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3-2-22 17:08 编辑
日德兰纪念系列 - 火控炮术篇 - 第二章 - 射表与瞄准镜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主要参考资料:
The Dreadnought Project
Fire Control Fundamentals, NAVPERS 91900
Fifty Years in the Royal Navy,作者Percy Scott
各类英国海军官方手册
在第一章 - 舰炮射击的基础概念中,我们对火控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概述。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会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更详细的讲解。在本章中,我们介绍的是火炮所配套的射表和瞄准镜。
一、火炮的瞄准装置
在19世纪以前,舰炮瞄准基本是靠肉眼观察和身体平衡感觉来完成的。最早的舰炮瞄准设备是机械瞄准具形式的,出现于19世纪早期;而最早的舰炮用光学瞄准镜,则出现于19世纪晚期。
火炮瞄准设备的发展历程
从没有瞄准具,到机械瞄准具,再到光学瞄准镜。

俯仰瞄准与旋回瞄准
舰炮的瞄准手,分为俯仰瞄准手(Layer)和旋回瞄准手(Trainer)两类。
俯仰瞄准手的职责,是对火炮的俯仰角进行调整,而旋回瞄准手的职责,则是对火炮的旋回角进行调整。
当目标同时位于俯仰瞄准镜和旋回瞄准镜的目镜中心时,便意味着俯仰和旋回角度无误,可以开炮了。

瞄准点的选择
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所下发的战斗命令,对瞄准点的选择问题给出了如下建议:
对于俯仰瞄准手,建议将瞄准镜中的水平刻度线对准目标舰的艏楼甲板;如果烟雾遮蔽了敌舰,则可以瞄准敌舰的炮口火光。
对于旋回瞄准手,建议将瞄准镜中的垂直刻度线对准目标舰的前桅;如果前桅被击毁,则可以瞄准主桅。

二、克服船体摇晃问题
由于舰体是浮在水面上的,会受到水流等外力的影响,因此舰体不是一个稳定的平台,会沿着以舰体为中心的三维坐标轴,发生纵荡(Surge)、横荡(Sway)、垂荡(Heave)、横摇(Roll)、纵摇(Pitch)、艏摇(Yaw)这六种运动。为了对舰体摇晃问题进行补偿,人们发明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等待横摇法
在铁甲舰时代,火炮的瞄准基本依赖于等待——等待船体摇晃到某一个程度,使得火炮的瞄准设备恰好能够与目标形成三点一线,并在此时击发火炮。这种瞄准方法,英国海军称之为Firing on the Roll,我们姑且将其翻译为等待横摇法。
连续瞄准法
19世纪末期,英国海军军官珀西·斯科特(Percy Scott)发明了一种新的瞄准方式,他对手下的炮手进行了训练,要求他们对火炮的俯仰和旋回角度进行持续调整,使得瞄准设备能够始终指向目标,以达到随时随地都能够开炮的目的。这种瞄准方法,英国海军称之为Continuous Aim,中文圈内通常翻译为连续瞄准法。
火炮瞄准方法与火炮俯仰机构之间的关系
连续瞄准法,要求炮手根据军舰摇晃情况,对火炮的俯仰和旋回角度(主要是俯仰角度)进行持续调整。由于这种瞄准方法对于火炮的俯仰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且火炮口径越大,俯仰速度往往也越慢,因此在世纪之交时,只有9.2英寸及以下口径的火炮能够使用连续瞄准法,而更大口径的火炮,则只能使用等待横摇法。至1910年前后,英国海军大口径火炮的俯仰机构得到了持续改进,因此其俯仰速度从俄里翁级、乔治五世级、狮级的3度/秒,提高到了铁公爵级和虎号的5度/秒。在更快的俯仰速度的加持下,英国海军的大口径火炮,也具备了使用连续瞄准法进行射击的能力。
克服船体摇晃的炮术训练
在等待横摇法的时代,火炮瞄准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炮手对于军舰摇晃状况的身体感知,以及在恰当的时刻击发火炮的能力。而在珀西·斯科特发明了连续瞄准法后,由于其要求炮手时时刻刻都需将瞄准镜对准目标,因此对于炮手的瞄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珀西·斯科特又发明了一系列的训练手段,帮助其麾下的炮手们提高瞄准水平。
Dotter
用于训练火炮俯仰瞄准手的装置,叫做“Dotter”,这是一种能够沿着垂直方向移动的靶点,可训练炮手不断调整火炮俯仰角的能力。

