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uxwang 于 2020-7-12 17:45 编辑
本文,是本系列三篇的第一篇,还有两篇开列如下,请众坛友指正。
在小说《好牧人》中,主要场景均发生在乔治·克劳斯中校的座舰上。这就是“基林”号,书中将其描述为一艘“一九三八年服役的排水量一千五百吨级的马汉级驱逐舰”。鉴于作者塞西尔·斯科特·福里斯特是以创作海战背景小说成名的作家,众多的读者都是信其为真的。然而,在通览小说之后,却会发现作者描述的“基林”号和真实的马汉级驱逐舰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 马汉级驱逐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美海军建造的一级舰队驱逐舰。该级舰共计18艘,分两批次建造,全部于1936年和1937年建成服役。该级舰以著名的《海权论》作者艾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之名命名。第一批次16艘,舷号为DD364—DD379。第二批次两艘,分别是“邓拉普”号(USS Dunlap,DD-384)和“范宁”号(USS Fanning,DD-385)。这两艘舰因设计和建造的部分变动,也被称为邓拉普级。在真实的世界中,该级舰中并没有一艘被命名为“基林”号,而且该级舰的最后一艘——“范宁”号,于1937年10月8日建成服役。更有意思的是,“二战”期间,马汉级的全部18艘舰都服役于太平洋舰队,没有参加过大西洋战役。 初建成时的状态马汉级舰是在法拉加特级(Farragut class)驱逐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艏楼型舰型。美国海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驱逐舰,舰型又从平甲板型改回到了艏楼型。这种舰型的艏部干舷高,抗上浪能力强,适航性能好;舰体型深大,舱室容积也大,便于设备布置,以及改善人员居住条件。艏楼型舰的缺点在于舰体重心高,侧向受风面积大,战舰的横向稳定性差。如果战舰的武备配置重,就更加剧了这个缺陷。同时,这种舰型的战舰在艏楼甲板的结束段,一般都存在结构上的弱点。 该级舰的排水量为:1500吨/2103吨(标准/满载)。主尺度为:舰长104米;舰宽10.8米;吃水3.2米。动力系统采用蒸汽轮机机组,锅炉为带预热器的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水管锅炉,蒸汽轮机采用的是带两级齿轮减速的通用电气公司蒸汽轮机,输出功率为46,000匹轴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7节。续航力为6,940海里/12节。书中记述“基林”号的最高航速为26节,而且仅有一次,或许是当时的高海况限制了该舰的表现,现在也就只能进行一些推测了。 该级舰新建成时,配备了Mk21型127毫米高平两用炮5座。舰首两座,带炮罩。舰后部三座,为敞开式。第二批次舰,将两座前主炮改为了Mk25型。主炮火控系统为Mk33型射击指挥仪。相对于较强的水面炮战能力,该级舰的防空火力就显得很薄弱了。初建成时,该级舰只装备了4挺M2型布朗宁12.7毫米水冷机枪,两挺位于舰桥前的甲板室顶部,两挺位于3号和4号主炮之间的甲板室的顶部,而且没有配备对空火控设备。 由于受同时代日本海军驱逐舰重鱼雷武装的刺激,马汉级驱逐舰加强了鱼雷武器的配备。建成时,该级舰装备了三座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Mk11/12型鱼雷。中线上一座,位于前后烟囱之间;两边舷侧各一座,位于3号主炮和后烟囱间的主甲板。三座鱼雷发射管成“T”字形布置,是当时美海军驱逐舰的特征之一。鱼雷火控系统为Mk27型射击指挥仪。1938年后,装备的鱼雷升级为Mk15型。 初建成时,该级舰装备的反潜武器为深弹投放轨两条,位于舰尾。在电子设备方面,该级舰只装备了QC系列声呐一部,而没有装备任何型号的雷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