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NW】日本 - 三年式410毫米45倍径炮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2-8 23:47 编辑日本
三年式41厘米45倍径炮
三年式40厘米45倍径炮
NavWeaps原文地址: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JAP_161-45_3ns.htm
本站镜像: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JAP_161-45_3ns.htm
本炮是日本第一种完全自主设计的大口径火炮。使用本炮的完成战舰只有长门级,但是设计中20年代加贺,天城和纪伊级(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取消建造)都是使用的该型火炮。这些为了取消的战舰而生产的炮塔及火炮后来被用作海岸炮,其中三座双联装炮塔覆盖了日本海的南方入口,包括在朝鲜釜山的一座炮塔。
这些火炮大体上于与英国同时期的线绕火炮类似,但是拥有着重量更轻的结构。和口径小了大约25毫米的15寸42倍径炮重量接近。或许表明钢线并没有覆盖这些火炮的全部长度。这些火炮使用的是和1917的英制18英寸40倍径炮类似的隔螺式炮尾和埃尔斯维克式3步骤短臂装置。总计有大约40门炮被在吴市和室兰制铁所生产出来。
陆奥号在1943年6月8日毁于主炮弹药库殉爆。日本方面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不久数次尝试打捞起陆奥的残骸,但是直到1970年努力才获得了一些成果。3号炮塔中的两门炮被回收,现在分别展于吴市的大和号博物馆和东京的船的科学馆。
原本命名为三年式41厘米45倍径炮,1922年3月29日以后重新明明为三年式40厘米45倍径炮,实际口径为41厘米(16.14英寸)
有些本炮使用的被帽穿甲弹被改装成了航空炸弹并命名为99式(1939年)80番5号。其中一发该型炸弹被认为是摧毁亚利桑那号(USS ARIZONA BB39)的罪魁祸首。1942年日本修改了炸弹的设计,而按照新设计制造的炸弹则被命名为2式(1942年)80番5号1型。
长门号的舰首炮塔
火炮数据
命名三年式41厘米45倍径炮
三年式40厘米45倍径炮
使用船只长门,加贺,天城和纪伊级
设计开始时间1914
服役时间1921
火炮重量100吨(101.6公吨)
火炮全长741.7英寸(18.840米)
身管长度720.24英寸(18.394米)
膛线长度615.3英寸(15.629米)
阴膛线(84条)0.161英寸深 x 0.345英寸(4.1毫米 x 8.754毫米)
阳膛线0.259英寸(6.58毫米)
缠距每右旋1圈28倍径
药室容积28,505立方英寸(461.11立方分米)
射速1.5-2.5发每分
※注释:
(1)低仰角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每21.5秒一发,或许是指在+3度的装填角上。
(2)《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54(N) 指出有"皱折出现在收缩膛坡周围,帮助弹带抓牢膛线并阻止炮弹装填后向后滑动。
(3)战后美军调查表明,日本的海岸炮射速只有1发每分。
弹药
类型药包式
炮弹类型和重量
(见注1和注2)二战前:
3式被帽穿甲弹 - 未知,大约2,205磅(1,000千克)
5式被帽穿甲弹 - 2,205磅(1,000千克)
6号/88式被帽穿甲弹 - 2,205磅(1,000千克)
二战时期:
91式被帽穿甲弹 - 2,249磅(1,020千克)
0式通常弹(高爆弹)- 2,069磅(938.5千克)
3式通常弹(对空弹)- 2,072磅(940千克)
装药量91式穿甲弹 - 32.8磅(14.89千克)
0式通常弹 - 97.7磅(44.3千克)
其他 - 未知
弹头长度91式穿甲弹 - 68.4英寸(173.85厘米)
0式通常弹 - 55.1英寸(140厘米)
