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之战的皇家海军,转来的,活跃下气氛
1.遥远的计划尽管在1942年远东和印度洋的战局对于正在欧洲苦战的大英帝国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灾难,但是大英帝国的战时内阁早在此时就已经决定未来一定要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盟军重返远东。当然,在1942年这还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此时皇家海军的主力正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与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苦战,无暇分身到遥远的东方。英国不但需要维持生死攸关的北大西洋运输线,还需要为即将来临的登陆欧洲作战提供必须的器材和战舰,此外还要为前往苏联的北极航线护航。这三大任务不仅意味着皇家海军的主力无暇分身,同时也意味着英国的造船业无法为计划中的远东作战提供足够的船只。
1943年意大利投降之后,情况发生了改观。一方面,意大利投降后盟军已经无可争议地占据了地中海;另一方面,德国海军的实力也随着“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被击沉以及“提尔匹茨”号(Tirpitz)被重创而大大削弱,加之巴伦支海海战(Battle of the Barents Sea)之后德国海军重型舰只撤往波罗的海,而德国潜艇部队也在1943年年中的大西洋护航战中蒙受重大损失,无形中减轻了皇家海军护航的负担。现在,重返太平洋的计划终于显得不那么空中楼台了。
尽管如此,摆在皇家海军面前的困难还很多。首先,皇家海军的主要作战海域是北大西洋、北冰洋和地中海,这意味着皇家海军的舰只并不完全适合在炎热的太平洋作战,必须进行改装。其次,出于护航考虑,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拥有强大的反潜能力,而水面作战能力和防空能力则较为逊色,这使得它们并不很适合在太平洋作战。再次,即是到了1943年,皇家海军也缺乏40mm博福斯(Bofors)高炮,而只能大量使用20mm厄利孔(Oerlikon)高炮以及乒乓炮。这意味着皇家海军的防空火力不足,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的太平洋战场上需要面对日军疯狂的自杀机攻势时。此外,皇家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并不合适作战,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换装美制舰载机。最后,皇家海军还缺乏支持在广阔的太平洋作战所必须的大量辅助船只以及船员。
另一方面,部分美国人对于皇家海军重返太平洋的计划并不很感兴趣。美国海军看起来已经足够强大,单独就可以把日本人打趴下。不过显然首相并不希望看到美国海军独占这一荣誉。1942年可耻的失败对大英帝国的高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唯有重返太平洋打得日本人下跪投降才能为大英帝国挽回颜面。但是,来自美国的反对势力同样强大而顽固。尽管罗斯福总统对皇家海军重返太平洋大加赞赏,但是金海军上将(Amdiral Ernest J. King)却并不感冒。这倒不完全是出于不愿与他人分享荣耀的自私心。毕竟,与已经在太平洋久经考验的太平洋舰队相比,皇家海军无疑还有很多缺陷,甚至可能无法实现自力更生,这就得美国海军出面为皇家海军擦屁股,到头来皇家海军弄不好非但帮不上多少忙,反而尽给美国海军添乱了。事实将会证明,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话说回来,这个麻烦更多地属于是英国战时运输部(Ministry of War Transport)而非海军部和皇家海军。不过,尼米兹将军(Admiral Chester W. Nimitz)和其他美国上层军官倒是热烈欢迎皇家海军的到来,这给坎宁汉将军(Admiral Cunningham)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3年11月的“六分仪”会议上,皇家海军重返太平洋的计划终于被英美双方通过。那时的估计是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British Pacific Force, BPF)将在1944年年中准备就绪,并参加菲律宾战役。不过,形势总比计划快。美国海军这边是一路高歌猛进,而皇家海军这边则为后勤及辅助舰只伤脑筋。
显然,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活动的主基地只能是澳大利亚。由于战前皇家海军在远东的主要基地是现在已经沦落日军之手的新加坡,所以澳大利亚基地的建设几乎是从0开始。此外,英国的大部分商船都被用于本土运输以及供给在意大利和缅甸作战的英军(1944年年中之后还得加上法国战场),因而澳大利亚方向能得到的商船数目有限。尽管在1944年9月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英军声称足以对英国太平洋舰队提供补给,但这一声明是基于以菲律宾为作战地域的乐观估计。当美国海军于当年10月发起对菲律宾的攻势之后,很明显英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赶不上这趟车,只能参加未来的冲绳之战了。这意味着作战地域距离澳大利亚主基地的距离几乎翻了一番,而英国又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跟上美军秋风扫落叶般的前进步伐,从而使得前述的乐观估计泡了汤。英国方面尤其缺乏快速油船,而英军自己的海上燃油补给技术又较为落后。在此情况下,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只能指望美国人到时候拉兄弟一把了——这倒是正合金海军上将的估计。
1944年2月,英国方面派出以丹尼尔海军少将(Rear-Admiral C S Daniel,后升任中将并担任舰队行政主管。)为首的代表团前往美国本土和太平洋战场学习美军后勤补给的宝贵经验,同时其他硬件方面的准备也在澳大利亚展开。悉尼主基地的实际建设时间比预期的要长,而根据英方的估计任何一个新前出基地都不可能在1945年10月前建设完成——这无疑太晚了。于是美军让出了位于海军上将群岛(Admiralty Islands)的马努斯基地(Manus Island)。英国方面对此很感激,但是这个基地对于未来的战斗来说依然是太远了。因此1944年12月至1月间,英国人向菲律宾方向派出运输船以便在那里建立基地。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的主力逐渐向印度洋集结。1944年11月,弗雷泽海军上将就任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原东方舰队副司令Power将军则升任东印度舰队司令。此外,海军上将菲利浦 维安爵士(Sir Philip Vian)就任第1航空母舰分队司令,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纳尔维克战役和围歼“俾斯麦”号之战中的英勇,还代表着锡尔特湾(Sirte)海战的荣耀。维安爵士麾下的第1航空母舰分队将包括“不挠”号(Indomitable)、“光辉”号(Illustrious)、“胜利”号(Victorious)和“不倦”号(Indefatigable),它们将成为集结中舰队的骨干。丹尼尔中将出任舰队行政主管。