Deflection Teacher
用于训练火炮旋回瞄准手的装置,叫做“Deflection Teacher”,这是一种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靶点,可训练炮手不断调整火炮旋回角的能力。

浮靶
除了用上述两种设备进行模拟训练之外,打靶训练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浮靶本身并不是斯科特发明的,但他对英国海军所使用的浮靶进行了改良。下图中展示的,就是经过斯科特改良的浮靶。

打靶训练可分为全口径训练和次口径训练。全口径训练指使用火炮本身发射训练弹,在训练时既可以使用全装药,也可以使用减装药,后者对膛线的烧蚀较轻,可延长火炮寿命。次口径训练指使用小口径的内膛或外膛枪炮作为代替,这种训练不会损耗身管寿命,且训练弹及其发射药的成本也要比全口径的低得多。
三、射表与瞄准镜参数设置
在射击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炮弹弹道是近乎于平直的,且其飞行时间也非常短,因此炮弹落点与瞄准点之间的差距通常很小。
然而,随着射击距离的提升,炮弹弹道开始变得弯曲,飞行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因此在瞄准火炮时,就有必要将这些参数考虑进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基于火炮的弹道特性,编写对应的射表。
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射表
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射表,大致可分为表头、主表、附表三个部分。
表头部分记录了火炮型号、炮弹类型、火炮初速等信息;主表部分记录了火炮的核心弹道特性;附表部分则是一系列的辅助表格。
15英寸BL Mark I型火炮,以2,450英尺/秒的初速发射1,920磅重的4crh炮弹的射表
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复仇级战列舰,以及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使用的是这种射表。
其表头部分给出了以下信息点:
1)此表是全装药状态下的射表,其名义上的装药重量应为428磅(实际可能存在微小出入),发射药类型为改进型柯达火药(Cordire M.D.),发射药粗细为45号(意味着其模具直径为0.45英寸),每磅发射药的体积为71.5立方英寸,装填密度为0.388(即密度为同体积的水的38.8%)。
2)在新炮状态下,使用上述发射药发射验收弹,在80华氏度的气温下,初速为2,472英尺/秒。
3)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0华氏度,初速会产生12英尺/秒的变化。
4)本射表是基于Mark I A型被帽穿甲弹(APC)构建的。
5)Mark I A型被帽半穿甲弹(CPC)的射程,要比射表值更近,其射程降幅相当于2.5%的弹道系数降幅。
6)Mark I A型练习弹(Practice)的射程,与射表值相同。
主表部分以射程为基准,记录了不同射程下对应的仰角、炮弹飞行时间、弹道最高点、落角、着速、危险界、以及初速变化对射程的影响。

这是附表部分中记录的身管寿命对初速的影响。初速降低,意味着火炮射程将会缩短。

这是附表部分中记录的弹道系数变化对射程的影响。在不同距离上,弹道系数变化对射程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是附表部分中记录的弹道偏移参数。在不同距离上,弹道偏移是不一样的。

瞄准镜参数设置
为了克服弹道因素对瞄准造成的影响,炮组中会设置有瞄准镜设定员(Sight Setter),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依照当前的射击参数,对瞄准镜上的调整机构进行设定。最基础的调整,就是射击距离调整和射击提前量调整。
射击距离调整的意义
射击距离调整的作用,是在火炮俯仰角度与瞄准镜俯仰角度之间设置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的意义,是为火炮赋予正确的俯仰角,从而克服炮弹飞行过程中,由于重力、空气阻力、纵风、目标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让炮弹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射击提前量调整的意义
射击提前量调整的作用,是在火炮旋回方位与瞄准镜旋回方位之间设置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的意义,是为火炮赋予正确的旋回角,从而克服炮弹飞行过程中,由于横风、弹道偏移、目标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让炮弹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四、英国海军火炮所配备的瞄准镜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已经大致掌握了火炮瞄准的大致情况。接下来,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英国海军各型军舰上的各式火炮所配备的瞄准镜的具体结构。
安装在甲板炮座上的中小口径火炮的瞄准镜
在一战时期的英国军舰上,中小口径的火炮,基本都是安装在甲板炮座上的(炮廓副炮也是甲板炮座形式的)。
机械瞄准具时代的设计
下图中展示的,是老式驱逐舰上的12磅12英担火炮,从图中可以看到其配套的机械瞄准具。

