毫米的装甲防护,其中中部的锅炉舱和轮机舱采用100毫米装甲保护。向两端延伸的装甲则减弱为35毫米。水平防护方面,圣依撒伯尔也是以防御大角度坠落的138毫米或者152毫米炮炮弹,以及100公斤以下的炸弹攻击。所以飞行甲板敷设了20毫米的装甲板,区域为前后升降机之间的区域。而双层机库中的下层机库甲板,则敷设了50毫米装甲板,这两种装甲板都是斯科达兵工厂生产的NC装甲板。
       由于与圣依撒伯尔级遭遇的敌人军舰有很大的可能是驱逐舰或者其他鱼雷舰艇,所以圣依撒伯尔级比较重视水下防御,水下防护系统由三道防雷纵壁、三层舷侧隔舱(中间为重油舱,内外侧为空舱)和双层船底构成。这种设计结构可以吸收爆炸冲击波,在三层隔舱之后是35毫米厚的穹甲下延而成的主防雷纵壁。而左舷重油舱比右舷宽400毫米,用以平衡舰岛。
       动力装置上,由于帝国缺乏优质的大型的高温高压锅炉,所以圣依撒伯尔级采用了帝国海军驱逐舰上使用的斯太尔生产的海三型燃油水管锅炉,这是一种中型锅炉,蒸汽压力为22KG/平方厘米,蒸汽温度为320度。由于性能不佳,所以只能依靠数量拟补,所以圣依撒伯尔级共装备了16座该型锅炉,以八座一组的方式布置,分别部署在两个独立的锅炉舱内,这种动力设计来自希尔达尼亚帝国的潜在盟国-苏联,而苏联又是通过与意大利的军事交流获得的这种设计思路。蒸汽轮机方面,圣依撒伯尔级配置了四座斯太尔兵工厂生产的海大型齿轮减速蒸汽轮机,单台主机输出功率为35000马力,总功率可以达到140000马力,试航的时候急速航速可以达到惊人的35节。正常输出功率122000马力时航速能达到33节,以70000马力的半功率推进的时候也能达到27节的航速。圣依撒伯尔级可满载3000吨重油,续航力为6000海里/16节。而维持全舰运作的电力来自于8台3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其中四台位于轮机舱后部,剩余4台中除了1台位于前升降机后部外,剩余3台位于主甲板的发电机舱内。
      圣伊萨伯尔级采用四套螺旋桨的前后对称式布局搭配并列双舵设计,船舵安装在左右两套双组螺旋桨后方的中间,舵舱位于船尾的下甲板处,采用液压电力操作。

武器装备

       虽然作为一艘航空母舰,但是圣依撒伯尔级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与轻型舰艇交战的可能,并为其配备了比较强大的火力,在最初的设计中,朱克上校曾经打算给圣依撒伯尔级装备6-8门190毫米45倍径火炮,这种火炮也是帝国重巡洋舰的标准主炮。但是考虑到交战的目标很可能是大型驱逐舰或者小型巡洋舰,这种口径的火炮存在着射速慢,威力过剩等弊端,而且考虑到装备240毫米主炮的启示级轻型战列舰将与本舰搭配作战,所以无需考虑对抗敌人巡洋舰级别的战舰,而考虑到敌人的小型的高速战舰的威胁,所以在150毫米炮(轻型巡洋舰主炮)和140毫米炮(大型驱逐舰主炮)上选择了140毫米炮作为对海舰炮。这种140毫米50倍径舰炮是斯科达生产的VZ35舰炮,连同炮盾总共0.5吨重,使用高爆弹、触爆散弹和穿甲弹。每门炮备弹350发,以50:100:200的比例配置。以最大角度40度角射击的时候最大射程为22公里,使用穿甲弹在10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圣依撒伯尔级上共计装备了11门140毫米舰炮,全部为单装炮盾式炮塔,后部完全敞开。炮盾装甲厚度为15毫米,炮盾采用电机和液压泵完成,紧急时刻可以以人工机械转动,战斗射速为每分钟七发。与列强的6寸火炮相比,其在口径、射程、威力上处于劣势,但是胜在射速和灵活性上。这11门炮以每舷5门,船尾1门的方式布局,这样航母在侧舷迎敌的时候可以保证6门火炮对敌。船舷上的10门舰炮部署在下层回廊甲板的耳台上,每座耳台的射界为120度。弹药则有垂直扬弹机提升至主甲板,然后再通过水平传送带传送到两舷,再通过扬弹机提升到下层回廊甲板的各个炮位,这些装置都是由主甲板的电动机驱动。
       高射炮方面,圣依撒伯尔级装备了6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型号斯科达生产的VZ37K100型,其是在VZ37的76.5毫米型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45倍倍径的100毫米高射炮可以达到76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最大射高达到1万米,最大仰角85度。虽然这是一种对空火炮,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海射击,发射高爆弹时最远射程16公里,使用穿甲弹时在10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0毫米的垂直装甲。该型炮每门炮备弹450发,其中高爆弹200发,延迟散弹200发,穿甲弹50发。VZ37K100型高射炮依然采用了后部敞开式炮盾式炮塔。6座炮塔中有4座分别部署在前后升降机两舷的耳台上,位置基本对称。而剩下的两座则部署在了舰桥的前后。100毫米高射炮的输弹方式与140毫米舰炮一样。
       小口径高炮方面,则是10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这种高射炮是希尔达尼亚斯科达兵工厂仿制的瑞士厄利空37毫米防空炮,采用弹箱供弹,速射达到120发/分钟,发射0.5公斤的弹丸,最大射程6000米,最大射高3500米,37毫米高射炮每门炮备蛋1600发。算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近防武器,这十座高射炮中,5座位于左舷的上层回廊甲板的耳台里,3座位于右舷的上层回廊甲板的耳台中,剩余的两座位于舰岛前后。
       此外圣依撒伯尔级还装备有12挺15毫米高射机枪。而战争后期,随着盟军空中打击力量日益强大,圣依撒伯尔级大量装备了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以增强近防火力。

