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4-8 17:02 编辑
本文译自:Big Fleet Actions: Tsushima-Jutland-Philippine Sea 第一篇
译者:不详
对马海战
在1904年2月8-9日的子夜,日本驱逐舰对泊锚在旅顺港外的俄太平洋舰队发动雷击。7艘俄国战舰中的2艘和1艘巡洋舰被创。第二天早日本舰队在仁川登陆。决定东亚霸权的战争开始了。
日本人在试图重创俄舰队时遭遇挫折,同时由于要保护与朝鲜的交通线日本舰队被迫采取遏制战略并遭到损失。双方都布设雷场并击沉了3艘战舰,两艘日本的一艘俄国的。在1904年8月10日日本发动了对旅顺的围攻,俄国舰队试图突围结果遭遇了东乡大将的舰队。6艘俄国战舰,4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对阵日本4艘战舰,4艘装甲舰,10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30艘水雷艇。黄海海战取决于命中俄国旗舰查列维奇的两炮。俄国指挥维佐夫特被击毙,并使他的舰队陷入了混乱。大部分俄舰返回旅顺,剩下的逃到中立港口。与此同时,3艘从海参崴出击的装甲舰在朝鲜蔚山被优势敌人击败。
战略背景
俄国遭到自古以来一直困扰它的海军战略问题:无法集中他的舰队。帝俄海军分成3个舰队,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黑海舰队被条约限制,但是波罗的海舰队如派到远东就可以和旅顺被围的舰队会合到一起。在1904夏波罗的海舰队作好了战斗准备,引人注目的是新式的13500吨的博罗季诺型陆续完工。圣彼得堡的压力要求这些舰艇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这早在4月就决定了,但很难快速把他们部署到地球另一端。
尽管行程中缺少俄国基地且当时军舰尤其是俄国军舰的可靠性和续航力不足,派遣舰队已毫无疑问。当罗日斯特文斯基上将被任命为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并在8月14 日升起将旗时,旅顺的舰队已经进行了一次失败的突围。很明显如果不迅速出发,即时这支舰队到达远东也会单独遇到全部日本舰队,而通往唯一基地海参崴的道路将被东乡舰队所阻拦。在9月16日的会议上,罗日斯特文斯基这个有战斗精神的军官要求带着可以出动的军舰立刻启程。根据黄海海战的经验,他认为日本舰队的战斗力是不足的。但是最后决定第二太平洋舰队在4艘博罗季诺型完成后,凭自身可以单独与日本舰队对抗的时候出发。直到10月15日第二太平洋舰队,拥有4 艘勃罗季诺,3艘老式战舰,6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由8艘辅助船只支持,从利耶帕亚出发。还有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和2艘辅助舰之后起航追赶主力。剩下的6个月罗日斯特文斯基舰队航行了半个地球,这是领导,航海和后勤上了不起的成就。德国“汉堡——美洲”公司的煤船在舰队向东航行中提供了340000 吨煤。在经过北海时,神经过敏的俄国舰队向自己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和赫尔的英国渔船队开火,因为它们以为那是日本鱼雷袭击舰。不适合远航的老式战舰和驱逐舰在3艘巡洋舰伴随下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罗日斯特文斯基带4艘博罗季诺和剩下的巡洋舰走好望角航线,两者在马达加斯加会合。由于离开达喀尔之后就没有合适的加煤地,罗日斯特文斯基让他的舰队挤出任何空间,装载了两倍于标准的燃料。到处是煤的狭小空间和俄国人不适应的热带气候使船员的身体遭到摧残,不可能保证战斗的效率。
在 1905年初,第二太平洋舰队于马达加斯加会合。1904年12月29日灾难性的消息从旅顺传来:第一太平洋舰队被日本围城重炮毁灭了,而旅顺港本身于1 月2日投降。罗日斯特文斯基决定尽快向海参崴前进,但被圣彼得堡驳回。在海军中校记者N.L.Klado的影响下,俄国政府希望集中所有力量和东乡的主力舰队摊牌。由于黑海舰队被限制,所有可以用来增援的是1艘1891年的老爷铁甲舰,1艘更老的铁甲舰和3艘5000吨的海防舰。由涅保加托夫(N.I.Nebogatov)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三太平洋舰队于2月中旬离开波罗的海。
此刻罗日斯特文斯基不再对战胜日本抱有幻想。他希望避免战斗并尽快进入海参崴,在哪里可以作为一个“存在舰队”。但是舰队由于需要维修和与德国煤船洽谈加煤事务被拖延在了马达加斯加水域。这给与了那只在后面追赶的舰队以机会来与主力汇合,其中包括了2艘罗日斯特文斯基最需要的现代化快速巡洋舰。舰队现在已经相当庞大了,但是国内传来了革命的消息。形势十分严峻,圣彼得堡要求第二太平洋舰队集中力量打赢海战来缓解国内形势。罗日斯特文斯基于3月中旬突然起航,他希望避开涅保加托夫舰队的那些“自沉船”,如果可能也避开日本人。他计划不经战斗到达海参崴。舰队直接横越印度洋,在海上5次加煤创造了燃煤舰船的杰出成就。但是,因为亚历山大三世号缺煤,不得不进入金兰湾。这给了圣彼得堡以机会拖延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行程以等待第三太平洋舰队。这一集中拖延到5月9 日,4天后当“自沉船”加煤完成后,联合的舰队驶向东北。现在罗日斯特文斯基已经被有什么机会来避开圣彼得堡所希望的战斗了。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大将并不希望出海寻找俄国舰队:如果它们要回到自己基地必须自投罗网。最近的道路是经过对马海峡,他在海峡北端选择朝鲜镇海湾作为主力泊锚地。轻型舰队以对马岛上的竹敷为基地,处于海峡中央。临近的佐世保船厂在几个月前维修了战损船只,并根据战斗经验对舰艇实施改装。东乡舰队同样求战心切,信心十足,无论俄舰从那条道路走他都可以有效的拦住去路。圣彼得堡所梦想的,扭转灾难性战争潮流的决战的舞台已经搭好。失败至少可以证明没有可耻的失败就不能选择和平。
俄国舰队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核心。4艘新式博罗季诺型。这是首舰亚历山大三世号,1899年波罗的海船厂开工,1901年8月3日下水,1903年11月服役。尽管表现令人满意,它们都有超重问题;当超载时,装甲带有一大部分没入水下,在对马海战中的不良海况下更糟。这使它们失去了水线防护的优势。在对马3艘被击沉,一艘被俘。
罗日斯特文斯基在舰队战线中有11艘主力舰,但它们是新旧的混合且都有弱点。他的最主要单位是4艘博罗季诺型战舰:博罗季诺,亚历山大三世,奥廖尔和苏沃洛夫。它们在1899年到1901年下水并在1903年11月到1904年10月服役。它们设计吨位是13500强,但是因为俄国造舰的超重传统而在建造过程中被大大增加了。博罗季诺的吃水超过设计不少于2英尺,当它在跨越地球的航行中装满煤时接近17000吨,但是至少作为压舱物的煤增加了船的稳定性。这一超重部分是因为官员的低效部分是因为俄国设计师喜欢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尽可能多的武器。
博罗季诺型有397英尺长,76.2英尺宽。设计吃水26英尺,但在装载2450吨煤后达到30.5至32.5英尺。主要武器是4门12寸重炮,装于首尾的两个电驱动双联炮塔中。12门6寸炮安放在每侧各3个的双联炮塔中。如果炮弹适当,6寸炮的射程可以超过12寸炮。对付雷击舰的是每侧各10门的3寸速射炮,但由于安放在甲板之下,在航行中效率极低,尤其是超载的时候。博罗季诺向它的法国前辈查列维奇一样设计成了经典的法国式舷侧内倾。应用了进口的最新式克虏伯表面硬化碳钢装甲板。主装甲带覆盖全舰,中央厚7.5寸,首尾4寸,这在1905年尚能符合标准。但是缩窄了装甲带以避免查列维奇那样的不稳定问题被证明是不明智的,装甲带仅高于水线2尺,在超载时更低,使得水线缺乏保护。
12 寸炮塔有10寸装甲,6寸炮有6寸装甲。一条3寸的薄装甲带保护3寸反雷击舰炮组。较薄的装甲并没有带来特别的高速,尽管外国都害怕俄国的高速战舰。20 座贝尔维尔锅炉和常规的往复式蒸汽引擎,在通常状况下最大速度17.5节,但在超载时会降低。尽管是新舰,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故障。例如,奥廖尔号的操舵始终有问题。还有就是他们的船员从未很好的休息过。这一级共有5艘舰,最后一艘光荣号很幸运的直到1905年6月才完工所以没有派去远东。
带领罗日斯特文斯基舰队第二分队的是奥斯利亚维亚号1895年开工,1901年服役。她被建成依靠大量较小的速射炮的战舰。它的首尾炮塔装备10寸炮来辅助6寸炮速射。当满载时,它的装甲带完全没入水下,这使它易受伤害。
