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兵的挽歌—希尔达尼亚海军大公级重型巡洋舰小传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2-9-14 15:07 编辑1919年到1922年底的四年时间里,曾经处于欧洲心脏的欧洲第一领土大国(领土全部走在欧洲版图内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凯兰嘉及其追随者们正在屁颠屁颠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建国大业。但是对于奥匈帝国海军来说,毁灭性的灾难已经接踵而至。作为本就属于世界二流海军中游地位的奥匈海军,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四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而已,而能够拿出来当牛皮吹吹的,也只有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利萨海战了。
伴随着旧帝国的崩溃,奥匈海军也分崩离析。当新帝国建立起来之后,1924年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里面将希尔达尼亚帝国海军的总吨位定在了1000吨这个耻辱性的吨位上。诚然,帝国全部的海军力量就是10艘100吨级的巡逻艇。对于新帝国来说,他们身边的山在走,他们脚下的水在流,他们要想让这个世界颤抖,他们就不能一无所有。
但是伤口依然淌着血,帝国还需要时间来医治战争带来的伤痛。于是,海军就被搁置了起来。某个国家的船厂老板曾经说过,如果新帝国为帝国的女皇购买一艘游轮的话,那么帝国海军总吨位将扩充好几倍。
戏谑之言的背后,是帝国海军将士们无助的悲伤,女皇想他们保证这种悲伤不会超过5年。果然,1927年,帝国宣布开始扩充海军。本文试图从这段荒唐的历史中,以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级巡洋舰为切入点,进而窥伺希尔达尼亚帝国的海军巡洋舰发展史。
1927年当帝国开始准备进行海军大跃进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一个问题,钢铁有的是、大炮有的是,水兵们有的是,但是,设计师们呢?原来,经过4年的战乱,大部分的设计师不是因为穷困潦倒而亡,就是已经拖家带口前往异国了,虽然帝国也通过学院培养过设计师,但是那种没有经历过风浪的设计师只能打打下手而已。
不得以,帝国只能祭出了老办法—特工。在帝国,威瑟尔(帝国安全监察局)和军情局都有庞大的特工队伍和打手队伍,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于是帝国监察局的特工们手持上司发下来的人员名单,在全欧洲掀起了一股奇特的奥匈帝国设计师绑架风。由于绑架技术极其高明,使得各国政府对希尔达尼亚的间谍行动称呼为具有希尔达尼亚特色的人员快递。再用这种方式请回了几个设计师之后,帝国的战舰设计工作终于有些进展了。
与人员快递同时进行的,就是对旧帝国遗产的清理,通过系统的梳理,帝国的战舰设计部门终于获得了一些旧帝国战舰的设计图纸。于是双管齐下的帝国战舰设计部门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新帝国遇到的,它是新帝国继承自旧帝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这个帝国的战舰设计部门和海军。这个问题就是—巡洋舰是干什么用的?
从旧帝国的时候,人们就一直在思考,巡洋舰到底用来干什么呢,从旧帝国建造的巡洋舰上来看,他们很明显不知道巡洋舰是干什么,旧帝国既没有殖民地,也没有独特的海外热点地区,所以帝国的巡洋舰不需要全球行动,更重要的是,帝国也无法为这些巡洋舰提供远洋所必备的后勤补给机制。在旧帝国的体系里面,巡洋舰有一个明显的分割线,大型的装甲巡洋舰简直就是小号的战列舰,而他们充当的也就是小号的战列舰所承担的任务,而小型的防护巡洋舰,则是充当大号的驱逐舰或者说是驱逐舰领舰。
新帝国也继承了这个迷茫,于是他们开始提出了第一份设计思路—帝国的设计师们如同考古学家一般,对旧帝国的所有设计方案进行了修复和审查,最终,他们认为旧帝国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一款大型装甲巡洋舰很符合帝国的要求,并要求帝国之间按照其图纸建造,不过这份明显来自1919年之前的设计图中,不仅保留着如同史前文物一般的炮廓式副炮,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太重了。
(早期的装甲巡洋舰设计,明显的落后于时代)
随着华盛顿条约的签订,列强们发明了一个新的舰种-重型巡洋舰,这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不能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能超过8寸。如此看来,排水量足足有1万6千多吨的大型装甲巡洋舰不仅吨位上超出太多,更重要的是,其装备的8门240毫米主炮也严重超标,这样的结果就是,帝国与其说建造了一款大型装甲巡洋舰,不如说建造了一款世界上最小的战列巡洋舰。
