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ivon 发表于 2011-12-7 10:21

战列舰之殇——珍珠港事件70年纪念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而这一事件的另一个意义则在于,以航母加舰载机的新作展模式取代战列舰,成为了新的海军核心力量,海军航空时代来临了。人们普遍认为,航空母舰是在二次大战中英军偷袭塔兰托、日军偷袭珍珠港等几个典型事件后迅速取代战列舰而成为海上主力舰的,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过程也确实是以航空母舰为中心展开的。但是如果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交战双方兵力配置情况出发,仔细周全地进行一番重演推敲,我们就会发现:航母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而战列舰地位的一落千丈则是交战双方的一个历史误区。对于这个取代的历程,需要耗费太多的笔墨,而这方面的见解也很多,此处不再多用笔墨。

       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对损失惨重,被炸沉的有“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倾覆的有“俄克拉荷马”号,受重创的有“内华达”号,受轻创的有“马里兰”号、“宾夕法尼亚”号及“田纳西”号。“亚利桑那”则成为了这次事件的最大悲剧,珍珠港中的“亚利桑那”纪念馆就是明证,而这个纪念馆,也是宣告新变革时代来临的纪念物,战列舰在此之后慢慢的从海军头等主力舰的宝座滑落。

栗田健男 发表于 2011-12-7 14:09

攀登新高峰1208

owaii 发表于 2011-12-10 20:30

为什么说
“而战列舰地位的一落千丈则是交战双方的一个历史误区”?

lavivon 发表于 2011-12-10 20:51

回复 owaii 的帖子

这个是从 战列舰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加装了大量高炮战列舰的防空能力、火力投送能力等而言的,实际上,除了太平洋战场有几次海战以航母为主外,其他的海区战列舰依然是主力,即使是太平洋战场,战列舰只是因为航母对袭战而暂时的被轻视,但战列舰单位时间的火力投送能力及消费比等都是航母无法与之相比的。 浅见,请指摘。

owaii 发表于 2011-12-10 21:00

回复 lavivon 的帖子

战舰效费比远低于航母,这也是战舰被淘汰的主因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
1、航空兵作战半径至少300公里,战舰主炮则最多只能控制半径30公里以内的海区。
2、一方面航母及其飞行队可担负多种任务,容易活用,战舰除了反舰就是岸轰。二战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决战,这样的战争形态决定了战舰用武之地十分有限。
3、另一方面,即使发生决战,战舰也不再适应战场环境,也就是无法继续成为争夺制海权的中坚力量,即使在大西洋战场也是如此。当然在太平洋战场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4、所有国家资源都有限,必然优先保证效能最佳的武器的生产。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国,二战中主要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放弃或大幅削减战舰建造来扩充航母舰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列舰之殇——珍珠港事件70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