第二太平洋舰队中博罗季诺型之外的唯一一艘现代化战舰是奥斯利亚维亚号,1895年开工1901年服役。这是另一种法国式的舰艇,它有12683吨 434.5尺长和71.5尺宽。它被设计为一种能倾泻大量弹药而非少量炮弹的武器,装备了4门10寸炮和11门6寸炮(每侧各5门,舰首1门)。在19世纪90年代原始的火控技术,特别是俄国海军,背景下这不是一个坏主意。英国海军上将费希尔也喜欢这样的船,那是他在1899-1902年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时的旗舰声望号。但是这一概念在远程火炮技术发展下迅速过时。奥斯利亚维亚装载20们对付雷击舰的3磅炮并由混合安装了美国哈维镍钢表面硬化装甲和一些新式的克努伯装甲。炮塔装甲和312尺长的主装甲带的最后处都是9寸,但是当满载时主装甲带就完全没入水下。尽管是作为高速战舰设计的,它的表现令人失望,最大速度只略超过18节。它的两艘姊妹舰佩列斯维特和胜利号损失在了旅顺。
第二分队的第二艘舰是希伊索.威利基号。这是一艘较小的战舰,使用过时的镍钢而非表面硬化装甲板。它缺乏6寸炮,每侧只有3门
以上5艘舰都是使用较轻,更强的材料建造的前无畏舰。其他3艘俄国主力舰都是过时的一代。希伊索.威利基是建造于1892-1896这一变革时期的。它相对较小,只有10400吨,有两座装备12寸40倍身管炮的法式双联炮塔,但每侧只有3门6寸炮。它的钢质主装甲带最厚处有16寸炮塔12寸。12门3磅炮用来防范雷击舰。缺少适当口径的速射炮是它的一个重要弱点。希伊索新建时航速15.7节但是却恶名昭著的消耗燃料。
第二战队的另一艘过时舰是纳瓦林号,有引人注目的4个烟囱。它1889年开工,1896年服役。它装备老式的35倍径12寸炮和6寸炮。老式的低干舷设计使它上浪严重。低效的锅炉耗煤严重。
纳瓦林是一艘特别的10200吨的炮塔铁甲舰。1889年开工,但是在1896年服役时已经过时。它装备两座双联炮塔,拥有12寸35倍身管炮,只有后来 12寸炮80%的射速,因为无法以任意角度装填。每侧4门的6寸炮装在中央炮房。主装甲带是16寸的老式铁-钢复合装甲。炮塔则是镍钢装甲,主炮塔厚12 寸副炮5寸。总共8门3磅炮使防雷击能力很弱。纳瓦林被认为是动力不足的,12座老式汽缸增压锅炉,两个烟囱排气。蒸汽机状况依然良好但以大量消耗燃料为代价。它操舵性能恶劣而上浪严重,而煤的超载更加剧了这一点。
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最后一个主要成员同样是完全过时的。纳希莫夫号于1888年完工,是依照英国为海外服务的二等铁甲舰为蓝本的。这是一种装甲舰而非战舰。它有8500吨,装备了4座双联8寸炮塔,首尾两侧各一座,配备2.5寸装甲。每侧5门的6寸单联炮安置在敞开式炮座上。1899年它装上了往复式锅炉和 12座3磅速射炮。纳希莫夫主装甲带是10寸的锻铁,航速14节。火力弱,装甲薄,航速慢,它的战斗力很弱。
尼古拉一世号是第三战队的旗舰。它是老式的露天炮塔铁甲舰,建于1885-1893年。1898-1900年它更换了锅炉并对反雷击武器进行了现代化。
完全不适合它们的任务的是第三战队的3艘海防舰, 乌萨科夫,谢尼亚文和阿普拉克辛,为设计波罗的海作战设计的。它们航行到远东本身就是航海术的杰出业绩。
稍好一点的是涅保加托夫的旗舰,过时的火炮铁甲舰尼古拉一世号。它有9672吨,于1892年完成并在1898-1900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它在舰首装备一座双联30倍身管12寸炮,每侧两门9寸炮4门6寸炮。共有16门3磅炮用来防雷击。它的主装甲带最厚处16寸,但是舰首9寸炮只有3寸装甲保护炮座,而6寸炮则完全无防护。尼古拉一世相对较新的贝尔维尔锅炉使得它可以达到15节超过了第三太平洋舰队的三艘海防铁甲舰,乌萨科夫,谢尼亚文和阿普拉克辛。这些小船有5000吨,286.5尺长,52尺宽,都是首尾各一座双联12寸炮(阿舰尾部是单联)。二级武器包括4门4.7寸炮加6门3磅炮。10寸哈维镍钢装甲板作为船壳装甲,8寸的作为主炮装甲。这些海防舰是用来对付瑞典海军同型舰艇的,完全不适应公海作战。
著名的祥瑞舰,俄国防护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在对马时只服役了2年。有6700吨,它装备8门6寸炮但相对较慢,最高19节。它有2寸的防护甲板。
罗日斯特文斯基最好的巡洋舰是6645吨的奥列格号,服役只一年。它装备12门6寸炮,列于首尾各一座的双联炮塔和舷侧上甲板炮廓中。它的防护甲板为1.3-3.3寸厚。23000马力的引擎使其最大速度达23节。
罗日斯特文斯基在辅助舰只上很弱。为保护运输舰和提供侦查,他只有5艘巡洋舰,其中2艘是过时和慢速的。两艘1885年的,进过现代化改造的防护巡洋舰,弗拉基米尔.蒙诺玛赫和德米特里.顿斯基,只有15节,6寸的穹甲,配备6寸和5寸炮。它们既不能战斗也不能承受打击还无法逃跑。尽管已经不再用帆,高大易损的干舷表明它们部属于这个时代。较好一点的是光明号,1897年完工,相对较新的但最初是作为游艇来建造的。尽管有防护甲板和其他装甲,舰上依然有许多易燃的木结构。它有21.6节装备6门6寸炮,10门3磅炮和两座15寸鱼雷管使他适合作为侦查舰。第二太平洋舰队中最好的次级舰艇是一等巡洋舰奥列格号,一艘新式的有6645吨,最快23节的防护巡洋舰。它有12座6寸炮装配于两座双联8座单联炮座中,同样数量的3寸炮,10门小炮和两座15寸鱼雷管。相对老一点和慢一些的是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它是19节的防护巡洋舰装备8门6寸炮,24门3寸炮,8门1磅炮和3座鱼雷管。
剩下的舰只是两艘快速政策巡洋舰珍珠号和绿宝石号,实际上是24节的大型驱逐舰。它们装备6门4.7寸炮和3座18寸鱼雷管,是和驱逐舰布属在一起的。驱逐舰都是新式的“Boili”级,350吨,在英国亚罗船厂的基础上设计。航速26节,它们装备3座15寸鱼雷管,一门3寸炮和5座3磅炮。
为了补充他弱小的巡洋舰队,罗日斯特文斯基带了优雅的3285吨快速游船宝石号,装备了4门3寸炮和8门3磅炮。还有5艘武装商船:英国造第聂伯号,9460 吨,19节7门6寸和4门3寸炮;德国造库班号,10500吨,18.5节,速射炮和机枪;英国造Rion号,12050吨,20节,8门4.7寸8门3 寸和6门3磅炮;英国造泰利克号,10000吨,19节,速射炮和机枪还有德国造乌拉尔号,13600吨,20节,16门速射炮和重机枪。库班号和泰利克号是汉堡—美洲公司的船,乌拉尔号过去属于北德意志公司。舰队中还有武装维修舰堪察加号,3艘运输船,两艘大洋拖船再加上两艘医疗舰奥廖尔号和科斯特罗马号。
俄国舰队的核心是5条现代化战舰的战线,由3艘过时战舰,3艘小海防舰和一艘过时装甲舰来辅助。巡洋舰的支持受到了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限制,太多老舰,太多慢舰和太多武装商船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支持主力舰队的功能。驱逐舰的攻防能力都很好但数量严重不足。有太多辅助舰只需要保护。面对一个有能力打击其弱点,高效的敌人,俄国人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在长期疲劳远航之时。
日本舰队
联合舰队的旗舰是15140吨的三笠号,它那个时代中最好的战舰之一。1899-1902年建造于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维克船厂。此图是在海试时拍摄,当时只在上甲板暗炮台中安置了4门6寸炮。三笠每侧6门由装甲盒良好保护的6寸炮装在甲板下,装甲盒为火炮提供了来自背后的保护。首尾各一门的双12寸炮塔是最新式的全角度装填式。三笠似乎在对马海战时的安装了47毫米炮于舰桥上部,为前舰桥的弹着观测员提供弹着点。
日本舰队战斗列是由4艘战舰和8艘装甲舰组成的,都是现代化的。战舰都是英国造的,反映了当时英国造舰的先进水平。开战当初日本原有6艘战舰但在1904年两艘触雷沉没。东乡的旗舰三笠号于1902年由阿姆斯特朗公司在埃尔斯维克船厂完成。它有15200吨并装备了4门12寸主炮和14门6寸炮;反雷击武器是20门12磅炮。12寸炮是英国最新的型号,可以在任意角度提升弹药和装填故提高了射速—每分钟1.5发。主装甲带是9寸的克虏伯表面硬化渗碳钢板,炮塔正面厚10寸。10门6寸炮安放在甲板下由6寸装甲保护,另外4门分布于上甲板两侧的暗炮塔中,有6寸甲保护,周围还部署了12磅炮。三笠有级佳的防护,是那个时代高效的战舰。
第二艘是富士号,日本的第一艘现代化战舰。它比其他见小一些,只有12500吨。作为变革时期的船只,他于1894到1897年建造在泰晤士铁厂的白杨船厂,用的是老式的18寸装甲带设计。它的4门12寸炮在装填时必须指向舰首,尽管炮塔中可以放一些发射药用于快速装填。10门6寸炮中的4门安放在与主甲板水平的暗炮塔中,剩下的藏在上甲板之上。它的反雷击武器是16门12磅炮。像其他3艘舰,富士的航速也是18节。
东乡的最后一艘战舰朝日号,15200吨,约翰.布朗于1898-1901年建造。除了锅炉室外都和敷岛相似。它的12寸炮必须在适当的俯仰角度下装填,这使它射速较慢。