光学瞄准镜时代的设计
自20世纪初期起,英国海军的火炮普遍开始配备光学瞄准镜,但出于提高冗余度的目的,部分火炮仍旧配备有机械瞄准具。
L级驱逐舰 - 主炮炮座布局及配套的瞄准镜
下图中展示的,是L级驱逐舰上的主炮及其配套瞄准镜。



炮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具光学瞄准镜,同时还配有备用的机械瞄准具;左侧瞄准镜供俯仰瞄准手使用,右侧瞄准镜供旋回瞄准手使用。瞄准镜上可供调整的参数有:
1)射击距离:通过摇动射击距离调整手轮(Range hand wheel),可将射击距离刻度盘(Range Dial)上的指针调整至当前的射击距离。
2)射击提前量:通过摇动射击提前量调整手轮(Deflection hand wheel),可将射击提前量刻度盘(Deflection Dial)上的指针调整至当前的射击提前量。
3)初速与发射药温度(M.V. and Temp. Scales):其作用是结合当前火炮的初速(根据身管损耗情况计算得出)及发射药温度,就射击距离调整进行修正。
林仙级轻巡洋舰 - 主炮炮座布局及配套的瞄准镜
下图中展示的,是林仙级轻巡洋舰上的主炮及其配套瞄准镜。



炮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具光学瞄准镜,瞄准镜上可供调整的参数是射击距离、射击提前量、初速与发射药温度这三项。
伊丽莎白女王级 - 副炮炮座布局及配套瞄准镜
下图中展示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的主炮及其配套瞄准镜。


炮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具光学瞄准镜,瞄准镜上可供调整的参数是射击距离、射击提前量、初速与发射药温度这三项。
安装在炮塔上的大口径火炮的瞄准镜
在一战时期的英国军舰上,大口径火炮基本都是安装在炮塔上的。
机械瞄准具时代的设计
19世纪末时,英国海军仍旧在使用机械瞄准具。下图中展示的,是装甲巡洋舰上的9.2英寸炮塔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瞄准手需要将头部探出,才能使用这种机械瞄准具,因而炮塔顶部还设有专门的护罩,来保护瞄准手的头部。

光学瞄准镜时代的设计——望远镜构型
至20世纪初时,英国海军开始换用光学瞄准镜。下图中展示的,是前无畏舰上的12英寸炮塔的配套瞄准镜。从图中可以看到,尽管采用了光学瞄准镜,但由于是望远镜形式的,因而瞄准手依然要将头部探出,才能使用瞄准镜。

光学瞄准镜时代的设计——潜望镜构型
自圣文森特级战列舰起,英国海军改用了潜望镜构型的光学瞄准镜。下图中展示的,是俄里翁级战列舰的主炮塔上的配套瞄准镜。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这种瞄准镜采用了潜望镜形式,因此炮塔顶部的开口较小。

俄里翁级 - 主炮俯仰瞄准镜

俄里翁级 - 炮塔旋回瞄准镜

炮塔上总共有三具光学瞄准镜,其中左右两侧的瞄准镜供俯仰瞄准手使用,中间的瞄准镜供旋回瞄准手使用。瞄准镜上可供调整的参数有:
1)射击距离:通过摇动射击距离调整手轮(Range hand wheel),可将射击距离刻度盘(Range Dial)上的指针调整至当前的射击距离。
2)射击提前量:通过摇动射击提前量调整手轮(Deflection hand wheel),可将射击提前量刻度盘(Deflection Dial)上的指针调整至当前的射击提前量。
3)初速与发射药温度(M.V. and Temp. Scales):其作用是结合当前火炮的初速(根据身管损耗情况计算得出)及发射药温度,就射击距离调整进行修正。
4)弹道系数(C corrector):不同的炮弹有不同的弹道特性,因此需要基于各型炮弹的弹道系数(射表中有给出),就射击距离调整进行修正。
5)弹道偏移(Drift corrector):其作用是结合当前的射击距离,对弹道偏移问题进行修正。
五、陀螺稳定瞄准镜
大约在1909年左右,奥匈帝国的Julius Von Petravic,发明了一种基于陀螺稳定原理的瞄准装置。在陀螺稳定的加持下,当火炮俯仰角和旋回角达到合适的角度时,这种瞄准装置将会自动击发火炮。
Julius Von Petravic的陀螺稳定瞄准装置

