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NW】日本 - 3年式14厘米50倍径炮
本帖最后由 Zichuan 于 2013-7-4 10:33 编辑日本
3年式5.5英寸50倍径炮
3年式14厘米50倍径炮
NavWeaps原文地址: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JAP_55-50_3ns.htm
本站镜像: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JAP_55-50_3ns.htm
这种武器是1915年到1922年间建造和计划的日本主力舰的标准副炮以及1930年之前建造的轻巡洋舰的主炮。除此之外,这种火炮也是二战时数量最多的海岸炮。
由于海军认为轻型的炮弹更适合日本人手动装填,因此这种火炮于1914年被作为之前的6寸(15.2厘米)炮的替代品而采用。
1917年10月5日改为公制口径。
早期的火炮(II型)有4层身管,使用钢线层紧法制造。而后期型则使用了自紧层紧法而排除了钢缆(Ⅳ型)。所有型号的本火炮都使用了隔螺式炮栓。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JAP_55-50_3ns_Yubari_pic.jpg
1924年11月的轻巡洋舰日本海军夕张号
这艘巡洋舰的首尾装备了14厘米(5.5英寸)单装炮,而双联装的14厘米炮则以背负式装于其上
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Photograph # 19-N-9957
火炮数据
命名3年式5.5英寸50倍径炮(1914式)
3年式14厘米50倍径炮(1914式)
使用船只主力舰:伊势,长门,天城,加贺,纪伊,13级
航空母舰:凤翔
巡洋舰:天龙,球磨,长良,川内,夕张和香取级
水上飞机母舰:日进
布雷舰:冲岛
潜水艇补给舰:迅鲸级
设计时间1914
服役时间约1916
火炮重量5.5 - 5.6吨(5,600 - 5,700千克)
火炮全长284.8英寸(7.235米)
炮身长度275.6英寸(7米)
膛线长度235英寸(5.966米)
阴膛(42)0.55英寸深 x 0.252英寸(1.4毫米 x 6.4毫米)
阳膛0.16英寸(4.07毫米)
缠度等齐右旋1圈28倍径
药室容积1,404立方英寸(23立方分米)
射速6至10发每分,取决于弹药供应速度
注:作为《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一部分,上述的很多主力舰都被取消,拆毁或改为航空母舰。因此,仅有伊势和长门级装备这种武器服役。由于许多战舰被拆毁,大量多余的火炮被当作海岸炮使用,一如正文中所说。
弹药
类型药包式
弹头的类型和重量
(见注1)被帽通常弹 - 83.8磅(38千克)
被帽通常弹改1型和改2型 - 83.8磅(38千克)
0式通常弹 - 83.8磅(38千克)
2式通常弹 - 83.8磅(38千克)
反潜弹 - 92.4磅(42千克)
3式对空弹 - 83.8磅(38千克)
装药被帽通常弹 - 4.4磅(2千克)
被帽通常弹改1型和改2型 - 4.4磅(2千克)
0式通常弹 - 6.3磅(2.86千克)
2式通常弹 - 5.7磅(2.6千克)
反潜弹 - 6.3磅(2.86千克)
弹头长度被帽通常弹改1型和改2型 - 21.65英寸(55厘米)
0式通常弹 - 21.81英寸(55.4厘米)
2式通常弹 - 21.81英寸(55.4厘米)
反潜弹 - 22.56英寸(57.3厘米)
其他 - 未知
发射药除反潜弹以外的全部炮弹
22.8磅(10.33千克)40C或者50C
24.2磅(10.97千克)37DC
反潜弹 - 未知
初速除反潜弹以外的全部炮弹 - 2,789 - 2,805英尺每秒(850 - 855米每秒)
反潜弹 - 820英尺每秒(250米每秒)
工作压力18.4 - 18.5吨每平方英寸(2,900 - 2,910千克每平方厘米)
火炮寿命500 - 600发
每门炮备弹数未知
注1:被帽通常弹于1916年投入使用,并于1934年被被帽通常弹改1型和改2型代替。4式通常弹于1932年服役,并于1940年被0式通常弹代替。
注2:IS是我对防空用的焼夷榴霰弾(散開弾)的缩写。
注3:平头的反潜弹是在1943进行了广泛测试后投入使用的。不过其穿甲性能未知。
射程
仰角使用83.8磅(38千克)高爆弹时
20度时射程17,280码(15,800米)