朝日号是由约翰.布朗在Clyde于1900年建成的。它出色的水密设计使得其在1904年10月触雷之后得以幸存。它有15200吨,拥有224尺长的哈维镍钢装甲带,最厚处9寸。它的炮塔正面有10寸厚,装配4门12寸炮。尽管没有三笠先进,朝日的炮塔也可以全向装填,射速达到每分钟1发。这使得6寸炮的重要性提高了,有8门在主甲板上,6门在上甲板。副炮之间是20门12磅炮。
日本战线中的第二艘是14850吨的敷岛号,泰晤士铁厂Blackwall船厂与1897-1900年造,此照片摄于海试时。4门6寸炮装备于主甲板上的暗炮塔中,相同的4门炮安放在舯部甲板上。它的防护参照英国尊严级,使用表面硬化的哈维镍钢板。
敷岛号是在英国尊严型基础上的三烟囱战舰,由泰晤士铁厂的Blackwall船厂于1897到1900年建造。它是第一艘用哈维镍钢表面硬化装甲的日本船,而且又比传统前无畏舰更先进的防护系统。它安装了类似防护巡洋舰的斜面穹甲,主装甲带比前代更厚。敷岛的武备和朝日一样。它的姊妹舰初濑于1904年5月在封锁旅顺时触雷沉没。
速度更快并且拥有前无畏舰的火控系统,日本的装甲舰是强大的。和东乡的第一舰队编在一起的是春日和日进号。这两艘是原准备卖给阿根廷的7600-7700吨的意大利战舰。阿根廷与智利的战争前一年结束了,日本买下它们加强太平洋的力量。它们装备了不同的火炮,春日有一座单联10寸炮于舰首,一座双联8寸炮于舰尾,日进则是两座双联8寸炮塔分局首尾,两舰每侧各有14座6寸炮和10座3寸炮。是主装甲带的炮塔各为6寸,防护区域很广。20节的速度表现了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式“Nave di Battaglia”设计,一种前无畏的战巡。
第二舰队领头的是上村的旗舰出云号,和三笠一样长但没有那么宽。这使得其吨位降到9750吨再加上和战舰相当的动力,速度可以高出3节。像三笠一样,出云和它的姊妹舰磐手都建于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维克船厂。这些巡洋舰应用了最新式的克虏伯装甲板,防护优秀,还有速射的4门8寸14门6寸炮。
上村舰队中的第二艘是法国造9370吨吾妻号。装备4门8寸12门6寸炮,都用克虏伯装甲保护。如其他日本装甲舰,其主装甲带6寸厚,上装甲带5寸厚,炮塔和炮组6寸。
浅间和八云在1923年的形态。浅间造于阿姆斯特朗船厂,用哈维镍钢,装备4门8寸和14门6寸炮。浅间是快速舰,有21.5节
春日只有357尺长,但是其他日本装甲舰都和战舰一样长,超过400尺。第二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中将的旗舰是9750吨的出云号,由阿姆斯特朗在埃尔斯维克于1901年完成。它的姊妹舰磐手号于1901年完工。由6-7寸的最新式克虏伯渗碳钢装甲保护,这些20.75节的舰艇装备4门8寸炮,14门6寸炮和 12门12磅炮。下一艘装甲舰是法国建造的吾妻号9370吨,少了两门6寸炮和一艘相似的德国造9646吨的八云号,都是在1900年完成的。最后一组,浅间和常磐号是确定了日本装甲舰形态的一级,当然烟囱除外。他们在1896-97年间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与1899年完工。9700吨的,6-7寸的哈维镍钢装甲,4门8寸炮,14门16寸炮,12门12磅炮。最大速度最初是21.5节,但在1904年降到了19节,尽管如此仍然超过俄国最快的战舰。装甲巡洋舰的火力是不可小视的:8寸炮每分钟可以发射5枚250磅炮弹而6寸炮每分钟可发射8枚100磅炮弹。这一快速开火使得这些炮可以持续瞄准,在长距离射击上比战舰的重炮更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下,上村舰队也许比东乡舰队更强大,因为拥有更快的速度和远程打击力。在第二舰队中出云在前,磐手镇后;吾妻第二,八云倒数第二;两艘老舰居中。这意味着上村可以让舰队全体转向而不影响战斗队形。
第三战队的千岁号是典型的美国造防护巡洋舰。它于1899年完成在旧金山船厂,4740吨。首尾各一门8寸炮和10门4.7寸速射炮。做为东乡一般的侦查力量,千岁和它的姊妹舰——第三战队旗舰笠置在对马海战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且都受创,春日是被重创。
和战舰队组成战队的是巡洋舰编队。伴随东乡的是第三战队,拥有5000吨的笠置和千岁号,于1898-99年由英国设计美国制造,装备两门8寸炮和10门 4.7寸炮。另两艘是日本前一年刚刚建造的3000吨的音羽和新高,主要武装是两门6寸炮和6门4.7寸炮。这些舰的航速在20到22.5节之间。支持并且拖累了上村舰队的是第四战队。两艘19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造的浪速和高千穗号明显过时了,它们在1903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各装备了8门6寸炮。还有两艘相对更新与更快的防护巡洋舰明石和对马号是日本于1894年和1902年建造的,前者装备了两门6寸炮和6门4.7寸炮后者有6门6寸炮。每只战队都有一艘无保护的巡洋舰作为传令舰。
日本共有5支驱逐战队:
第一队——由4艘新式的春雨型。它发展自早期由桑尼克罗夫特设计的鱼雷艇,是由日本建造的。另外还有一艘捕获自黄海海战的俄国在旅顺建造的秋月号,即前 Rishitelny号。4艘日本造的舰艇有375吨,装备两门12磅炮和4门6磅炮以及2座18寸鱼雷管,航速29节。俄国舰只有24吨装备一门12磅炮和3门3磅炮也有同样的雷装。
第二队——4艘雷型,是1899年在亚罗厂建造的。305吨,31节,1门12磅炮5门6磅炮,两座18寸鱼雷管。
第三队——两艘桑尼克罗夫特在Chiswick建造的东云型255吨,30节,1门12磅炮5门6磅炮,2座18寸鱼雷管。还有两艘亚罗厂1901年建造的雷型改。
第四队——两艘春雨型,两艘白云型,由桑尼克罗夫特在1901-05年建造。342吨,31节,两座12磅炮,4座6磅炮,两座18寸鱼雷管。
第四队——4艘东云型。
东乡舰队队配备3支驱逐战队,上村舰队配备了2支。这些驱逐舰数量上远超过俄国舰队,在质量上也略胜一筹。
除了东乡的主力舰队,其它可以出海的日本海军舰只也组成了编队。片冈七郎的第三舰队,包括3艘法国造的“三景”舰,4127吨,装备一门单联12.6寸炮和 11至12门4.7寸炮,在19世纪90年代建造用以对付中国的。他还部署了那场战争的战利品——中国的镇远号铁甲舰,装备4门短程12寸炮和4座现代6 寸炮。剩下的舰队是由一艘1890年的装备4.7寸炮的小型巡洋舰须磨号带队,拥有3艘1896年以前的防护巡洋舰,两艘19世纪80年代的无防护巡洋舰,两艘25年舰龄的炮舰,一艘通讯舰和新的620吨海防舰Uji。共有27艘鱼雷艇分成7个编队配属给3支舰队。3支126-203吨一等舰配给第一,第二舰队;剩下的配给第三舰队。所有这些都装备14寸鱼雷管。
最后,辅助舰只是三艘鱼雷艇母舰和7艘武装商船。后者是3800-6400吨的英国造挂号客船,装备了2门4.7寸炮和6门6磅炮,使东乡的主要侦查力量。这其中的4艘部署在了对马海峡西部入口北到济州岛南抵五岛列岛的阵列上。
炮术
前无畏炮术的特点是在舰上火炮指挥官的引导下,没门炮依靠其炮手独立瞄准射击。传统上,火炮都是在军舰横滚时开火的。所以,火炮都是在横滚达到底端时直瞄开火。再加上俯仰和偏航,炮手很难精确的计算横滚的周期。击中目标的唯一机会在于目标的清晰和临近,这使得小的误差无足轻重。超过1500码,射击就变成了赌运。射速就是有效射击的关键。在1分钟内,12寸炮可开火一次,8寸炮4次,6寸炮8次而3寸/12磅炮16-20次。更高的射速在更本上提高了火炮的精确性,特别是交战都是在中型火炮可以穿透装甲的距离上。再下面的简表上我们可以了解俄国火炮的钢板穿透力和射程关系
距离
火炮 1000码 4000码 12000码
12寸 21 14.9 8.4
10寸 18.8 13.3 7.6
8寸 17.9 10.6 4.2
6寸 11.4 5.9 不能
4.7寸 9 3.9 不能
3寸 4.5 1.5 不能
值得注意的是8寸炮的威力是12寸的85%而射速确是4倍。
英国有一个新的射击系统称为“持续瞄准”即,用更轻的6寸炮在舰船的整个横滚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的射击,并使用望远镜瞄准。通过充分发挥速射火炮的射速和提高了可见度,精确射击的距离被延伸了。这是英国炮术专家Percy Scott在1899年发明的并使他的巡洋舰命中率提高了6倍。持续瞄准要求反复练习并且只被日本采用。
俄国只是刚刚拥有有效的测距仪。过时的Lugeol和Myakishev设计于1904年4月被66台最新的英国巴尔•斯超德(Barr&Stroud) FA3s型6尺测距仪所替代。有29台在罗日斯特文斯基出航前运抵俄国,另有15台由后来追赶主力的舰队送到。平衡仪是由涅保加托夫运来,也安装到了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不过掌握这些仪器需要时间的,理论上6000码时误差不超过3%,事实上同一艘舰的读数差可以达到4000码!
