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指教: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发展7x57毛瑟弹及枪械是否可行
最近研究了一下清末至民国期间,发现那个时代制式步枪子弹基本上是几个口径:瑞典和日本的6.5mm口径
西班牙南美的7mm口径
苏俄、美国的7.62mm口径
英国的7.7mm口径
德国的7.92mm口径
6.5口径据说应用在步枪上有弹道曲线平直、后坐力小等优点,但也有杀伤力不足,停止作用不好,不适用于机枪等缺点。
7.62、7.7、7.92的优缺点基本和6.5相反,曲线不如6.5平直,后坐力大;但杀伤力大,用在机枪供弹好。
7口径介乎两者之间。
我觉得作为制式步枪/机枪子弹7mm(代表为7x57mm毛瑟弹)其实挺适合那个时代的中国国情。曲线平直、后坐力方面都比较好,而且还为机枪使用设计上做了优化。对上当时面对的俄国和日本的制式子弹都不落下风。
我想请教各位的是,在当时环境下,技术方面原材料方面发展是否可行?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约? 你从哪看出不如6.5平直的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3-28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从哪看出不如6.5平直的
有什么见解? libill 发表于 2013-3-28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什么见解?
你怎么知道弹道平否?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3-29 08: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怎么知道弹道平否?
都是看维基上关于各种子弹的介绍说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7.92%C3%9757mm_Maus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7x57mm_Maus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6.5%C3%9750mmSR_Arisaka
http://en.wikipedia.org/wiki/6.5%C3%9755mm
http://en.wikipedia.org/wiki/.30-06_Springfie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7.62%C3%9754mmR
http://en.wikipedia.org/wiki/.303_British
看完这些基本就是说口径越小弹道越平直 libill 发表于 2013-3-29 0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是看维基上关于各种子弹的介绍说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7.92%C3%9757mm_Mauser
http://en. ...
{:17:}
你到是说说看,哪段能让你得出这个结论 6.5子弹一点都不平直。
早期圆头弹坑爹的厉害,后期尖头弹又比不过03-06. 好的,我再仔细看看。 7.92mm的毛瑟弹后坐力过大,其实清末及民国初期都曾将毛瑟6.8mm步枪作为标准步枪。而且楼主也被38给骗了,口径小不意味着威力小,m16口径5.56,但威力不小,停止作用非常好(好的不能太好了),钻入人体内就立刻翻转,创口大,杀伤力很大,但也,因停止作用好,穿透不行。
步枪弹道和初速及弹头重量有关,和缠距也有一定关系,缠距越小,弹头的转速就越高,弹头的稳定性就越好,当然了,如果缠距过大,会使弹头产生不稳定的情况,就是弹头在击中目标前就丧失稳定状态。38的初速我记得只有700左右,毛瑟的是860。 kaka 发表于 2013-3-29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92mm的毛瑟弹后坐力过大,其实清末及民国初期都曾将毛瑟6.8mm步枪作为标准步枪。而且楼主也被38给骗了, ...
谢谢!{:40:}看来这问题挺复杂的,我想得简单了{:04:} 刚看到一条新闻,觉得挺有趣的:
台军打靶训练意外击中1.5公里外老汉脖子
2013-03-29 09:47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金门县一位老农陈水添27日上午在自家外竟遭1.5公里外军队靶场T91步枪击中脖子左侧,幸好子弹未贯穿而是卡在颈动脉旁,经送医开刀取出弹头后已脱离险境。附近居民抱怨军队已经打靶几十年了,民众出门时胆颤心惊,当地里长吕玉华要求军方日后打靶能先告知,“让居民有所准备”。
台湾军方对此事十分低调,先说可能是跳弹,又称老翁受伤处距离靶场有1.5公里多,“分析可能性不高”。但熟知军方打靶作业流程的人士表示,T91步枪最大射程达2.6公里,射击时助教若没有“仔细判别修正”,就可能会越打越偏。
家属表示,受伤的陈水添(75岁)当时正在菜园除草,听到从隔壁村庄传来的打靶声,没想到经过几发声响后,就感觉脖子一麻,手一摸竟发现流血了,还好陈水添老当益壮,忍痛按着脖子上的伤口走回家中,请家人帮忙送医。
顺手查了下T91步枪:
http://zh.wikipedia.org/wiki/T91%E6%88%B0%E9%AC%A5%E6%AD%A5%E6%A7%8D
T91步枪使用5.56×45mm NATO子弹
想不到5.56能打2.6公里远 kaka 发表于 2013-3-29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92mm的毛瑟弹后坐力过大,其实清末及民国初期都曾将毛瑟6.8mm步枪作为标准步枪。而且楼主也被38给骗了, ...
关于6.8mm口径的毛瑟步枪弹,这个口径的毛瑟步枪弹只是被蛮清和民国陆军部规定为标准步枪弹过,但并没有严格执行。制造过6.8mm口径步枪的地方主要是广东兵工厂和成都兵工厂,制造过这个口径步枪弹的,存在较多企业,其中汉阳兵工厂的产量最大。
对于6.8mm口径的步枪,曾经被命名为元年式步枪(宣统元年、民国元年),这个步枪的仿制原型,存在毛瑟M1897步枪,M1904步枪,M1907步枪等,历史资料很混乱。现在看来应该是6.5mm口径毛瑟步枪的衍生型号,如果他的标准能被很好的执行,民国时期的枪械口径杂乱问题应该能得到很大缓解。 lavivon 发表于 2013-4-1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6.8mm口径的毛瑟步枪弹,这个口径的毛瑟步枪弹只是被蛮清和民国陆军部规定为标准步枪弹过,但并没有 ...
民国时期步枪口径没有什么混乱,主要都是92加汉阳造,东北军除外。到是手枪口径太乱,光毛瑟手枪就有3种口径,7.63911.43。 kaka 发表于 2013-4-1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民国时期步枪口径没有什么混乱,主要都是92加汉阳造,东北军除外。到是手枪口径太乱,光毛瑟手枪就有3种 ...
存在日式6.5,国产6.8,俄国的7.62,美国的7.62,英7.7,德国的7.92,再加上老毛瑟的11,英式.45,还不多 lavivon 发表于 2013-4-1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存在日式6.5,国产6.8,俄国的7.62,美国的7.62,英7.7,德国的7.92,再加上老毛瑟的11,英式.45,还不多 ...
苏 美 英加起来还没日系多,相对而言,还是92占大头。 lavivon 发表于 2013-4-1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存在日式6.5,国产6.8,俄国的7.62,美国的7.62,英7.7,德国的7.92,再加上老毛瑟的11,英式.45,还不多 ...
各国通过军火控制各地军阀。没办法国家不统一就是被欺负的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