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子 发表于 2011-9-15 18:45

校长等待米国军援

校长的大陆军就等着大量米援新式武器流入宗国了{:63:}
M-1型75mm山炮(M-116)

M-2型105mm榴弹炮(M-101)

M-1型155mm榴弹炮(M-114)

M-1型155mm长脚汤姆加农炮(M-59)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9-15 18:47

对二战米国新式武器都冠以M-1的编号很是蛋疼{:81:}
从半自动、卡宾枪、钢盔到多种火炮,都叫M-1........
M-1就那么趁钱吗?{:37:}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9-15 19:03

要求全部同意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5 19:04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9-15 1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二战米国新式武器都冠以M-1的编号很是蛋疼
从半自动、卡宾枪、钢盔到多种火炮,都叫M-1........
M- ...

还有M3超多的,M3轻坦,M3中坦,M3冲锋枪,M3。。。。。。我都搞混了

锚雷 发表于 2011-9-15 19:25

就是典型的省懒事。。。。

本子的炮不好吗?

184239000 发表于 2011-9-15 20:38

压力太大了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9-16 08:17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1-9-16 08:42 编辑

{:78:}胡子加油~继续做好运输大队长的职责!

PS:胡子啊~你和本本是不是要疯狂采购汽车了?轻视后勤补给和辅助装备,是日本的特色~

诺门罕战役的时候,诺门罕距离苏军基地700公里!而诺门罕距离海拉尔(关东军大号基地)180公里,但是由于日本悲催的后勤补给能力,日军的后勤反而不如苏军,苏军用汽车从700公里外的基地运几乎所有的物资(包括构筑阵地的木桩),汽车大约5天一个来回(人歇车不歇),而日军则是悲剧的畜力运输队,从海拉尔到诺门罕一个来回要10多天。运输效能也低的多。最后日本调动第一重炮旅团了,大口径炮弹必须用汽车运输,于是关东军搜刮来200辆汽车从海拉尔来运炮弹,运了将近一个星期,才运了8个弹药基数(相当于诺门罕苏军前线炮兵一天的发射量)而日军根据自己的汽车及后勤补给估算,认为苏联肯定没有汽车运输士兵,所有认为所有苏军士兵都是徒步走到战场的(事实是所有士兵都是坐车来的)。而悲催的23师团2万多人则是浩浩荡荡地在草原上步行而来的。更加悲催的是由于军需官看到地图上都是湖泊,于是认为没有必要带运水设备,等23师团到了这些湖泊才知道,这些都是咸水湖,连畜牲都不喝。结果23师团到战场的时候,所有士兵包括师团长在内全部喉咙冒火、两眼喷血,作战第一天都要求去攻占苏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抢水喝)(类似的笑话还有,缅甸战场,日军在丛林中断粮了,让军需官送粮,军需官的回答是,日本民族是食草民族,你们再丛林中,周围都是草,都是食物,要什么粮食!)而日本唯一的战车部队,第一战车师团则没有携带舟桥设备,遇到大一点的河流就要绕道~(整个关东军只有一套舟桥设备!而苏军在诺门罕一共架起了不少于8座的军用浮桥,其中4座还是可以潜在水下的那种浮桥,而这只是日本观察到的,有没有日本人没发现的浮桥呢,咱也不知道)
还有日本陆军航空兵在诺门罕会战(第二阶段)前对苏军的空军基地进行了突然袭击,击毁了将近百架飞机,让苏军丧失了诺门罕方向的制空权,而日本陆军航空兵认为,苏联要想恢复空军能力,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结果不到一个月,日本陆航就发现,苏联空军不仅回来了,而且数量更是猛增!机型也由被摧毁的伊-15变成了伊-16,数量从100多架变成了300多架~

日本军队一个军的运输车辆恐怕还不如希尔达尼亚一个步兵师的运输车辆多吧,希尔达尼亚一个步兵师的运输车辆为:摩托车254辆、汽车586辆、拖拉机144辆、马车480辆、自行车96辆

锚雷 发表于 2011-9-16 08:52

国家油多不多决定了车多不多~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6 17:54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9-16 08: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胡子加油~继续做好运输大队长的职责!