涅保加托夫设法使他的舰队读数误差减小到600-800码,加入罗日斯特文斯基舰队后也把训练技术传授给了其他舰。到战役爆发时,俄国舰队射击移动和远距离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俄国舰队的另一个问题是火炮间的信息流通。只有旗舰苏沃洛夫的巴尔•斯超德机械式目标距离和命令指示器。其他东西如电话,传声管,信号旗和鼓都被用上——在战斗中都是一受损的。在战斗中俄国各舰的联络系统迅速被毁而且数量有限的测距仪轻易地被击毁。
单个俄国炮手缺乏效率比缺少中央控室系统的问题更严重。如我们所知,他们刚刚进入持续瞄准的时代。他们缺少经验而且这还不够,他们还有两个更大的问题。第一,他们仍然用拉火绳的方法开火,这会造成开火瞬间的延时,造成实际着点偏离瞄准方位——如果他们的瞄准是正确的话。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俄国炮手都在横滚底端开火:当一艘船在波高的海面上,如对马海战时那样,滚幅可达每秒21度。在8000码的距离上,1/12度的误差都会造成完全失的,俄国舰船远距离射击的问题就暴露无遗。第二,俄国的弹药是低效的。俄国炮弹中的炸药比例过小,本身是用低效的高苯类型,还有三分之一的弹壳是落后的铸铁式的。一些俄国炮弹不能爆炸,就算爆炸威力也一般。
罗日斯特文斯基给他的舰队很高的要求,他希望炮手和军官能够稳健的,集中地发射火力。如果两支舰队靠近,并遭到敌舰追击时,他希望接近到6000码集中射击敌人领头舰。他很明智的认识到他的6寸炮可以作为测距仪,它们的射程和偏转角就是整个舰队的信号。事实上它们造成的损伤比指示器的作用更大。俄国舰船被要求慎重的开火。“仔细和精确的开火更有效”他们的指挥官说“相比较整个舰队同时向目标倾泻”。在这一判断上他们的统帅完全错误了:落后的火控系统使得命中完全取决于运气,他自信的精确射击可能什么也打不中。
日本的炮术理论和技术比俄国高了几个等级而且他们更大程度地开发了长距离上精确射击的潜能。东乡舰队还有炮手训练与战斗经验上的优势。持续瞄准技术被应用而且日本还有一个更先进的——当然还是原始的——中央火控系统。每艘船的细节都不同,但主要原理是舰长选择目标并和他的炮手联络。目标距离由测距军官获得通过传令官和指挥塔送达炮塔与炮组军官处。舰艇后部的炮兵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后指挥塔的数据独立开火。日本人使用各种手段传导信息,人力标度盘,声音管,扩音器甚至黑板。许多舰船装备了无线电:三笠,敷岛,朝日,常磐,浅间,出云,磐手和八云是巴尔•斯超德式的,日进是维克斯式的。
这些通讯系统允许日本尝试在测距数据基础上对火力进行中央控制。他们的舰上都很好的装备了测距仪,每艘都有一打以上。1904年2月100台巴尔•斯超德 FA3s型运到日本来替代FA2s型(4尺6寸,只能在400码内精确测距)。即使是良好训练富有经验的日本人也发现截获距离数据是困难的,结果建立在单独依靠测距仪基础上的中央控制成为泡影。即使数据本身是准确的,当它传导到火炮,打向目标时也已经过时了。尽管一些日本军官发展了一种实验性的类似英国 Dumaresq的计算距离变化率的手段,但没有被采用。哪怕速度和距离都被精确计算,仍然因为空气状况和炮塔转速而与距离表上计算出的读数有误差。英国海军驻日本观察员白金汉船长认为日本的火控系统是一个负担而非财富。如他在黄海海战后,通过朝日号上的观察所写:
“当射速加快时,它的精确度提高了。在充满噪音的时候…,没有人有空闲(去注意传输来的距离数据)…,这是系统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说它是最好的因为它不同程度的达到了不带来损害这一目的,最好的状态就是完全失效,这是已知的最完美状态。当然减小距离可以增加精确性,但是同时出现的难以保持距离的问题同样严重。
日本人因此认识到,一旦接近敌人,火炮本身仍然是最好的测距仪。在对马时代测距仪只能使火炮大概接近实际距离。控制的命令只在行动开始和火炮停止时下达。这使得交流工作更加有效而且中央控制可以保持通畅。6寸炮是主要武器而指挥它们的军官可以自主行事,取决于他们根据各炮的情况计算。这些射距可以被更重的火炮应用。除三笠外的所有日本战舰的制高点都被反雷击炮占据,这使得他们可以作为弹着观测员。同样有空间部署额外的测距员。在富士号上,至少有一个弹着观测员在前桅平台上,持续报告测距员弹着或失的。在三笠号上仍然保有三门火炮与制高点,炮手本身在前舰桥观察弹着。
日本的炮术是很好的但远非完美。对马前一个月,东乡带他的舰队对一座岛进行2500-3000码射击。每艘战舰打了8发12寸炮弹。对于静态目标,敷岛打中6发,三笠5发,但是朝日只有3发而富士2发。巡洋舰表现很差,春日的10寸炮打了2发,全部失的,12发8寸炮弹只命中3发;日进24发8寸炮只命中6发。6舰的6寸炮发射了480发,中 162发。有一次,敷岛表现最好,84发56中,三笠只有84发14中,富士60发13中。敷岛号使用更可靠的弹药是它表现出色的一个原因。
6寸炮可怜的命中率是令人失望的,尤其在它们刚刚改装了新式的英国望远镜后。日本人似乎发现持续瞄准的技术和膛线瞄准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打击由拖船牵引的移动目标来实现。在对马海战前,前面所举的那种演习的命中率达到了40%-60%。弹着点的模拟训练更进一步提高了炮手持续瞄准的能力。尽管他们的远程火力并不能达到期望。这一持续瞄准射击的训练,配合更可靠的电击发火炮,意味着日本的火力足够有效并明显超过他们的俄国对手。
主炮在收到的信息和炮手自己判断的基础上,独立开火是通常的规则,尽管三笠实验过一种慎重的齐射。有3种独立开火的方式:慎重的,普通的,快速的,用喇叭作为指示信号。总体来说,日本人开火相对较慢和慎重。在对马海战中吾妻和富士没有快速开火过,仅在4000码时通常开火两次。在各个例子中,慎重开火意味着较远距离上停止开火以节省弹药。英国观察员对炮手们的慎重印象深刻,一旦目标无法清楚看见,他们就节制火力。给炮手如此多的自主权意味着很难弄清舰船是否在向船长指定的目标射击。这同样意味着尽管可以打击敌人,但却不可能集中火力:哪怕是日本人,有进取精神和个人战技,也只能把敌人啄食而死无法实现集中的灾难性打击。
日本炮弹比俄国的有效得多。都是钢制弹壳,三分之一是高爆弹,三分之二是穿甲弹。HE弹和AP弹在5000码以上混合使用而所有AP弹都在短程发射。为区别它们,AP弹是白色,HE是棕色。炸药都是非常有效的下濑炸药,高温下爆炸并产生毒气,哪怕近失都可引发火灾和破片伤害。
鱼雷
像它们的火炮一样,在对马交战舰队的鱼雷仍然是前无畏时代的。由于革命性的发射器的应用,鱼雷的压缩空气容量得以增加从而提高了航速和射程。双方最好的鱼雷都是白头型。俄国装备有新式的1904型。造于阜姆白头工厂的鱼雷表现了英国风格,射程3000码,航速24节,200磅战斗部。只有两艘巡洋舰珍珠和绿宝石号这种新式武器。俄国驱逐舰和舰队其它舰艇都装备老式的15寸1897和1895式鱼雷,战斗部100磅射程2000码或25节时1000码。
老式的日本船装备14寸黑头鱼雷,德国版的白头鱼雷。由于它们的磷——铜部件易于维护故在新兴海军中很流行,这一点在陀螺仪采用前尤其重要,因为鱼雷在平时必须反复测试以调整偏转角。但是日本人在19世纪90年代末应用了18寸白头鱼雷,因为它优越的打击力,220磅的战斗部相比18寸的132磅。英国观察员发现日本人都习惯把雷速调到14-15节,在3000米外发射。在这样远的距离上发射慢速鱼雷,不仅鱼雷本身容易被规避,这样远的距离上真确瞄准也很困难。通过战斗中的学习,日本人把他们的鱼雷设到一个更短更快的模式,26节1000码。