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主要攻击和防御手段,圣依撒伯尔级先后配置了4种战斗机、2种鱼雷机和1种战斗轰炸机。

战斗机

       由于主要考虑针对英国海军航空兵、以及航空母舰在希尔达尼亚海军中的实际使用,战斗机是航空母舰最优先的机种选择,这也能看出来希尔达尼亚海军航空兵的防御性航母使用。
       第一种服役的战斗机是BX30战斗机,这是波希米亚航空制造局设计生产的一种双翼战斗机,装备2挺7.92毫米机枪,其在服役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各国的战斗机了,而当时的英国推崇的是战斗轰炸机思想,这也就是说,一旦与英国海军航母编队交手,希尔达尼亚的战列舰队将在战列线作战之前受到英国优势数量的航空轰炸,而航空轰炸之后,本就占有数量优势的英国战列舰编队将会进入战场,开始进行炮击作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帝国继续一种高速的舰载战斗机去拦截英国轰炸机。而最快速度达不到400公里/小时的BX30战斗机自然不能胜任这项任务,但是帝国境内的航空局都没有舰载战斗机的设计经验,而且考虑到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德国快要动手了),帝国也等不了那些设计局慢吞吞的设计出方案在进行试飞后服役。最终,帝国通过芬兰,向美国订购了24架F2A舰载战斗机,并购买了300架的生产许可授权。
       在帝国海军眼中,F2A水牛式战斗机可是当年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战斗机了,那么前卫的造型必然会带来强大的战斗力,而且4挺7.92毫米机枪带来的巨大火力(每挺带弹400发,帝国的F2A水牛采用4挺7.92毫米机枪,而不是4挺12.7机枪,因为帝国没有12.7这个口径),而500公里的最高时速则是让陆军的土包子们羡慕万分,毕竟这个时候陆军的BX-35C战斗机还在处于原型机研制中。
       而帝国海军在满足F2A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向各个航空设计局发出了F2A后续机型的设计要求,由于有了一个范本作为参考,海军部要求新的战斗机要全面超越F2A,成为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对此马尔顿设计局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马尔顿本人甚至亲自绘制了一副F2A战斗机的简图。而最终马尔顿设计局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帝国海军的终极战斗机——马尔顿KF128战斗机。
      不过说归说,战争来临之后,帝国海军上下都傻眼了,这哪里是水牛,纯粹是傻牛啊~而且是快要被英国佬揍成红牛了。最终,曾经光彩夺目、万众期待的新星战斗机,沦落成了机库的废品。
       由于F2A水牛被英国佬揍的半身不遂,帝国海军航空母舰一时间没有了可以保证舰队上空安全的关键性武器了,这个时候,海军部只能厚着脸皮去找陆军帮忙了,而正巧此时的陆军,正沉醉在BX35C型战斗机带来的快感中(BX35C型是波希米亚航空制造局在XP-10型竞速机的基础上研制的高速战斗机,1937年其原型机和BF109进行过对抗试验,发现两种飞机几乎性能相同,BF109的速度和垂直机动性略好于BX35C,而BX35C的加速性和水平机动性强于109),对于曾经鄙夷过自己的海军,自然是奚落的对方无地自容。不过海军中的有心人注意到了,既然BX35C型战斗机那么好,为什么不给航母也配备呢,于是海军部专门前往波希米亚航空制造局,要求对方在BX35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高速舰载战斗机,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快!不仅速度要快,装备海军的时间也要快。而波希米亚航空制造局不敢怠慢,立即在BX35C的基础上进行机身修改、机翼改为折叠式并加装着舰钩等等,新的战斗机被称为BX35E1战斗机。由于其巨大的机鼻造成了视野恶化,飞行员们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根本看不见甲板,只能通过舰岛来进行判断,最初的20次着舰试验中,18次失败,其中11次装到舰岛、4次撞到100毫米高射炮上,5次直接掉入大海。只有一些老手才能驾驭这种性能优越但是起降性能差劲的飞机。由于英国此时的战斗机代号是管鼻燕,许多对新飞机不满的飞行员便将BX35E1战斗机称呼为猪头燕,久而久之居然成了其正式代号。
       猪头燕虽然性能不错,可以有效对抗英军舰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是其存在两个重大问题,第一就是火力问题,BX35E1装备了和F2A一样的4挺7.92毫米机枪,其中机鼻处两挺,机翼每侧1挺,载弹量也是每挺400发,这种口径的机枪对付大清花鱼啊、管鼻燕什么的还可以,但是当帝国海军航空兵遇到从岸基基地起飞的英俊战士的时候,猪头燕们就彻底没辙了,曾经有过两架BX35E1咬住一架英俊战士后拼命开火,将全部子弹扫向对方之后,两架已经没有子弹的猪头燕只能目送依然稳健飞行的英俊战士返回基地。所以从1940年3月BX35E1正式上舰服役之后,飞行员们就要求加强火力,后来的BX35E2型将两挺机翼内的7.92毫米机枪换成了VZ60型15毫米航空机枪(每挺200发子弹),这种机枪本来是为了帝国的重型战斗机研制的,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要求装配这种机枪。其后更是发展出了BX35E2A,这种型号是将机鼻处的两挺7.92毫米机枪拆除,换成一门同轴的20毫米FF航炮,带弹60发。而到了1942年,更新型的BX35E3更是配备了2门20毫米厄利空FF航炮(每挺60发),使得其火力第一次从枪变成了炮。不过FF航炮的糟糕弹道性能,使得飞行员们不敢在超过200米的距离开火,因为只要超过200米的距离,就根本无法打到敌人。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还能解决的话,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致命的缺陷了,这个缺陷就是——航程。猪头燕的航程只能达到700公里(早期型飞行速度550公里/小时),后期型只能达到560公里(飞行速度580公里)。这些可怜的猪头燕往往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发现燃油不足,需要降落,而糟糕的降落性能对飞行员们来说,又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最终,海军知道不能再凑乎过日子了,他们一边催促马尔顿设计局加快新战斗机的研制,一边配备了一种新的飞机。
       这种飞机就是马尔顿设计局设计的KHF181舰载战斗轰炸机,其原本是作为高速轰炸机设计的,但是通过飞行试验,飞行员们和设计师一致认为其性能绝对可以参加空战,于是起名为战斗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服役,让飞行员们大呼万岁,因为这种长度达到15米的战斗轰炸机虽然降落性能也不算很好,但是跟猪头燕比实在要好的多。而其巨大的风冷机头,让飞行员们为其起了一个酒桶的绰号。1941年年底这种飞机正式进入航母机库。
       KHF181战斗轰炸机装备有两挺7.92毫米机枪(机鼻处,每挺带弹500发),2门20毫米厄利空FF航炮(机翼上,每门带弹60发),能够携带最重达500公斤的炸弹,一般配置为250公斤炸弹一枚、100公斤炸弹二枚。不过由于英国航母普遍装有装甲甲板,250公斤炸弹对其威力不足,所以后来也使用500公斤炸弹,不过携带500公斤炸弹的KHF181战斗轰炸机速度会明显变慢,爬升性能也急剧下降(曾经有人笑称携带500公斤炸弹的181战斗轰炸机是飞机上面坐着一个戈林大胖子。),再加上航空母舰舰载机部队优先执行防空任务,所以KHF181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战斗机使用。由于厄利空FF航炮诡异的弹道和坑爹的载弹量,帝国陆海军都深受其害。最终帝国从德国搞来了800挺20毫米MG151/20航炮,并紧急装配到前线战斗机上,才改善了作战条件。装备MG151/20航炮的KHF181也被称为KHF181M1。KHF181M1上面将两挺厄利空FF航炮拆除,换成MG151/20航炮,每门炮带弹200发,这让飞行员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胡乱扫射一通了。由于KHF181战斗轰炸机在外形上与德国的FW190相似,以至于英国人第一次看见其后惊呼希尔达尼亚装备了190战斗机。
       KHF181虽然性能不错,但是毕竟是两用机型,尤其是挂着炸弹的酒桶们出发以后,面临敌人拦截时,他们会由于是丢掉炸弹进行格斗战呢,还是抱着炸弹去袭击目标呢?这种窘境一直持续到了1943年年初,马尔顿设计局终于定型并大规模生产他们设计的KF128战斗机,这是一种一开始就为海军设计的战斗机,由于其性能优良,陆军也订购了1000架,用于配备其前线航空兵。
       KF128战斗机的时速达到了620公里,装备了4挺VZ60型15毫米机枪(2挺在机鼻处,每挺带弹250发,2挺在机翼上,每挺带蛋400发)KF128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爬升性能,达到了每秒20米的速度。只不过KF128战斗机服役的时候,帝国海军航空兵已经没有了战争早期的辉煌,帝国海军航母编队第一次拥有了性能优秀的合格舰载战斗机,但是战局已经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急剧恶化。

