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上之云》中三笠号测距仪与射程钟之考证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6-3-7 00:36 编辑《坂上之云》第12集中,岛村速雄要求三笠号炮术长测量苏沃洛夫号距离时的镜头
根据“三笠舰纪念馆“的陈列资料,三笠舰在对马海战使用的是英国Barr & Stroud(日本人称之为“武氏“)公司在1902年出产的FA2型4'-6"(1.5m)基线重合式光学测距仪。可参考东城‘金正‘太郎的“三笠舰桥图“,东乡背后的长谷川清少尉正低头在测距所以看不到脸部:
日本海军操作FA2实体照:
FA2结构原理及镜头示意图:
其实顶上截图中镜头画面出现横线是错误的,那个镜头是左眼的小倍率寻标镜,见镜头示意图的右上红方格,真正会有横线的图像是出现在右眼的高倍率测距镜;即红方格下方那个裂像的旗杆,经调整测距旋钮后就重合成红方格右方图像。
根据格拉斯哥大学收藏的Barr & Stroud公司UGD295档案显示,1895年推出的FA2是1888年版FA1的改进品,后续改进版是1903年的FA3。由于Barr & Stroud公司在推出改进品时负责对旧版进行改进至新版,对马海战时日军手头的FA2也有可能已改进至FA3,所以说日军采用1.5米基线的FA2或FA3可能都算对。
另一幕显示一具看来像六分仪,但却是测量目标航向的器材:
利用目标侧投影角度的改变来测量目标舰行进方向角的设备英语叫做inclinometer斜度仪(海军火控专用名词,不是其他领域中同一个英语字词的意思),比如一条(已知)100米长的目标,其正侧投影(也就是与观目线成90度)在(已知)1万米距离外夹角应有10密位,但如果观察到目标侧投影在1万米距离外夹角只有6-7密位,表示目标是以接近45度侧面对观目线,也就是航向延长线与观目线成45度交角:
但对马当时可能还没有生产专用器材,所以推论电影中是以六分仪打横测量目标侧投影角以提供火控作图数据,这要比专用器材多一些换算手续。
同理,如果已知目标桅杆顶至水线高度,也可以大略反算双方距离,这种利用六分仪测角及已知桅杆或烟囱高度推算距离的专用器材叫做stadimeter标杆测距仪。对马俄方除使用FA3测距仪以外,也使用一种Liuzhol标杆测距仪,将另开一帖介绍这种及其它有别于常见的双光轴水平基线式测距仪(即Barr & Stroud与Zeiss采用的)的单光轴垂直基线式测距仪,见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487&pid=40436 。
顶一顶 忒专业了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2-1-2 23:13 编辑
炮手将10进位的射程钟拨到短针6长针2代表6200码通知各单位,其他瞄准线被遮蔽的友舰也可参考此一射程。
开战前日本才从国外进口一批望远镜式瞄准镜,当时许多次要舰艇火炮瞄准镜还是像步枪一样用占孔准星的开放式瞄准具,因为射击距离近,连望远镜放大目标的作用都不是很必要。镜头下方的横向表尺是调整方位提前量、弹头自转偏流及风偏。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好详细,马兄实在是太有专业知识了!不顶不是BB党! 专业科普贴要顶!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手将10进位的射程钟拨到短针6长针2代表6200码通知各单位,其他瞄准线被遮蔽的友舰也可参考此一射程。
开 ...
炮手将10进位的射程钟拨到短针6长针2代表6200码通知各单位
----
这个针盘影响上应该挂在主桅杆的 后面或侧面。
法国是挂在后桅杆的后面。
----
说错勿怪!
xsuny 发表于 2012-1-4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手将10进位的射程钟拨到短针6长针2代表6200码通知各单位
----
怎么说都不会错,各国各年代各舰都不同,有前桅钟朝前,后桅钟朝后,或一座桅杆前后都有钟,还有桅杆上四面都放钟,更有的是一面钟会四面转动。 想问一下,日俄海战中有效测距距离和攻击距离分别是多少?{:63:} 回复 yxwd5 的帖子
B&S厂FA测距仪在对马开火距离的6-7千米上内存精度约为1-2%,最大测距刻度超过2万米,英文维基上说当时日本的B&S测距仪有效6千米有效,俄国的Liuzhol测距仪有效4千米没有根据。不过实战测距误差翻上一两翻是常事。至于有效射击距离当然是要有准确的测距支持(不管哪一种测距法),6-7千米有1-2%测距精度对主炮弹道来说可以视为有效,但如果能抵近到4千米,则测距误差再大一些都没影响,因为不过是击中舰体位置的高低而已。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也就是说当时最多也就6Km交战呗~ 长谷川清后来混到海乙将了{:63:}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4 1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说都不会错,各国各年代各舰都不同,有前桅钟朝前,后桅钟朝后,或一座桅杆前后都有钟,还有桅杆上四 ...
请教一下:射程钟不是在一战期间为了各舰协同作战才出现的吗? 怎么早在日俄战争中就已现身? 回复 gurkha 的帖子
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但的确见过一张19零几年法国巡洋舰前桅装了四面距离钟,可惜找不着了,也许蒸汽舰兄有资料?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5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gurkha 的帖子
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但的确见过一张19零几年法国巡洋舰前桅装了四面距离钟,可惜找不 ...
在海军研究那个网站,N年前我问过你的
原图是维基上的 法舰 还是远东舰队的 回复 xsuny 的帖子
海军研究我进不去了啊,你帮忙找找贴出来呗,要有年代哦。
找到张一战后期“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正面照, 挂着两个距离种, 推测为同时指示两个不同目标。但当时的德雷尔火控计算机应该不能同时处理两个目标,那又如何实现?
还有B炮塔上的两门主炮上都有铁箍, 请问这是为何? 回复 gurkha 的帖子
开眼界了。常见的皇家海军(及效法他们的美军)使用的射程钟是盘面分成10等分标示0-9的。下头那盘面分成12等分但只标示0-9的钟在皇家海军里较少见,但我是见过的。可是上头那盘面分成12等分也标示12格的钟在皇家海军里还真没见过,貌似法国人也使用12格射程钟,或许是为英法联合演习作战使用?
至于gurkha提到德雷尔计算机只能处理一个目标,就我所知到二战结束时各国的火控计算机都只能处理一个目标。不过皇家海军的集中射击(concentration fire)是两舰同时对付同一目标,其间协调不是很好,因而一战后曾想过在某一舰上装两套火控计算系统来同时处理本舰与友舰的射击指挥作业。但即使如此,两面钟也应该是同一个标示法而不该出现不同的盘面。
至于铁箍就欠学了。
yxwd5 发表于 2012-1-5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也就是说当时最多也就6Km交战呗~
毛子6寸炮7500码就首开记录了。
双方12寸炮,因为射速慢数量少,命中弹反而屈指可数。
回复 gurkha 的帖子
B炮塔主炮管上的铁箍貌似是固定观测机发射平台用的。图为虎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