为了能在太平洋上一展身手,英国人还得在指挥结构上作一点牺牲:显然,在太平洋上美国人才是主角,因此英国太平洋舰队必须也处在美军指挥下。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北角伯爵军衔太高,不适合作美国人的手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的副手伯纳德 罗林斯海军中将(Sir Bernard Rwalings)将以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为旗舰负责战场实际指挥,伯爵本人则从澳大利亚或者其他进攻基地发出指示。
太平洋舰队的其他部队包括第3、第4巡洋舰分队,其指挥官分别为海军少将E J Brind和R. M. Servaes。海军少将J H Edelsten指挥舰队的驱逐舰部队,下辖第4、第7、第24、第25和第27驱逐舰分队。
在舰队聚集期间,维安将军组织了对11月20日苏门达腊Pangkalan Brandan的空袭,返航途中顺手又往沙徨扔了一堆炸弹作为英国人1944年在印度洋攻势的终结。
1944年12月,弗雷泽海军上将前往珍珠港与尼米兹将军会商。很快,英美双方将就如何使用英国太平洋舰队达成一致。
此刻在美军上层,就如何使用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意见也不一致。一方面,考虑到逼近日本“内防御圈”时会受到更加疯狂的抵抗,尼米兹希望用英国太平洋舰队加强美第三舰队实力;另一方面,华盛顿的某些大员们认为英国太平洋舰队无法与美特混舰队一起行动,因此打算把这支舰队打发到菲律宾去支援麦克阿瑟。就后者而言,这将意味着夺回英属东印度,从而一雪前耻。此外,在菲律宾作战也意味着英国太平洋舰队将扮演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头上没有一个直接的美国婆婆。不过无论哪种选择,英国太平洋舰队都会面临一定的补给问题:
在访问了珍珠港之后,弗雷泽上将前往菲律宾的美第七舰队视察。麦克阿瑟将军本人非常希望得到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支援,为此他竭尽所能。不过,弗雷泽将军本人并不愿意在菲律宾作战。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更希望和尼米兹将军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他在菲律宾的经历并不愉快。在视察过程中,将军曾登上新墨西哥号战列舰的舰桥观察美国海军炮轰岸上的日军。这时一架自杀机一头撞上了这艘老式战列舰,该舰舰长、麦克阿瑟参谋中的英国联络官以及其他约100人阵亡,伯爵本人死里逃生。这次意外倒使得英国人对自杀机的威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英国人认为他们的航空母舰设计能较美国的航空母舰更好地抵御自杀机的威胁,但是另一方面和美国军舰刺猬般的防空火力相比,英国军舰的防空火力要逊色许多。1944年间英国生产了不少40mm博福斯高炮,但是在获得充分装备前,各舰只能依靠现有装备对付日本的空中威胁。
在弗雷泽访问期间,英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集结在锡兰进行维修和训练。不过在此期间,维安将军又组织了一次对Pangkalan Brandan的空袭,英国机队于1945年元旦次日再次和当地的炼油厂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作为分手告别。在舰队返回亭可马里之后,他们很快就将出发经由Fremantle前往悉尼,加入太平洋战场,直捣日本。
尼米兹将军建议舰队在行进过程中顺手再向苏门答腊扔点炸弹。一来希望毁掉日本最后的石油来源,减少菲律宾方向可能遇到的困难,二来也希望受此影响日本人的自杀机出动次数也能减少一些。这个建议得到了英国人的欢迎。1945年1月23日至29日间,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前往澳大利亚途中空袭了位于苏门答腊巨港的石油工业区。这一作战完成后舰队于2月4日抵达澳大利亚Fremantle,并于不久之后抵达悉尼与早在1944年12就已抵达的“豪”号战列舰(Howe)汇合。
对于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后勤补给。该舰队的主要基地分布如下:主基地设在悉尼,此外在马努斯设有中间基地,在乌里希(Ulithi)和莱特(Leyte)设有前进基地。基地建设情况有美国人帮忙姑且不论,不过在利用补给船队支持特混舰队长期作战这个课题上,皇家海军的经验几乎为0。为此补给船队司令官费希尔少将(Rear Admiral Fisher)及其参谋军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维持着一支包括部分外籍船只的补给船队正常运转。1943年时曾估计这支补给船队至少需要包括如下船只:
7艘维修船、1艘浮动船坞、3艘护航保养船只(Escort Maintenance Ship)、2艘驱逐舰补给船、2艘潜艇补给船、3艘舰载机保养船、6艘舰载机修理船、1艘摩托艇保养船、1艘扫雷艇保养船、1艘水雷发放船、6艘交通船、2艘武器保养船、6艘海军仓储发放船、8艘海军仓储船、10艘食物发放船、3艘航空储备船、19艘武器储备船、2艘医疗船、5艘快速油船、2艘淡水蒸馏船和12艘布栅船。此外还有大量小型辅助船只如消磁船、小型油船、救护船、淡水补给船、运煤船、拖轮、无线电保养船等。
这一估计是基于维持一支包括4艘战列舰、4艘舰队航空母舰、15艘护航航空母舰、15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50艘护航船只、20艘潜艇以及50艘联合行动所需其他船只和登陆艇扫雷艇等在内的舰队于1944年在菲律宾作战的设想而做出的。当时没有人预见到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实际作战区域将是冲绳,其补给线长度将是原估计战场补给线长度的近乎两倍。而实际上在整个冲绳战役期间,就连这支预估的补给船队标准都没有达到。
除了补给问题之外,太平洋舰队还得在其他方面适应美方的习惯,比如各种术语。这对于皇家海军的官兵来说并非是一件愉快的工作。
尽管如此,皇家海军还是终于赶上了冲绳之战。
二、初战冲绳
1945年3月14日,美国海军第58特混舰队从乌里希出发,前往攻击日本南部的机场,开始了冲绳之战的征途。同一天,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番号第57特混舰队)主力正在马努斯附近海域进行参战之前最后的训练。此时,舰队的补给船队(番号第112特混舰队)正在港内待命,但此时该船队实力只有预计的三分之一上下。次日他们受命立即向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尼米兹将军报到,准备参加冲绳之战(代号“冰山”)。舰队随即取消原定训练计划,返回马努斯港进行补给。16日,尼米兹将军亲自致电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欢迎太平洋舰队加入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17日,两支补给船队从马努斯基地先行出发。其中第112/2/1战斗单位的核心是搭载备用飞机的护航航空母舰“打击者”号(Striker),由驱逐舰“旋风”号(Whirlwind)、护航船只“起重机”号(Crane)、范德霍恩(Findhorn)号护航。第112/2/5战斗单位包括油船“圣 阿道夫”号(San Adolpho)、“圣 安布罗西奥”号(San Ambrosio)和“希达黛勒”号(Cedardale),由护航航空母舰“演说者”号(Speaker)提供空中掩护,此外由单桅帆船“野鸡”号(Pheasant)和驱逐领舰“肯彭菲尔特”号(Kempenfelt)护航。18日晨,英国太平洋舰队驶离马努斯前进基地,于20日早些时候抵达乌里希并在那里使用美国设备补给了燃料。3天之后,该舰队于早上6时30分从乌里希出发向北航行,踏上了向冲绳战场的最后征途。此时该舰队成员如下:
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King of George V,旗舰)、“豪”号(Howe);
航空母舰“不挠”号(Indomitable,维安将军的旗舰,搭载29架“地狱猫”、15架“复仇者”)、“胜利”号(Victorious,37架“海盗”、14架“复仇者”、2架“海象”)、“光辉”号(Illustrious,40架“海火”、20架“复仇者”)和“不倦”号(Indefatigable,36架“海盗”、16架“复仇者”);
轻巡洋舰“飞快”号(Swiftsure)、“冈比亚”号(Gambia)、“黑王子”号(Black Prince)、“亚古尔”号(Argonaut)和“尤里亚勒斯”号(Euryalus);
驱逐舰“格伦威尔”号(Grenville)、“阿尔斯特”号(Ulster)、“水女神”号(Undine)、“尤蕾妮亚”号(Urania)、“大无畏”号(Undaunted)、“速燃导火索”号(Quickmatch)、“基伯龙”号(Quiberon)、“昆伯勒”号(Queenborough)、“品质”号(Quality)、“幼畜”号(Whelp)和“赌注”号(Wager)。(此外“大熊星座”号(Ursa)正在马努斯船坞中修理、“威赛克斯”号(Wessex)与“旋风”号及“肯彭菲尔特”一样同与补给船队在一起。)
在这段前往战场的最后航程中,舰队进行了防空射击操练和射击训练,暴露出了一些问题。25日晨,舰队派出三艘防空巡洋舰(“黑王子”号、“亚古尔”号和“尤里亚勒斯”号)前出8英里,彼此之间间隔8英里搜索补给船队。3时10分,舰队与补给船队汇合并开始补充燃油。虽然预计这次补给将在早上11时结束,但风浪和设备故障使得这一预计成了泡影。为了加快补给速度,两艘战列舰和“打击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奉命给驱逐舰补给燃料。尽管如此,直至14时50分补给行动停止时补给仍未全部完成。在此过程中“演说者”号护航航空母舰提供了直卫巡逻。“肯彭菲尔特”号和“旋风”号加入舰队主力,他们的任务由在航行中发生故障的“品质”号和“幼畜”号取代。舰队主力于1530分以23节航速驶向作战地域,预计将于次日凌晨抵达,驱逐舰“赌注”号则留下继续补给燃料。
当夜“不倦”号舰桥下方的救生艇由于不明原因起火燃烧,火患很快被扑灭。除此之外当夜无事。“赌注”号赶上了舰队主力,舰队在凌晨放出了防空直卫巡逻和反潜巡逻机群。“亚古尔”号和“肯彭菲尔特”号前出担任雷达警戒哨——这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经验,实践证明这对提供空袭早期预警很有效。不过英国驱逐舰的防空能力远不如美国同行,所以还得派出一条防空巡洋舰为驱逐舰提供防空掩护,尤其是考虑到雷达警戒哨通常会引来大批自杀机的攻击。
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攻击目标是冲绳西南靠近台湾的宫古岛(Miyako)和石垣岛(Ishigaki),当时每座岛上各有3条跑道,每条跑道都有大量防空火力保护。英军的任务是持续压制这6条跑道,使得日军无法使用这些跑道发动攻击。26日晨舰队位于Miyako岛以南100英里处。维安将军在接管了舰队的战术指挥权,准备发动空袭。6时35分,战斗机清场部队出发前往两岛。这批清场机群报告目标左近敌军活动并不活跃。一架战斗机在战斗中受伤,迫降于距Tarima Shima岛20英里处,飞行员被“海象”式飞机安全救回。
战斗机清场部队返回后,当日英军还先后出动了一批轰炸机和一批战轰前往轰炸。飞行员报告目标跑道满是弹坑,还击毁了一些日军飞机。不过英军很快发现日军修复跑道的速度极快,同时对手还善于使用假目标将英军战机引诱进对空火力伏击圈。此外日军的迷彩做得很出色,大量设施难于发现,这使得英军很难评估战果。
当天白天舰队被日军一架百式侦察机发现。尽管该机被英军发现,但是英军未能将其击落,不过26日白天日军也未对英军发动攻击。因此攻击完成后,舰队于黄昏时分迅速向东南方向转移。转移过程中舰队再次被日军飞机盯上,这一次“尤里亚勒斯”号和“海盗”式战斗机进行了阻截,但英军截获的报告显示该机显然仍然盯着舰队。
按照习惯,在每次黎明时分的空袭之前,舰队都会派出两名军官(通常是中校军衔)前往预定目标上空进行侦查,从而决定具体攻击目标。在英国太平洋舰队,这一任务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海中校(Lt.-Col R.C.Hay, Royal Marines)和皇家海军拉德中校(Commander N.S.Luard)乘坐“地狱猫”式战斗机执行。
27日黎明时分,舰队抵达距石垣岛一百英里处,放出了战斗机清场部队。不过令野心勃勃的飞行员们大失所望的是该岛上没有什么敌军活动的迹象。和26日相同,当天还派出了两波轰炸机前去轰炸在前一天未受攻击的日军设施,一部分无聊的复仇者则跑去攻击海岸附近的船运。最后又派出了一波战斗轰炸机扫荡。当天的损失如下:一架“复仇者”式(来自“光辉”号航空母舰)未能返航,其乘员被负责营救的美军潜艇“王鱼”号(Kingfish)救起;另一架“复仇者”式在起飞位置56英里外被)“水女神”号发现。后者除了救起这架飞机的乘员外,还救起了一位美军“海盗”式的飞行员,当时他已经在海上漂流了48小时以上。
舰队原计划集中战列舰和巡洋舰对石垣岛上的机场进行一次炮轰,不过在得知预定加油区域有可能被一场台风波及时这一计划被取消。考虑到部分船只已经燃油不足,而预定在3月31日~4月2日登陆开始期间进行的进攻又较为重要,舰队连夜撤退向补给区。在英国太平洋舰队撤出战斗补给期间,美国舰队接替了他们的任务。
预定补给区是一个以北纬19度55分、东经129度40分为一个顶点,向南延伸50英里向西延伸100英里的长方形海域,代号“侏儒区”。在3月28日~30日期间,舰队在此补充燃料,更换受损飞机。补给工作在30日14时30分完成。“品质”号和“幼畜”号归队,“旋风”号及“肯彭菲尔特”号重回补给舰队。“打击者”号、“起重机”号以及“旋风”号在完成补给任务之后返回莱特湾,而舰队则出发以22节的速度前往作战区域。
31日早些时候,舰队再度做好了攻击准备,这一次“亚古尔”号和“赌注”号前出担任雷达警戒哨,前者装备了美式雷达。维安将军此时提出敌我识别问题,毕竟在空中所有单引擎飞机看起来都差不多,而一旦让日军自杀机溜进来后果不是好玩的。
6时30分,战斗机清场部队再度起飞,不过同样的,几乎没有在空中找到日军。整天舰队维持了在两岛上空的战斗巡逻,轰炸机对跑道进行了反复轰炸。当日的损失同样微不足道,“王鱼”号又救起了一架“复仇者”式的乘员。当天晚上舰队撤退时准备了两架战斗机待命,随时攻击可能出现的日军侦察机,不过什么都没有发现。
4月1日早上6时,登陆正式开始,而这也意味着闲逛式的战斗即将结束。日军最疯狂的自杀机攻势即将开始。
三、初战神风
日军对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攻击从4月2日开始。尽管对冲绳的主攻是由美军完成,因此美军也成了日军攻击的主要对象,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区域正卡在日军从南方(尤其是台湾)向本土的运输线上,因此该舰队也遭到了日军的重点照顾。
4月2日行动的开始似乎与往常一样。“亚古尔”号和“赌注”号前出担任雷达警戒哨,6时40分战斗机清场部队出发。战斗机出发之后不久,雷达部门报告不明机群正在8000英尺高度从西方快速接近。舰队立刻呼叫战斗机清场部队,并指引机群前往拦截。同时舰队其他战斗机也加紧战斗准备以便投入作战。来袭机群在距离舰队40英里处分散,不久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开始了拦截作战。在拦截作战中4架敌机被击落,但其余敌机突破了拦截线。注意到敌机开始进行俯冲,舰队于7时5分发出红色警报准备作战。
