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229 发表于 2013-6-12 19:45

光绪船样万国博览出洋记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3-6-12 19:55 编辑

       大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美国圣路易斯城准备召开万国博览会,是年公历10月10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外务部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信函中称,此次博览会将“聚集天下所有制造之物”,邀请清国参加预计于3年后举行的这次博览会。次年,4月30日,美国政府还来函邀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亲临博览会现场。最初,清政府对参加此次博览会不甚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局的变化,这个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几番策划之后,最终,在1904年3月4日,贝子溥伦亲率代表团自京城出发,踏上了中国官方首次参加万国博览会之旅。
       清国参加此次博览会的展品由海关负责征集,举凡中国行销世界的各种传统商品,例如茶叶,丝绸,瓷器,漆器,女红,中药,作物良种等等,都作为展品的一部分远渡重洋,而在此之外,还有一批特殊的展品,这就是船样。
       传统中国将模型称为样式,船样即是船模。当时这批船样主要是由沿海沿河各地船样工匠制作,由厦门、福州、宁波等地海关征集而来,总数共计125艘,不仅有民船,且有军舰,不仅造型精美,而且施加了艳丽的色彩,最为巧夺天工的是,这些船样上都配有栩栩如生的人偶。为了展示中国社会生活的概貌,这批船样与大量中式建筑模型一起远渡重洋,不仅展示了船民百态,也展示了中国传统造船技术。
       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比利时即将召开烈日万国博览会,清政府本打算将这批船模运往烈日继续参展,奈何此时正值日俄战争的白热化阶段,国内又爆发革命党起义,国用不足,根本无暇负担这批船模从美国到比利时的运费。于是比利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由比利时承担这批船模的运费,但是在烈日展览结束之后,这批船模将归比利时所有,清政府对此表示同意。
       在圣路易斯展览会结束的当年,这125艘中国船样再次踏上了跨越大洋的征途,与此前跨越太平洋不同,这次是要跨越大西洋。烈日博览会结束之后,这批船样在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中落户。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比利时虽连遭战火,但这批船样却几经辗转,顽强的在炮火的洗礼下幸存下来。在间战时代的1925年,EmileBeuckeleers-Donche意外的在博物馆中发现了这批珍贵而失修的船模。二战结束之后,这批船模在1947年被运往安特卫普航海博物馆进行修复。自1950年起,这些承载着中国航海文化与历史的船样穿梭于欧洲各地,用特殊的方式将中国展现给欧洲观众。有一本名叫《摇摆的船》的英文书籍记载了比利时接手运输并保存展览这批船样一事的始末。中国船史研究协会岭南组副组长何国卫先生和宁波古船坊总经理杨雪峰先生于2003年在比利时博物馆方的协助下,在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的几个仓库中,发现了这全部的125艘百岁高龄的船样,其中91艘基本完好,而另外的34艘则在岁月的侵蚀下仅余船体。
      2012年6月,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金永兴教授和比利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批船样中的3艘回到它们的诞生国,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年的展出,新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杨雪峰先生拍摄的来沪三船样图:
      
      
      

yxwd5 发表于 2013-6-12 20:52

沙发一个,这个是真事还是咋回事啊--!

xiaoyu2142as 发表于 2013-6-12 20:53

如果老夫的猜的没错的话,此船一定是 用木头做的·····

sallybb 发表于 2013-9-16 00:51

xiaoyu2142as 发表于 2013-6-12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老夫的猜的没错的话,此船一定是 用木头做的·····

前辈果然好眼力,这就是传说中的木头。。。 木头这种材料可是居家旅行必备的好东西,在家可以烧了来生火,在外可以用来做大帆船哦。

哈哈,说笑了,但是船型有点相加了大帆的沙船哦

雪夜蓝狐 发表于 2014-3-6 17:04

楼上皆大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绪船样万国博览出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