这个方案被放弃后,帝国海军再也等不起设计部门的缓慢节奏了,他们找到了自己在帝国高层的代表-霍夫曼.华斯公爵。华斯公爵是帝国宰相团的首席宰相,对女皇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所以海军的设计师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这个方案与帝国战舰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简直是背道而驰。海军设计师们提出利用斯邦海军上将级的设计图,设计出一款其发展型,以不到4000吨的排水量,装配4门190毫米舰炮,成为世界上最小的重型巡洋舰,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领舰。
(阿斯佩恩级袖珍巡洋舰,装备4门单装190炮)
帝国此时最缺的就是战舰,既然有战舰方案了,那么就开工吧,于是,号称世界上最小的重巡洋舰的阿斯佩恩级开始成打建造。而华斯公爵正是这件事的幕后推手,通过阿斯佩恩级的建造,华斯公爵为自己赚钱了不少外快,也同时笼络了军界、尤其是海军方面的人脉,为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生命延续时间。
1928年,帝国参与了智利共和国海军巡洋舰投标活动,虽然未能中标,但是帝国宣传的时候总是说那是因为智利不敢违背华盛顿条约的规定,因为帝国为其设计的8000吨级巡洋舰上装配的是6门240毫米主炮。当然了,真正未能中标的原因也是如此,为了装备6门240毫米主炮,帝国设计师们将其他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削减,主装甲带被削减到只有薄薄的50毫米。副炮被完全抛弃,只是安装了4座双联装47毫米防空炮了事。不过与副炮的薄弱相比,这个设计方案中的鱼雷发射器的布局就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每侧三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不过虽然该设计方案没有中标,但是他毕竟为帝国锻炼了人才。更重要的是,他让帝国设计师们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不要过分的丧心病狂。
(丧心病狂的智利巡洋舰投标案设计)
1929年,帝国开始发布了准备建造新型巡洋舰的设计交底。帝国三个主要的海军舰船设计部门:的里雅斯特海军舰船设计院、埠姆多瑙河王家设计局和斯科达兵工联合体分别提出了一系列设计方案,其中的里雅斯特海军舰船设计院提出设计方案以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为基础,提出了一款1万5千吨的DCA-081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为8门240毫米主炮,不要副炮和大型防空炮,只装备6-8门47毫米高射炮。主装甲带为120毫米装甲板。埠姆多瑙河王家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比较中规中矩,他们提出的是1万2千吨,10门203毫米主炮,8门100毫米高平两用炮,以及90毫米的主装,其造型就像一个小号的劳登级战列舰。而斯科达兵工联合体提出的方案为1万2千吨,12门190毫米主炮,8门100毫米高平两用炮,以及100毫米的主装。
(斯科达的最初方案)
帝国军务部军务总监希罗尔上将、海军总司令兰格利斯特海军上将以及帝国军事装备总监斯塔特.德罗斯麦尔上将组成的三人评审委员会开始对三家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斯塔特.德罗斯麦尔上将和兰格利斯特海军上将对的里雅斯特的大型巡洋舰方案十分感兴趣,但是希罗尔上将提出异议,他指出,就算睁着眼睛说瞎话,也不能让这款大型巡洋舰瘦身成一万吨的样子,即使对外宣称其只有一万吨,那也没什么用,因为8门240毫米的主炮已经让其成功升格为战列舰了。而既然造战列舰,也就不能造这么脆弱的战列舰了。最终,的里雅斯特的设计方案被排除在外,但是这个设计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在其基础上继续加大加强,最终变成了2万吨级的启示级轻型战列舰,当然了,这个也与巡洋舰无关了。(至于为什么该设计方案能够获得新生,并获得四艘的庞大订单呢,我们来这样看吧,最支持该设计方案的是兰格里斯特海军上将,而众所周知的,他与华斯公爵私交甚厚,而的里雅斯特海军舰船设计院则是华斯公爵的自留地。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利益,而非需求,才是帝国海军舰船设计的最大决定因素。)
埠姆的多瑙河王家设计局提出的方案基本上符合华盛顿条约对重型巡洋舰的各种要求,但是由于帝国没有203毫米的舰炮,设计新炮会让该级舰的服役时间向后推迟3-4年,最重要的一点,埠姆多瑙河王家设计局的后台是霍尔蒂摄政王,但是随着摄政王遇刺身亡(帝国野史及国外部分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认为霍尔蒂死于女皇之手,目的就是为了铲除这个匈牙利本土最强派系。)这个设计局也就等于失去了后台,那么其设计方案自然也不会得到大家的青睐。
(斯科达会错了意的方案)