25度时射程19,140码(17,500米)
30度时射程20,890码(19,100米)
35度时射程22,500码(20,574米)
仰角使用92.4 磅(42千克)反潜弹时
40度时射程4,590码(4,200米)
注:反潜弹的最小射程为875码(800米)小于这个距离发射的炮弹极有可能跳弹。
火炮基座/炮塔数据
炮位命名单装侧舷炮位
伊势(20),长门(20),加贺(20),纪伊(16-20)和天城(16):未知
单装开放式炮座
凤翔(4),天龙(4),球磨(7),长良(7),那柯(7)和夕张(2):未知
双联装炮座
夕张(2),冲岛(2),和迅鲸(2):A型
香取(2),日进(3):A2型
重量单装:约20吨(21公吨)
双联装:约49吨(50公吨)
俯仰范围单装
伊势级:建成时:-7/+20度 后期:-7/+30度
长门级:建成时:-7/+25度 后期:-7/+35度
天龙级:-7/+20度
球磨和长良级:-7/+25度
川内和夕张级:-7/+30度
双联装
夕张,迅鲸和冲岛:-5/+30度
香取级和日进:-5/+30度
俯仰速度单装:8度每秒 - 全手动操作
双联装: 6度每秒
射界主力舰:约-70/+70度
轻巡洋舰:约-150/+150度
旋回速度单装:8度每秒 - 全手动操作
双联装: 4度每秒
火炮后座距离未知
装填角+20度以下
注1:巡洋舰上的单装炮使用桶式提升井将弹头和发射药提升至最上甲板,从弹药库到提升井再到火炮的所有传输都是手动完成的。单装炮完全是手动操作的而双联装炮则配有液电驱动。
注2:《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称香取级的双联装炮重48吨(49公吨)而其他船只上的双联装则中35.9到36.9吨(36.5到37.5吨)。这个说法的资料来源似乎是《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1)》。Campbell认为两种双联装炮的重量区别来自于香取级的炮罩为5厘米(2英寸)厚而其他船上的则只有1厘米(0.4英寸),但是这个厚度差并没有出现在USNTMJ O-47(N1)上。然而,上述的重量区别和不同的防护程度并没有得到《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的支持,在这本书中,这些炮座都只有0.4英寸(1厘米)的炮罩并全部都重49吨(50公吨)。考虑到单装炮的后方是开放的,而双联装则是全封闭的,这个重量和来自同一本书的单装炮座20吨(21公吨)相协调。我(作者)个人也很难相信作为训练巡洋舰设计建造的香取级拥有如此厚重的炮罩。由于更厚的装甲会夺取从她们用于训练目的的重量,这些船除了零碎的装甲以外没有其他防护。由于以上原因,我(作者)相信《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或许才是正确的一方。
注3:一部分巡洋舰的炮位由于位置原因将最低俯角限制在了-5度。于1935年的大改装中,炮位的仰角都得到了提高。长门级的火炮仰角是在1934年提高的,而在大改装过程中,以上4艘都移除了两门炮。
注4:A型双联装炮位同时也是吹雪级驱逐舰(特型)的炮塔,不过在驱逐舰上,他们装备的是12.7厘米(5英寸)50倍径炮。
资料来源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by John Campbell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by Eric Lacroix and Linton Wells II
"Cruisers of World War Two" by M.J. Whitley
---
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19:Japanese Projectiles General Types
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1):Japanese Naval Guns and Mounts, Article 1 - Mounts under 18"
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54(N):Japanese Naval Guns
----------------------
感谢马老的指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