英国海军曾经接触过Julius Von Petravic发明的这种瞄准装置,但截止至日德兰海战为止,他们并未实际列装基于陀螺稳定仪的瞄准装置。
六、瞄准镜与火炮最大射程之间的关系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火炮的最大射程,是由其最大仰角决定的——火炮能抬多高,炮弹就能打多远。然而,从炮术火控的角度看,瞄准镜的设计同样会影响到火炮的最大射程——如果瞄准镜所支持的最大射程小于火炮最大仰角下的射程,则前者才是决定火炮最大射程的因素。
英国各型火炮的瞄准镜所支持的最大仰角和射程

主力舰主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15英寸BL Mark I型 | 伊丽莎白女王级、复仇级、声望级、勇敢级 | 20度 | 20度 | 24,000码 | 15度 | 20,600码 | 13.5英寸BL Mark V型(重弹) | 乔治五世级、铁公爵级、玛丽王后号、虎号 | 20度 | 15度 | 20,400码 | 13.5英寸BL Mark V型(轻弹) | 俄里翁级、狮级 | 20度 | 15度 | 19,600码 | 12英寸BL Mark X、XI型 | 圣文森特级、尼普顿号、巨像级 | 15度 | 15度 | 20,400码 | 12英寸BL Mark X型(4crh弹) | 柏勒洛丰级、不倦级 | 13.5度 | 15度 | 19,500码 | 12英寸BL Mark X型(2crh弹) | 无畏号、无敌级 | 16,600码 |
主力舰副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炮座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6英寸BL Mark XII型 | P IX型 | 伊丽莎白女王级、复仇级 | 14度 | 16度 | 14,100码 | 6英寸BL Mark VII型 | P VIII型 | 铁公爵级、虎号 | 15度 | 14度 | 12,200码 | 4英寸BL Mark VII型 | P VI型 | 乔治五世级、玛丽王后号 | 15度 | 14度 | 11,000码 | P II、PII*、PIV*型 | 柏勒洛丰级、圣文森特级、尼普顿号、
不倦级、巨像级、俄里翁级、狮级 | 15度 | 15度 | 10,000码 | 4英寸QF Mark III型 | P I*型 | 无敌级 | 17度 | 17度 | 8,700码 | 12磅18英担 | P IV*型 | 无畏号 | 20度 | 20度 | 7,900码 |
轻巡洋舰主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炮座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6英寸BL Mark XII型 | P VII、VII*型 | 伯明翰级、林仙级、卡罗琳级、
卡利俄佩级、坎布里安级、肯陶洛斯级 | 15度 | 15度 | 14,000码 | 6英寸BL Mark XI型(4crh弹) | P VI型 | 韦茅斯级、查塔姆级 | 15度 | 15度 | 14,600码 | 6英寸BL Mark XI型(2crh弹) | P V*型 | 布里斯托级 | 13度 | 16度 | 13,100码 |
轻巡洋舰副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炮座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4英寸QF Mark V型 | P X型 | 林仙级、卡罗琳级、卡利俄佩级、坎布里安级 | 20度/25度 | 25度 | 12,400码 | 4英寸BL Mark VII型 | P IV*型 | 布里斯托级 | 15度 | 15度 | 10,000码 |
驱逐舰主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炮座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4英寸QF Mark IV型 | P IX型 | K级、L级、M级 | 20度 | 15度 | 7,900码 | 4英寸BL Mark VIII型 | P V型 | I级 | 20度 | 15度 | 9,300码 | P III、PIII*型 | G级、H级 | 20度 | 20度 | 9,300码 |
驱逐舰副炮的情况:
火炮型号 | 炮座型号 | 配备军舰 | 火炮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仰角 | 瞄准镜支持的最大射程 | 12磅12英担 | P VI型 | I级 | 20度 | 11.5度 | 6,075码 | P V型 | G级、H级 | 20度 | 15.5度 | 7,000码 |
根据以上情况来看,在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军舰上,火炮最大射程受到瞄准镜因素限制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七、总结
通过上述文字,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射表和瞄准镜的相关知识,但也留下了一个疑问,即瞄准镜上的射击距离和射击提前量这两个参数,究竟应该如何设置呢?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将在第三章 - 测距仪、变距率盘、火控参数计算中进行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