希罗尔当然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竭力推崇斯科达兵工联合体的设计方案,虽然德罗斯麦尔上将和兰格利斯特上将反对这个计划,但是他还是据理力争,让两位上将同意了这个计划,不过这个计划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超重问题,兰格利斯特上将将当初希罗尔提出的异议拿了出来,而希罗尔也毫不示弱,立即指示斯科达兵工联合体将火炮数量降低,但是这一次斯科达兵工联合体明显会错了意,他们以为希罗尔不满意190火炮的口径,于是将主炮改成了8门240毫米炮,这下兰格利斯特上将笑的更开心了,希罗尔推荐了半天,推荐出了一款跟自己推荐方案几乎相同的方案。希罗尔此时的愤慨之情,自然是难以言表了。 在他的亲自过问下,斯科达兵工联合体重要改好了设计图纸-砍掉了一座炮塔。这样一来,斯科达的设计方案就成功瘦身了,最终的数据是9800吨,9门190毫米主炮,航速32节。
(最终定案)
这款新型巡洋舰本计划建造四艘,分别命名为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号、安东.冯.豪斯海军上将号、涅戈万.马克西米连海军上将号,最后一艘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号随后由于财政预算紧缩而被取消订单。这样,最终该级舰共建造了三艘,而涅戈万.马克西米连海军上将号由于采用了新的锅炉和轮机,所以造型上与前两艘舰并不一样,所以也有人将其单独列为一级。
干什么用的?这是新帝国对巡洋舰的同样疑问。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级重型巡洋舰在用兵思路上,依然体现着帝国的这种疑问和迷茫。
按照帝国海军的用兵思路,帝国海军主力主力舰出动的时候,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级重型巡洋舰(以下简称大公级,这也不是起点小说,没必要码字数)是要担任其护卫的。但是帝国海军驱逐舰队出动的时候,大公级重型巡洋舰要担任编队旗舰和火力支援、压制。帝国海军编制中,一艘阿斯佩恩级袖珍巡洋舰要指挥6艘800吨级的雷击舰,而一艘大公级重型巡洋舰则要指挥三个这样的编队。客观来说,这种海上小型狼群战很适合平静的亚德里亚海,但是在相对来说广袤的地中海上,800吨级雷击舰的航程就明显跟不上了。
(帝国大量建造的800吨级雷击舰,平心而论,在亚德里亚海,这种小型的驱逐舰是很好用,但是到了大洋上,情况大家是知道的)
由于帝国本身缺乏对现代舰船的设计经验,所以其设计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外国的一些巡洋舰设计。很多人在看到大公级第一眼的时候,总是觉得大公级似乎和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相似。其实在大公级设计的时候,通过希罗尔上将的指示,斯科达兵工联合体的设计师们就开始借鉴各国的先进设计经验。
(布拉格级轻型巡洋舰,该级轻型巡洋舰的设计思路明显借鉴了英国爱丁堡级,并得以强化,但是代价是高昂的建设费用,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布拉格级在战争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大公级)
作为一款战舰,其最大的威力来自于其主炮,大公级巡洋舰也不例外(例外的也就只有北上这类奇葩了吧)大公级巡洋舰的主炮为9门190毫米50倍径斯科达1928年式火炮,这款火炮是斯科达在旧有的190毫米45倍径火炮上发展而来的,相比于装备在排水量只有3800吨的阿斯佩恩级袖珍巡洋舰上的190炮(对外谣传是180的),新的190炮威力更大,初速更高,射程更远。新的190炮炮弹重45公斤,初速能够达到790米每秒,而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0公里以上,当然了,这种距离上的炮击,散布据说可以达到1公里。这9门190毫米口径的大炮被安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这种三联装炮塔被称为斯科达1930式炮塔,这种炮塔可以理解为小型化的联合力量级主炮塔,其炮塔正面装甲为150毫米的斯科达冷锻装甲。由于要布置三座提弹器,所以这款炮塔被建造的及其庞大,其尺寸甚至可以和部分国家重型巡洋舰上的三联装8寸主炮塔相比。这三座庞大的主炮塔以前1后2的方式布局,其中一座布置在艏楼甲板舰桥之前的中轴线上,另外两座则以背负式布局在后烟筒后面的中轴线上。除了主炮塔之外,大公级巡洋舰还装备了8门100毫米高平两用炮,这8门火炮被装备在四座双联装炮塔内,分别布置在舰桥和后烟筒的两侧。而近程的防空武器则是四座双联装的37毫米高射炮,分别布置在了舰桥和前烟筒两侧。
前主炮之后,是相对低矮的司令塔,司令塔之后是一个高耸的舰桥。舰桥上面分别布置了罗经和雷达室,已经对空警戒和观测哨。在舰桥的顶端,巨大的8米基线测距仪,这是大公级最大的缺点,整个战舰上只有这么一具大型测距仪,一旦在战斗中损失这个测距仪,那么三个主炮塔就要陷入各自为战的危险境地,而日后的战争说明,怕什么来什么。
(大公级剖面图)