鱼雷轰炸机

       由于帝国航空母舰在设计和使用上,以侦察和对空防御为最高优先等级,所以轰炸机在帝国航空母舰上始终是处于可有可无的角色,这并不是鱼雷机的悲哀,而是帝国航空母舰作战理念的决定的。
       第一种配备上舰艇的鱼雷机是双翼的BX33鱼雷机,飞行速度300公里的BX33一出世就不被海军看好,在海军看来,这种坐着三个人的飞机简直就是乡村公路上的长途汽车,而帝国海军给予这种鱼雷机的最优先任务就是侦察。虽然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共有128架BX33鱼雷机在帝国的航空母舰上服役,但是他们很少被派遣担任战斗任务,唯一的可确认战果是皇家玫瑰号的第七舰载轰炸机中队取得的,这个战果其实也并非第七舰载轰炸机中队独立取得的,1940年5月20日,皇家玫瑰号得到了马克西米连大公号重型巡洋舰发来的情报,称其率领一支小舰队与英国巡洋舰队交战,并重创敌人巡洋舰,要求皇家玫瑰号派遣轰炸机对撤退的英国巡洋舰进行打击。面对痛打落水狗的情况,皇家玫瑰号自然不肯放过,于是派遣了18架鱼雷机,在12架猪头燕的掩护下前往战场,最终,他们发现了这支已经损失惨重的英国舰队,18架鱼雷机立即投入战斗,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严重受损,船体倾斜的爱丁堡号被3枚鱼雷命中,当场沉没。同样受损的利安德号也被一枚鱼雷命中,但是其坚持到了浅水区搁浅。肯特号重型巡洋舰则左突右闪,躲过了射向其的5颗鱼雷,逃过一劫。战斗中面对已经被重创的英国舰队,鱼雷机编队依然损失了7架,其中3架是在投放鱼雷前被击落的,另有一架战斗机被击落。这次战斗说明,这种老旧的破飞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所以BX33很快从航母上消失了,一同消失的,则是航母上的轰炸机编队,在1941年这一年的时间里面,航母上面的舰载机通常都是一种,即BX35E1战斗机。
      1942年初,一种新的鱼雷机服役了,这就是波希米亚航空制造局设计生产的SHK100鱼雷轰炸机,这种轰炸机不仅装备在航母上,也装备给了海军的岸基机场上。SHK100鱼雷机的时速可以达到500公里,机腹可以以半埋式的方式携带一枚457毫米航空鱼雷。或者也可以携带一枚500公斤的炸弹进行水平轰炸。不过1942年撒丁以南海域的航母战之后,这种鱼雷机被优先配备给了海军的岸基机场,这些鱼雷机以及其惨重的损失,暂时性的阻挡了盟军前进的步伐。而1943年,航空母舰上面的标准配置为KF128战斗机和KHF181战斗轰炸机,SHK100则充当起侦察机的角色。

