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134622 发表于 2013-6-4 09:13

求指导:三联装炮塔的散步问题和解决措施

    首先界定一下时间:主要讨论一战和一战前的事情。这段时间英国和德国的无畏舰,超无畏舰,都是用双连炮塔,而奥匈联合力量级则使用三联炮塔,意大利和俄国也开始使用三联炮塔。然后美帝那一票铁乌龟从双联炮塔迅速过度到三联装。早起的三联装精度低的吓人,那么请问后来随着技术发展,三联装是怎么提高精度的?我知道的有拉大炮管之间的间距减少相互干扰;中间那门炮用设计延迟器延迟一个极短的时间再开火。那么设计延迟器是个很高端的东西还是说仅仅是个点子?穿越小说里面主角直接在189几年就搞出设计延迟器有没有可能?提高三联精度的第三个办法是火控系统,这个我就不清楚原理了。
       然后再讨论到另一个事情,一战的巡洋舰,有没有可能跟条约时代的巡洋舰一样,轻巡洋舰用4*3的6寸炮,重巡洋舰用3*3的8寸炮?(这个炮的数目是我个人喜好,大家无视,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上3联炮塔并中轴线背负式分布,然后效果如何?)一战时候似乎还是轻巡洋舰和战前建造的老式装甲巡洋舰,并且主炮布置方式还停留在1905年前。这是观念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问题有点多,写得有点乱,先谢谢各位!能回答一个问题也很感谢啊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3-6-4 09:30

这些问题说过无数次了,请自己找老帖。

另,在本坛发言之前最好先把坛内帖子过一遍,然后提问这种常识问题,请去入门解疑区,不要发在主讨论区。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10:50

14吋老炮间距至少大于7倍口径,我个人估计后期炮口动能增加间距还要拉大;
炮口延时不复杂,一开始是像你说的那样,后来变成3门炮分3次发射(这一点我一直不明白,而且双联装齐射时也有延时的);
火控一直在发展,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论坛有置顶帖(马老的);
主炮布置方式我个人认为是观念问题,中轴布置绝对不会复杂;
我以前特别喜欢4*3联装,认为前后炮塔、左右两门炮对称发射力矩正好抵消,后来知道衣阿华3联装齐射时3门炮之间都有延时后,我也迷茫了;
个人觉得后部炮塔晃动幅度小,容易打准,如果是德国这种弱势海军,建议上4炮塔。(被追的时候挺多)

517134622 发表于 2013-6-4 11:34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4吋老炮间距至少大于7倍口径,我个人估计后期炮口动能增加间距还要拉大;
炮口延时不复杂,一开始是像你说 ...

很详细,谢谢!

mathewwu 发表于 2013-6-4 21:15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6-4 21:24 编辑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4吋老炮间距至少大于7倍口径,我个人估计后期炮口动能增加间距还要拉大;
炮口延时不复杂,一开始是像你说 ...

3联的理论射击顺序是如你所说左右两门炮齐放,中炮单放,好抵消力矩。衣阿华3联装齐射原先也是如此。3门炮之间都有延时是在80年代解决炮塔谐振的“打哆嗦,turret whipping”的问题,不过那时阿华已经40高龄了,海军也不愿花大钱,所作出的应对措施不能以正常看待。请注意“打哆嗦”可不是某家专利,可说有联装炮塔以来就有,多少而已。

至于发射延迟线圈的制造工艺在19世纪末不是问题,问题在这个发射气流相互干扰的问题在19世纪末没被注意,因为那时海上交战距离只用到火炮最大射程的10% - 20%,要等到一战后才注意到气流干扰对远程射击的弹道影响。至于为何阿华最后要3炮分开发射,不影响散布吗?注意那时阿华只作陆轰,一发发慢慢打,没有齐射必要,当然没有齐射散布的困扰。又7倍径炮口间距是20年代研究的最低标,后来又有14倍径间距才能免除15寸以上炮弹相互干扰的看法。

从炮塔谐振到气流干扰,当年没有电脑模拟,大家都凭经验,边造边改,甚至边用边改,没有没缺点的产品。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6-4 21:21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6-4 14:24 编辑

一战及之前的辅助舰没有主力舰那么高级的火控,炮术和交战距离一直停留在日俄水平。单装炮是合理的

间战期间的变化是源于一战末期原本只有主力舰才有的高级火控的普及下放,所以辅助舰才变成主力舰缩水样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3-6-4 21:30

三联炮直到30年代精度才可以和双联并驾齐驱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23:12

mathewwu 发表于 2013-6-4 2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联的理论射击顺序是如你所说左右两门炮齐放,中炮单放,好抵消力矩。衣阿华3联装齐射原先也是如此。3门 ...

