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讲解一下金刚各个姊妹舰的区别
只找到了这个~~~ 对日舰不太了解,只能复述引用微言的文章,简单说几句。
金刚号是英国原装,比睿号是利用英国图纸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弩级战舰。
与金刚号相比,比睿号在细小的地方增加了几处修改。首先为了改善前部烟囱排烟对舰桥部和前桅部的影响,前部烟囱最大限度的向后移,同时提高高度。
此后因金刚号在航行中(一战爆发后金刚号参与了太平洋的护航活动)发现烟囱排烟对舰桥部的影响极大,妨碍操舰指挥。因此公试后的比睿号和尚未完工的榛名号、雾岛号进行了第1烟囱的延长工程,防止排烟逆流,并对第1、第2烟囱后方配置进行变更。
比睿号主炮与金刚号的一样是从维克斯公司购买的,在金刚上装载维克斯14寸主炮的同时就进口了用于二号舰比睿的八门主炮。但炮塔则也是按照图纸在横须贺海军兵工厂自行制造的,炮塔的最大仰角从金刚号的25度改成20度,因为日本人认为“当时的炮战距离是10000米左右,而金刚号25度的最大射程距离是23000~25000米,是没有必要的”。另外取消了炮塔上装备的子炮。
同样,高低压二轴并连帕森斯式汽轮机与金刚同样是向维克斯公司购买的,但锅炉则换成了日本自行制造的三六台イ号舰本式混烧式锅炉。
三四号舰是日本民用船厂按照英国图纸建造的,炮塔则少许修改了维克斯公司的图纸,与一、二号舰炮塔形状多少有些不同,前盾、侧盾部分不再是直线,而是由曲线构成,前盾仰斜角18度。“形状修改的理由是为了削弱敌人炮弹命中时的效果。”
主炮最大仰角与比睿号一样,减小到20度。两舰炮塔的扬弹机配置与比睿号相同,即第1、第2炮塔为维克斯式,第3、第4炮塔为阿姆斯特朗式。三号舰与金刚号相同,第2、第3炮塔顶盖部装备着基线长4.5米的武式(Barand Stroud式)炮塔测距仪,四号舰雾岛2号炮塔装备的则是4.5米旋回式测距仪,成为与其他三舰不同的装备。
榛名号主机采用了布郎·柯蒂斯式直连汽轮机,这是该公司与英国的约翰·布郎公司技术协作的关系。汽轮机由川崎造船厂制造,高压低压分开输出的复式汽缸型,左右舷由高压连接的外侧轴、低压连接的内侧轴同时转动推进轴,公试创造了27.78节的记录。雾岛号则装备国产仿制型的帕森斯式汽轮机。 本帖最后由 超甲巡 于 2012-7-8 19:31 编辑
太复杂了!
你说的是哪个时期啊?
不同时期的金刚级各舰都是有区别的,比如训练舰状态的比睿,各舰的历次现代化大改造后外观也不一样 超甲巡 发表于 2012-7-8 1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复杂了!
你说的是哪个时期啊?
不同时期的金刚级各舰都是有区别的,比如训练舰状态的比睿,各舰的历次现 ...
{:04:}求全解.....(拜托了) 金刚型新造时的最大识别点是主炮塔的形状,即在炮塔前面、侧面设置了指节的多面体炮塔的“金刚”、“比睿”,而这个是圆感的是“雾岛”和“榛名”。
由于金刚型首后各二艘,应该可以分成二型,但这个炮塔的形状在水平位置和轮廓状上识别有些困难,并不是全部通用。
那就试着调查金刚型第二次改装后的识别法。
最早实施第二次改装的“榛名”于昭和十年九月末完成。金刚型的第二次改装以“榛名”作为第一期的话,后面的“雾岛”和“金刚”是第二期,最后的“比睿”相当于第三期。
第二次改装工程的主要着眼点是速度30节的高速战舰化,其他上部构造物也有相当大幅度的刷新。比较这四艘首先注意到的是,只有最后的“比睿”与其他三艘有相当的差异,能比较容易识别。那就首先试着从各舰的前桅楼部来看。可以说是在这个形态中,“榛名”、“雾岛”、“金刚”三艘大体上同型,但还是能看到下面的差异。
(1)在前桅楼背后的加强吊带的中间部,只有“榛名”设置突出部。
(2)在司令塔前的2号炮塔上,只有“榛名”没有天线支柱。
仅仅前桅楼部分,“雾岛”和“金刚”识别清楚还是困难。当然,这两舰炮塔形状不同已经说过。对此这三舰中“比睿”明显不同。
其次是前烟囱的位置,只有“榛名”比其他三舰舰桥靠近烟囱,这因为是“榛名”锅炉数多达一一座。而且只有“榛名”是前烟囱比后烟囱低的引人注目的不同点。还有只有“雾岛”和“金刚”在烟囱上部有排雨水装置,上部鼓起着。
后部烟囱上部鼓起只是“雾岛”和“金刚”,其他为直线形状。这个后部烟囱背后有后部舰桥构造物,这个在第二次改装时设置的。后部舰桥构造物中,最早的“榛名”以与后部烟囱贴紧的形式直立;其他三舰因为防热在后部舰桥构造物与后部烟囱之间设置着空间,后部为倾斜的形状。除此以外后部舰桥的构造各舰还有若干的差异。
如果归结主要点的话
一,前桅楼
(1) “比睿”没有前桅楼背后平直的加强吊带。
(2)“榛名”的加强吊带中间突出。
二,烟囱
(1) “榛名”的前部烟囱比后部烟囱低。
(2) “榛名”的后桅和前部烟囱间隔大。
(3) “雾岛”、“金刚”的烟囱上部鼓起着。
三,后部舰桥
(1) “榛名”的后部舰桥背后紧贴烟囱。
(2) “金刚”、“雾岛”、“比睿”的后部舰桥背后倾斜。
(3) “比睿”的后面的了望所突出、位置高。
四,后部
(1) “比睿”三脚樯的首桅安装在主柱前方。
在大战中这四艘,短的一年不满,昭和十七年十一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方面相继失去了“比睿”和“雾岛”,以后只剩“榛名”和“金刚”二艘,只有这二艘实施了增设电探装备、高射炮、机枪等,所以那个识别也不太困难。
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4-5-30 20:46 编辑
微言 发表于 2012-7-9 2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金刚型新造时的最大识别点是主炮塔的形状,即在炮塔前面、侧面设置了指节的多面体炮塔的“金刚”、“比睿 ...
{:74:}万分感谢!
简直感谢到极点, 正帮别人的游戏考据呢, 救命了啊 http://0703belarus.blog.fc2.com/blog-entry-198.html
日本人做的简单考据,并贴心附上解说图,基本上跟5楼微言大佬说的差不多,就是有图更明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