英军的拦截机群战斗热情高涨,随着敌机一路追击,不过这倒给舰队的防空炮手们造成了麻烦——敌我双方的战机搅成一团,在高速运动中难以分辨敌我,防空火力难以全力施展。一架零式战斗机对“不挠”号航空母舰进行了扫射,造成1名英国水兵阵亡,另有2名受伤。在掠过“不挠”号之后,该机又对“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上层建筑进行了近距离扫射,但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当舰队忙于对付该机时,另一架敌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了“不倦”号的舰岛基部,造成了4名军官、10名水兵阵亡、16人受伤。“不倦”号的飞行甲板因此暂时无法使用,但是英国航空母舰的钢制甲板发挥了作用,该舰的飞行甲板很快又恢复了工作。这让美军联络军官大开眼界——美军已经习惯看到在这样攻击下,木质甲板美军航空母舰遭到重大伤亡和巨大的损坏,然后不得不撤出战斗进行长期维修。当然除了飞行甲板之外,“不倦”号的其他部门也遭到了损失。
日军的自杀攻击并没有就此结束,而英军的拦截战机则继续驱赶敌机,有时甚至从英军自己的防空火力弹幕中穿过。在激战中“阿尔斯特”号驱逐舰吃了一发500磅近失弹,该舰的引擎室与后锅炉室被淹,引擎室与后锅炉室之间的舱室被毁,2人阵亡,1人受伤。该舰就此失去动力,不过并没有沉没的危险,而该舰的火炮部门仍能运作。
这一波攻击结束之后,“冈比亚”号轻巡洋舰受命拖曳受伤的“阿尔斯特”号返回莱特湾,“基伯龙”号驱逐舰受命为其护航。在实行了减重措施之后,该舰安全抵达了莱特湾。美国海军为其焊接了一块12英尺×25英尺的钢板补上了该舰的漏洞,此后该舰凭借自身动力返回英国。
在“阿尔斯特”号蹒跚驶向莱特湾的同时,英军又向石垣岛派出了一支战轰编队,不过该岛并无日军活动迹象。在收到平良(Hirara)机场日军行动计划的报告后英军机队立即扑向这一目标,在战斗中英军报告14架日军飞机被击毁在了地面,此外还击伤了部分敌机。不过,这里面有多少是假目标无从确定。
在英军空袭日军的同时,舰队不时遭到敌机的袭扰。17时30分,战斗机出发去拦截一支敌军机队,不过目标消失在云端中。此后不久,敌机出现在舰队上方并立即投入了攻击。求战心切的英军战斗机再次给己方的防空火力造成了麻烦。一架自杀机突破了舰队的防御,一头冲向“胜利”号航空母舰。后者立即满舵急转弯,自杀机的一侧机翼碰上了“胜利”号的飞行甲板上,然后旋转着撞进了大海。随之而来的爆炸并没有对“胜利”号造成什么损害,英军倒是从飞溅杂物中捡到一分记录自杀机目标顺位的文件,航空母舰当然排在第一位。
击退了这次袭击之后英军也结束了当天的作战行动。和往常一样舰队撤往东南方向。
由于怀疑日军方面在天亮前就把飞机全部放出去以躲避空袭,英军取消了原计划的炮击和日常轰炸。新的计划是在天亮前派出战机前往敌机场巡逻。
4月3日拂晓时分,两架战斗机在月光下从“不挠”号上起飞,前往石垣岛巡逻。由于无线电故障,原计划向宫本岛派出的战机取消了任务。不过这次英国人又失望了。夜间侦察什么都没有发现,后续的“推弹机”战斗机清场部队也仅仅发现了一架零战——当然该机很快被“地狱猫”们撕成了碎片。清场部队返航后舰队结束了这一天的作战,撤向“侏儒区”补给区,计划在当日补充燃料。当天唯一的损失是“光辉”号一人失踪。
3日晨舰队派出“飞快”号、“亚古尔”号和“尤里亚勒斯”号三艘轻巡洋舰前出搜索补给船队。这一任务在当日晨9时完成,不过当舰队集结起来准备加油时逐渐变得恶劣天气和海情使得加油难以进行。舰队因此不得不在该区域游荡以等待合适的天气。晚些时候舰队得知更西的“蚊区”(Area Mosquito)天气较好。次日其他油船从莱特湾赶到,从而使得可用的油船数增加到5艘。燃油补给从4日开始,一直到5日晚结束,这次行动和以往一样充满了磕磕碰碰。在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撤退补给期间,一支美国特混编队接替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任务,该编队的目标是先岛群岛(Sakishima Gunto)。
尽管英军方面为补给燃油竭尽全力,但是直至5日晨补给结束时很多重型舰只仅仅补给了一半燃油。对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他们必须按照此前与美国海军的协定及时返回作战区域,尽管缺少燃油有可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引发损失。
6日晨,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再次抵达作战区域,并派出了战斗机清场部队前往宫古岛和石垣岛进行空袭,不过目标上空云层密布,日军也没有什么活动。清场部队还报告以前轰炸在跑道上造成的弹坑已经都已经被修补好,所以看来还得重新进行轰炸了。根据这一报告,英军又对平良、Nobara、Sukhama、Myara四个机场进行了反复轰炸,而战斗机部队又对雷达站电报房以及近岸船运进行了攻击,击沉了3艘船只,并击落了一架“银河”式轰炸机。
当天黄昏时分,一小群日机在来袭途中被发现,战斗巡逻值班部队立即出发前往拦截。日军一架“彗星”式轰炸机被击落,其余飞机突破了拦截,利用云层为掩护逼近舰队。其中两架遭到了担任驱逐舰警戒幕的第4驱逐舰分队(Q级驱逐舰)的拦截。英军声称两架均被击中,其中一架被驱逐舰击落,另一架被赶来的战斗巡逻值班部队的战斗机击落。另一架“彗星”式轰炸机在距离舰队10英里处被战斗机击落,但是最后一架“彗星”成功地突破了防空火力,展开了对“光辉”号的攻击。
“光辉”号立即进行了剧烈的规避动作,成功地干扰了日军飞行员的判断。日机的翼端扫到了“光辉”号的舰岛,然后一头栽进了大海,在“光辉”号身边发生了爆炸。当日机翼端从舰桥扫过时,距离舰长朗博(Lambe)仅有9英尺,状况甚为惊险。如果不是因为舰上的“博福斯”高炮手们的猛烈射击,也许该机就会成功地撞上舰岛。在战斗中战斗巡逻值班部队的一架“海火”被己方防空火力击落,飞行员阵亡。
与这一天英军的遭遇相比,次日美军遭遇的“神风攻击”就要惨烈得多。
4月7日一整天,美军迎击了超过700架飞机,击落了其中超过300架,为此若干艘前出担任雷达警戒哨的驱逐舰被击沉,此外还有其余20余艘舰船被击伤。尽管如此,特纳将军(Admiral Turner)却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他在7日中午发出如下电报:“如果这就是敌人压箱底的招数,那么毫无疑问我们能稳步推进了。”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最后的象征——“大和”号战列舰在美国海军第58舰队遮天蔽日的战机攻击下永远留在了北纬30度22分、东经128度04分的海底。60多年后日本拍摄了一部悲壮的《男人的大和号》,不过这种“悲壮”英美盟军当然不会有任何感受。特纳将军在次日拍发了如下一封电报:“也许我是疯了,不过我认为这(‘大和’号的沉没)意味着日本已经退出了战争,至少在现在看来是如此。”而在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则眼红美国盟军捞到了这么一票刺激的好买卖,而自己只能日复一日地去干去轰炸机场这种无聊的活计。这种乏味的活计不但令人疲惫,而且日复一日地消耗着部队的士气。7日舰队损失了两架“复仇者”(被防空火力击落)以及4架战斗机。其中1架“海盗”式在海上迫降,不过当“尤蕾妮亚”号、“亚古尔”号以及两架战斗机前往营救时却遗憾地发现飞行员已经阵亡。皇家海军报告称击毁3架未及起飞的飞机,此外还击伤4架,此外投下的炸弹还命中了两岛周围的若干艘小型船只。当夜舰队向代号“虱子区”(Area Cootie)的海域撤退进行补给。这一区域原本是属于美军的,不过由于距离舰队作战区域较近,临时借给英军使用。
8日整天舰队都在进行油料补给。在此期间,护送受伤前往莱特湾修理的“阿尔斯特”号的“冈比亚”号巡洋舰归队,同时加入舰队的还有轻巡洋舰“乌干达”号(Uganda)、驱逐舰“大熊星座”号和“顽童”号(Urchin)。次日此前担任补给船队护航任务的驱逐舰“旋风”号和“大无畏”号也加入了舰队,而声纳设备受损的“幼畜”号则返回莱特湾修理。在此期间各轻巡洋舰进行了操练。补给于9日下午15时30分结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有经验的日本海航飞行员都是从台湾起飞,然后直接前往攻击美国海军舰队。相对而言,从九州岛(Kyushu)起飞的敌机从驾驶水平上看都是由学员们驾驶的。在“神风”使得第38特混舰队蒙受了重大损失之后,盟军方面认为有必要对来自台湾的敌机进行攻击。此前盟军曾利用麦克阿瑟将军手上的陆机航空兵攻击台湾,不过效果不佳。因此美军要求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暂时中止攻击先岛群岛,转而承担中途拦截敌机机群的任务。尽管台湾周边的敌人有可能比此前攻击的敌人要强大,不过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一任务——至少这也能换换口味。因此在这次补给完成后,舰队转而驶向台湾方向。 四、转战台湾