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载机情况
时间        战斗机        战斗轰炸机        鱼雷轰炸机        总计
1938年(海试期)        BX30    (56架)        无        BX33(24架)        80架
1939年        F2A     (52架)        无        BX33(24架)        76架
1940年上半年        F2A     (60架)        无        BX33(24架)        84架
1940年下半年        F2A     (24架)
BX35E1 (24架)        无        BX33(28架)        76架
1941年        BX35E2 (42架)
BX35E2A(26架)        无        BX33(12架)        80架
1942年初        BX35E2 (12架)
BX35E3 (24架)        KHF181(36架)        无        72架
1942年冬        无        KHF181(48架)        SHK100(24架)        72架
1943年        KF128  (36架)        KHF181(28架)        SHK100(6架)        70架
                                
服役经历

       圣伊撒伯尔号和皇家玫瑰号于1939年先后服役,这两艘航空母舰使得希尔达尼亚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航母使用国。不过在1939年,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欧洲大陆之上,处于对苏联的恐惧,英美日三国打成了同盟条约,而在欧洲大陆上,英美法三国刻意去讨好希尔达尼亚,以保证这个中欧强国去充当抵抗苏联入侵的马前卒,就如同以前抵挡土耳其人入侵的奥地利一样。
正是这种妥协,让希尔达尼亚获得了英法美三国的物质和资金援助,美国甚至将自己最新型的,号称天下无敌的F2A战斗机出售给希尔达尼亚。但是希尔达尼亚带有军事冒险性质的巴比伦行动(注:巴比伦行动是1939年5月希尔达尼亚与苏联发生的一次地区性冲突,详细内容可参看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564-1-1.html)惨败之后,英法美意等国更是加深了对苏联的恐惧,以至于当年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亲自前往希尔达尼亚,与希尔达尼亚宰相华斯公爵举行会谈,期间张伯伦用近乎请求的话语来让希尔达尼亚加入英美同盟,但是华斯公爵很冷淡的拒绝了张伯伦的请求,因为原因很简单,希尔达尼亚根本挡不住苏德两个国家的入侵,而一旦希尔达尼亚加入英美同盟,那么也就说明希尔达尼亚将要与苏德为敌,这种情况下,希尔达尼亚必然会独力面对苏德两国庞大的陆军。最终,希尔达尼亚在德国的利益引诱下,加入了大陆同盟。而战争则一触即发。
       但是与陆军不同,希尔达尼亚海军与英国海军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即使是在战争阴云密布的1939年,希尔达尼亚海军的圣依撒波尔号航空母舰还是在当年6月访问了亚历山大港,双方海军的足球队甚至还踢了一场友谊赛。这些欢乐的时光过的很快,在圣依撒伯尔号访问亚历山大后3个月后,战争爆发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再次苦苦劝告希尔达尼亚不要入侵波兰,希尔达尼亚则很明确的告诉英国,如果单纯是德国入侵波兰,希尔达尼亚可以袖手旁观,但是苏联入侵波兰的话,希尔达尼亚肯定会出动军队进入波兰。果然,9月15日苏联入侵波兰,希尔达尼亚此时命令早已经屯在边境地区的30万大军进入波兰境内。波兰历史上第四次被瓜分。
      1939年的最后几个月里面,希尔达尼亚海军也没有闲着,由于根据战前三国秘密协定中的规定,希尔达尼亚可以夺取塞尔维亚、希腊地区,所以希尔达尼亚军挥师南下征战巴尔干的同时,希尔达尼亚海军也出动舰队,扫荡两个国家的海上力量。不过对于只有老爷舰和轻型舰艇的两国海军,航空母舰这种东东自然是不用直接上阵与其交战的,所以希尔达尼亚的两艘航空母舰都摩拳擦掌,等待着与地中海霸主——英国地中海舰队交手。
      按照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希尔达尼亚虽然总体实力上不如英国海军,但是由于强大的德国舰队的存在(德国舰队相当于英国舰队总兵力的65-70%),所以希尔达尼亚需要面对的只是英国地中海舰队,而这支舰队在开战时的实力是4艘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最新型的狮级战列舰被英国人留在了本土舰队,用来与强大的德国海军交战)1艘战列巡洋舰(胡德号),2艘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光辉号)8艘重型巡洋舰和大批辅助舰艇。在实力上略弱于希尔达尼亚海军,但是考虑到英国人毕竟是海军强国,所以海军部制订的作战计划是引诱英国地中海舰队离开其海军基地-亚历山大,通过攻其必救的克里特岛,将英国地中海舰队引到该海域,然后再有严阵以待的希尔达尼亚海军舰队将其消灭,而这场海战的关键,就是侦察,只要希尔达尼亚能够随时掌控英国舰队的行踪,那么其就可以引导路基轰炸机轮番轰炸英国舰队,从而为希尔达尼亚战列舰进场炮击获得优势。而两艘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就是执行着保护航空侦察和遮蔽英国舰队侦察的任务。为此帝国海军舰队开始全力备战,准备在1940年给予英国人一个重创。
       不过英国人却抢先给了希尔达尼亚一个重创,1940年1月,英国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在胡德号和几艘巡洋舰的护卫下,使用舰载机凭借夜色偷袭了停泊于雅典外海的希尔达尼亚主力舰队,劳登号战列舰被3颗鱼雷命中,直接沉没。匈雅提号则在被两颗鱼雷命中后吃力地驶向沙洲搁浅。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航空兵实战击沉战列舰,而希尔达人则成为这场经典战役的不怎么光彩的配角。
