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97式中型坦克装甲防护设计的优劣
本帖最后由 剑桥的老铁匠 于 2013-5-18 21:33 编辑浅析日本97式中型坦克装甲防护设计的优劣
引言
日本97式中型坦克是日军打满全场的主力坦克,日本陆军曾经对此寄予厚望,而其在诺门坎事件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日本国内至今仍有人认为这款坦克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坦克,那么事实是如此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分析的。
日本97式中型坦克。1944年。
1.装甲材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款主力坦克,无论它长得是那副模样,想抵御高速袭来的穿甲弹丸,好的装甲钢是必须的。有了好的装甲钢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防护水平,那么日本的装甲钢如何呢?
图为日军战车用装甲,日军有两种装甲钢,一种是均质装甲,这种装甲在二战是主流,大多数坦克用的也是它,日军的均质装甲倒是并不差劲,为锰镍钴钼合金钢,因为日本霸占了不少殖民地,因此稀有金属含量并不低。另外一种是表面硬化装甲,日本人仍然采用老式的海军装甲生产法,渗碳式硬化。虽然硬化层可以做的比较厚,但是费工费时,一块钢板要达到足够的渗碳层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另外日本糟糕的质量品控也极大的影响了战时生产,日军对供应97式的装甲板进行检查时发现合格率低于60%。
(ps:皇国海军的DS钢和MNS钢都是不错的均值钢,如果海军造坦克的话,没准还真比陆军造的好)
(留个档,再有人把这个倒腾到兔子窝里我就删了百度贴。) [ 本帖最后由 剑桥的老铁匠 于 2013-7-24 00:22 编辑
但这都不算什么,东西麻烦点费事点不要命,要命的是人家有比你更好的。
德国人在二战中研究出了火焰硬化技术,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比日本人更好的效果,在硬化装甲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表面硬度上。日军钢板只能达到BHN550,而德国的火焰硬化居然可以达到BHN601!这一指标已经达到了海军战列舰用渗碳装甲的中上水平。
(ps:TL硬化钢最大硬化深度为10-15%,对薄板而言低了点,但也并不是完全的坏事)
综上所述,日本的装甲钢品种相对列强并无特别优势,尤其是硬化装甲还不如德国的火焰硬化,另外日本的普通装甲和渗碳装甲都有镍,虽然平时不是问题,但战时被封锁就无米下锅,这点是不如德国E22型装甲钢的,此钢没有镍,照样能保证力学性能达标。毕竟除了稀有金属烂大街的苏联,谁都没有底气大手大脚使用。即使美国也是如此,美国4130型装甲钢也是不含镍的,这点美德两国惊人的一致。
(ps:此不足指生产性和综合性)
(此处对德国TL硬化装甲做补充说明:TL硬化装甲为火焰硬化工艺,采用天然气烧入硬化,个人认为虽然叫火焰硬化,但本质仍是渗碳的一种,优点是生产速度快,设备运转周期短。缺点是硬化深度较低,最多能硬化至30%,且此时效果已然不佳,通常硬化厚度在10%-15%上下)
日本97式坦克装甲厚度和角度列表
日军给97式用的是渗碳装甲,这种装甲对小口径尖头穿甲弹效果特别好,因此日军用94式37炮测试97式坦克的装甲,实际测试是打不穿的,因此日军认为此车的防护达到了相当水准,可以抵御当时主流反坦克炮的攻击。
94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500码可以击穿44mm装甲,但是无法击穿97式的正面防护。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帖最后由 剑桥的老铁匠 于 2013-7-24 00:30 编辑
由此图标可以清楚的发现,日本坦克最脆弱的地方是HULL front
这里厚度较低,为25mm11度,接近垂直,而后世研究表明,这个角度最不利于抗弹。
如图所示,15度以下小倾角装甲的抗弹性能极差,甚至出现了不如垂直装甲的尴尬场景。而30度以上跟15度以下的小倾角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抗弹极限由500不到飙升到接近1000.