10日,舰队前往Yonakumi Shima 202方位30公里处,准备攻击松山(Matsuyama)机场。由于天气与海情原因,攻击行动不得不推迟到次日。在11日和12日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等待天气变好时,美军继续遭受大量自杀机的攻击,共计有2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以及15艘驱逐舰被击中。12日天气终于变好,不过还没等英军前往攻击日军,日军自己倒先跑出来攻击英军了。当日7时5分,负责战斗巡逻值班的“海火”式战斗机拦截了4架0战,击落了其中1架。7时15分,英军派出了两支攻击机队(各含24架轰炸机和12架战斗机)前往台湾。前往攻击新竹(Shinchiku)机场的机队遇上了凶猛的高射炮火,不过没有遇上日军战机的拦截;而前往攻击松山机场的机队则同时遇上了凶猛的高射炮火和日军战机的拦截,因此不得不改为攻击基隆港(Kiirun Harbour)。在那里该机队命中了船坞区以及化工厂,并对运输船队进行了扫射,此外还轰炸了铁路和厂房,并轰炸了松山以南的一座桥梁。一架美制DC-2运输机被击毁在松山机场的跑道上。
与此同时两架巡逻在Yonakumi Shima上空的“萤火虫”式遭遇了一群日本陆航99式轰炸机。两架“海火”很快击毁了其中4架并击伤了另1架。此后“海盗”式战斗机又将一架97式轰炸机击毁在了该岛的机场上。11时35分1架尾随舰队的100式侦察机被舰队发现并击落。14时10分另一架100式侦察机在两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接近舰队,舰队立即派出战斗机拦截,不过日机很快冲进云层,躲过了拦截。1小时候,1架0式战斗机在舰队西北方向被1架“地狱猫”式战斗机击落。
12日黄昏后日军派出了一支大规模机队前往攻击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该机队在途中被舰队发现,单位战斗巡逻值班的“海盗”式和“地狱猫”式战斗机立即前往拦截。在战斗中1架99式舰载轰炸机、5架“隼”式战斗机以及1架“飞燕”式战斗机被击落,日军机群就此返航。英方一架“地狱猫”在着陆时发生意外,飞行员阵亡。此后舰队撤往东南。
次日拂晓,英军再次返回准备进行空袭。和前一天一样,在英军发起攻击前,日军就先来拜访了。4架99式舰载轰炸机被英军及时发现,其中一架在拂晓的昏暗中对“不挠”号发起了俯冲,在此过程中该机打开了导航灯并发出了错误的识别信号。这一行为迷惑了英军,使得该机在英军猛烈的防空炮火下安然逃脱。该机投下的炸弹没有命中。另一架试图复制这一架的幸运,不过这一次该机直接被防空炮火击落。此外1架提前起飞的“地狱猫”式战斗机也被己方炮火击落。
1小时候1架“海盗”式战斗机在舰队西北25英里处击落了2架0式战斗机被,并将其余的0式战斗机赶走。6时45分,两波“复仇者”机群先后飞往松山机场和新竹机场,攻击了当地的跑道、弹药库及油舱。遂行的战斗机报告在地面击毁了12架飞机。“萤火虫”式用火箭击毁了一所雷达站,并击沉了Iriizaki附近的1艘小型船只。回收战机完成后,舰队再次撤向西南方向进行补给。在此过程中战斗巡逻值班战机击退了日军两波机群的攻击。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传到了舰队。
14日舰队前往补给区补给油料,在那里来自莱特湾的“可畏”号(Formidable)以及驱逐舰“肯彭菲尔特”号与“威塞克斯”号。在补给过程中“演说者”号的“地狱猫”式战斗机提供了战斗值班巡逻。当日17时55分“光辉”号航空母舰在驱逐舰“品质”号和“尤蕾妮亚”号的护航下返回莱特湾基地进行修理。该舰从此退出了太平洋的战斗。
“可畏”号的到来受到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热烈欢迎。尽管该舰的机组没有实战经验,但至少该舰齐装满员,而自从参战以来舰队还没有补充过战机。
15日14时,舰队结束了补给,出发前往作战区域。舰队降半旗以示对罗斯福总统去世的哀悼。
尽管12日~13日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直在对台湾方面的机场进行压制,但是在此期间美军太平洋舰队依然遭受了日军的猛烈攻击并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因此盟军决定英军下一阶段的攻击目标应该再次转向先岛群岛。
五、再战冲绳
16日晨舰队再次返回先岛群岛附近海域。由于缺乏战斗机,舰队被迫放弃了驱逐舰前出作为雷达警戒哨的做法。因此当日6时22分一架日军侦察机被发现时该机在被拦截前有足够的时间转进。当日英军向石垣岛派出了两支攻击机群,又在该岛的机场跑道上制造了一堆弹坑。此外还派出了两支攻击集群前往照顾宫古岛。“萤火虫”式用火箭弹对宫古岛的雷达站进行了攻击。岛上的守军一度误以为进行战斗巡逻值班的英军战斗机是自己人,所以呼叫它们返回日方的航空母舰上。
16日14时41分至17时30分间,舰队附近发现了大量不明敌机,不过没有任何一架接近英军的拦截范围。这一阶段日军使用人操火箭弹(即“樱花”)攻击美军舰队,因此当天英军观察到的可能是日军使用这一手段对英军的攻击。根据美军的经验,这是一种很不可靠的攻击手段。即使当日日军的确使用“樱花”攻击了英军,但英军并没有因此遭到任何损失。唯一接近舰队的例外是当天下午被战斗巡逻机队击落的一架“彩云”式侦察机,倒是有几次返舰的英机被误认为是敌机,还遭到了己方高射炮火的射击。当日最严重的事故是一架“海火”式战斗机降落在“不倦”号上时冲撞了停放在甲板上的一架“复仇者”式战斗机和一架“萤火虫”式战机,此外还把两名水兵撞下了海,其中一名被“基伯龙”号驱逐舰救起,没有受伤;另一名则失踪。
尽管舰队的确缺乏战斗机,不过维安将军依然觉得舰队有足够的实力在17日再次进行空袭。在得到了第5舰队司令官(哈尔西)的首肯之后,舰队于17日黎明再次返回了攻击位置,并对宫古岛再次进行了攻击。由于石垣岛的机场依然无法运作,所以当日没有对该岛进行攻击。当日先后对宫古岛发动了三波攻击,一架“复仇者”式迫降在距离平良镇约1.5英里处,一架“海象”式水上飞机对迫降的飞行员进行了营救。
17日当天舰队附近没有发现很多日方的动向。三架0式战斗机被击落,此外“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将“海盗”式扔下的副油箱误识为日军的自杀机,对其进行了猛烈攻击。当天19时45分舰队从作战区域撤退,前往“蚊区”补给燃料。
18日和19日在补给燃料的过程中,驱逐舰“大无畏”号、“纳皮尔”号(Napier)、“诺曼”号(Norman)以及“尼泊尔”号(Nepal)加入了舰队。此外还向舰队转交了信件与储备,不过依然没有补给战机。19日13时舰队结束补给,“演说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在两艘护卫舰的护航下返回莱特湾,“肯彭菲尔特”号驱逐舰与两艘油船停留在补给区。
20日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了冲绳战役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次作战,内容和以前一样依然是对两岛进行空袭。当天一共对宫古岛和石垣岛派出了4波攻击波,并由“萤火虫”式担任常例的战斗巡逻值班任务及火箭弹攻击任务。日军航空兵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不过一架“复仇者”式迫降,乘员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救起。当晚19时10分英军撤退时,两岛上的所有机场除平良机场外都已无法使用。此后舰队结束了这一阶段长达一个月的战斗,直接返回莱特湾,于23日12时45分抵达。