舰桥的后端是一个铁质桅杆,桅杆的顶端树立着一座多功能通讯天线,由于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要指挥三艘小型巡洋舰、18艘雷击舰,所以大公级的通讯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舰桥之后,就是一座巨大的烟筒,大公级的1号和2号舰都拥有两个巨大的烟筒,两座烟筒之间的位置则是航空设备平台:起重机和水上飞机排列在那里,由于帝国海军并不需要前往过于遥远的海域作战,所以大公级只携带一架水上飞机,并且没有弹射器,只能由起重机将其吊起后放入水中,然后由水上飞机自行起飞。这种航空设备的效率十分低下,但是对于帝国海军来说,也算是聊胜于无了。航空设备后面,就是第二座巨大的烟筒了。斯科达兵工联合体的设计师们为这艘舰船设计出了锅炉-轮机-锅炉-轮机这样的舱室布局,根据解密的资料来看,这种设计明显来自同苏联的军事交往,而苏联的这种舱室布局,则来自旧帝国曾经的死敌—意大利!第二座烟筒后面,就是两座庞大的主炮塔了,而后主炮塔的后面一直延伸到船尾,这部分船体甲板居然是倾斜的,这种情况其实也来自希罗尔上将的压迫,因为这种倾斜甲板似乎能够降低战舰的排水量,而远东的日本似乎已经在战列舰上使用这种布局了。可见希罗尔为了让该战舰减肥而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3号舰的设计似乎和前两艘不太一样,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新式锅炉和轮机的服役,而且帝国海军似乎也很讨厌那种和意大利战舰很像的船只,所以3号舰修改了设计图纸,第二座烟筒被砍掉,而第一座烟筒则被增大,而航空设备得以增强,弹射器终于得以上舰,不过飞机依然只是可怜巴巴的一架。弹射器后面,则是一个小型化的机库,这座机库可以容纳一架飞机,同时还可以储存一架未组装的备份机,不过飞机进入机库需要拆掉机翼,所以除非遇到暴风雨,否则船上没有几个人乐意完成这种繁琐的工作,3号舰的火力与前两艘舰有一点小小的不同,100毫米高平两用炮被削减为4门,部署在舰桥两侧的双联装炮塔内,而增加了两座部署在舰桥上的双联装47毫米高射炮,四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则全部部署在了机库顶部。而困扰着1号和2号舰的单一测距仪问题,也在三号舰上得以解决,在机库顶上立起了第二座测距仪。使得其不会出现一炮眼瞎的地步。由于采用新的锅炉和轮机,所以3号舰的速度可以达到33.5节,比1号舰和2号舰快了1.5节。
(涅戈万号剖面图)
在大公级巡洋舰的设计中,有一款巡洋舰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20年代末希苏法三国合作研制的地平线巡洋舰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三个国家一起研制一种装备6门6寸主炮的轻型巡洋舰。但是希尔达尼亚参加这个计划的目的并不在于建造这种轻巡洋舰,而是利用这个计划吸收和获得列强相对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最终,希尔达尼亚只是实验性地建造了两艘地平线级了事,而最重要的是,希尔达尼亚通过建造着两艘巡洋舰,获得了法国相对先进的锅炉和轮机,由于希尔达尼亚本来宣称建造四艘地平线级巡洋舰,所以从法国进口了四套轮机和锅炉,最终,经过拆解分析,希尔达尼亚以一种神奇的测绘加小规模改进而创造出了一种新式锅炉和轮机,当然了,得知消息的法国人异常愤怒,双方的外交人员的口水战一度占据了欧洲所有主流报纸的头条新闻。但是在号称磐石的希尔达尼亚外交部长罗严纳姆侯爵的坚持或者说是胡搅蛮缠之后,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希尔达尼亚的新锅炉和轮机是一种神奇的土特产。而帝国军工部门立即根据这一有利形势,将新式锅炉和轮机装进了大公级巡洋舰的三号舰上。
(三国的地平线计划,个人认为这个计划纯粹是蛋疼)
最终,经过帝国财政会议批准,并报请帝国枢机宰相会议审批通过,最终在华斯公爵签字和女皇陛下御览扣玺准奏之后。1930年7月10日,1号舰终于在的里雅斯特皇家海军船厂3号船坞铺设了第一款龙骨,而1号和2号船坞,则是正在施工中的启示级轻型战列舰。9月28日,埠姆的多瑙船厂1号船坞,2号舰也开工建造。1931年8月2日,经过紧急设计修改后的3号舰在波拉的斯科达胜利船厂开工。
客观地说,三艘大公级巡洋舰的建造,既没有引起帝国臣民将士们的关注,也没有引起列强的兴趣,因为帝国同一时间内建造的启示级轻型战列舰似乎更吸引人眼球。对它的推崇与批评也接踵踏来,不知是否与启示级的刺激有关,法国和德国先后开工建造了似乎专门克制启示级的中型战列舰。而很多国家也对这种战舰是否会被投入破交作战而感到忧虑。
就是在这样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下,三艘大公级巡洋舰先后于1933-1934年完工,经过一系列的海试,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号于1934年4月正式服役,安东.冯.豪斯海军上将号也于当年8月服役,最后开工的涅戈万.马克西米连海军上将号则因为新式锅炉交货延迟等等问题,所以拖到了1936年10月才正式服役。
当这三艘巡洋舰服役之后,依然没有被人们所关注,大家似乎更喜欢大家伙,而1935财年通过的皇帝级战列舰似乎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以至于的里雅斯特每天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军事爱好者前来观看正在施工中的皇帝级战列舰,一些船厂周围的楼房的房间一夜间上涨了几倍甚至十倍,在众多的军事爱好者、发烧友、间谍、特工以及威瑟尔们的关注下,距离皇帝级战列舰施工现场只有十多公里的地方服役的三艘大公级巡洋舰则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了。
(第一次改装后的样子)