      1940年4月11日,规模宏大的克里特海战爆发,在这场海战爆发之前,面对咄咄逼人的希尔达尼亚海军,英国主力尽出。而希尔达尼亚海军也是派遣了5艘最为新锐的战列舰投入战争。这场大规模的海战中,圣伊撒伯尔号和皇家玫瑰号始终处于前卫舰队后方20公里的地方,并由四艘驱逐舰护卫,战斗中俩舰共计起飞战斗机155架次,鱼雷机52架次(充当侦察机使用)成功地监视了英国舰队,并引导前卫舰队攻击英国前卫舰队。但是在上午11点至12点的时候,由于英国海军航空兵的管鼻燕在战场上空巡航,导致数架担任侦察任务的鱼雷机被击落,而圣伊撒伯尔号和皇家玫瑰号上起飞的36架F2A舰载战斗机与其交战30分钟,竟然未能驱逐敌机,这场战斗让希尔达尼亚海军航空兵彻底丢人现眼了,而原本对F2A顶礼膜拜的飞行员们则大骂自己的战斗机是傻牛。最终在这场空战中,18架F2A战斗机被击落,英军则损失了11架管鼻燕。双方各有12架鱼雷机被击落。而就是这个关键的一小时侦察空白期,让英国舰队钻了空子,当希尔达尼亚前卫舰队的四艘轻型战列舰还在努力和胡德号交战的时候,4艘英国战列舰已经依次入场。巨大的火力优势一下子让前卫舰队傻眼了,原本的交战变成了追逐战,希尔达尼亚前卫舰队如同被恶狼追逐的羚羊,拼命的狂奔,而见到形势不妙的航空母舰也已经转向夺路而逃。最终,预示号轻型战列舰被击沉,而直到希尔达尼亚战列舰队入场,希尔达尼亚海军才稳住了形势。而当双方爆发日德兰海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海战战列线交战的时候,双方的航空兵力也不闲着,由于希尔达尼亚海军航空兵采取积极防御的对空作战方式,所以在战场上到处都能看见成群结队的F2A战斗机。而依靠数量优势(两艘圣伊撒伯尔级航空母舰共携带120架F2A战斗机,英国的两艘航母共计携带48架管鼻燕战斗机),希尔达尼亚海军逐渐掌握了制空权,但是英勇的英国海军航空兵依然发动了三次航空攻击,其中21架剑鱼式鱼雷机在进攻希尔达尼亚舰队的时候被击落,但是他们的牺牲获得了回报,第三次航空攻击的时候,12架鱼雷机集中攻击了希尔达尼亚战列舰队的旗舰利奥波尔德号,而为了规避鱼雷打击,利奥波尔德号只得转向规避,而后续的战列舰不明就里,也跟着旗舰转向,造成双方脱离接触,本已被重创的英国战列舰队得以逃出生天(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在战列线交战中被重创,其中胡德号弹药库殉爆沉没,威尔士亲王号被重创后航速锐减,英国人在弃船后由驱逐舰用鱼雷击沉)在追击战中,希尔达尼亚航空母舰的弱点暴露无遗,由于信奉防御原则,所以两艘航母只携带了48架鱼雷机,而当天的侦察和前奏攻击已经让两艘航母损失了22架鱼雷机,而剩下的26架也半数带伤,本已取得战场优势的希尔达尼亚舰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舰队越跑越远,最终逃回亚历山大港。
       由于圣伊撒伯尔级极其高的航速(在向主力舰队方向撤退的时候曾经跑出了34节的极限航速,所以两艘航母被编入了快速机动舰队,这是克里特海战之后海军新设立的舰队,由启示级轻型战列舰和圣伊撒伯尔级组成。而在随后的亚历山大攻防战中,自知实力不敌的英国舰队已经撤往马耳他,而驻守亚历山大的陆军在进行了英勇而又无奈的抵抗后,选择了投降,在接下来三个月的时间里,希尔达尼亚通过海运和铁路运输,向埃及和整个中东运送了20万陆军,这些军队开始横扫当地,夺取被英国人暂时性放弃的中东和埃及地区。
       当然了,得势不饶人的希尔达尼亚海军继续西进,攻击英国在地中海的支点—马耳他,最终英国舰队做出了一次令世人震惊的撤退行动,整个英国地中海舰队,每一艘军舰,无论是战列舰还是驱逐舰,上面都堆满了撤离的人群,这支步履蹒跚的舰队一边冒着希尔达尼亚航空兵的空中袭击,一边躲避着隐藏在海底的希尔达尼亚潜艇部队,以及前来助战的德国潜艇部队。而这次大撤退的最困难的地段就是直布罗陀海峡,英国舰队以巨大的代价冲过了希尔达尼亚和德国潜艇组成的猎杀网,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先后被潜艇击沉。
       就在希尔达尼亚海军欢庆胜利,准备接收马耳他岛的时候,英勇不屈的英国人又来了,一些自愿留在岛上的英国人驾驶着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携带着鱼雷冲向希尔达尼亚舰队,希尔达尼亚人紧急出动战斗机拦截,但是依然让皮糙肉厚的英国飞机投下鱼雷重创了维也纳号轻巡洋舰。
       在这段被称为希尔达尼亚海军欢乐时光的时段中,希尔达尼亚虽然高歌猛进,但是航母舰载机部队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英军搭载的管鼻燕和海飓风型战斗机性能都超过了F2A,所以海军强烈要求换新型飞机,彻底放弃F2A的呼声很高。而海军部高层也认为,既然英美已经是盟国,那么美国自然会告知英国海军F2A战斗机的种种技术参数,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的话,对于希尔达尼亚航空兵是极其危险的。而克里特海战更是验证了这种说法,在战争初期的几次航空兵交战中,英国战斗机都是处于鱼雷机或者攻击机后方5公里处,水平高度比攻击编队高3公里,这样当F2A去迎击攻击编队的时候,英国战斗机就可以从高空冲下来,猛揍F2A。
      总的来说,1941年是圣伊撒伯尔号和皇家玫瑰号最为幸福的一年,随着两艘1.7万吨的神圣君权级航空母舰服役,伊撒伯尔级可以更加舒心的扫荡地中海南岸的英军残余部队,而飞行员们也渐渐适应了猪头燕战斗机,两艘航母在1941年的下半年返回的里亚斯特进行修正,同时KHF181战斗轰炸机也开始配备到了航母上面。
      1942年,美国人投入战争中了,出于对中东、埃及的特殊喜好,丘吉尔非常不满放弃地中海战区,于是在他的组织下,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开始前往地中海,意图夺取他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希尔达尼亚和德国的情报机关都注意到了这支舰队,这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共计编有5艘战列舰(包括最新型的狮级战列舰1艘,乔治五世级2艘,北卡罗莱那级2艘)、5艘航空母舰(暴怒号、勇敢号、光辉号、胜利号、约克城号)和大量的辅助舰艇。浩浩荡荡的大舰队于1942年秋天出发(因为此时波涛汹涌的潮水已经涌入英吉利海峡,英德双方都无力展开大规模海战),并于1942年的12月2日成功突破直布罗陀海峡,这条由德国和希尔达尼亚海军潜艇部队共同防守的大门曾经堵住了英国整整一年,使得英国不得不绕行非洲一整圈去支援在苏丹南部坚持战斗的英军部队。
       当希尔达尼亚海军得知英美舰队突破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的消息后,希尔达尼亚立即组织舰队前往西地中海迎击,迎击舰队主要包括4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神圣君权级航空母舰一艘被英军潜艇击伤,在港口维修,一艘被英俊战士撞击舰桥,也在亚历山大维修)和2艘轻型战列舰,以及一大票辅助舰艇。