尽管经历了长期作战的舰队成员时分渴望得到休息,不过当他们抵达莱特湾后却发现这一希望成了泡影。由于舰只离岸大约1英里,因此对舰队的弹药及干供应的补给只能用美国船只进行转运,而这一过程中的劳力则由舰队成员充当。
考虑到这是皇家海军在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条件下实施全新作战方式的处子秀,尽管相较坚持作战时间更长的美国海军而言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表现并不算显眼,但是该舰队的战绩依然是优异的。在一个月的战斗中英军损失了59架战机,在空战中击落了30架敌机并将97架敌机击毁在地面(当然,后一个数字有可能含有假目标)。战斗实践表明美制飞机,而“海火”式战斗机航程不足的毛病依然令人头疼。
在莱特湾的补给于4月底完成。5月1日6时30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再次出发,再次驶往冲绳。
尽管在四月中旬米切尔率领麾下的美国海军特混舰队突袭了九州岛的机场,并击毁了数百架飞机,但是对美国海军的神风攻击强度却并未减弱。美军不但在白天要应付潮水般的攻击,而且在夜间也无法舒缓神经——日军已经开始在夜间实施自杀攻击。在冲绳岛上,战斗也陷入了僵局。双方几乎是在逐个地堡地进行争夺,而美军所期望的突破却一直没有达成。在已经夺取的阵地上,美军建立了雷达站,并将夺取的机场投入使用。但是这一切对于减轻神风攻击的压力几乎都毫无效果,对付神风攻击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利用手头所有的武器组成一道凶猛的火墙。
不过,即使在这一阶段,美国海军中仍然有人认为应当把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撤往婆罗洲战场,但是在尼米兹将军的坚持下,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还是返回了冲绳战场。5月1日启程时,该舰队组成如下:
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豪”号;
航空母舰“可畏”号、“不挠”号、“胜利”号、“不倦”号;
巡洋舰“飞快”号、“乌干达”号、“冈比亚”号、“黑王子”号和“尤里亚勒斯”号;
驱逐舰“格伦威尔”号、“大熊星座”号、“水女神”号、“顽童”号、“尤蕾妮亚”号、“大无畏”号、“奎利安”号(Quilliam)、“昆伯勒”号、“基伯龙”号、“速燃导火索”号、“品质”号、“肯彭菲尔特”号、“旋风”号和“威塞克斯”号。在行动的初始阶段,第7驱逐舰分队的“尼泊尔”号、“纳皮尔”号、“诺曼”号和“尼扎姆”号(Nizam)担任为油船护航的任务。
“光辉”号在“幼畜”号以及“赌注”号的护卫下前往悉尼,“亚古尔”号则前往莱城(Lae)。“阿尔斯特”号继续留在莱特湾修理。尽管舰队可以动用的驱逐舰足够构成驱逐舰保护网,但是已经没有多余的驱逐舰以应付紧急情况。
5月3日,舰队在“蚊区”与油船汇合,驱逐舰与巡洋舰补给了油料。“乌干达”号的一个推进器缠上了一段丢弃的燃油输送管,不过这一故障很快被排除。当日15时30分燃油补给完成,舰队继续驶往先岛群岛。
对日军的攻击计划还是老套路,不过这一次加了点新内容。舰队的重型舰只将对日军进行炮轰,作为对空袭的补充,也阻止日军在夜间修理跑道。5月4日凌晨,舰队抵达攻击位置。这一次日军已经是严阵以待。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刚刚升空没多久就拦截了一支日军小型机队,击落一架零战,并将其余敌机击溃。舰队于6时5分和8时15分先后派出两支攻击机队,分别攻击宫古岛和石垣岛。两岛的跑道、炮位等重要目标都再次被命中,不过英军注意到日军的防空火力有所增强。这倒是更加说明有必要对两岛进行炮击。
当英军对两岛狂轰滥炸时,日军也没有闲着。日军战机一再对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试探,试图找到舰队的弱点。日军使用了升限很高的侦察机,这使得英军的战斗机难以对其进行拦截,而英军的防空火力盲射对其也没有什么效果。10时,罗林斯海军中将命令舰队下辖的两艘战列舰、5艘轻巡洋舰和第25驱逐舰分队前出靠近两岛进行炮轰。不过这却使得舰队的航空母舰失去了重型舰只防空火力的掩护。现在维安将军手中只有8艘驱逐舰为航空母舰提供保护。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驱逐舰的火力提供保护,维安将军命令舰队排成巡航队形。
重型舰只离开后一小时,舰队发现有4群共计20余架敌机正在接近航空母舰。其中一群从南边接近舰队,事后估计是在扮演诱饵的角色。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前出与该机群进行了交战。第二群敌机巧妙地避开了舰队的侦查,对舰队进行了奇袭。该机群直到进行俯冲才被英军发现。
11时31分,英军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空白,不久之后英军观察到一架零战正在对“可畏”号俯冲。“可畏”号立即转向,并进行了一系列剧烈的规避动作。与此同时所有舰只一齐对空开火。这一系列的规避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敌机从“可畏”号甲板上方约50英尺处掠过,并遭到了“可畏”号右舷所有近防火力的齐射,然后转到了“可畏”号的船尾位置。这是一个绝佳的攻击位置:就英军航空母舰的防空火力配置而言,船尾几乎是一个“盲区”。该机全速俯冲向“可畏”号的飞行甲板,在该舰的舰岛附近投下了炸弹,此时该机几乎已经撞上了甲板。随之而来的爆炸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但对停放在甲板上的战机造成了很大破坏,还在甲板上造成了一个面积两平方英尺的洞,并造成8人死亡,47人受伤,此外还造成该舰的所有雷达系统除一套外全部失灵。爆炸引发的大火和浓烟吞没了“可畏”号的舰岛,一部分横飞的弹片甚至打到船体深处,对中央锅炉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可畏”号的维修队立即投入了工作。他们首先将着火的飞机推下大海,然后救火。日军的攻击并未就此结束。11时34分,另一架零战突破了舰队的防御圈,对“不挠”号发动了攻击。很快另一架零战也加入了这次攻击。两架零战遭到了整支舰队防空火力的攻击,第一架零战在距离“不挠”号约100英尺处被防空炮火击中,一头撞进了大海;第二架零战则继续向“不挠”号舰首右侧进行俯冲。此时该舰正在竭力进行右转规避。尽管这架“零战”被英军的20mm和40mm高射炮反复命中,它依然顽强地以小角度冲上了“不挠”号的飞行甲板,在从甲板掠过的过程中该机摧毁了“不挠”号的雷达阵列及相关设备。该机最终在“不挠”号附近爆炸,没有对“不挠”号造成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在舰队上空与另外两架零战交战,这两架敌机最终坠毁在舰队以南,没有对舰队造成任何损失。至12时54分,“可畏”号上的火势已经被控制,该舰发报声称仍能保持24节的航速。维修部门用钢板和快干水泥填补了该舰飞行甲板上的弹洞。至17时,该舰已经能回收早先起飞的13架“海盗”式战斗机。
当天下午舰队还发现了其他后续敌机。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先后击落了1架“天山”式舰载鱼雷机和1架99式舰载轰炸机。
在航空母舰群与敌机苦战的同时,英军的重型舰只正以疏散队形向宫古岛和石垣岛前进。离岸最近的是两艘防空巡洋舰,然后是3艘轻巡洋舰,最后是两艘战列舰。第25驱逐舰分队在左侧担任侧卫。英军战斗机在空中执行校射任务,天气和海情良好。