PS:胡子啊~你和本本是不是要疯狂采购汽车了?轻视后勤补给和 ...

汗,历史上就算是德军也很依赖马车的。
另鬼子其实很马虎的,战争准备很差,鬼子的教材里说远离铁路200KM以上军队是没能力进行进攻的。但悲催的是这是马车时代的数据。

锚雷 发表于 2011-9-16 18:33

呵呵,教条主义害死人~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6 18:56

锚雷 发表于 2011-9-16 18: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教条主义害死人~

如果你看过,关东军时代的远东苏军一书就知道鬼子是什么货色了。
按苏军的评价,鬼子的士兵,士官,低级都很出色。中级军官/高级军官就是渣{:63:}
写关东军时代的远东苏军一书的是关东军情报部门的一个老鬼子,写书的目的是总结战争教训。出发点是给鬼子自己后代看的。
对鬼子自己的缺点他是痛心疾首{:63:}

锚雷 发表于 2011-9-16 21:22

呵呵,本子总结教训的书还是很认真地~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9-17 08:13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6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汗,历史上就算是德军也很依赖马车的。
另鬼子其实很马虎的,战争准备很差,鬼子的教材里说远离铁路200KM ...

德军依赖马车,是因为某些地区汽车过不去。汽车能过的地方,你看见的肯定是大批的汽车运输队。
这么说吧,德国制式的步兵师的汽车数量,比日本一个甲等师团组成的军的汽车还多(咱们就不提乙等师团和治安师团了)
想想诺门罕前线,堂堂关东军的23师团2万余将士,居然徒步走到前线!真是痛心疾首啊~

锚雷 发表于 2011-9-17 16:08

呵呵,感觉就二战美军用得起纯汽车运输~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7 17:17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9-17 0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军依赖马车,是因为某些地区汽车过不去。汽车能过的地方,你看见的肯定是大批的汽车运输队。
这么说吧 ...

这个我没具体数字,记得是世界军事在90中的某期评论的。好像1941.6.22时德军好像是有150万匹马,结论是德军还远远不是一支真正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

锚雷 发表于 2011-9-17 17:26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7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没具体数字,记得是世界军事在90中的某期评论的。好像1941.6.22时德军好像是有150万匹马,结论是德 ...

同意

xxd2000 发表于 2011-9-17 20:07

ottovon9 发表于 2011-9-17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没具体数字,记得是世界军事在90中的某期评论的。好像1941.6.22时德军好像是有150万匹马,结论是德 ...

史实除美帝,二战中没有国家能达到那么高的机械化水平,但过高了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高,部分战场并不适用,比如意大利和朝鲜战场,忽略畜力运输,又没有上万架直升机可用,机械化部队会很杯具的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9-17 20:55

xxd2000 发表于 2011-9-17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史实除美帝,二战中没有国家能达到那么高的机械化水平,但过高了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高,部分战场并不适用 ...

不错,记得东线的一次战役,道路泥泞,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未能顺利通过,结果只有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的驮载炮兵部队伴随徒步行军部队通过了,打了苏军出其不意,拿下斯大林诺。

owaii 发表于 2011-12-4 17:52

目前既已卸去架空英国的责任,就提一些建议好了,正好本人对民国陆军还有点研究
因懒得翻旧帖,就在这里提问好了
1、不知胡子的炮兵部队及中央直属其他特种兵部队编制如何?
2、陆军是每师两旅四团还是每师三团?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12-4 18:10

owaii 发表于 2011-12-4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既已卸去架空英国的责任,就提一些建议好了,正好本人对民国陆军还有点研究
因懒得翻旧帖,就在这里提 ...

三团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校长等待米国军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