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12-6 12:34

lavivon 发表于 2011-12-6 0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奥斯曼土耳其在19‘s前半期依然是拥有较强海军实力的强国,其海军的衰败要在蒸汽帆船大规模开始使用之后即 ...

大型的宝船当然不能当作战舰来使用,但是明朝的福船航海性能很好。速度相比较欧洲同时期的卡瑞克型战舰还要快,欧洲的海军速度上来,主要开始靠斯库纳型和盖伦型帆船。
明朝末年,明朝以及和西葡荷三国进行了海上的军事交流(大部分是靠战争来交流)拿最著名的澎湖海战来说,荷兰海军一支分舰队(将近10艘战舰)在澎湖海区碰上了明朝福建水师,明朝水师为50艘福船型战舰,从单舰性能上来说,排水量只有200-300吨左右的福船战舰不可能和排水量600吨左右的荷兰盖伦型战舰对抗。于是明朝水师玩出了荷兰人当年最拿手的绝招-火攻,明朝水师出动了200艘火攻船,冲击荷兰的盖伦帆船队,由于庞大的数量,荷兰人根本无法阻挡明军火攻船队的攻势,结果这支荷兰分舰队被活活烧败了~
所以说吗,拿破仑战争之前,欧洲各国谁也不可能与中国舰队对抗,因为中国水师的数量处于绝对的优势,而欧洲国家无论哪个国家,也不可能派出自己的绝对主力来远征中国,只有当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和英国进行海权争夺,而且此时的海军顶级战舰都可以达到千吨级的水平,于是才有的1840年鸦片战争。
记得有个故事,明朝广东水师和葡萄牙海军交战后,该总兵上报捷报的奏折里面,提到了两种武器,一种是佛朗机炮,一种是蜈蚣船,前一种大家都知道了,至于后一种,我很诧异,这种蜈蚣船,应该是欧洲的加莱塞排桨战舰,只是这种战舰根本不可能在大洋上航行,可是这种船是如何远涉重洋到达中国的呢?

lavivon 发表于 2011-12-6 13:38

对于 蜈蚣船的描述,这是史实,怎么到达东方,好像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至于福船的航速,在进入17世纪后就开始落后于西方帆船,当然,如果福船改装受风能力更好的西式软帆,航速到还有提高的空间,之前我说过一点就是东方人并不是很适合快速帆船的高速度,加上沿海水文资料的缺乏,这一系列因素是导致西式帆船没有在兼容包并的华夏造船上被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朝水师的规模的确可以迅速的达到空前水平,但火攻船受限制太多。

有本书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当天朝遭遇帝国》,虽然对里面的某些观点不是很赞同,但可取之处还是很多的。

Henschel 发表于 2011-12-6 13:50

本帖最后由 huyancong000 于 2011-12-6 13:51 编辑

西班牙无敌舰队{:60:}给力啊

老娘发着希望的光
老娘拿着正义的剑
TMD给老娘听好了
跟着老娘混
好处少不了
不跟老娘混
早晚收拾你

好霸气 我还是跟女王混好了

锚雷 发表于 2011-12-6 14:16

明战船的发展还停留在接舷肉搏为主的作战模式上,自然需要拉得多、跑得稳、不易沉的结构;
当时海上贸易的畸形发展和对外政策的忽冷忽热,使明人远洋运输和护航并无需求,自然对远洋船型没有改进~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12-6 16:26

lavivon 发表于 2011-12-6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 蜈蚣船的描述,这是史实,怎么到达东方,好像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至于福船的航速,在进入17世纪后就 ...

相比欧洲的小规模海战,东亚地区的大规模海战中,航速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从明朝水师打的几次主要海战来看,明朝水师还是采用大方阵阵型,船头对地,冲击战法为主,所以相比明朝海军一个地方舰队打一次小规模海战就出动几十艘战舰的习惯,欧洲那种小舰队(一般都是几艘或者十几艘,能达到30-50艘就可以说的上是惊天地泣鬼神,五百年难得一见的大舰队了,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中,真正意义上的战舰也不过几十艘,那还是几乎季节了西班牙全部国力的无敌战舰)
所以说,东亚地区的海军作战,不可能发展出纵队战术和快速帆船,因为舰队的规模太大了,越快的船越不好保证这种队形的维持,而且想想动辄几十艘上百艘战舰的舰队,要是组成纵队前进的话,估计就真是浩浩荡荡几十公里的战列线了,估计旗舰发出的指令传递到最后一艘战舰的时候,仗都打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水师的主要战术是船头战术,明朝水师的战舰中,船头是其火力最为凶悍的地方,而舷侧部署的,都是相对小口径的近距离速射火炮。这就是说明,明军在作战的时候,应该是组成一个个大的方阵,福船为主力,在第一排到第三排列阵,相对弱小的战舰则居于后面,速度相对较快的快船则部署两翼。作战的时候也是各个方阵向前机动冲击。最前方的最为坚固的福船战舰负责吸引敌人的炮火,顺便也用自己的重炮收拾敌人,并不断的拉近与敌人的距离,等达到一定的距离的时候,福船后面的小船会快速出击,与敌人展开近战,格斗战和火攻战等等。