1938年三艘巡洋舰进行了第一次改装,这次改装主要是裁撤了各舰普遍反映的舰载机问题,然后将37毫米高射炮拆除,换装了47毫米高射炮,而且在船头和船尾加装了多功能火箭炮发射器,事实证明,这种武器是十足的无用武器,由于火箭炮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烟雾,所以当火箭炮发射完毕之后,整个巡洋舰就已经被浓烟所笼罩了,于是船员们将这种火箭炮称呼为希罗尔的大雪茄或者叫战舰瞬间烟雾弹系统。由于火箭炮的命中率很低,所以必须概率发射,而发射的弹种中,又以反潜用的深水炸弹最为常用,但是由于对视线的严重阻碍,所以1938年底,这种火箭炮就全部拆除一空了。
1939年,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世界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三艘大公级巡洋舰,也追随着这支本不十分强大的海上力量,去寻找其统治者心中的大希尔达尼亚之梦。
各舰战史
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号
1939年战争爆发时,大公号正在爱琴海上为皇帝级战列舰皇帝号和欧根亲王号、以及两艘中型航母担任护航任务,并参加了炮击东地中海英军基地。由于有战列舰和航母出动,所以大公号并未在战斗中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不过其一共击落了两架英军飞机,也算是该舰开张了吧。
1940年4月11日,克里特岛海战爆发,此战关系到希英两国对地中海的控制,希尔达尼亚海军出动了4艘皇帝级战列舰,2艘皇帝II型战列舰,2艘航母,4艘轻型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6艘袖珍巡洋舰,36艘雷击舰。对阵英国地中海舰队的4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和8重型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以及22艘驱逐舰。
海战从早晨双方的舰载机相互攻击开始,到了上午,希尔达海军的四艘轻型战列舰组成的前卫舰队与英国地中海舰队前卫遭遇,来开了双方在地中海上最大规模海战决战的序幕。四艘轻型战列舰很快压制了英军的重型巡洋舰,但是随着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加入战局,形势也未能好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海军的四艘战列舰进入射程后,希尔达海军前卫舰队的形势开始不利,四艘轻型战列舰开始后撤,而预示号轻型战列舰由于轮机被击中而减速,最终被击沉。不过随着希尔达海军的6艘战列舰依次入场,形势立即对希尔达方面有利了,最终经过长时间的炮战,希尔达海军以一艘战列舰沉没、一艘战列舰中创的代价换取英军一艘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沉没。最终英国地中海舰队撤回亚历山大港,而希尔达海军也多艘战舰受损,被迫放弃追击,返回港口维修。
在宏大壮观的克里特海战中,大公号和安东.冯.豪斯号(以下简称豪斯号)的任务则是无聊的警戒指挥舰而已,整个海战之中,大公号共发生190毫米炮弹36发,100毫米高射炮炮弹102发,而豪斯号的190毫米炮弹发射数量只有尴尬的18发,100毫米高射炮发射数量为44发。在寂寞中结束了自己的首次战争表现。
1940年5月19日,大公号率领的第一轻型舰队出动,这支小舰队内包括大公号巡洋舰、三艘袖珍巡洋舰以及18艘雷击舰。这支小舰队原本的任务是担任第三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将一个步兵师运送到中东,但是由于英国海军的出现,这支小舰队为了保护运输船队,而主动求战,这支小舰队的指挥官是莫朗特.尼斯上校,尼斯上校命令三艘袖珍巡洋舰与自己保持纵队阵型,而18艘雷击舰则分成三个集群,在舰队左右待机。
炮战很快开始了,尼斯上校通过侦察机的报告得知英国舰队是由一艘重型巡洋舰和两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所以尼斯上校命令大公号炮击敌人的重型巡洋舰,而三艘袖珍巡洋舰则炮击敌人的两艘巡洋舰。双方的炮战十分激烈,希尔达海军的雷击舰分三个方向向英国舰队突击,四艘英国驱逐舰则奋力炮击,驱逐希尔达的雷击舰,由于火力密度的劣势(希尔达海军190毫米炮21门,英国舰队203毫米炮8门,155毫米炮18门)。在战斗中,两艘袖珍巡洋舰先后被击伤,而英国舰队只有一艘利安德级巡洋舰被击伤,但是雷击舰的突击此时换来了回报,一艘雷击舰突入了阵位,向着英国巡洋舰发射了鱼雷,两枚鱼雷击中了爱丁堡号巡洋舰,爱丁堡的航速立即降低到了10节,肯特号重型巡洋舰则为了回避鱼雷而错误转向,造成了英国舰队的一系列混乱,但是就在希尔达舰队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一枚203毫米炮弹击中了大公号的舰桥,整个舰桥的上部和主炮测距仪被摧毁,一下子失去了精确测距能力的大公号带着满脸是血的尼斯上校紧急转向,而鉴于本方三艘袖珍巡洋舰已经两伤一沉,雷击舰也六伤一沉,所以尼斯上校命令舰队撤退,而对面的英国舰队也并不好过,肯特号巡洋舰只有4门主炮还能使用,爱丁堡号已经严重倾斜,看来沉没只是早晚的事情了,而利安德号也伤痕累累。最终,英国舰队也选择了撤退,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舰桥受损,简单维修后的样子)