      这场地中海上的第一次航母决战就这样爆发了,英美联军此次部署了两个航母编队,其中光辉号和胜利号突前,用其强力的装甲来消耗希尔达尼亚航空兵,而暴怒、勇敢和约克城号则在其后方30公里处,通过航空引导去攻击希尔达尼亚航母。但是希尔达尼亚海军没有上当。当天上午,希尔达尼亚依然采取防御战术,派遣战斗机拦截英美空袭编队,由于光辉号和胜利号原本是准备吸引希尔达尼亚舰载机攻击自己的,所以其上面携带的都是战斗机,结果希尔达尼亚一个上午没有出动攻击队,让两艘航母的指挥官十分郁闷。但是中午十分,英美第三次航空打击结束的时候,圣伊撒伯尔号和皇家玫瑰号航空母舰立即转向逆风,共释放了36架新型的SHK100鱼雷机,这36架鱼雷机在18架KHF181战斗轰炸机的护卫下偷偷尾随返航的英国攻击机编队,意图给英美联军一个惊喜。这个攻击编队最终发现了英美联军的勇敢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而当时英美联合舰队编队上空只有12架海喷火,也可能是没有油料不足,这些喷火都飞的比较低。所以攻击编队立即发动攻击,36架鱼雷机分成4个八机编队,向着两艘英国航母冲去,英国人拼命的开炮阻拦,还在航母上空等待降落的英军战机也冲过来参战,不过在依然有12架希尔达尼亚鱼雷机成功投下了鱼雷,勇敢号被命中3颗鱼雷,立即沉没,暴怒号被命中2颗鱼雷,严重倾斜,最终弃船后被驱逐舰击沉。当鱼雷机们突袭英国航母的时候,KHF181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发现了不远处的约克城号,18架181中有8架携带了250公斤炸弹,于是他们对着约克城投下了炸弹,紧急规避的约克城号躲开了6枚炸弹,但是依然有两颗命中,其中一颗落在了飞行甲板后端,一颗落在了右舷上。最终36架鱼雷机中有9架未能返航,18架战斗轰炸机中也有5架被击落。不过正当返航的攻击编队疑惑英美海军航空兵去哪里的时候,希尔达尼亚海军航母编队遭遇到了英美航空兵的第四批次的航空打击,不过由于希尔达航空兵已经连续击溃了前三批次的英美攻击编队,并击落了31架英美飞机,而且没有一枚炸弹或者鱼雷命中自己的舰艇,所以大家对这次攻击并不太过注意,这次航空中,英军出动了18架梭鱼式鱼雷轰炸机,而美国出动了18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这次航空攻击中,英国人的鱼雷轰炸机首先进入战场,在战场上担任警戒的24架KHF181战斗轰炸机立即俯冲了18架去攻击这些鱼雷机,而剩余的6架也犹豫燃油不足,准备在这次防御作战结束后就返回母舰降落。
       就在KHF181屠杀梭鱼的时候,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从云层中钻出,依然在高空的181立即去拦截这些俯冲轰炸机,一架杀红了眼的181甚至采取撞击战术撞落了1架俯冲轰炸机。但是依然有14架俯冲轰炸机进入了俯冲投弹状态,正在紧急规避的圣伊撒伯尔号被命中3颗227公斤炸弹,其中一颗命中前升降机,一颗命中左舷,一颗命中右侧舰岛后面的高射炮位并引爆了堆积在高射炮位旁边的高射炮炮弹,圣伊撒伯尔号瞬间被大量的浓烟和火焰吞没,这导致了后面几架俯冲轰炸机投弹失的。圣伊撒伯尔号因祸得福,但是皇家玫瑰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其先后被5颗227攻击命中,其中有一颗穿透了飞行甲板和第一次机库甲板,在第二层机库爆炸,引燃了机库内的飞机和燃油,造成了灾难性的的大火。燃烧的大火吞噬着一切,很快,大火蔓延到了全舰,最终,救援无望的舰长下令弃船,最终由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失去了姊妹舰的圣伊撒伯尔号努力扑灭了飞行甲板上的大火,并接收了攻击编队的飞机,这个时候通过统计,希尔达尼亚舰载机的飞机数量已经锐减到了33架KHF181战斗轰炸机和30架鱼雷机.虽然飞行员和机组的损失不大,但是为了防止受损的飞机成为航母上的新燃烧点,许多飞行员都将自己受损的座机推入了大海,而一些受伤的飞机则直接被命令飞行员跳伞,然后由驱逐舰将其捞起。最终,实力大损的希尔达尼亚舰队无力也无必要进行战列舰决战了,舰队决定东撤。同样受到一定损失的英美联军舰队也担心希尔达尼亚和德国潜艇的偷袭,也向西撤退。这次海战就如同已经上演到高潮的歌剧,突然地戛然而止。
受损的圣依撒伯尔号撤回了的里雅斯特港,进行紧急维修。而这个时候,战局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了,但是由于英美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德国海军,然后再回手收拾希尔达尼亚,所以英美联军没有继续东进,但是爆发在地中海上的一系列消耗战还是让原本实力就不强大的希尔达尼亚海军无法恢复元气。
      1943年,希尔达尼亚海军迎来其第五艘航空母舰(厄尔士号不算航母)-曙光号,这艘航母是希尔达尼亚根据战争中的经验得出的重装甲航母,其将近30000吨的排水量中有4000吨用于装甲防护。由于新航母的服役,帝国海军好歹保持住了四航母编队。
       1943年底,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传来了,原本三国同盟一员的苏联,在于英美秘密接触后,突然反戈一击。而这个时候,帝国本土只有几十万军队,帝国需要大量的舰艇从中东和埃及等地撤军,而英美也乐意看见苏联和希德两国死磕,所以并没有干涉帝国的撤军行动,甚至英国人命令海军潜艇不得袭击希尔达尼亚的运兵船。
       当然了,随着希尔达尼亚撤军逐步完成,英美联军又重新回来了,而一起来的,则是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在战争爆发时谨慎中立,准备做墙头草的国家终于搭上了胜利的末班车,四国舰队集结完毕后,前往马耳他,准备收复这个地中海节点,而希尔达尼亚海军则以一种输红了眼的赌徒的态度,拿出来全部家底,以期望打一次死中求生的战略决战。
       当然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挣扎和抵抗都是徒劳的,1944年6月7日。双方在马耳他附近海域展开了地中海上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但是结果早在战斗打响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希尔达海军包括四艘战列舰、三艘航母(包括圣伊撒伯尔号)、两艘轻型战列舰在内的二十七艘舰船被击沉、包括一艘航母(曙光号)在内的十二艘舰船被重创。
       圣伊撒伯尔号在这次决战中一共被命中6颗227公斤炸弹、2枚鱼雷。这艘当年承载着希尔达尼亚海上航空梦想的战舰,带着通天的大火,沉没于马耳他东北约40公里的地方。
       当然了,故事的最后,是一个叫维斯特.哈德的飞行员的故事,他从1939年就在圣伊撒伯尔号上服役,1944年时是第四舰载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并且拥有38架击落战绩,在马耳他大海战中,又取得3架击落战绩的他是唯一一位驾驶自己的飞机离开战区的,圣伊撒伯尔号在被击中前,他刚刚驾驶KF128战斗机飞离甲板,而排在他身后的战友们则随着炸弹随风而逝。最终他驾驶飞机飞行将近600公里,当油料耗尽,以为自己要葬身鱼腹的哈德少校发现了一架希尔达尼亚驱逐舰,最终他成功地迫降在驱逐舰附近的海面上。回到本土的哈德少校立即被编入海军陆战飞行团。虽然原来的第四舰载战斗机中队已经被解散了,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番号是第四舰载战斗机中队的一员。哈德少校先后转战巴尔干战区、意大利战线,1944年圣诞节那天,身在布达佩斯前线的他驾驶战机击落了两架苏联的拉7式战斗机。虽然很多人先后向盟军和苏军投降,但是哈德少校一直坚持战斗,1945年2月,他被晋升为中校,但是这个他所效忠的国家,已经近乎于不复存在了。最终1945年5月9日,哈德中校在奥地利击落了一架雅克9型战斗机后,向盟军投降。而他所为之战斗的国家,已经在5月8日宣布投降并宣布解体。而随之结束的则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神奇时代。