3式通常弹 - 70英寸(160厘米)
其他未知
发射药一战时期:494磅(224千克)
二战时期:483磅(219千克)102DC1或者110C2
炮口初速3式穿甲弹 - 未知,大约2,592英尺每秒(790米每秒)
5式穿甲弹 - 2,592英尺每秒(790米每秒)
6号/88式穿甲弹 - 2,592英尺每秒(790米每秒)
91式穿甲弹 - 2,645英尺每秒(806米每秒)【新炮】
91式穿甲弹 - 2,559英尺每秒(780米每秒)【平均值】
0式通常弹 - 2,641英尺每秒(805米每秒)
3式通常弹 - 2,641英尺每秒(805米每秒)
工作压力19-19.5吨/立方英尺(3,000-3,070千克/立方厘米)
身管大约寿命250-300发
每门炮备弹约90发
※注释:
(1)IS 是我(作者)对用于防空的3式常规燃烧榴散弹(三式弹)的缩写。这些弹药的引信通常是在工作间(Working Chamber)的放置架(译者注:此处原文为waiting tray,直译应为等待架,由于不通顺,故改之)中设定。
(2)3式被帽穿甲弹于1917年投入现役。于被1925年6月15日投入现役的5式被帽穿甲弹所替代,而接着,5式穿甲弹也于1928年11月17日被6号被帽穿甲弹替代。在穿透力方面,5式穿甲弹和6号穿甲弹本质上没区别,但是6号穿甲弹更难提前爆炸并被强化了在水下的表现。6号穿甲弹于1931年4月6日更名为88式被帽穿甲弹。同一天,88式穿甲弹的改良型,91式被帽穿甲弹投入现役。到二战时,5式穿甲弹仅供海岸炮部队使用。1941年,染色剂投入使用,内含染色剂的91式穿甲弹被定名为1式被帽穿甲弹。
(3)91式穿甲弹都是尾部收缩的6/∞crh形炮弹,并拥有两条铜制闭气环。定心带直径16.11英寸(40.919厘米)。被帽,被帽顶部(CAP-HEAD),以及风帽总重358磅(162.4千克)。
(4)发射药分4包,药包一侧有一个8.8盎司(250克)重的黑火药引火囊。
(5)B1型照明弹亮度为530万烛光米。最大射程为24,900码(22,770米)。
射程
仰角使用2,249磅(1,020千克)穿甲弹时弹道末段速度落角
2.5度5,470码(5,000米)2,247英尺每秒(685米每秒)3.4度
5.7度10,940码(10,000米)2,001英尺每秒(610米每秒)7.5度
9.2度16,400码(15,000米)1,768英尺每秒(539米每秒)11.8度
13.5度21,870码(20,000米)1,624英尺每秒(495米每秒)17.5度
18.8度27,340码(25,000米)1,526英尺每秒(465米每秒)24.5度
25.5度32,810码(30,000米)1,516英尺每秒(462米每秒)34度
43度(炮塔最高仰角)42,350码(38,725米)------
仰角使用2,069磅(938.5千克)高爆弹时
43度33,930码(31,025米)
航空炸弹
特征99式(1939年)80番5号2式(1942年)80番5号1型
装药量49.4磅(22.4千克)TNA78.7磅(35.7千克)TNA
全重1,757磅(796.8千克)1,788磅(811.2千克)
全长92.6英寸(235.1厘米)91.7英寸(233厘米)
直径16.1英寸(40.9厘米)15.9英寸(40.4厘米)
弹头厚度19.17英寸(48.7厘米)11.97英寸(30.4英寸)
※注释:
(1)这些炸弹被认为可以击穿5.9(15厘米)英寸厚的装甲板。虽然高度资料并不清楚,不过或许是从10,000英尺(3,000米)左右处投下。
(2)在被帽和起爆剂之间有一个铝栓,起冲击吸收器的作用。
(3)两种炸弹都有两个弹底引信以保证炸弹爆炸。
火炮炮座/炮塔数据
命名双联装
长门(4),加贺(5),天城(5),纪伊(5)
重量1,004吨(1,020公吨)
俯仰范围
(见注1)原设计:-5/+30度
长门级改装后:-3/+43度
海岸防御炮塔:-2/+35度
俯仰速度5度每秒
火炮射界约+/- 130度
旋回速度3度每秒
火炮后座距离未知
装填角
(见注2)原版:-5度到+20度
改装后:+3度
※注释:
(1)为取消的战舰准备的炮塔和长门级上使用的相比更大,内部空间也大一些,而且加强了防护。由于上述原因,在1930年中期长门级进行大改装的时候,他们将炮塔换为了未完成的加贺号和土佐号的炮塔。这些后期型的炮塔的仰角通过降低火炮的炮井(gun wells)并将火炮旋转部分降的更深而得到了提高。长门级原本的炮塔在顶部有照准罩,而后来的炮塔则是在两侧开了观察窗。这和英国人放弃了照准罩改用观察窗的后日德兰设计一脉相承。英日海军之间的亲近关系使得日本的设计师们充分了解这些转变,并将这些知识用在他们自己的设计上。
(2)这些炮塔的设计和英制15英寸42倍径MARK I十分相似。举例来说,和英国的火炮相同,这些火炮的装填机被安装在滑套的延伸部分上从而使得这些火炮可以在任何角度上装填。这个设计的问题,或许和英国方面类似,导致了重制的炮塔将装填角固定在了+3度。这些炮塔是液压转盘(hydraulic ring)驱动的。回转装置使用了蜗齿并导致了问题。一道纵向的双层防闪燃隔板分开了两门炮以及工作间。这道隔板包括了两道相距20英寸(50厘米)的防闪燃隔板,炮塔两侧的唯一通道就是一个隔板上的防火门。工作间里用于提升炮弹和药包的提弹机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分隔开来。弹头库在药包库上方。战后美军调查表明,虽然理论上海岸炮可以在+15度以下的任何角度装填,但实际上,装填角不能高于+5度。
(3)《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47(N)1表明:“日本的主力大口径炮塔(14英寸和16英寸)全都是抄自战列舰金刚号上的英制炮塔的旧式设计。这些炮塔的总体布局和大部分细节都和英制15英寸炮塔类似,不过日本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炮室和工作间的防闪燃性能更好。所有战列舰都在火炮和提弹机之间还有工作间中设置了纵向隔板。。。在16英寸炮塔中,装填架被设计成可以首尾相连放置4个药包,这使装填机只要一次就能完成全装药的装填。”
(4)退驻是由压缩空气完成的。火炮俯仰是由连接到滑套尾部的汽缸活塞完成的。每门炮都是从一个可以放置炮弹以及首尾相连的4个药包的防闪燃装填架上装填的。这种设计使得所有的发射药可以一次装入。
(5)火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96英寸(244厘米)。
(6)海岸炮的炮塔被认为是原本用于加贺或者土佐号上的。(译者:存疑,加贺和土佐的炮塔不是装大改的长门和陆奥上了吗?)这些炮塔外观更加接近长方形,而且是由单独的油压装置驱动的,而非像早期炮塔一样使用液压转盘。战后的美国海军报告表明对马的火炮缺乏合适的火控和通讯设备。
(7)来自SANDER KINDSEPP《长门的细节》一书中的原版炮塔的装甲厚度。
正面:11.7英寸(29.9厘米)
侧面:8.8英寸(22.4厘米)
背面:7.4英寸(18.7厘米)
顶部:4.9-5.9英寸(12.5-14.9厘米)
底部:3.9英寸(10厘米)
来自JOHN CAMBELL《二战海军武器》书中的改装后的炮塔装甲厚度。
正面:18.1英寸(46厘米)
侧面:11英寸(28厘米)
背面:7.5英寸(19厘米)
顶部:9.8-9英寸(25-23厘米)
美国陆军《日本海岸炮调查,1946》提供的海岸炮塔装甲厚度
正面:12英寸(30.5厘米)
侧面:12英寸(30.5厘米)
顶部:4英寸(10.2厘米)
1930代大改装后的炮塔装备了更厚的装甲板。
资料来源
JOHN CAMBELL《二战海军武器》
W.H.GARZKE, JR. 和R.O.DULIN, JR.《战列舰:二战中轴心国和中立国的战列舰》
KOKU-FAN《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船只》
ERIC LACROIX 和LINTON WELLS II《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巡洋舰》
---
《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19:日本炮弹的通常型号