战术
俄国舰队战术的灵活性是非常有限的。整个舰队没有时间来学习作为整体来活动和作最简单的机动。那些绕过好望角的战舰在航海术上显然是进步了,尽管因为超载使他们的机动力十分可疑。他们只在马达加斯加进行了10天的战术训练,尽管在横跨印度洋时试图进一步改善这一状况。当在金兰湾时,罗日斯特文斯基,并不信任旗语,尝试了新的通讯方法——用军舰首尾的黑板和粉笔——但是没有成功并被一种在四方帆布上显示数字和图像的系统所取代。这意味着舰队可以有左右各4或8 点的转舵空间。
罗日斯特文斯基没有什么复杂战斗计划。他希望无视任何阻拦,直接驶向海参崴,哪怕在这一过程中遭敌舰队打击。如果他希望实现他主子的政治意愿,一些遭遇是必要的,对他来说最好是遇到日本分舰队。为了鼓励东乡分散他的舰队,罗日斯特文斯基派了两队武装商船从其它路线走。库班号和泰利克号5月22日从侦查队中分出,到日本东海岸去展示而Rion号和第聂伯号3天后离开第一巡洋舰队为6艘运输船护航,其中两艘和涅保加托夫一起到了上海。这两艘武装商船将威胁日本黄海交通线。
在这些分散之后,俄国的舰队编成如下:领头的是侦查队由Svietlana带领Almaz和乌拉尔号。不小于半英里后是主力舰队以期最大限度不被发现。 Almaz转到运输船队作为旗舰,替代库班和泰利克号。主力舰队分为两组。右侧是俄国的两支主要战舰分队,罗日斯特文斯基自己的第一战队由苏沃洛夫号领头,后跟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和奥廖尔号;然后是第二战队,奥斯利亚维亚,希伊索.威利基,纳瓦林号和纳西莫夫号。第二战队指挥官福勒克尔萨5月 24日去世,但是罗日斯特文斯基怕影响士气没有宣布而福勒克尔萨的将旗仍然悬挂在奥斯利亚维亚号上。左侧是涅保加托夫的第三战队,尼古拉一世领头然后是阿普拉辛,谢尼亚文和乌萨科夫号。最后的是第一巡洋舰队包括奥列格,阿芙乐尔,顿斯基和蒙诺马赫号。
在主力外侧,用来辅助侦查舰队的是:左翼是珍珠号,驱逐舰狂暴号和Bravi号;右翼是绿宝石号,驱逐舰鲁莽和Buistri号。第二驱逐舰战队5艘中的2 艘保持在奥列格号的位置上,剩下的用以保护运输船和拖船,在后卫单独排成一列而两艘医疗船奥廖尔号和Kostroma分居左右两侧。
如果战斗以罗日斯特文斯基所期望的的形式爆发,5月27日一个战线因该被设置在受威胁的侧翼。如果敌人从背后攻击,战舰就可以右转与敌人并列航行而巡洋舰和运输船将占据阵首。在这种情况下,巡洋舰将独立行动保护运输舰。第一驱逐舰队客串巡洋舰,支援战舰队作战。驱逐舰的另一个任务是挽救战斗中被抛弃战舰的指挥官。舰队可以保持阵形前进,击沉一些日舰并最终到达海参崴。
试图通过一次歼灭战来组止他们的是东乡的联合舰队,一个和罗日斯特文斯基完全不同的组织。联合舰队是一个灵活编制,可以见机行事来进行集中或分散行动。它的较高速度使引人注目的战术创新变得可能。第一舰队战舰的目标是抢占敌人T字首并尽可能的集中火力轰击敌人领航舰。第二舰队的装甲舰观察敌人动向目标是从第一舰队遭遇之敌的另一个方向攻击。基本原则是集中主力打击部分选择好的敌人,剩下的用交叉火力封锁住逃路。巡洋舰支援两支主力舰队以防俄国巡洋舰干扰鱼雷袭击舰。在不干扰主力的情况下加入攻击并收拾掉队敌舰。驱逐舰和鱼雷艇将一直等待,直到适合它们的时机到来特别是俄舰的反鱼雷炮组被火力摧毁后。对分散逃窜的敌舰将由次等舰队攻击。但是如果敌舰队还未被摧毁,就用大量袭击分队攻击。第三舰队不受东乡指挥而是作为预备队并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发动大规模鱼雷攻击。
这是一次决定性战役。如Julian Corbett爵士在英国海军部战史组的机密文件中所写:
战争的状况,日本资源的减少和陆上进攻力量的耗竭要求日本在海上获得压倒性胜利来实现和平。必须冒任何风险来实施这样一个决策否则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了…日本舰队已经没有理由去节省了。俄国人已经摊牌,这是使用日本全部舰队的时机。所以必须在东乡大将最期望的航程末端进行一次决定性战役。
但是,首先敌人必须被找到。东乡第一线的武装商船巡洋舰战线远非密不透风。每艘舰白天缓慢向西南航行并在夜间返回出发点。俄国人是突破封锁的好手。在 1905年5月27日0245,6387吨的武装商船信浓丸向东北方向返航时在它的右翼发现一艘不明舰船。这是罗日斯特文斯基的医疗舰奥廖尔号,涂着明显的红十字航行于舰队最末。战斗即将爆发。
舰队战
在 0410信浓丸辨识出了它85分钟前发现的船是敌医疗舰而在0445时发出发现敌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警报。当信浓丸持续报告敌方位时,出羽远重的第三战队巡洋舰从镇海湾出发向西南赶来。在0550巡洋舰只发现了医疗舰和信浓丸的烟雾。舰队继续向西南寻找躲藏在薄雾中的俄国舰队。很幸运,0605信浓丸再次发现并由笠置(原文是出云,显然有误。经查是笠置)赶来替代。
罗日斯特文斯基很不走运的没能通过糟糕布置的日本侦察线。他最集中考虑的是一个逃跑战略。但是无论如何他必须遵循圣彼得堡下达的战斗的命令以完成任务。他遇到一个日后20世纪海军指挥官常见的困境:他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因为截获了日本无线电报,但是拒绝干扰因为担心这反过来回让敌人更精确定位。在武装商船乌拉尔号上又一部强大的发报机可以用来扰乱日本的跟踪舰。但是他开始为战斗而从新布置兵力。侦察舰队首先被派遣到后卫来保护运输船队,它们原来的位置被珍珠和绿宝石取代。然后,第三战队老式战舰上的老兵从舷窗中发现俄舰队开始排组战列。第一第二分队开始越过涅保加托夫分队。因为新式战舰只比涅保加托夫正在以9 节速度列队的老舰快了2节,整个列队花了很长时间。5月27日1100,第二太平洋舰队的3个分队最终排成战列,4艘驱逐舰在2艘侦察舰的带领下位列右翼。6艘辅助舰在第三分队的右后侧,由剩下的驱逐舰和4艘巡洋舰保护,每侧各两艘。侦察舰队部署到了尾部。
大约1100日本第三战队的巡洋舰接近到了离俄舰队8500码的地方,似乎要开始攻击。这惹得一些俄舰不遵守战线规则,用舷侧炮开火,但是罗日斯特文斯基很快就以节省弹药为由制止了它们。出羽舰队开出射程,重新返回联合舰队。
东乡在早晨0615出发,通过对马海峡最北端,以设法让他的两支主力舰队截击已侦察出的敌人航线。他最初的意向是攻击最初侦察到的两组编队的较弱一支,即俄国舰队列阵前的左半部。罗日斯特文斯基想利用薄雾把他的主力舰队移动到日本侦察舰视野之外,但当雾散时却发现了更多的日本军舰,于是就收回了命令。这一失败的机动使他的第一分队移动到了运输船和巡洋舰的左前方,第二第三分队到了右前方。结果阵形就变成了东乡所期望的那种。东乡大将不仅没有意识到俄国阵形的变化而且那些发来的电报还误导了他对俄国舰精确形态的判断。在1220罗日斯特文斯基把舰队转向23点方位,朝着海参崴前进,而这被出羽报道给了东乡。东乡向西回身拦截,在1331采取南 ——西南航向。出乎东乡意外的是敌舰队出现在他的右侧而非左侧。日本人暂时陷入了狼狈并向右转,以横跨敌人左侧分队的T字首。在1355东乡升起了Z字旗 ——39年后在菲律宾海又一次升起的旗帜。他还打出了一条名垂千古的信号: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励努力!”