       君王伟业梦易碎,艨艟巨舰身难存。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闹剧。

                             (全文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2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2-29 08:40 编辑

女王逆天了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2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2-23 19:39 编辑

自称天纵英才神武无敌唯我独尊的希尔达皇帝凯兰嘉.希尔达一世与自称文成武德英明神武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史司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满满的对左舷战斗舰和航空巡洋舰的吐槽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23 19:37
自称天纵英才神武无敌唯我独尊的希尔达皇帝凯兰嘉.希尔达一世与自称文成武德英明神武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史 ...

哪有啊,我才不会告诉你这个航母跟史司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PS:@动感炮神 SPS一下~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4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2-24 15:29
哪有啊,我才不会告诉你这个航母跟史司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PS:@动感炮神 SPS一下~  ...


好吧,我演“朱克上校”?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24 16:10
好吧,我演“朱克上校”?

你是炮兵总监好不好~
自己查查诺德 维恩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音译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2-24 16:45
你是炮兵总监好不好~
自己查查诺德 维恩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音译

哈哈哈哈,诺德当然是NOD,我还是做打不死的凯恩吧,二战那会正好去苏联。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St. Elizabeth , Österreich Flugzeug 下水 1938

排水量:
        21,073 吨 空载; 21,860 吨 标准; 23,377 吨 正常; 24,591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774.26 英尺 / 744.75 英尺) x 84.48 英尺 x (26.38 / 27.36 英尺)
        (236.00 m / 227.00 m) x 25.75 m  x (8.04 / 8.34 m)

武器:
      11 - 5.51" / 140 mm 50.0 倍径 火炮 - 92.59磅 / 42.00千克 炮弹, 350 每门炮
          速射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38 Model
          10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 单个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12 - 3.94" / 100.0 mm 45.0 倍径 火炮 - 30.53磅 / 13.85千克 炮弹, 45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38 Model
          6 独立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20 - 1.46" / 37.0 mm 60.0 倍径 火炮 - 1.70磅 / 0.77千克 炮弹, 1,60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38 Model
          10 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0 抬高的炮座
      船侧重量 1,419 磅 / 644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3.94" / 100 mm        508.53 英尺 / 155.00 m        13.78 英尺 / 4.20 m
        艏艉:        1.38" / 35 mm        246.06 英尺 / 75.00 m        13.78 英尺 / 4.20 m
          主装甲带覆盖 105% 正常长度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3.94" / 100 mm        590.55 英尺 / 180.00 m        31.50 英尺 / 9.6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55.77 英尺 / 17.00 m