大公号回到港口后,草草修理了舰桥、并安装了一个新测距仪后,就率领舰队出港了,因为希尔达的海军对于掌控地中海这样的任务来说,还是太过弱小了,战舰数量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希尔达的步伐。1940年6月20日,当大公号在奥特朗托海峡航行的时候,一艘英国潜艇偷偷靠近了这艘巡洋舰,当晚8时,大公号被这艘英国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其中一发鱼雷击中了前部主炮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而大公号则在爆炸声中瞬间沉没,全舰714名船员中只有18人获救。
安东.冯.豪斯海军上将号
当克里特海战结束之后,海军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其中就包括大公级的改装,而豪斯号则被加装了一个后部的指挥舰桥,用来专门指挥舰队的防空作战。
1940年5月到1941年4月,豪斯号一直在地中海上担任护航和警戒任务。着将近1年的时间内,豪斯号运气好的出奇,一次战斗都没有遭遇过,被称呼为幸运船。更神奇的是,1941年1月11日,豪斯号率领的小舰队通过马耳他海域之后,之后出动的启示号轻型战列舰就在该海域被英国潜艇击沉,由此豪斯号被称呼为地狱引路人。期间豪斯号还实验性地安装了一座对海搜索雷达。
(加装对海搜索雷达及改装之后的豪斯号)
1941年8月21日,豪斯号的好运气到头了,在东地中海海域,正在夜间航行的豪斯号的雷达探测到了一艘巡洋舰,而用探照灯照射敌舰之后,敌舰立即开炮还击,豪斯号也不甘示弱,与一艘战舰爆发激烈的夜间炮战,双方各有数发炮弹命中,而豪斯号更是后部的2号炮塔被击中,并引发炮塔内待装药爆炸,幸亏弹药库指挥官下令注水,才保住了战舰,当清晨双方第一次看到对方桅杆上飘逸的血色十字战旗后,双方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打了一晚上,完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已经升任元帅的海军总监兰格利斯特在得知这一事件后,愤怒地咆哮着:“英国佬在东地中海难道还有能够自己出来打仗的巡洋舰吗?”
(损失炮塔后,加装新式雷达之后的样子)
不过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豪斯号在战况如此激烈的时候,也没有时间等待新的炮塔,于是在炮座位置上草草安装了几门防空炮后就继续出海作战了。不过豪斯号更换了探测能力更为强大的对海雷达,以及新式的对空雷达。
(防空改装之后的样子)
1942年3月,美国人开始出现在地中海上,希尔达人开始领教到什么叫做空中打击。豪斯号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改装,强化了防空能力,并涂上了迷彩伪装,希尔达海军希望其能够作为主力编队中的防空中枢指挥舰,但是这些措施在庞大的美国航空兵面前都是徒劳的,而豪斯号也接连遭到美军飞机的攻击。1942年5月4日,豪斯号最终被航空鱼雷击沉在亚历山大港外海。
涅戈万.马克西米连海军上将号
(开战时的样子)
涅戈万.马克西米连海军上将号(以下简称涅戈万号)由于部署在安条克的机动舰队中,所以并未参与克里特海战,但是涅戈万号伴随着机动舰队,突袭了苏伊士运河和亚历山大港,并掩护登陆部队成功登陆,最终克里特海战中败退下来的英国舰队坐困走投无路,逃向马耳他岛,最终被彻底摧毁。一时间希尔达海军成了东地中海的主宰。而女皇欣喜无比将亚历山大改名为君临,并任命帝国南境守护的时候,英军也开始反击了。
不过英军的反击是从陆上而来的,而海上的反击随着英国地中海舰队的覆灭而显得十分微弱。而担任航母编队护卫的涅戈万号虽然东奔西跑,但是也算是惬意十足。1941年底,涅戈万号进行了一次改装,这次改装是在司令塔后部加装了一座100毫米高平两用炮,这个改装令舰长和分队指挥官十分恼怒,因为这座高平炮一旦开炮,那么司令塔内的诸位基本上就只能带着厚厚的耳塞,用手语和绘图板来交流了。
(第一次改装之后,被人诟病的高平炮位置确实很蛋疼)
但是好景不长,1942年美国人来了,希尔达海军本计划在直布罗陀堵住美国舰队,但是庞大的美国舰队和英国舰队还是突入了地中海,在撒丁以南海域,双方爆发了地中海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航母战。希尔达海军的两艘大型航母一沉一伤,英国舰队损失了两艘中型航母,而美国舰队一艘航母受创,战力大减的希尔达海军只能一路向东。而涅戈万号也第一次尝到到了被敌人追赶的感觉。
(亚历山大改装之后的样子)
回到亚历山大港之后,涅戈万号就开始进行改装,拆除了航空设施,加装了一座100毫米高射炮,但是这座高射炮的射界实在是别扭,所以这次改装不久之后,涅戈万号在护送命运女神号航空母舰返回的里雅斯特大修的机会,也在那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改造后的涅戈万号被编入重组后的希尔达舰队第一舰队,担任护卫编队指挥舰。
(最终改装之后的样子)
总的来说,1942年到1943年底,虽然交战双方爆发了一系列的小战役和战斗,但是战线一直在马耳他一线和南苏丹一线稳定地胶着着。但是这种胶着,正一点一点地消耗着希尔达尼亚的鲜血,最终希尔达尼亚也会在这种持续的失血中崩溃。
