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7-6-22 18:54 编辑
德国一战火炮的穿甲弹及其性能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战德国海军火炮及其穿甲弹,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到,但资料上却又极度匮乏的话题。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以下的官方档案材料,为该话题提供一些有效可靠的参考内容。
各型火炮的最大射程与穿甲能力
资料来源:M.Dv.Nr. 352 Heft 09 Der Organismus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und der Weltkrieg

这份表格分为四大部分
左上方为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舰艇(上方为战列舰,下方为战列巡洋舰)的数据,其中第一列为年份,第二列为舰型或舰名,第三列为火炮型号,第四列为最大仰角,第五列为最大射程。
右上方为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舰艇(上方为战列舰,中间为外销舰艇,下方为战列巡洋舰),其中第一列为年份,第二列为舰型或舰名,第三列为火炮型号,第四列为最大仰角,第五列为最大射程,第六列为英舰在射程上的劣势。
左下方为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舰艇(上方为战列舰,下方为战列巡洋舰)的数据,其中第一列为年份,第二列为舰型或舰名,第三列为火炮型号,第四列为主装甲带厚度,第五列为主炮塔正面厚度。
右下方(实际从左下方最靠右侧那列开始)为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舰艇(上方为战列舰,下方为战列巡洋舰)的数据,其中第一列为舰型或舰名,第二列为火炮型号,第三列为主装甲带厚度,第四列为主炮塔正面厚度,第五列为对应德舰击穿该英舰主装甲带所需的距离(入射角为30度),第六列为对应德舰击穿该英舰主炮塔正面所需的距离(入射角为30度),第七列为该英舰击穿对应德舰主装甲带所需的距离(入射角为30度),第八列为该英舰击穿对应德舰主炮塔正面所需的距离(入射角为30度)。
注意,由于德国人未能掌握准确的英方数据,因此该表中的英舰数据错误较多,无需关注。
将以上数据进行汇总后,得到以下数据表格:
火炮型号 | 搭载舰型 | 最大仰角 | 最大射程 | 穿甲能力(入射角固定为30度) | 28cm SK L/45 | 拿骚、冯德坦恩 | 20° | 20,980m | 279mm/6,100m |
火炮型号 | 搭载舰型 | 最大仰角 | 最大射程 | 穿甲能力(入射角固定为30度) | 28cm SK L/50 | 毛齐、塞德里茨 | 16° | 19,670m | 203mm/10,800m | 178mm/11,100m |
火炮型号 | 搭载舰型 | 最大仰角 | 最大射程 | 穿甲能力(入射角固定为30度) | 30.5cm SK L/50 | 赫尔格兰、皇帝、国王、德尔弗林格 | 16° | 20,900m | 305mm/7,300m | 279mm/8,700m | 254mm/10,100m | 229mm/11,700m |
火炮型号 | 搭载舰型 | 最大仰角 | 最大射程 | 穿甲能力(入射角固定为30度) | 38cm SK L/45 | 巴伐利亚 | 15° | 20,250m | 356mm/8,700m | 343mm/9,400m |
注释:入射角固定为30度,指的是无论对应射程是多少,此处选择的角度均为固定的30度。这个角度可以视为是炮弹落角、舰艇航向夹角、舰艇横摇角度、以及装甲倾斜角度等各种角度的综合角。之所以会使用30度固定入射角,原因可能由于一战时期德国海军普遍使用30度作为弹道测试时的角度,有大量现成数据可供参考,因此若是采用30度角,则只需带入对应距离上的着速,便可查询到、或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对应的穿深。
各型火炮所配用的穿甲弹
资料来源:M.Dv.Nr. 190 Munitionsvorschriften für die Kriegsmarine Heft 1 A2 Panzersprenggranaten
注释:该手册实际是二战时期颁发的,但从结构图来看,这些应是一战时期沿用下来的炮弹无疑。
30.5cm L3.4型穿甲弹,配用于30.5cm SK L/50型火炮

28cm L3.2型穿甲弹,配用于28cm SK L/50型与28cm SK L/45型火炮

28cm L2.6型穿甲弹,配用于28cm SK L/40火炮

24cm L2.6型穿甲弹,配用于24cm SK L/40火炮

21cm L2.9型穿甲弹,配用于21cm SK L/45型与21cm SK L/40型火炮

17cm L3型穿甲弹,配用于17cm SK L/40火炮

注释:从弹型结构来看,该时期的德国海军穿甲弹与英国穿甲弹并无多大区别,均采用尖弹头造型(30.5cm L3.4型穿甲弹的弹头形状为2crh,英国15英寸Mark I A型穿甲弹同为2crh),被帽形状也相当类似(部分为中间内凹的造型,如德国28cm、30.5cm与英国13.5英寸、15英寸穿甲弹;部分为实心造型,如德国17cm与英国9.2英寸穿甲弹),实际上德国文献中将这种中间内凹的被帽称作Firth-Kappe,显示该型被帽可能是英国Firth社发明的。
30.5cm穿甲弹与半穿甲弹的结构图
资料来源:M.Dv.Nr. 170, 54 Merkbuch uber die Munition der 30.5cm SK L50 der Marine Kustenartillerie
注释:该手册同样是二战时期颁发的,但从结构图来看,这些应是一战时期沿用下来的炮弹无疑。
30.5cm L3.4型穿甲弹

30.5cm L3.8型半穿甲弹

注释:在日德兰海战时,吕佐夫号使用的应当就是这种半穿甲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