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阻与存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吧?
比如英国15寸Mark I,发射6crh的弹与4crh的弹, ...
搞个流线型的弹体好不?风阻小,是不是穿甲时阻力也小一点儿?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2-6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又做梦了?
战列舰的穿甲弹和高爆弹的弹重、初速、弹道都没有区别,然后呢 ...
如果材料 弹着角度都相同的弹头
同样动能,重弹动量大,而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这样能不能说同能量重弹穿甲好呢 或者截面密度大的好?
不过看起来穿甲洞好像都是规则的圆形,似乎是弹头直径范围内装甲整体破坏掉了,按这么看是不是只和截面
能量密度有关??要是这样,高速轻弹更好??
dumb question,如果很没意义请忽略
reallyy 发表于 2013-3-28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材料 弹着角度都相同的弹头
同样动能,重弹动量大,而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这样能不能说同能量重弹 ...
"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
这个结论是哪里出来的?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6 2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爆弹要是引信时间件长一点,穿深一样很可观
穿甲弹也就是填充系数小一点,被帽和弹体硬一点
还有战列舰 ...
弹头会撞碎的。
回到本楼主题,穿甲弹不仅是锐器同时也是钝器,穿甲体形状与能力的关系这种话题还是找一些实证来看比较好,远胜过空对空的讨论。
比如说,列举几种典型穿甲弹的弹头形状和硬度等参数,也许可以简单计算一下。 owaii 发表于 2013-3-28 18: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弹头会撞碎的。
回到本楼主题,穿甲弹不仅是锐器同时也是钝器,穿甲体形状与能力的关系这种话题还是找一 ...
真有,但
一是陆军的小口径(这个问题不大)
二是靶子是RHA,仅仅对水平装甲有意义。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3-28 1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
这个结论是哪里出来的?
穿甲弹动量变化mv=ft 假设弹头末速归零
在与装甲接触的短时间内平均压力只与弹头动量相关
所以我说剪切力和动量正比 reallyy 发表于 2013-3-28 2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穿甲弹动量变化mv=ft 假设弹头末速归零
在与装甲接触的短时间内平均压力只与弹头动量相关
穿甲公式和试验结果都和你的理论相反。
显然,物理模型错了。 reallyy 发表于 2013-3-28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材料 弹着角度都相同的弹头
同样动能,重弹动量大,而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这样能不能说同能量重弹 ...
抛开动能和着角,单看轻弹和重弹的分别,似乎没意义。
炮口动能相同的前提下,重弹在命中目标时的动能,始终都是大于轻弹的(如果目标在炮口处,那么动能相同,但实战中不会有这种事)。
同样在炮口动能相同的前提下,在中近距离上,轻弹的着角要比重弹小一些,而远距离上会被重弹反超。
比如你可以看美国16/45发射2,240磅标准弹和2,700磅超重弹,在各个距离上的动能和落角。动能始终是超重弹占优的,落角则要到很远距离上,超重弹才占优。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3-28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有,但
一是陆军的小口径(这个问题不大)
二是靶子是RHA,仅仅对水平装甲有意义。 ...
也有一定意义,绝大部分巡洋舰的舷侧装甲都是均质装甲。 在弹体硬度〉装甲硬度的条件下。
如果90度命中那肯定是尖头效果好。
落弹角度超过一定范围那应该是钝头的好。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3-28 1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动量变化率和剪切力正比"
这个结论是哪里出来的?
如果受力时间短,同动量的冲击力确实更大,由动量定理来的 本帖最后由 剑桥的老铁匠 于 2013-3-30 13:51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3-29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受力时间短,同动量的冲击力确实更大,由动量定理来的
这个假设跟碰击装甲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这又不是正碰,装甲板的速度改变接近于零,你用什么动量去算那是铁错无疑。
demarre公式里V是二次方,m是一次方,可见一斑。
另外,根据demarre公式的基本物理原理来讲,即便是冲击力更大,起的也是反作用而不是正作用,冲击力越大,阻力越大,K也越大,不是什么好事。 根据NW上Mark 8 mod 0和Mark 8 mod 6的形状对比,对弹着角35度时及对大厚度表面硬化装甲的侵彻能力,圆头强于尖头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