1943年底,更加不好的消息传来,12月22日,苏联突然发动对希尔达尼亚和德国的攻击,原来随着战争的继续,苏联在得到美国方面的保证之后。调转枪口,对昔日的盟国发动了进攻。希尔达尼亚尤为严重,从巴尔喀阡山到爱琴海,从高加索到中东。苏联的突然袭击让希尔达尼亚招架不住,仅仅过了2个月,就有超过150万的军队被歼灭和被俘。希尔达尼亚面对这种突然而至的灾难,几乎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苏联倒戈3个月后,希尔达尼亚才对苏联宣战。但是此时的情况对希尔达尼亚来说简直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希尔达在中东和埃及的统治随着苏军的推进而趋于崩溃,希尔达尼亚海军首要的任务就是将100万军人从中东和埃及接回本土,用于抵抗苏军的推进。而这种情况下,希尔达尼亚将一切能够使用的船只全部派遣到了中东和埃及,用于接回这些宝贵的军人。
1944年,战争可以用绝望来形容了,法国和意大利看到了形势的变换,于是他们决定在这个最好的时候,于5月份加入到战争中来,随着两国的参战,战争仿佛又回到了一战那个时代。希特勒的咆哮和女皇的怒吼已经无法阻止战线的崩溃和敌人的前进。而随着法国和意大利的参战,希尔达海军在地中海脆弱的优势地位也瞬间崩溃。1943年6月7日,法意美英四国联合舰队与希尔达海军在马耳他附近海域展开决战,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但是结果早在战斗打响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希尔达海军包括四艘战列舰、三艘航母、两艘轻型战列舰在内的二十七艘舰船被击沉、包括一艘航母在内的十二艘舰船被重创。涅戈万号在被两枚航空炸弹击中后,步履蹒跚地逃回了波拉港,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返航舰船。而此时希尔达尼亚也放弃了海军,陆地战线上的四面楚歌让其应接不暇。而跟随而来的意大利战线和英国人开辟的巴尔干战线也牵制了大批的军队。最终,当1944年12月,希尔达尼亚开始向美国谋求和谈的时候,已经神经错乱的希特勒不希望最后一个盟友背叛他,于是希特勒命令特种部队突袭美泉宫,抓捕凯兰嘉女皇。
12月25日的血色圣诞节,钢铁侍卫队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誓言,但是寡不敌众的他们还是在全军覆没之后,任由德国人控制了帝国。当1945年到来的时候,苏联已经推进到了布达佩斯,弗兰茨.希罗尔元帅也消失不见,帝国在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瞬间崩溃了。而涅戈万号则静静地停泊在波拉港,这里早就被铁托率领的塞尔维亚游击队占领了,铁托是一位即崇拜凯兰嘉女皇,又信奉强权主义的男人。当他高呼建立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时,得到了苏联和盟国的赞同,虽然意大利希望吞并这些地方,但是人们知道,在苏联的钢铁大军面前,还是不能和这位苏联的门徒闹翻。最终,希尔达尼亚灭亡了,其领土或成为永久中立国,或成为了红色帝国的附庸国。希尔达尼亚从此成了历史名词,变成了奢华、富丽堂皇而华而不实的代名词。
当然了,涅戈万号也改名为红星号,加入了新成立的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海军,并担任旗舰。但是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舰船的英国强烈要求将这艘巡洋舰赔偿给英国。最后,在苏联的包庇和纵容下,南斯拉夫拒绝了英国的要求。
1960年,红星号从南斯拉夫海军中退役,然后由拖船将其拖到了塔兰托,在那里,一家意大利船厂将完成其拆解工作,至此,三艘大公级巡洋舰的故事结束了。而一同结束的,还有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那是属于大炮和巨舰的时代。
本帖最后由 171758170 于 2012-9-14 15:01 编辑
女皇陛下的这贴为想参加架空设计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仿照的模版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209/03/122205h6j6vzri696jyv6l.jpg 好长!楼主辛苦! 女王威武! 女皇,你的希尔达波利斯的设计图呢? 女皇,你有多爱腰子啊。。。。。。。。。。。。 先顶再看~~这个一共写了多少字啊--! 很好很强大,赞一个~~~
不过弱弱的说一句,190毫米级别的火炮只有45千克的弹重和790米的初速度?这个指标比一战时期德国战列舰上的150mmL45副炮的还弱了 非常好,老妹首开纪录,给众人做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巡洋舰没有后舰桥-指挥塔,上面不架一座后部指挥仪及测距机不太合理,再没有空间也要在X炮塔上装后备中央指挥仪及较高位的测距仪,才不会被一锅端,了不起增加6-70吨。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2-9-18 15:56 编辑
擦~这么多人,就没人吐槽一下偶架空的二战欧洲战史咩。
PS:貌似我这个没有SPS,你们谁帮我SPS一下~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2-9-18 15: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擦~这么多人,就没人吐槽一下偶架空的二战欧洲战史咩。
PS:貌似我这个没有SPS,你们谁帮我SPS一下~ ...
