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 发表于 2013-9-1 10:38

【装甲倾斜效应---辟谣贴】

本帖最后由 o平阳公主o 于 2013-9-1 10:44 编辑

装甲倾斜效应




超级倾斜装甲神教的大量产成名作--------T-34
http://www.battletanks.com/images/T-34-76B-2.jpg

本文的主题是辟谣,主要针对的就是很大一部分吧友所说的“倾斜装甲等值代换”
很多人认为倾斜装甲直接套入cos三角学公式就可以算出“等值”的垂直装甲

WG SerB的213算法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本文就这一话题对这一错误进行纠正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首先要引入一个理论基础

即【T/D比值理论】
T就是受弹装甲厚度,D就是冲击弹头直径
理论上这个比值越小对穿甲越有利
正如绣花针不能穿透硬纸板而榔头可以穿透水泥墙一样


美国人使用57mm炮做的实验
第一行是T/D比值为0.67时的测试
当冲击速度为2610fps时,装甲垂直时,57mm炮穿深为4.2寸,而当装甲成60倾角时,57炮穿深为1.5寸,这里两者的比值就被称为Slope Effect(倾斜效应),这里的比值就是2.8



倾斜效应图表,X轴是T/D比值的大小,Y轴是倾斜效应系数
可见大倾角(55度和60度)的抗弹能力增长趋势很惊人




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例子,T-34的首上是47mm厚成法线60度倾斜的装甲,按照一些人的理论,就是直接代入cos公式,那么算出来的就是等值为94mm厚的垂直装甲,但是在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德国人的50L60战车炮使用APCR可以在500m就达到108mm的穿深,而实际中完全不可能
按照倾斜效应理论的系统,不同口径的炮弹,面对倾斜装甲,所产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对于50mm炮弹对47mm厚装甲的撞击,这里T/D比值就稍小于1,而T-34的首上是60度法线倾斜,我们来看一下图表(黄线),对于这一状态下的T-34首上,对于50mm炮而言,T-34首上装甲所产生的倾斜效应是超出三倍的,也就是对于50mm炮来说T-34首上等效于47mm乘以3也就是超过141mm厚的装甲,这也就不难解释实战中的现象了

同样的图,再举一个例子,德国人的75L70战车炮对T-34首上
T/D比值为大约0.67,也就是红线中的位置,可见所产生的倾斜效应是大约2.75(红色标识)
也就是说对于75mm炮,T-34的首上等同于47mm乘以2.75也就是大约129.3mm的装甲,
而75L70使用APCBC在1500m就能够达到这个穿深,这就是豹式能够横扫T-34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在考虑倾斜装甲时,绝不能直接代入Cos公式进行三角学等值代换
否则就是装甲盲或者wot党(SerB就是这么算的)

上面可以看出,在对T-34首上时,50mm无能为力,而75mm则可有作为
也就是说面对倾斜装甲时,对小口径炮进行改良毫无作用,只有加大火炮口径才是正确选择
这也是后来在西线威力强大的英军17磅炮也无法击穿黑豹首上的原因,而潘兴的90mm炮则能够做到

这个理论效应同样可以使用到战列舰火炮与装甲当中去(我不是指图表)
图表自然不能套用,毕竟那是坦克炮的东西,
但是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使用cos三角函数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9-1 11:07

大早上起来,先抱一下公主的大腿
话说玩突袭IIHS2时,曾有过两门50mm/L-60炮击穿虎I侧甲的例子........

平阳公主 发表于 2013-9-3 07:05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9-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早上起来,先抱一下公主的大腿
话说玩突袭IIHS2时,曾有过两门50mm/L-60炮击穿虎I侧甲的例子........ ...

上APCBC可在零距离实现击穿,
APCR可以在400m左右击穿

Henschel 发表于 2013-9-4 13:00

{:17:}天才美少女好评~

巴掌 发表于 2013-9-4 17:50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3-9-4 17:54 编辑

也就是说对于75mm炮,T-34的首上等同于47mm乘以2.75也就是大约129.3mm的装甲,而75L70使用APCBC在1500m就能够达到这个穿深,这就是豹式能够横扫T-34的主要原因。

--------------------------------------------------------------

如何解释长管III突和IV号也一样能够“横扫”T-34?