谢谢,长知识了,弄清楚来龙去脉了。
马老,我顺便请教几个BB副炮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副炮命中率一直不高;从杀伤力来说,5吋左右口径很难消灭冲上来的驱逐舰编队;从自身安全来讲,是高危且薄弱部位(甲太薄)。BB副炮怎样设计比较好?如果是防止驱逐舰冲过来放鱼雷,数量、口径该怎么选择?

owaii 发表于 2013-6-4 23:17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3-6-4 23:20 编辑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2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长知识了,弄清楚来龙去脉了。
马老,我顺便请教几个BB副炮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副炮命中率一直不 ...

单纯为反雷击舰考虑,在一战中后期和二战技术条件下应选择5.5-6寸炮。二战美英选择5寸左右口径的副炮可以防空反舰兼顾,但是防空效果强过反舰。

副炮的布置上,一战主流是炮廓,间战和二战时期副炮炮塔化蔚然成风的情况下,选择中线布置还是两侧布置就看其他设备的安装情况和设计取舍了。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6-5 00:24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16: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长知识了,弄清楚来龙去脉了。
马老,我顺便请教几个BB副炮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副炮命中率一直不 ...

是击中10000米外目标容易,还是击中1000米外目标容易?

用副炮反雷击本就二逼。

再牛逼的防空武器,也不如战斗鸡的抵近射击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5 09:10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6-5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击中10000米外目标容易,还是击中1000米外目标容易?

用副炮反雷击本就二逼。


求教单舰反雷击用什么最有效?

mathewwu 发表于 2013-6-5 11:08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3-6-5 11:10 编辑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4 2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长知识了,弄清楚来龙去脉了。
马老,我顺便请教几个BB副炮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副炮命中率一直不 ...

副炮装甲厚度可以调整。大米双127/38炮塔重40到70多吨,DD上的防护只能挡风遮雨,往上逐渐增加,BB的请看下图门和边的厚度:



ottovon9 发表于 2013-6-5 11:16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6-5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求教单舰反雷击用什么最有效?

单纯的反鱼雷,欧洲人似乎认为6英寸级别的炮效果最好,意大利在30年前后规划的8门343MM炮的BC上就装备了这东西,不过到40年代,防空能力的有无,强弱,决定了舰艇在舰队的位置

cxy1223 发表于 2013-6-5 12:18

如果完全不装副炮而全用3吋炮防空呢?其他交给驱逐舰解决。

lse 发表于 2013-7-1 20:48

mathewwu 发表于 2013-6-5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副炮装甲厚度可以调整。大米双127/38炮塔重40到70多吨,DD上的防护只能挡风遮雨,往上逐渐增加,BB的请看 ...

那麼短不怕走光

mathewwu 发表于 2013-7-1 21:05

lse 发表于 2013-7-1 2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麼短不怕走光

呵呵,你太年轻了不知道1960年代sex revolution之前传统女性的底衣穿着式样,外裙内有衬裙,内裤长及大腿一半,走光到此为止。马丽莲梦露那张掀裙风露平口内裤的照片在当时都还不是一般女性的穿着。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8-20 17:42

mathewwu 发表于 2013-7-1 2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你太年轻了不知道1960年代sex revolution之前传统女性的底衣穿着式样,外裙内有衬裙,内裤长及大腿 ...

马老知识面太广了,专家。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8-20 18:10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6-5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击中10000米外目标容易,还是击中1000米外目标容易?

用副炮反雷击本就二逼。


哥哥哎,一战哪里来的战斗机抵近射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指导:三联装炮塔的散步问题和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