找炮神去 都非常详细非常不错 友情支撑。 总结出一个小规律:几乎所有的架空都假定自己国家海军大跃进式的发展而美英日等几个相敌对的海权国家原地踏步。
殊不知美英要是也“跃进”一下(日本国力差些,就算了)…… owaii 发表于 2012-9-29 1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结出一个小规律:几乎所有的架空都假定自己国家海军大跃进式的发展而美英日等几个相敌对的海权国家原地踏 ...
{:24:}偶这个小传性质里面的所有战舰,都是根据本次架空活动而书写的,所以当你看到这个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你没有仔细地看这个小传,甚至看都没看,估计你以为克里特海战中的英国战列舰是装备10门14寸炮的乔V吧,告诉你,出战的那几艘是ZIZHUN设计的新乔5~这里面的所有东西,都与史实无关,而你所谓的海权国家原地踏步,也只是指英国而已,日本,抱歉,我的小传里面压根就没有提到过,美国,也没有正面提到过,而英国在这次架空中,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彻底倒退,为什么,恐怕你就是始作俑者。 一个不会反思和学习的民族不会强大,但一个只会模仿别人的民族也不会真正强大,国家崛起是物质与意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认为中国文化和产生这种文化的社会体制与近现代化背道而驰,那么中世纪欧洲又算什么呢?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脱离母体而发展起来,事物发展靠的是扬弃,不是全部推翻。脱离母体完全嫁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近代化的核心是什么?文化?制度?都不是,是技术决定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技术GM,没有机器工业,近代化就只能是空谈,人们就不能摆脱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眼界就不会超出一亩三分地,土地兼并-社会危机的循环就不能被打破,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工业GM改变了一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点才是历史的根本逻辑!是社会生产力及其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文化,而不是相反。
那些认为只要动动嘴皮子,生搬硬套几个制度甚至名词就能改造社会的人,注定要仆街。斯大林对威尔肆说过的一句话很正确——“只顾钻营私利的人,纵使有再大能耐,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社会。”对于立志改造社会的那部分“穿越者”来说,除了拥有超越时代的眼界和知识外,用这些优势来干什么才是关键,个人能力再强大,在时代的惯性面前也微不足道。要改造时代必须具备兢兢业业、大公无私的品格和肩负天下苍生的历史使命感,只有这样的具有GM品格的人才能借助自己的能力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才有可能革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注意!这仅仅是可能,关键还在于能否建立起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意识)。
所以这些人注定披荆斩棘、辛勤操劳一辈子,不会有半分时间享福,他们完全是被使命感鞭挞着前进。我到想看看有没有这样写的作品,至于那些只顾着小集团既得利益,只想着动动嘴皮子,耍耍小聪明就被人膜拜,没几天就妻妾成群的宅男YY流,不配叫架空历史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想喷的人去找上面这段话的原作者喷去,看看你喷的过她吗?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2-10-1 18: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不会反思和学习的民族不会强大,但一个只会模仿别人的民族也不会真正强大,国家崛起是物质与意识因素综 ...
哈哈,女皇开始用V姐吓唬人了{:42:}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2-10-2 00:51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2-10-1 18: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不会反思和学习的民族不会强大,但一个只会模仿别人的民族也不会真正强大,国家崛起是物质与意识因素综 ...
对于一个只会无意识满口喷粪的疯子,即使你把自己的智商降低到和她一样的程度、并且顶住她在这个层次上丰富的战斗经验打败她,又能证明什么呢?证明自己比一个依靠无下限骂街来吸引眼球的无脑疯子更优越?——可是,你需要去这样证明吗?还是证明了你和她一样无下限?
况且,一堆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的牢骚,哪里体现出有什么过人的见解了?
不要跟她学。学疯子能学出什么好样来? 171758170 发表于 2012-9-18 15: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找炮神去
部分SPS以前就做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