用小倾角的理念是设计不出大倾角的效果的,原因在于当倾角较小时,弹头是延性扩孔破坏,并没有发生倾角效应,相反,小倾角反而损失了部分防御效果,这是糟糕的设计。
而超过一定角度之后将发生明显的倾角效应,对二战的中口径穿甲弹而言,这个角度大概在25-35度左右,一旦超过这个角度,防护的效果将大大提升,在没有超过阀值之前随角度提升,效果增长速度飞快。这也就是大倾角装甲为何强势的原因。
德国采用55度大倾角装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比苏联60度小,更接近最佳抗弹角度,而55度80mm正好是E22装甲最大厚度,方便战时批量生产。
与之类似的,美国人一直用47-51度的装甲,这是最佳抗弹角度,而美国人不在乎装甲生产麻烦一点也就采用了。
(ps:由图可见,即便是同为坦克用均质装甲对抗中口径炮弹,不同的条件仍然能造成不同的曲线。对小倾斜角损失部分抗弹性能这个结论而言,并不能认为是普遍现象,而应该认为是可能出现的情形之一。但即便如此,仍能发现15-30度区间内倾斜装甲效果加成的趋势是明显而一致的。)
(题外话:近日论坛研究发现的相关倾斜穿甲资料也印证了该图的正确性,因此30度上下相对垂直装甲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97另一个弱点就是铆接,大点口径的炮弹就算弄不穿,铆钉的飞溅也能杀死里面的成员 这个帖子大好啊,很精细的分析。 炮塔的外形不错,
可惜小日本的陆军工业能力比几个坦克大国差距足有一代,当然造不出好坦克。 97一式,二式,三式都不超过20吨,应该算轻型坦克。四式和五式才超过30吨,才算中型坦克。
莫非是日本的划分标准和别国不同? 16inch 发表于 2013-7-23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7一式,二式,三式都不超过20吨,应该算轻型坦克。四式和五式才超过30吨,才算中型坦克。
莫非是日本的划 ...
确有不同。 但不得不承认,97看着很漂亮.........
事实上,二战后期的日式坦克在造型上都很好看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7-24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有不同。
愿听教导。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7-25 0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不得不承认,97看着很漂亮.........
事实上,二战后期的日式坦克在造型上都很好看 ...
铆钉那么多,漂亮? 楼主有时间仔细介绍一下神州啊。我在网上找不到详细资料。 16inch 发表于 2013-7-23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7一式,二式,三式都不超过20吨,应该算轻型坦克。四式和五式才超过30吨,才算中型坦克。
莫非是日本的划 ...
确实不同,因为早期日本发展坦克时,目标是中国军队,而且苏联的t34保密很好,以为一二十吨的坦克就足以横扫战场了,
而且对中国当时的道路情况来说,一二十吨确实已经够“中型”的了。
即使是东北,都全是泥路,一到春天开化的时候,走路时泥浆都要没脚脖。那还算正规的路呢。
农村的路更糟。 按照4楼的说法,虎式坦克的车体首上防御效果也不好。虎式首上是两段式的,一段倾角太小,一段倾角太大,也不是什么好的设计啊。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8-27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4楼的说法,虎式坦克的车体首上防御效果也不好。虎式首上是两段式的,一段倾角太小,一段倾角太大,也 ...
当然不好,所以首上护士还不如黑喵抗弹。
不过首下那25度100mm却算不错了,这个地方能有如此防护的二战车很少。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5-18 21:04
日本97式坦克装甲厚度和角度列表
日军给97式用的是渗碳装甲,这种装甲对小口径尖头穿甲弹效果特别好,因 ...
为什么?
因为
500码44mm是针对垂直放置的匀质板材来说的
可惜的是
对面的美国37炮对于30度倾斜放置的表面硬化装甲板材都达到了46mm
所以九七/一式还是白给的料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8-28 19:11
当然不好,所以首上护士还不如黑喵抗弹。
不过首下那25度100mm却算不错了,这个地方能有如此防护的二战 ...
黑豹60-65mm/55度,猫王100/50度,奸商二100/30度,都比这个强……
至于其他的,重光量都比猫式坦克差很多…… 以表面硬度作为装甲好坏的衡量标准吗,不是太靠谱。 这个所谓最佳抗弹角度略为可笑,战后的钢装甲坦克可是基本上都避开这个所谓最佳抗弹角度,越大越好,毛子的60度,英国人甚至到72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