罗日斯特文斯基已经把他的第一战队移回到左侧和其他战舰排成单列,转向右侧似乎要通过东乡的尾部。东乡的舰队左转采取西南——南航向,在俄舰队左侧并列相对而行,好像要和俄舰队反向错开了。但是,几乎是立刻的,他向左急转,采取东——东北航向,以斜角攻击敌人前卫。
这是一个冒险的机动,因为转向点是在俄国舰队阵列的射程之内。尽管在7500的长距离上,俄国战舰充分开火,抓住了每一艘转向中的日本舰船。东乡也许像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那样作过一个计算。在这种距离上俄国的射击事实上什么也打不到。第一第二舰队的全部12艘日本主力舰都安全通过了转向点,周围众多水柱不能妨害它们。俄国的6寸炮通过首发命中证明了它们的远程潜力,但是距离太远和炮弹威力过小使它们的影响并不严重。它们能命中似乎因为忽略了谨慎战斗的原则而是尽可能快的开火。
日本人开始回击,他们的远程火力并不比之前的俄国好多少。由于日本人过渡依赖测距仪,谨慎开火的日本人要花10分钟来寻找目标。距离缩小到5000-600 码,日本大部分火力都落到奥斯利亚维亚号上,而三笠和朝日攻击苏沃洛夫号,磐手在6200码攻击尼古拉一世号。日本炮手保持了一个毁灭性的火力,而当接近到4700码时12磅炮也开火了。
日本人的炮弹有灾难性影响,有着爆炸,高温,弹片和毒气。如罗日斯特文斯基日后写的:
“钢铁的表面被烧得五颜六色;小艇,绳索,吊床和木部件都着火了;炮台上发射药被点燃;上层建筑和轻型火炮都被横扫;炮塔被卡住。“
罗日斯特文斯基的参谋西门诺夫同样被下濑炸药的效果震惊:
“钢制船壳和上甲板上的建筑令人痛心的被击碎而破片造成很多伤亡。铁制舷梯被卷成环而火炮从炮架上被掀起。这一大破坏决不是简单的由炮弹造成的,也不是弹片。它只能由爆炸力产生…另外还有不同寻常的高温和爆炸带来的流动火焰,它似乎要扩散到任何地方。我亲眼看见钢船壳因为爆炸而着火,当然钢不会烧起来而是油漆着火。所有易燃物如缆绳和小艇都是瞬间起火。当时的舰桥内除了颤抖的热空气什么也看不到。”
6 寸炮使用持续瞄准来开火并造成了大部分的损害,这还得到8寸炮的补充,但偶尔一发幸运的12寸炮弹命中可以造成毁灭性结果。奥斯利亚维亚在水线中了一发这样的炮弹然后开始倾斜。船上发生了大爆炸,或是因为这发炮弹或是因为总体的炮轰。它的甲板被掀起,夹带着死伤者,舰体左倾,前部10寸炮塔不复存在。
罗日斯特文斯基希望开近来增加自己火力的效率,但在这样的重磅打击下无异于自杀。于是在1425他命令部队改变航向向右,以避免被更快的日本舰队抢到T字首,这会造成他自己的领航舰进入猛烈的日本炮火之下而其他舰不能还击。结果就是两支舰队平行开向东北,间距5500-6500码。在1448日本人开始采取谨慎开火,集中于苏沃洛夫和受伤的奥斯利亚维亚上。黑色的幕帘覆盖在剧烈闪耀的俄国战舰上,除了顶端蓝色的圣安德烈旗外什么也看不见。日本战舰停火了而巡洋舰转向其他船。
事实上俄国人的回击是有力的,尽管他们的火炮因为日本可怕的高爆炸药开始变得飘忽不定。日本装甲舰浅间号不幸被一发12寸炮弹命中导致无法操舵,被迫左转。这使它暴露在俄国战列的舷侧火力之下。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只有射速极快的俄国3寸轻型炮命中它,这只造成了上乘建筑的表面损坏。较老的俄国战舰苦于缺乏强大的6寸炮。在1440一发12寸炮弹命中日进,摧毁了它的前8寸炮塔。日本舰队尾部的磐手号也被一发12寸炮弹敲掉了一门6寸炮。
当烟雾散去,日本舰队再次朝向俄国战列接近。这次战舰和装甲舰都快速开火。罗日斯特文斯基向右转再次拉开距离,但是日本的12寸炮又幸运的命中了一次。这一击对奥斯利亚维亚是致命的,它又在装甲带之上的水线处遭到更严重的打击奥斯利亚维亚向右驶出战列并停止了,左倾更加厉害。它的船员纷纷从右舷跳水,许多人在落水时受伤。俄国战舰倾覆了,仍然在受到第二舰队装甲舰的打击。俄国驱逐舰救起生还者。
在奥斯利亚维亚脱离战列不久,旗舰苏沃洛夫号同样突然右转。冰雹一样的日本高爆弹把中央控制系统和旗语系统都毁灭了,强迫军官逃入被毁的上甲板下的指挥塔中。然后战舰突然无法操舵,原地右转失去了控制。亚历山大三世号本来跟在旗舰后面,但是发现情况不对,于是开始带领俄国舰队向着预定的东向航线。它很快就遭受了原来打在旗舰上的火力。博罗季诺同样被打击并稍稍偏离战列。它很快回到亚历山大三世后面,但在它后面不远的奥廖尔号和沉没的奥斯利亚维亚号成为了第二舰队集中打击的目标,由于沉舰的干扰奥廖尔号几乎不能开火。损失了旗舰,第二分队开始跟随在第一分队之后。
在 1500亚历山大号舰长Bukhvostov向左转好像要通过日本舰队尾部。害怕遭到雷击,东乡命令他的第一舰队全体左转。日本第二舰队仍然被困在与俄国反击力量的交战中,距离是3500码。双方都遭到损失,但是日本炮弹更有效率使他们具有优势。珍珠号试图进行雷击但被击败。浅间试图回到战列但被俄国火力组止。当日本第一舰队完成转向准备再次采取行动时,俄国第二分队以17节速度转向东南。这有效的扰乱了第一舰队的开火,但却让上村舰队占据了俄国舰队尾部的T字首。它们倾泻了致命的8寸和6寸炮弹。轻巡天旱号找机会向博罗季诺号发射了2枚14寸鱼雷但是超过2700码的距离是没有什么机会命中的。
事实上,俄国人改变航线成功的使日本战列陷入了迷惑。东乡的战舰和装甲舰把兵力转到左舷炮组,并把炮塔转向另一边对准俄国第一分队。涅保加托夫让他的老舰尼古拉一世号全速带领第三分队进入已失去领导的第二分队前面的缺口中。与此同时,上村舰队进入了烟幕之中,转向西——西北航线去寻找东乡舰队。
这是战役第二阶段的开始。由于日本第二舰队的突击,亚历山大三世号被迫右转并绕了完整的一圈,掩护受损的,仍然勇敢的向任何可见的敌舰开火的苏沃洛夫号。在 1507东乡舰队再次从俄国人的右侧到左侧通过了T字首,像前几次那样射击。亚历山大三世号遭到敌人猛击,被日本炮弹淹没但却没有受到决定性伤害。当距离接近的1英里时,亚历山大三世向右转而博罗季诺和奥廖尔向左转。苏沃洛夫又一次陷入火网,但对于这艘已被打跛的战舰并未造成进一步损害。三笠在一艘博罗季诺型舰进入射程时还试图进行雷击。现在第一舰队开始移出发射药和爆炸形成的烟雾。日本舰队转向西南去寻找剩余俄国舰队但是未找到,害怕被俄国占据尾部东乡在1542到1549进行了第二次全体转向,舰队转回到原来的组织,东北向返回朝向敌人。
此时,第二舰队的装甲舰正在和被毁的俄国旗舰纠缠:8寸和6寸炮弹在略超过1英里的距离上朝苏沃洛夫号倾泻。这艘船的“桅杆,烟囱,舰桥和上甲板全被我们在近距离上的火力打成碎片”。它看上去失去了控制并允许较小的天旱号进行近距离雷击。天旱号用左舷的两座鱼雷管在1750码发射但是前反射管故障。在这时涅保加托夫分队用火力回击日本巡洋舰并使其瘫痪。现在轮到日本第十五鱼雷战队了。它们高速越过装甲舰艏部,朝向苏沃洛夫左舷。尽管在极佳的距离上,440-875码上发射并声称命中2发,它们事实上全部失的。苏沃洛夫号上残存的3寸炮还使领队舰受伤。
第二舰队司令上村看到了东乡的转向,自己进行了一次右转,航向东北,处于东乡左前部。俄国那里,三艘勃罗季诺型领队,后跟涅保加托夫分队和第二分队在烟雾中沿着北——东北航向前进,依稀可见。在1600两条战列再次遭遇,日本第一第二舰队分别在7000码和5500码距离上开火。俄国人转向东北航向以免再次被强占T字头,留下了可怜的苏沃洛夫号给日本的火炮与鱼雷。间距从4000码慢慢变到2000码,三笠和敷岛各发射了两发鱼雷。东乡希望结果苏沃洛夫,尽管他的一些其他舰船遇到了俄国舰队尾部的船只。