《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47(N)-1:日本海军炮和炮座-文章1,18英寸以下的炮座
《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55(N):对马和日本海入口的防御
美国陆军报告《日本海岸炮调查,1946》
---
SANDER KINDSEPP未发表的论文《长门的细节》
感谢来自ROB LUNDGREN的特别帮助
感谢马老在炮塔术语方面的帮助以及一直以来的勘误,以及二司在炸弹命名方面的帮助
感谢77和o大的订正
另,本翻译借鉴了百度ID织田信义的翻译文本,在此感谢。
http://hi.baidu.com/zhitianxinyi/item/b02a3ec56adfae7788ad9e29 加贺土佐比长门陆奥多一座炮塔,装完之后还有剩余,这大概就是岸炮炮塔的来源吧
另,炸弹我会译为2年式(1942型)80号马克5改1
日文番号即中文号码,把词组拆分为独立两个字不合适,也无法表现出差别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1-11 0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加贺土佐比长门陆奥多一座炮塔,装完之后还有剩余,这大概就是岸炮炮塔的来源吧
另,炸弹我会译为2年式(1 ...
岸炮炮塔的来源如下:
各砲の配置
番号 搭載予定艦艦種 艦名 砲塔 設置砲台
一号砲 戦艦 土佐 二番砲塔 鎮海湾張子嶝砲台
二号砲 巡洋戦艦 赤城 一番砲塔 壹岐黒崎砲台
三号砲 戦艦 土佐 一番砲塔 対馬豊砲台
四号砲 巡洋戦艦 赤城 四番砲塔 設置されず
加贺的炮塔没有用来当岸炮,天城的也是。 日文资料里的“80番爆弹”其实是800千克的意思。所以要是我,就译成“99式800千克5号航空炸弹”“2式800千克5号1型航空炸弹”。 感谢楼上二位的指正。
另外感谢o大提供的日本岸炮资料
-----------
其实我个人现在的翻译其实只是把日文原文用上了。鉴于旧日本海军的汉字使用量很大,我觉得直接使用日文原名的话,会更方便。 Zichuan 发表于 2012-11-11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上二位的指正。
另外感谢o大提供的日本岸炮资料
-----------
完全赞成直接对照日文汉字原名,可以一次翻译到位。 附注两句
战后的美国海军报告表明对马的火炮缺乏火控和通讯设备。——可能是被破坏了。当陆军购进海军的剩余舰炮时,也一并购买了炮弹和全套照准设备,并列入了移交单据中。
请参考可在jacar上阅览的,陆军技术本部副官八木绿郎所作「砲塔45口径40糎加農第1号砲(旧土佐2番)秘密図面送付の件」
而上面的资料对了解三式41cm炮的各部分构件也会有帮助。 owaii 发表于 2012-11-11 1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附注两句
战后的美国海军报告表明对马的火炮缺乏火控和通讯设备。——可能是被破坏了。当陆军购进海军的剩 ...
战后的美国海军报告表明对马的火炮缺乏火控和通讯设备。——〉原文是战后的美国海军报告表明对马的火炮缺乏adequate(合适的)火控和通讯设备。翻译漏了adequate(合适的)。
感谢二位的指教 抱歉挖个坟,下文所示的长门号主炮的炮塔装甲就是“1930代大改装后的炮塔装备了更厚的装甲板”的数据?
来自JOHN CAMBELL《二战海军武器》书中的改装后的炮塔装甲厚度。
正面:18.1英寸(46厘米)
侧面:11英寸(28厘米)
背面:7.5英寸(19厘米)
顶部:9.8-9英寸(25-23厘米)
福音の本子 发表于 2016-8-15 10:28
抱歉挖个坟,下文所示的长门号主炮的炮塔装甲就是“1930代大改装后的炮塔装备了更厚的装甲板”的数据?
不知所云,既然有出处,大可以继续去查原著,看看最后能不能查到原始文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