南斯拉夫人民军对T-34/85的测试报告显示:
75mm M40 PaK40 firing AP, HVAP and HEAT——Pak-40型75mm反坦克炮
M39 AP (PzGr.39?) penetrates glacis @ 1300m*——PzGr.39型穿甲弹能在1300m处击穿首上

德国75mmL/48炮在1300米只能击穿78mm的30度倾斜装甲,但是能击穿47mm的60度倾斜装甲,这是为什么呢?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4 21:02

巴掌 发表于 2013-9-4 1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就是说对于75mm炮,T-34的首上等同于47mm乘以2.75也就是大约129.3mm的装甲,而75L70使用APCBC在1500m就能 ...

当然是因为被帽转正效应~\(≧▽≦)/~啦啦啦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4 21:03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9-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早上起来,先抱一下公主的大腿
话说玩突袭IIHS2时,曾有过两门50mm/L-60炮击穿虎I侧甲的例子........ ...

胡子兄荡漾,一大早就报美女大腿。

不知击穿时距离多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4 21:17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9-6 15:17 编辑

公主的精神吾等已经领会,但仍有几点有待磋商:

1.目前列举的例子为30~60度倾斜角,对战车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战舰上,一般30度以下/60度以上的情况更多一些,而随着双方相遇、交战距离不断缩短,这个角度仍然将向两端分化,不知在极大角度与极小角度上,倾斜装甲的效益将如何变化?个人倾向于万余米距离,倾斜个18度等于白搭……25公里上下才能明显发挥效用,而这个距离命中率相当尴尬不是。

2.例子中的炮弹一为50mm,一为75mm,口径增大足足50%,同时代战列舰,交战双方之间口径差个一两寸了不起了,25%以内的差距,而另一方面所面对的装甲厚度虽然也大增,但是由于距离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只相当于火炮口径的80%~120%,而上述例子中坦克炮击穿的装甲等效于自身口径的200%乃至更多,不知二者是否能一概而论?鄙人学识不足,坐等高人解惑。

lse 发表于 2013-9-5 17:34

小胡子 发表于 2013-9-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早上起来,先抱一下公主的大腿
话说玩突袭IIHS2时,曾有过两门50mm/L-60炮击穿虎I侧甲的例子........ ...

然后切开做腌火腿

平阳公主 发表于 2013-9-8 09:41

巴掌 发表于 2013-9-4 1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就是说对于75mm炮,T-34的首上等同于47mm乘以2.75也就是大约129.3mm的装甲,而75L70使用APCBC在1500m就能 ...

Pak40 和Kwk40的区别,已经不太想吐槽了

平阳公主 发表于 2013-9-8 09:44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4 2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公主的精神吾等已经领会,但仍有几点有待磋商:

1.目前列举的例子为30~60度倾斜角,对战车来说或许不算什 ...

那个表只是坦克炮的图表
战列舰的图表倾斜和变化完全不一样
看77君贴的那些图就知道了

巴掌 发表于 2013-9-8 10:14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3-9-8 0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Pak40 和Kwk40的区别,已经不太想吐槽了

两个的威力是基本一样的。

平阳公主 发表于 2013-9-8 12:28

巴掌 发表于 2013-9-8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个的威力是基本一样的。

清不清楚你自己心里知道
如果是真不清楚,那算我高估你了

16inch 发表于 2013-9-8 13:25

KWK40和PAK40的炮弹并不通用。

巴掌 发表于 2013-9-8 15:46

16inch 发表于 2013-9-8 1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WK40和PAK40的炮弹并不通用。

但是两个的装药量、弹重和初速是基本一样的。

sallybb 发表于 2013-9-17 00:23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9-4 2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然是因为被帽转正效应~\(≧▽≦)/~啦啦啦

差不多是这样,而且要消除倾斜效应来说,钝弹头比尖弹头更加有效的

blackfar 发表于 2014-2-19 14:12

关键还要看穿甲弹弹型,钝头蛋的转正效应这里面没说。T62用的U-5TS 115mm滑膛炮垂直穿深还没有T62A的U-8TS 100mm线膛炮高,但对大倾斜装甲U-5TS 115mm滑膛炮效果要好得多,毛子才用的115滑,数据见下:
U-5TS和U-8TS
高速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初速:U-5TS 1615m/s U-8TS 1535m/s
对两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U-5TS: 1870m U-8TS:1840m
2000m立靶密度:U-5TS:0.4*0.5m U-8TS:0.6*0.75m
1000m竖直钢装甲侵彻力:U-5TS:250mm U-8TS:310mm
2000m竖直钢装甲侵彻力:U-5TS:220mm U-8TS:290m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装甲倾斜效应---辟谣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