Zichuan 发表于 2011-12-7 06:03

回复 风之旋律 的帖子

登船战才是王道,神马炮战,侧线都是浮云。{:63:}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1-12-11 21:00

回复 百无禁忌 的帖子

为什么不可以在宝船基础上铺设铁甲和钢铁龙骨,中国在明朝已经可以建造万吨级大型远洋帆船了,那么就更进一步做到最大,同时引进西方技术,提前出一等战列舰都不是问题!

锚雷 发表于 2011-12-12 09:00

组织策划要加快啊~

Zichuan 发表于 2011-12-14 06:52

回复 斯佩伯爵 的帖子

铁甲和钢铁龙骨都是19世纪中期才有的技术吧{:77:}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1-12-14 11:00

回复 Zichuan 的帖子

我说的铁甲不是钢铁装甲,是木制船壳外面敷设铁甲;也不是纯粹的钢铁铸造龙骨,是木制包裹钢铁加强筋的龙骨设计。感觉上类似钢筋混凝土,是在不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战舰的结构强度和防护水准。甚至我觉得,可以在中国战舰上实现小水线双体船的设计,这样能充分发挥中国宽体战船的优势,有不至于损失机动性和速度。

绫波丽 发表于 2011-12-16 15:47

壮哉我大明!!!

fdbiology 发表于 2012-6-6 16:40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12-6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比欧洲的小规模海战,东亚地区的大规模海战中,航速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从明朝水师打的几次主要海战来 ...

明朝那些海战跟地中海内的海战环境差不多,比大洋上的作战还是差远了

LeSoleil 发表于 2012-6-6 18:43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1-12-11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百无禁忌 的帖子

为什么不可以在宝船基础上铺设铁甲和钢铁龙骨,中国在明朝已经可以建造万吨级大型远 ...

脑子坏特了……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6-6 19:23

L'Soleil 发表于 2012-6-6 18: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脑子坏特了……

没看明白!

锚雷 发表于 2012-6-8 11:42

关键是火炮技术(射程、威力、精度)和船载炮位(数量、位置)的比拼,其他(航海性能、机动能力等)都是次要的。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6-8 12:25

锚雷 发表于 2012-6-8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火炮技术(射程、威力、精度)和船载炮位(数量、位置)的比拼,其他(航海性能、机动能力等)都是次 ...

如果我用飞剪船打你盖伦船的时候,你就知道航海性能和机动能力有多重要了……

锚雷 发表于 2012-6-9 16:08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6-8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我用飞剪船打你盖伦船的时候,你就知道航海性能和机动能力有多重要了…… ...

呵呵,说个玩笑话,装备清军红衣大炮一门的的飞箭五桅船遇到了80门线膛后装炮的蜗牛盖伦如何?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6-9 16:38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2-6-9 16:43 编辑

锚雷 发表于 2012-6-9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说个玩笑话,装备清军红衣大炮一门的的飞箭五桅船遇到了80门线膛后装炮的蜗牛盖伦如何? ...

以你这个设定,谁也奈何不了谁……
那就加个前提,火炮技术基本相当或相近的时候。速度翻一倍,压倒性优势了。

锚雷 发表于 2012-6-10 12:42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6-9 16: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你这个设定,谁也奈何不了谁……
那就加个前提,火炮技术基本相当或相近的时候。速度翻一倍,压倒性优 ...

呵呵,所以说我原帖的话你没仔细看,火力和防护相等,自然机动占优。

海战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控制港口,这样我的船不论是守是攻,你的船都只有离开。而对于航线骚扰和拦截,你的船有优势,但也只能像你说的,互相干瞪眼。

ailimer 发表于 2012-6-12 01:05

壮哉我女王殿!挖坑的能力绝对比咱强~【幸灾乐祸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有多少人想玩风帆战舰的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