英军于12时5分开火。两艘防空巡洋舰“黑王子”号和“尤里亚勒斯”号”用5.25寸主炮向Nobara机场已知的高炮炮位轰击,并用榴弹杀伤暴露的炮手。两艘战列舰的主炮则对准了平良机场及其北侧的高炮阵地。“飞快”号和“冈比亚”号的目标是Nobara机场,而Sukhama机场则由“乌干达”号负责。在45分钟的炮轰过程中,舰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预定目标——跑道、军事设施、日军飞机均被命中并报告为严重破坏。炮击于12时50分停止,此后不久罗林斯海军中将收到了一封关于“可畏”号受损情况的含混电报,这封电报促使他决定提前结束行动,立即以25节的速度返航与维安的航空母舰群汇合。14时20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各舰完成了重新集结。 此后发回的“豪”号目标的航空摄像显示该舰的所有炮弹都落在了目标区域,所有机场都遭到了严重损伤。理所当然的,重型舰只的火炮组成员们士气大振:现在,他们终于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此后日军仍在不断对舰队进行试探。“胜利”号的“海盗”式战斗机于15时15分左右在舰队北方击落了1架“彗星”式轰炸机。17时20分一群零战在1架“彗星”的引领下逼近舰队。来自“不挠”号的“海火”式战斗机对其进行了拦截,击落了4架零战中的3架以及“彗星”,自身无损失。战斗巡逻值班机队的一架“地狱猫”在紧急降落过程中被神经紧张的己方防空火力击落,飞行员被“大无畏”号驱逐舰救起。在舰队向东南方向撤退过程中,“胜利”号的“海盗”式战斗机又在18时20击落了1架零战。
5月5日的战斗计划与前一日类似。英军整天都在两岛上空维持了战斗巡逻值班,击毁了3架敌机并引爆了一个油料堆积场。当天英军在宫古岛上空几乎没有发现日军防空火力,这显然应该归功于前一天重型舰只的炮击,因此英军打算在下一个攻击日继续进行炮击。不过为了保证航空母舰编队能够得到足够的防空火力保护,这一次两艘防空巡洋舰将与航空母舰编队共同行动。
当天“可畏”号继续进行维修,该舰舰上留有8架战斗机准备随时支援战斗巡逻值班机队。当天4时20分,该舰报告可以全速航行。当天隶属于该舰的2架“海盗”式战斗机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在30000英尺高度上距离舰队80英里处击落了一架零战。“胜利”号航空母舰向这些飞行员发去了祝贺。(按:飞行员是皇家海军志愿预备役中尉菲利普 克拉克Philip Clarke和新西兰皇家海军预备役中尉伊恩 斯特灵 Ian Stirling)
著名广播员皇家海军中校安东尼 基敏斯(Commander Anthony Kimmins,RN)在这次战斗中乘坐“不挠”号航空母舰记录了舰队对抗日军神风的全过程。当天他搭乘“复仇者”式在“地狱猫”式战斗机的护航下前往已被攻占的庆良间群岛。19时5分,舰队向“虱子区”撤退准备进行补给。
5月6日晨6时30分,舰队在该区域找到了隶属皇家海军后勤辅助船队的“浪王”号(Wave King)、“浪皇”号(Wave Monarch)、“圣 阿道夫”号和“希达黛勒”号,为它们提供护航的是“诺曼”号、“纳皮尔”号和“尼泊尔”号驱逐舰和护航舰只“起重机”号、“埃汶”号(Avon)、“杓鹞”号(Whimbrel)和“野鸡”号。护航航空母舰“打击者”号和“统治者”号(Ruler)味战斗巡逻值班机队提供补充战机。
在舰队加油及补充战机的同时,“可畏”号上的伤员也经由驱逐舰“威塞克斯”号转移到了“打击者”号上。这些伤员不久后将转移到罗林斯将军从莱特湾要来的医疗船上。此外“纳皮尔”号暂时取代了“肯彭菲尔特”号,后者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发现故障。
7日舰队继续进行补给。同日舰队得到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以及希特勒和戈培尔自杀的消息。14时补给完成,舰队返回先岛群岛方向。舰队补给期间,美国海军第52特混舰队负责攻击先岛群岛。
舰队原计划在8日继续攻击两岛,但是当天天气很坏,无论是炮击还是空袭都无法实施。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也无法发动空袭,所以当天10时50分舰队向东南方向撤退等待天气变好。当天夜间天气转好,所以9日舰队恢复了攻势。
9日早上前往平良机场侦察的机组报告该机场已经修复,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因此当天舰队对该岛共进行了4波空袭。空袭过后,该岛的所有机场再次瘫痪,一架敌机在跑道上被直接命中。此外战机还空袭了石垣岛的军营以及机动船只聚集区。战斗值班巡逻机队在石垣岛上空发现一架99式舰载轰炸机隐蔽在洞穴中,机队立即进行了低空攻击,用曳光弹向洞穴射击,引发了大火,将这个秘密机库变成了人间地狱。
日军并没有被动挨打。尽管在舰队上空担任战斗值班巡逻任务的海火一再努力试图阻止日军的侦察机,舰队还是从当天早些时候开始就发现了日军侦察机靠近。16时45分舰队发现敌机群正从西方20英里外的低空高速接近,这一特点显示这是一群自杀机。舰队立即发布红色警报,并指引在上空担任战斗值班巡逻任务的“海火”式战斗机前往拦截。
距离敌机最近的4架“海火”在距离舰队15英里处进行了首次拦截。尽管一架敌机被击落,但是其余敌机仍然坚定地向舰队前进。在躲过了第二次拦截之后,敌机群迅速接近了舰队。4架敌机爬上3000英尺高度,在16时50分开始俯冲。维安将军命令舰队以22节的速度满舵转向实施紧急规避,并命令所有防空火力向敌机猛烈开火。 时任“胜利”号舰长的丹尼海军上校(Captian M.M.Denny)战后承认,日本的神风攻击效率很高。对他来说幸运的是,“胜利”号并不是舰队中第一艘成为自杀机目标的航空母舰,他因而也能从以往的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付自杀机。面对自杀机的攻击,唯一的生路在于正确操控舰只。舰长必须满舵转弯,在敌机飞行员最终发起攻击的一霎那进行转向。如果舰只正在全速前进而时机选择正确,敌机飞行员就无法在攻击过程中进行修正,唯有重新拉高再次进行攻击。一般来说,敌机偏好从舰尾方向或舰只后侧方进入,如果舰只能及时转弯面向俯冲中的敌机,那么敌机就唯有放弃攻击了。这就给了高射炮手们更多的机会将其击落。即使敌机飞行员能够在俯冲过程中调整航线,他也很可能错过目标,或是击中航空母舰上较不重要的位置。另一个麻烦是雷达尽管能有效地发现敌机,但却无法区分自杀机和常规攻击。因此舰队直到敌机发起攻击时才能分辨出敌机的攻击方式——一般来说,自杀机发动攻击的时机要比常规攻击早。这样一来,自杀机的首次攻击就有了一定的突然性。当然如果敌机被迫改出,它们也就不再享有这种突然性。
现在,“胜利”号正是前两架敌机的目标。在完成了向右舷方向60度转向这一机动1分钟后,第一架敌机还是以10度的着舰角在首升降机附近冲上了飞行甲板。在此之前该机已经被多次命中,起火燃烧,但是该机飞行员依然保持着对飞机的控制。紧接着的爆炸和大火在甲板上凿开了几个洞,使得一部升降机马达暂时无法使用,摧毁了弹射器和一座4.5英寸高炮炮塔。救火队立即投入工作,迅速控制了火势。然而正在他们忙于灭火时第二架敌机也发起了攻击。在凶猛的防空火力下该机同样被数次击中起火,偏离了向舰尾俯冲的航线。该机最终带着大火从飞行甲板上掠过,摧毁了4架停放在甲板上的“海盗”式战斗机和1座40mm高射炮火控仪以及一些阻拦索,最终坠毁在“胜利”号附近的海面。跟在“胜利”号后面的战列舰向敌机倾泻了凶猛的防空火力,丹尼上校认为凶猛的防空火力和“胜利”号卓越的操控性能是避免灾难性损失的关键。他觉得如果日本有更多的自杀机并能更有效率地运用这一战术,盟军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两次攻击共造成“胜利”号3人阵亡,19人受伤,但是很快该舰就恢复了运作。尽管如此,前升降机的故障还是导致该舰的作战效率和价值大大下降。
16时57分另外两架敌机开始向“可畏”号发动攻击。第一架敌机在接近过程中被多次命中,在从该舰后方掠过之后,该机把目标换成了面前的“豪”号战列舰。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选择。“豪”号倾泻出远比航空母舰凶猛的防空火力,将这架从右舷小角度接近的敌机撕成了碎片,该机带着烈火从住舱甲板上空掠过之后一头栽近了距离战列舰100码的海面。
