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 发表于 2012-4-8 13:21

关于德国一战时的战巡

本帖最后由 克劳塞维茨 于 2012-4-8 13:47 编辑

看了戈本号的传奇故事,不禁心生疑问。他的炮塔为嘛要错开布置(中部)?除了被围殴时5座炮塔都有用,否则标准的接战时(单侧对敌)肯定有一座炮塔无法发挥作用,这是不是德国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畏惧大英皇海的数量优势)?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4-8 14:14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4-8 07:15 编辑

6门可以同时前向射击

歌本本来就可以10门一舷齐射,只不过共同射界小点罢了

QQ1053954664 发表于 2012-9-23 19:12

戈本号向前射击6门280mm,向后射击8门,两舷齐射可以在一定角度内10门齐射。至于错开中部的主炮,我感觉还是因为设计传统的阻碍

Zichuan 发表于 2012-9-24 04:10

就是因为错开布局才能进行一侧齐射啊。。。虽然角度坑爹
这是自菱形布局之后的一大进步呢。

saibaby 发表于 2012-9-24 14:30

楼上正解。
英国无敌级虽然少一座后主炮,也采用了类似布置。
好像无敌的一舷齐射角度比毛奇还要坑爹。
然后在不倦级上就改进了设计。拉开了中间两座炮塔的距离。

其实英德两国的炮塔布置都经历了
两侧对称布置。
交错布置。
全中线布置。
这么一个过程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9-24 18:41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2-9-24 18:46 编辑

如果四炮塔舰想要在每个主要方向上都有至少6门炮,就需要舯部斜连布局,五炮塔舰不过是在其中三个方向上又多了两门炮。

在全装重炮舰刚刚出现的时期,似乎英德两国都对追击交战态势比较重视,在无畏和拿骚级的方案中,前向火力被放在很高重要性的位置。

Go229 发表于 2012-9-24 18:57

其实6角布置也是很有些原因的,比如蝗军就坚持认为可以通过舰队运动让左右两侧炮塔里的火炮和炮手轮流休息,所以到了河内也抱着六角不放。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9-24 19:14

换波人不是更简单

主炮利用率,有限的主炮产量制造无限的战舰,哈啊哈

saibaby 发表于 2012-9-25 17:52

其实比起全中线背负式布置,舯部斜连布局在前后方向的火力上
还是有6:4优势的。在拉开舯部2座炮塔的距离后,舷侧齐射角的
限制也可以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全中线背负式布置也有舷侧齐射角的限制。
而且,背负式还要付出重心升高,额外的炮座装甲的代价。
为什么就全世界统一全中线背负式布置了呢?

舯部斜连布局的致命缺陷是是什么?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9-25 18:22

我想主要还是射界问题。

另一方面还有影响的是,随着排水量的增大,主炮口径也增大。但是舰宽增加的幅度赶不上炮塔座圈增加的幅度。这样一来在相应排水量的船上就不允许偏离中心线太多了。
尤其是此后流行了三联装配置形式。

saibaby 发表于 2012-9-25 18:34

3联以后的确是不能偏离太多,但2连4座的情况下,
舯部斜连布局其实是可以考虑的。
个人感觉一个是拉开舯部2炮塔距离改善射界会使舰体拉长。
2是对上层建筑有影响。2个圆一划,能造上层建筑的地方真心不多。
2战时期比起一战来通讯,观瞄设备多了很多。
向甘古特,西班牙级那样没有个像样的舰桥估计不能接受了。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9-26 20:22

舯部斜连的布局消亡的原因还是前向和后向三炮塔射击不现实,舯部斜连的主炮在开火时暴风威力强大,对舰桥构造物容易造成损害,并且即便结构没有问题,里面的人员和设备也难保没有问题。
其实这个情况早在铁甲舰时代就已经出现,无畏舰时代主炮威力不断增大,更加凸显。要减少对舰桥构造物和里面人员设备的损害,就必须限制舯部主炮的射界,这样的话APQ三炮塔同时打击一个目标就不可能了。如果通过不断变更航向的方法来让PQ炮塔交替射击,在火控的解算上又增加了比较大的难度(航向和速度经常变化),所以不实用。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7 02:07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9-26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舯部斜连的布局消亡的原因还是前向和后向三炮塔射击不现实,舯部斜连的主炮在开火时暴风威力强大,对舰桥构 ...

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的情况下,炮口风暴是个问题。
但如果20度-30度的情况下,炮口风暴应该可以接受。
实际追击情况下正前方开火也不是很普遍。
我想还是射界和舰长难以协调是关键。
在皇家海军这种崇尚进攻的海军里,
前部斜联布置3炮塔,后方布置单舰桥和后炮塔。
是否可信。
或者索性把纳尔逊改成3联的前部斜联3炮塔布置。
这样可以大幅强化前向火力。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7 20:06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7 02: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的情况下,炮口风暴是个问题。
但如果20度-30度的情况下,炮口风暴应该可以接受。
实际 ...

30度是最小容许度了。又向前开火不仅炮手瞄准易受水雾影响,炮耳倾斜度受舰体横摇影响也最大,。

kular 发表于 2012-12-29 14:08

saibaby 发表于 2012-9-25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比起全中线背负式布置,舯部斜连布局在前后方向的火力上
还是有6:4优势的。在拉开舯部2座炮塔的距离后 ...

似乎主要的劣势是舯部布置炮塔对整体设计影响太大,射界又有限,两相权衡性价比就不高

至于斜角布置也只是舯部布置的一种,自然随着舯部布置淘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德国一战时的战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