俄国旗舰现在严重左倾,上甲板完全倒塌,火焰从炮门窜出。在1630“当它再次被打击时,1发12寸炮弹在临近甲板的后部6寸炮炮塔中爆炸。伴随的冲天腾起的浓烟火焰的是50尺高的浓烟。然后外科出现裂缝,似乎是内部在燃烧,这很快就由甲板上加剧的大火证实。前桅早就倒塌,现在中桅也在巨大的爆炸中倒下。炮弹还在如雨点般落下,它的末日就要来了。但是在浓烟中他的后桅依然耸立,苏沃洛夫依然在这场不平等的竞赛中坚持。”苏沃洛夫被高爆弹蹂躏,但是水线没有遭到重大打击。前无畏的火力还只是瘫痪船只而非击沉船只的武器。
试图给敌旗舰予致命一击的尝试妨害了日本舰队对其他俄舰的重创,而后者于1630在烟雾中乱哄哄的一团转向南方。东乡害怕这又是一次尝试从其尾部溜走,命令他的舰队全体左转朝向北方,以图再次截获敌舰队。但是这只是拉大了双方的间距。意识到这个错误,东乡转向右侧,结果花了比预计更长的时间。孤注一掷的,在 1700东乡把他的舰队排成战列向南,命令袭击舰重新发动一次雷击。第四驱逐战队的4艘驱逐舰发现苏沃洛夫仍然在以10节顽强航行。恶劣的海况使得5或6 发鱼雷失的,但是村雨号的一发18寸雷命中了左后部。苏沃洛夫的倾侧立刻增加到10度。第三驱逐战队试图继续出击但是发现了东南方烟雾中出现了向北返回来救援罗日斯特文斯基的俄国舰队。
俄国主力舰已经把它的运输船和巡洋舰从日本巡洋舰和整个第三战队中挽救出来。武装商船乌拉尔号在一次碰撞中被放弃,干去救援的拖船Rus被击沉。俄国巡洋舰的防卫任务被不良海况妨害,但是俄国重型舰给与了较弱的日舰予报复。巡洋舰笠置号一直背俄国巡洋舰压制,现在再姊妹舰千水护航下逃出了射程。老式防护巡洋舰浪速号同样在水线被重创,而明石号仅仅因为穿透它薄弱船壳的俄国炮弹的低效得以幸存。第三战队幸运的带走了受伤的桥立,严岛号和松岛号。这些老舰都有操舵问题。
这一切被出现在俄国舰队前方的上村的装甲舰改变了。这迫使俄国舰队在1700再次转向北。东乡战列的尾部和一些俄国战舰反向遭遇,装甲舰日进号尾部8寸炮塔被一枚12寸弹命中,好在是不发弹。东乡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继续向南行驶。但在1728决定追逐北方烟雾中的俄国舰队。俄国舰队重新调整了战线并且驱逐舰狂暴号把受重伤的罗日斯特文斯基从苏沃洛夫号上救出。指挥权转到涅保加托夫。勃罗季诺号现在领导俄国战列,奥廖尔号跟随,然后是新的旗舰尼古拉一世号,阿普拉克辛号,谢尼亚文号和乌萨科夫号。受伤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单独在谢尼亚文号右舷挣扎。后面是希伊索.威利基,纳瓦林号和纳西莫夫号。运输船 Anadir,Irtish,朝鲜人号加上Almaz和Svietlana处于两条战列的右后方。
现在俄国人处于背光处且距离较远(6500码),日本人火力的效率开始变低,因为炮弹的下落事实上看不见了。俄国人的左转更增加了日本火炮的麻烦,但是可怜的亚历山大三世变得更加暴露。它着火了,左舷前部被开了几个大洞。但是得以幸存并加入谢尼亚文的后部回到战列中,用它残存的火炮射击。俄国的火力仍然强劲,日本人报告他们和敌人激烈对射。日军集中轰击博罗季诺号,使得奥廖尔相对较少被打扰,几乎从日本战舰的火力覆盖中逃脱。但是在这样的距离上(6000 码)射击是要碰运气的。敷岛的前桅被一发3寸弹命中而三笠被一发有力的6寸弹命中。当距离增加时,俄国人命中了2发12寸弹,一发是三笠,一发是日进,毁掉了后者的尾部8寸炮。这艘意大利舰还被两发小一些的炮弹命中。
但是日本人也很幸运的击中了目标。可怜的亚历山大三世再也不能支持了。可能是舷侧又被命中,也可能是舰内火灾无法控制。在1850这艘俄国战舰突然向左转舵,离开战列。它的左倾突然加剧然后倾覆,带着10名军官和806名水兵一起毁灭。在1920当日本舰队正对俄国舰队并停火时,日本人的主要目标,博罗季诺号,爆炸了。它的船尾之前就起火了,然后富士用12寸炮给与了它最后一击,前部被命中并燃起大火。大概是弹药库烧着了,整艘船燃起了熊熊大火。博罗季诺号倾覆了,它的一门6寸炮在最后时刻开在还击。855名军官与水兵只有1人生还。这是战役的决定时刻。如一位奥廖尔号上的军官所写:
“博罗季诺的损失就在我们眼前,没有人想到毁灭来的如此之快。我们都呆呆的注视着那艘英勇战舰坟墓上的泡沫,现在我们的前方已经没有掩护了。太阳已经从西南方落下了,金光之下,北面日本鱼雷舰的斑影出现在我们的去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士气丧尽的俄国舰队不敢朝着受日本雷击舰威胁的航路前进,而转向东南。这是苏沃洛夫的末日到了。日本第三舰队赶来扫荡掉队舰,它们试图用“三景”舰上的12.6寸炮击沉俄国旗舰。重磅炮弹加剧了苏沃洛夫的损伤。片冈中将描绘了这一场景:
“它可怕的外型像一个武士。它内部起火,火焰从弹孔和泡门窜出。大团的浓烟在甲板上翻滚,整个情形是难以言状的悲惨。它左右转向试图逃跑,只剩下两三门船尾炮还在英勇抵抗。”
片冈命令第十一鱼雷战队出击。它们接近到330码的近距离,发射了7发鱼雷,3发命中。其中一发命中了弹药库,使俄舰大倾覆并腾起了黄黑色的烟雾。在1930俄国旗舰沉默,舰上所有928名官兵阵亡。
现在东乡要依靠他的雷击舰了,尽管海况不良,去给受伤和士气低落的俄国舰队进一步打击。俄国舰队陷入混乱,他们从未接受过在夜间有组织防御的训练,但日本人同样不熟悉这种状况。涅保加托夫试图让他的舰队再次排成战列,命令舰队向450-550码距离上以相对航向上开来的日本雷击舰拼命开火。第一波日本雷击舰遭到重大损失,并且没有命中一发。第二波,第五驱逐战队作的更差。而第三波,第一驱逐战队径直冲向第五战队,夕雾和村雨号相撞。
涅保加托夫要求他的舰船不要打开探照灯,这更增加了日本人的难度。更多的雷击舰(第一驱逐战队,第一,九,十七和十八鱼雷战队)尝试进一步攻击。一艘鱼雷艇在剧烈机动时受损并沉没,两艘被防卫火力击沉。回报是命中了俄国老式装甲舰纳希莫夫号和蒙诺马赫号,都是因为把敌舰当成了己方,允许日本人抵近发射。但是两舰都未立即沉没。在白天战斗中被火炮重创的纳瓦林号速度缓慢,成为了鱼雷的活靶。日本雷击舰直冲向它。首先一雷命中船尾,然后又一枚命中舯部引发爆炸。老式的四烟囱战舰倾覆,674名船员只有3人生还。
第四驱逐战队在夜间的机动非常成功。当它们经过希伊索.威利基号时发射了3枚鱼雷,1枚命中俄舰尾部。开始这看上去不严重,但进水很快加剧。第二天0730,它向日本武装商船投降,但两小时后沉没。两艘中雷的装甲舰也有类似命运。纳希莫夫号由于进水过多,不得不驶向对马,但在向日本驱逐舰不知火号投降后不久沉没。优雅的老舰蒙诺马赫同样驶向对马岛以求挽救船员,结果也遇到了不知火号,被日本人的炮火赶回北方。武装商船佐渡丸赶来接替追击,蒙诺马赫在被又命中两弹后降下军旗。但是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于第二天1430沉没。
日本鱼雷大攻击的尾声是一个小型的驱逐舰战。俄国驱逐舰Gromki对阵日本驱逐舰不知火号和鱼雷艇63号。Gromki正在支持受难的装甲舰但收到向北脱离的命令,结果遇到了极其好斗的不知火号。由于之前战斗中损坏了一座锅炉,日本驱逐舰落在了后面,但用一发12磅炮把俄舰的速度也降了下来。两舰在 4500码上对射,直到63号赶来。Gromki向不知火号发射鱼雷,这一赌博失败了,Gromki被两艘敌舰夹击,慢慢被12磅和6磅炮击碎。最后它被迫投降,但很快就沉没了。