尽管最后一架敌机同样多次被击中,但是该机却并没有因此而被阻止。该机先从“可畏”号后方1.5英里处掠过,然后突然转向左直扑该舰右舷——“可畏”号上只有极少数高炮可以向这个方向射击。舰队的炮手尽了一切努力,打得敌机机身机翼上都在不断落下碎片,但是敌机还是狠狠地撞进了停放在甲板上的机群中,随后发生了大爆炸。6架“海盗”式战斗机和1架“复仇者”式轰炸机被摧毁,甲板上浓烟滚滚。幸运的是,尽管自杀机的炸弹在撞击点10码外爆炸,但是却未能击穿飞行甲板。“可畏”号减速至15节,以便救火队工作。火势于17时54分得到控制,使得该舰可以恢复22节的航速。由于燃烧的汽油从飞行甲板上渗透到机库内,救火队被迫向该机库喷射化学物质灭火,导致该机库内的4架“复仇者”式和14架“海盗”式全部损失,从而使得“可畏”号可用的战机降低到4架轰炸机和11架战斗机。在这次战斗中,1名乒乓炮的射手阵亡。当时这名中士正在后甲板的战位上,在战斗中他持续开火,英勇作战直至敌机最终在距离他几英尺之外撞上了“可畏”号。横飞的机轮夺去了他的生命。
“可畏”号上的美军联络官认为,一艘遭到这样攻击的美军航空母舰大概会完蛋。不过到17时55分两艘受损的航空母舰先后恢复了运作,尽管作战效率都受到了限制。维安将军随即与盟军上级联络,决定提前向南撤退以便排除故障。19时50分舰队向“虱子区”撤退。这一天日军在两岛上损失了18架飞机以及一些石垣岛附近的小型船只。
这次攻击最终决定了英军舰只上20mm高炮的命运。事实证明尽管所有敌机都在远距离上被反复命中,但是所有敌机都没有解体或被迫转向。只有战列舰的高炮完成了这一任务。结论是英军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亟需装备40mm高炮。
在接下来的补给过程中,舰队试图寻找对付神风更有效的战术。指挥官们一致同意在今后的战斗中继续派出雷达警戒哨,且前出距离要足够远(东南、西南方向各12英里)以提供相当的预警时间。尽管眼下舰队的驱逐舰数目已经不多,但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航空母舰这一措施不可或缺。舰队将派出战机为两个警戒哨派出战机担任空中掩护任务。此外,防空巡洋舰将布置在航空母舰左近,利用其5.25英寸炮为航空母舰提供大口径防空火力。考虑到敌机习惯于从舰尾方向攻击航空母舰,每艘航空母舰的舰尾将布置一艘驱逐舰专门提供这一方向的防空火力。另外,航空母舰之间的距离将缩短为2000码,方便彼此之间提供防空火力掩护,这样也方便战列舰和巡洋舰发扬火力。最后,舰队将在更远的距离上向敌机开火,以求迫使敌机改变攻击计划。舰队观察到,某些自杀机在进行第一次俯冲后没有选择攻击,而是在认为攻击位置不够好的前提下改出准备下一次攻击。这体现出敌机飞行员高超的操作水平和牺牲精神。
10日早上,舰队发现了前来加油的油船。这支补给船队包括油船“阿黛尔”号(Arndale)、“丁勒达勒”号(Dingledale)、“圣 艾玛多”号(San Amado)和“阿斯 马士基”号(Aase Maersk),护航航空母舰“演说者”号和“统治者”号、拖轮“维拉”号(Whylla)和“巴尔 卡拉特”号(Bal-Carat)以及护航舰只“起重机”号和“野鸡”号。指挥这两艘护航舰只的是搭乘“尼泊尔”号驱逐舰的军官。除了补给燃料和配给之外,舰队也接收了新战机以弥补损失。维安将军特意登上两艘受伤的航空母舰视察,其时两舰正在努力进行维修。将军满意地报告两舰都可以参与下一阶段作战。
补给于11日16时40分完成,舰队随后启程返回作战区域。驱逐舰“昆伯勒”号由于发现推进轴振动故障,加入补给船队返回莱特维修。“尼泊尔”号接替了“昆伯勒”号的任务,此外“肯彭菲尔特”号维修完成,从莱特湾返回舰队。
舰队补给期间美国海军第52.3特混战斗群维持了对先岛群岛的攻击。
5月12日凌晨5时,舰队返回先岛群岛附近海域。这一次舰队的位置较以往离岸较远。根据补给期间的讨论,舰队派出了两个雷达警戒哨。前往315方位的是驱逐舰“肯彭菲尔特”号和巡洋舰“飞快”号,前往225方位的是驱逐舰“威塞克斯”号和巡洋舰“乌干达”号。其余驱逐舰占据航空母舰后方的反神风位置。当天天气不是很好,乌云密布,不过舰队还是在日出后12分钟发出了第一波攻击机群。和以往一样,舰队共向两岛派出了4波攻击。由于天气原因,一支原计划前往空袭石垣岛的机群转而攻击了宫古岛。飞行员们发现目标的所有机场都已经修复平整,恢复使用——破坏机场的任务再次成了乏味的重复劳动,不过至少当英军实施每日空袭时,日军没法使用这些机场,即使他们能在夜间辛辛苦苦地修复机场。在两岛上空没有发现日军飞机活动,于是英军扫射了日军高射炮位。宫古岛上的平良机场跑道和Nobara机场跑道再次弹坑累累,其余设施也遭到了攻击。英军报告击毁了3架停放在地面的日军飞机,轰炸直接命中某个4寸炮连一发,此外还摧毁了平良兵营和储油罐。当天损失为一架攻击宫古岛的“地狱猫”战斗机在目标上空被击落,两架“复仇者”式迫降。迫降战机的机组成员分别被美国潜艇“竹荚鱼”号(US Bluefish)和“肯彭菲尔特”号驱逐舰安全救起。由庆良间群岛起飞的营救飞机为“肯彭菲尔特”号提供了导航。
当天并没有发现日军飞机接近舰队。舰队在回收了雷达警戒哨和战斗巡逻值班机队之后于19时30分撤退。
13日的战斗基本是12日的重演。当天依然没有发现日军飞机接近舰队。共有3波攻击群前往宫古岛,1波前往石垣岛。两岛的机场、兵营、储油设施再次被供给。此外英军还报告击沉了8艘驳船。石垣岛的堆积场被炸毁,广播电台起火燃烧。
当天9时48分舰队发现一个水下可疑目标有可能正在接近舰队,舰队于是发出了参战以来的第一次反潜警报。4架担任战斗巡逻值班的“海盗”式战斗机和3艘驱逐舰奉命前往侦察。12时3分它们以及一架“复仇者”式向可疑目标发起了攻击,发射了深水炸弹,但是此后与目标失去了接触。
一架来自“可畏”号的“复仇者”式(飞行员菲利浦 休斯上尉Lieutenant Philip Hughes)在战斗中受伤,只有一个起落架可以放下。考虑到“可畏”号的阻拦索已经受损,为了不冒进一步损伤该舰的危险,该机受命在“不挠”号上降落。这次迫降非常成功。
19时20分,舰队再次前往“虱子区”进行补给,接替舰队攻击任务的依然是美国海军第52.3特混战斗群。14日舰队与补给船队取得联络,不过舰队还是派出飞机搜索另一支正在赶来的船队:护航航空母舰“打击者”号、“浪王”号和“浪皇”号。为该船队护航的是驱逐舰“尼扎姆”号。由于美制炸弹太大,无法在莱特湾装载上“不倦”号,因此当天舰队只得利用“黑王子”号将40吨炸弹由“可畏”号转运至“不倦”号。补给一直持续到15日。15日驱逐舰“特鲁布里奇”号(Troubridge)和“固执”号(Tenacious)以及来自第112/2/5战斗单位的驱逐舰“尼泊尔”号加入了舰队。第25驱逐舰分队司令官乘坐“格伦威尔”号与加油船队一同返回,由第4驱逐舰分队司令官担任指挥全部驱逐舰的任务——这是为了让所有驱逐舰分队司令官都能熟悉这一职务。
早些时候经协商,盟军方面已经确定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将于5月25日结束这一阶段作战,全军撤回澳大利亚整补以准备预订在7月发动的下一次战斗。途中“英王乔治五世”号和3艘驱逐舰将在关岛加油。弗雷泽海军上将主动提出如果损失不大,英国舰队可以在25日之后继续战斗,不过盟军方面认为没有必要。根据这一安排,护航航空母舰“打击者”号、“浪王”号、“浪皇”号、“阿黛尔”号和“丁勒达勒”号在驱逐舰“纳皮尔”号和“尼扎姆”号以及“野鸡”号和“鸟鹬”号(Woodcock)的护航下返回莱特湾,以便使补给船队能掌握足够的船只为月底的撤退提供补给。原计划加入舰队的“尼扎姆”号由于在船员中发现了小儿麻痹症患者,被送去隔离检疫。补给于15日17时05分完成。 本帖最后由 超甲巡 于 2010-11-15 20:47 编辑
回复 lieven 的帖子
英国的航母在这里受到拉不可治愈的重伤,虽然人员伤亡的不多,可是患拉严重的脊柱弯曲和腰间盘突出,置换和牵引都不管用。:lol 1942年英国海军从远东的败退可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放弃“永不退缩”的精神传统,不过这个放弃很显然是明智的。:lol 回复 纳尔逊勋爵 的帖子
注意用词啊,英国人可没说放弃,人家说是转进!:lol 43年其实就没事可做了,43年底就可以把海军主力派往远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