   - 船体空隙:
                0.00" / 0 mm          0.00 英尺 / 0.00 m        0.00 英尺 / 0.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0.59" / 15 mm        0.59" / 15 mm                      -
        第二组:        0.98" / 25 mm        0.59" / 15 mm                0.98" / 25 mm
        第三组:        0.59" / 15 mm              -                              -

   - 保护甲板 - 单层:
        前后甲板: 1.38" / 35 mm
        首楼: 1.38" / 35 mm  尾甲板: 1.38" / 35 mm

机械: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4 轴,, 140,000 轴马力 / 104,440 Kw = 33.68 节n        航程 6,000海里 在 16.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2,731 吨

人员:
        944 - 1,228

花费:
        £7.979 百万 / $31.917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402 吨, 1.7%
           - 火炮: 402 吨, 1.7%
        装甲: 5,211 吨, 22.3%
           - 装甲带: 1,312 吨, 5.6%
           - 防鱼雷舱壁: 2,709 吨, 11.6%
           - 军备: 76 吨, 0.3%
           - 装甲甲板: 1,113 吨, 4.8%
        机械: 3,834 吨, 16.4%
        船体,配件和设备: 5,086 吨, 21.8%
        燃料,弹药和补给: 2,304 吨, 9.9%
        其他重量: 6,540 吨, 28.0%
           - 船体水下部分: 1,500 吨
           - 船体空闲重量: 240 吨
           - 在干舷甲板上: 2,400 吨
           - 甲板上方: 2,400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44,169 磅 / 20,035 K千克 = 527.5 5.5 " / 140 mm 炮弹或者 7.9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09
        稳心高 4.6 英尺 / 1.4 m
        横摇周期: 16.5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84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17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52

船型特征:
        船体有一个平甲板,
          一个直球鼻型船首 和大型方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493 / 0.500
        长宽比: 8.82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31.49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55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5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25.00 度
        船尾外伸: 11.15 英尺 / 3.4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18.00%,  39.37 英尺 / 12.00 m,  31.50 英尺 / 9.60 m
           - 前甲板:        30.00%,  31.50 英尺 / 9.60 m,  26.25 英尺 / 8.00 m
           - 后甲板:        37.00%,  26.25 英尺 / 8.00 m,  26.25 英尺 / 8.00 m
           - 船尾甲板:        15.00%,  26.25 英尺 / 8.00 m,  26.25 英尺 / 8.00 m
           - 平均干舷:                28.55 英尺 / 8.70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02.5%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239.6%
        水线面积: 43,311 平方英尺或 4,024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13%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19 l磅/平方英尺或者 582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5
                - 纵向: 1.54
                - 全部: 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402 吨, 1.7%
           - 火炮: 402 吨, 1.7%
        装甲: 5,211 吨, 22.3%
           - 装甲带: 1,312 吨, 5.6%
           - 防鱼雷舱壁: 2,709 吨, 11.6%
           - 军备: 76 吨, 0.3%
           - 装甲甲板: 1,113 吨, 4.8%
        机械: 3,834 吨, 16.4%
        船体,配件和设备: 5,086 吨, 21.8%
        燃料,弹药和补给: 2,304 吨, 9.9%
        其他重量: 6,540 吨, 28.0%
           - 船体水下部分: 1,500 吨
           - 船体空闲重量: 240 吨
           - 在干舷甲板上: 2,400 吨
           - 甲板上方: 2,400 吨

对这一段作一下解释,飞行甲板装甲只覆盖机库,长宽厚150X25X0.07(单位米),乘以钢铁密度7.8,得2000吨,加上支持结构等,合计2400吨,“甲板上方: 2,400 吨”
飞行甲板结构,机库结构本身有结构重量,部分不属于舰体,再算上飞机等等,留2400吨余量,为“在干舷甲板上: 2,400 吨”部分。
升降机三部,额外留下240吨空余吨位,“船体空闲重量: 240 吨”。
飞机弹药油料,1500吨,为安全要放在底舱,“船体水下部分: 1,500 吨”。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长啊
都可以当小说看了
航母和飞机的图片也不错
赞一个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2-2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女王能写这么多真实不容易啊~~~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3-12-2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积薄发啊,女王妹纸写的不错,这次的配图也很好
对了,那个战斗轰炸机有点像苏-2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12-25 12:52
厚积薄发啊,女王妹纸写的不错,这次的配图也很好
对了,那个战斗轰炸机有点像苏-2 ...

苏2我记得是有后射机枪的,我那个战斗轰炸机是单座的,参考的是P-47和FW190~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王因此笑岔了气,于是挥军南阀巴尔干......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发表于 2013-12-2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没的说,配图也没的说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3-12-3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皇要逆天这是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4-1-7 20:17 编辑

擦汗,这回英国怎么也守不住马耳他了吧。

喜欢这种精密线图,可以冒充英国航母计划案了,不过女皇航母能否发挥作用,其实取决于能分到多少罗马尼亚石油。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4-1-7 13:15
擦汗,这回英国怎么也守不住马耳他了吧。

喜欢这种精密线图,可以冒充英国航母计划案了,不过女皇航母能否发挥作用,其实取决于能分到多少罗马尼亚石油。 ...


燃煤吧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那艘3万吨的航母啥性能啊。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4-1-7 20:15
擦汗,这回英国怎么也守不住马耳他了吧。

喜欢这种精密线图,可以冒充英国航母计划案了,不过女皇航母能否 ...

罗马尼亚石油分的不多,战前的石油大部分都是从苏联和土耳其搞来的,战争中期就用上中东的油了,后期吗,海军都没了,还要啥油啊~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8:08 , Processed in 0.0336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