平心而论,日本那一夜的雷击是不成功的。4支鱼雷战对完全没有找到敌人。32艘鱼雷艇,21艘驱逐舰中14艘未放一雷一炮。整个战斗中共射出87发鱼雷,37发来自鱼雷艇,50发来自驱逐舰。除了苏沃洛夫号之外整个晚上只有4发鱼雷命中。只有蒙诺马赫主要因为雷击而沉没。其他舰都已被火炮重创,沉没是迟早的事。日本有3舰沉没,7舰重创。雷击作战的人员伤亡是32死86伤。一个主要问题是这一攻击太无组织性。黑夜中大量雷击舰同时出击,许多船相撞,更多的互相躲避,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总的来说,日本指挥官太热情而太不讲方法。结果许多俄国舰船得以幸免的到第二天。
在 5月28日东乡希望重新发动全面作战。在早上0520第三战队的舰船发现了涅保加托夫,日本的主力舰队开始向南截击。夜晚的掉队者被逐个击中。黎明中,巡洋舰千岁号和驱逐舰有明号击沉了驱逐舰Bezuprechni。然后千岁号发现了德米特里.顿斯基和乌萨科夫号但决定加入主力编队而不是截击。较不幸的是武装游船Svietlana和驱逐舰Buistri被日本新式巡洋舰新高和音羽后者有18节,而俄舰因为Svietlana的战损只有15节。新高首先在 6500码命中Svietlana的船尾,音羽的6寸炮和12磅炮把Svietlana变成了一堆燃烧的残骸。Buistri向北逃脱并被音羽和驱逐舰业云号追击。新高在半英里距离上向Svietlana倾泻6寸,4.7寸和12磅炮弹。俄舰决定不投降“尽管除了等死船员们什么也做不了…在炮弹的沐浴下等待沉没。舰长阵亡,主管重伤。当船最终翻倒时大部分船员跳海…我们一直看着她沉没,在1050,音羽停火了。”
俄国主力舰队的命运没有这么英勇。涅保加托夫仍然希望到达海参崴,但是东乡装甲舰的身影在一次出现在航线前段。日本巡洋舰战队还在身后,涅保加托夫认为敌人“正在利用它们优越的速度,以其所希望的方式包围我们。”
在 1034片冈开始了瞄准性开火,其他战舰和战列舰也在远距离(7500-8000)作出相同反应。涅保加托夫的炮手告诉他火炮已不能有效还击了。他残存舰队的唯一现代化战舰只有奥廖尔号而且他估计“大部分火炮已耗尽弹药,炮手精疲力竭”。事实上奥廖尔已被命中12发12寸弹,7发8寸弹和至少22发6寸弹。涅保加托夫舰队中已没有现代化的6寸炮,而慢速的10寸,12寸炮在这样的距离上没有机会命中。彻底粉碎了俄国人士气的是敌人舰队表现的没有损失。 “在早晨,我们发现被27艘大型敌舰组成的铁墙包围了,没有一艘有受损迹象。所有军官和士兵都绝望了…他们跪下来痛哭:一切都完了。那排耀眼的战列,整只日本海军,没有损失一艘船。我们可怜的舰队被包围了,谁看到这一景象不会从灵魂中流泪呢?这就是为什么那一刻没有任何人有智慧和勇气来战斗。”
俄国人用旗语向日本打出投降信号并将下军旗。但是日本人仍然持续开火了10到15分钟,但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什么也没命中。涅保加托夫命令升起白旗,但是直到他在圣安德列旗之上升起日彰旗(真是丢脸到家了,难怪要判死刑)东乡才理解他的意思。侦查舰队的珍珠号的船长Ferzen受不了这种耻辱,以20节速度向东南逃跑。超过了较慢的日本追逐舰。对他英勇船员不幸的是,侦查舰的机械受到了战损而且它被压迫着向俄国远东部海岸前进。它最后触礁然后自炸以免被俘。在1430落在主力之后的乌萨科夫号进入了视野,但它发现危险之后转向。快速装甲舰磐手和八云赶去追击。它们在隐歧岛以西追上了这艘海防舰并要求投降,但俄舰决定抵抗并以开火回应。两艘日舰用速射炮猛轰乌萨科夫更本无法还击。船长Miklukha命令打开通海阀门。日舰抵近谨慎射击。在1807这艘5000吨的小舰被日本打的爆炸。
在下午1600日本驱逐舰阳炎号和涟在访问蔚山寻求维修与补给时侦查到了俄国驱逐舰鲁莽号和严厉号。因为狂暴号缺乏燃料且受伤,受伤的罗日斯特文斯基被从狂暴号转移到了鲁莽号上。狂暴号前一天受重伤并由德米特里.顿斯基号击沉。日本驱逐舰的追逐使鲁莽号认为逃跑无望,向日本人投降,而它的同伴逃到海参崴。鲁莽号被拖回到蔚山。
对马的最后一幕是老旧的俄国巡洋舰德米特里.顿斯基号的毁灭。日本人用无线电要求其投降。而后,在接受了谢尼亚文号的投降后巡洋舰音羽和新高找到了这艘俄国船。新高于1900在8500码距离上开火音羽很快跟上。然后整个第四战队的巡洋舰都加入了:浪速,高千穗,明石和对马。 3000-4000码上的火力风暴使顿斯基号的开放式炮台无法还击。它的上甲板都是奥斯利亚维亚号和Buini的生还者,成群的被打死。老式的巡洋舰开始缓慢死亡,但是在浪速号靠近时给了它一发6寸弹。顿斯基号的复合装甲很好的抵抗了日本轻型火炮,使敌人无法把它终结。它仍然漂浮在临近松岛的海面附近。它在5月29日打开通海阀自沉,船员在下午被春日救起。
现在所有的俄国大型舰船屈指可数了。驱逐舰中只有严厉号到达海参崴。驱逐舰Blestyashtchi和Bodri向南逃窜。前者在恶劣海况下沉没,后者到了上海并被扣押。最重要的生还者是恩科韦斯特中将指挥的奥列格号,阿芙乐尔号和侦查舰绿宝石号。三艘舰都逃到了相对安全的马尼拉并被美国扣留。它们在战后被交还给了帝俄。
运输船的命运是这样的:优雅的武装游船金刚石号溜走了,以日本海岸为掩护到达海参崴。武装修理船堪察加号在战斗中被击沉。武装运输船Irtish重创,搁浅于日本海岸。其他运输船幸运的回到马达加斯加,1个月后乌拉尔号带着300幸存者回到波罗的海。军火船朝鲜人号和拖船Svir在上海被扣。两艘医疗船被日本捕获,一艘被释放。战役一开始被侦查到的奥廖尔号被俘。
总结
Julian Corbrtt爵士在他的参谋部战史纪录中称对马“或许是历史上最完美,最具决定性的战役”。没有一艘日本舰船被重创,只有3艘雷击舰沉没。:117名日本官兵阵亡,583人受伤。俄国方面12艘主力舰,4 艘驱逐舰和3艘辅助船被沉没。4艘主力舰1艘驱逐舰被俘。在罗日斯特文斯基的大杂烩舰队中只有1艘武装游船和2艘驱逐舰到达目的地。伤亡可怕,4830人阵亡5907人被俘,1862人负伤。
俄国在远东仅存的海上力量是位于海参崴的装甲舰露西亚号和1艘小型鱼雷袭击舰。如Corbett又写的:“我们为统治海洋所取得的最成功胜利也比不这次日本人取得的那么绝对。”他开始怀疑在未来“这样一个一边倒的胜利是否会再有一次呢?”。日本人能够在任何他们希望的地点和时间发动打击是因为它不必担心交通线被封锁。“简要地讲”日本“保证了它交通线安全的目标。它可以自由的展开海军作战的第三个步骤:它从前一行动中解放出的力量本身就可以迫使敌人承认其征服。这个种情况下它还可以打击任何帝国参谋本部认为有价值的目标”。
在6月,美国调解下交战双方开始谈判。为了给俄国保持压力,接下来几个月联合舰队,包括俘获的俄舰(尽管不能真正作战),在库页岛登陆。全岛迅速被日本控制并成为了普斯茅斯谈判中的一个焦点。和谈的结果宗所周知。俄国人退出了朝鲜和满洲,日本占领了辽东与旅顺。
在遇到财政危机,俄国人在满洲的军队超过了100万的情况下,这是日本人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日本人明智的在最有利的时刻捞了一把”
海上力量,哪怕是这样一个压倒性胜利,并不能使俄国投降。一个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以俄国在满洲不断增强的力量(超过百万,另有一百万在贝加尔湖修铁路)接受和平是错误的:
“…如果看到俄国战后的情形,俄国政府也许会希望继续在进行一次战役。胜利是无疑的,因为俄国力量增强,而日本资源耗尽。”
不论如何,在罗日斯特文斯基被歼灭的震慑之下;库页岛的占领展示了日本对海洋的绝对控制——轻巧的行动打击了俄国人的信心却未引起更剧烈反应——使得求和的愿望大大加强。海军的完胜是日本的赢得这样一场局部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