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舰本式掷弹筒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3 19:57 编辑进入1943年开始,日本黄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抗登陆作战屡战屡败,重要据点一个接一个丢失,战局急剧恶化。大日本帝国海军在大骂陆军马鹿的同时,认为陆军那群马粪根本不会打仗,决心大规模组建海军陆战部队,投入到保卫海军,保卫帝国绝对防卫圈中去。
其主要人力来源,来自于原海军各镇守府、警备府改编的陆战队、海军海军学校、军港的勤务人员、失去军舰的水兵、以及商船水手等,当时,帝国海军满日本搜刮拆卸步兵武器,从陆军那边拿来的八九掷弹筒,海军特别陆战队这群比陆军还要菜的乌合之众,压根没多少人能用好,十打九不中。海军大怒,立即下令,命舰政本部开发新型掷弹筒,其具体要求如下:
精度超过八九掷弹筒
射程高过八九掷弹筒
威力大于八九掷弹筒
重量轻于八九掷弹筒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就是必须把陆军马粪踩在脚下。
舰政本部对陆军的八九掷弹筒进行了分析测试,认为其主要缺陷在于瞄准和精度上。掷弹筒没有类似于迫击炮一样的精确瞄准器,它只能进行概略的瞄准。简单的来说,就是射中不射中,主要靠的是射手的感觉和经验。虽然在有经验的老兵手中可以做到每发必中,但是如果由没有经验的新兵来发射,很容易造成每发都不中的情况。
又测试过太平洋战争中捡到的英米鬼畜、以及诺门坎捡到的苏毛轻型迫击炮,再纵览德棍盟友的同类迫击炮资料
当时舰政本部头头藤本喜酒熊正忙于舰本式海军重战车的设计建造工作,压根没太多时间理会海军部。
藤本喜酒熊一拍脑袋,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设计出舰本式掷弹筒。
经过样炮测试,在各方面果然超过了陆军,海军对此极为满意。命令立即开始组织舰本式海军掷弹筒的生产,装备海军特别陆战队
其要目如下:
口径=5厘米
重量=4.8千克
弹丸重量=0.82千克
最大射程=670米
其炮弹与弹道特性与陆军的八九掷弹筒基本通用,可以发射八九式榴弹和九一式手榴弹。
当时,海军搜集到足够的轻机枪有困难,于是将机枪的作战范围拆分成近程和远程,在100米内以较易制造的冲锋枪攻击,100米外则以舰本式掷弹筒攻击。
简单易制的舰本式海军掷弹筒于是成为IJN海军特别陆战队班组的核心力量,以此编组了海军四四式步兵中队的编制,其要目如下:
步兵中队,由中队部(配备2门舰本式曲射步兵炮,3.3公斤榴弹打1.9公里外)和3个步兵小队构成
步兵小队,由小队部(2挺各式杂牌轻机枪)和3个步兵分队构成
每个步兵分队,分成两伍
第一伍:
分队长(掷弹筒1,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第二伍:
伍长(掷弹筒1,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每个分队有2个舰本式掷弹筒(标准备蛋64发),2挺MP-18或MP-34或百式冲锋枪
每个小队有6个舰本式掷弹筒(标准备蛋192发),6挺冲锋枪,2挺轻机关铳
每个中队有18个舰本式掷弹筒(标准备蛋576发),18挺冲锋枪,6挺轻机关铳,2门81毫米舰本式曲射步兵炮(3.3公斤榴弹打到1.9公里外)
在太平洋海岛激烈的战争中,日军海军特别陆战队开始了毫不示弱的反击战。日军中后期对于滩头基本放弃,而把美军引入美军军舰和重炮难以有效支援的腹地,从而避免了伤亡惨重的滩头争夺战。
舰本式掷弹筒可以在任何地形使用,可以单兵携带伴随一线步兵移动,可以在反斜面隐蔽工事中发射,利用曲线的弹道杀伤躲藏在散兵坑、战壕和工事后隐蔽的美军士兵,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取得了极大战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主要和步机枪手配合,构成组合火力网。首先由日军步机枪利用丛林和山地的地形优势将美军步兵压制,日军步机枪只是胡乱射几枪让美军士兵卧倒隐蔽,之后主要由掷弹筒完成杀伤任务。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由有经验的老手——分队长和伍长使用,再加上膛线和瞄准具的作用,实战中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在使用海军特别开发的破甲榴弹后,甚至可以用于直射反坦克,它是IJN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柱。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3 19:54 编辑
德棍版步兵连编制{:17:}
1941年冬季,德棍陆军经过苏毛红军的疯狂洗礼后,终于认识其步兵火力不足以挡住苏毛红军的人海攻势,以及子弹杀伤效率的低下。而德军的50毫米排用迫击炮不仅重量大,射程短,而且威力小,精度差,并且昂贵。于是命令研制一种新型轻型迫击炮替代掉味同鸡肋的50毫米排用迫击炮,作为一个先进工业国,在综合检测了捡到的英、苏、波、比、法轻型迫击炮,以及参考了义大利和日本盟友的轻型迫击炮后,德棍迅速搞出了新型班用迫击炮。作为一种可以对抗人海战术的武器,很快被加入现役。并以此为核心颁布了1942式新式步兵连编制。1942式步兵连新编制较小的规模被认为易于被缺乏经验的战时速成军官掌控。
5厘米班用线膛迫击炮:
口径=5厘米
重量=4.8千克
弹丸重量=0.82千克
最大射程=670米
步兵连,由连部(配备2门80毫米短迫击炮)和3个步兵排构成
步兵排,由排部(2~4挺MG34/MG42通用机枪)和3个步兵班构成
每个步兵班,分成两伍
第一伍:
班长(班用迫击炮1,MP40冲锋枪1)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第二伍:
伍长(班用迫击炮1,MP40冲锋枪1)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步枪手(98K步枪1,迫击炮弹8枚)
每个班有2个班用迫击炮(标准备蛋64发),2挺MP40冲锋枪
每个排有6个班用迫击炮(标准备蛋192发),6挺MP40冲锋枪,2~4挺MG34/MG42
每个连有18个班用迫击炮(标准备蛋576发),18挺MP40冲锋枪,6~12挺MG34/MG42,2门80毫米短迫击炮
在东线战场,德棍陆军以班用迫击炮和机枪侧射火力进行协同。以克制苏军的密集冲锋。由于班用迫击炮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8(拉发)~20发(下滑击发),在苏军步兵冲锋的几分钟内,班用迫击炮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弹片的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往往造成冲锋苏军士兵数人的伤亡。德军步兵排首先以步机枪火力射住阵脚,压制住苏军步兵,然后在对方的有效射程外用班用迫击炮对冲锋的苏军进行准确的面杀伤。苏军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卧倒又被班用迫击炮杀伤,造成苏军步兵的严重伤亡。即便苏军突破了步机枪和班用迫击炮的封锁,亦会遭受到冲锋枪密集的近距离火力打击。
这个直射反坦克怎么解释啊{:67:}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9-4 0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棍版步兵连编制
1941年冬季,德棍陆军经过苏毛红军的疯狂洗礼后,终于认识其步兵火力不足以挡住 ...
德棍一个班差不多可以分到一支42吧,你这个以后炮后,就缺乏机枪了啊{:67:} 我有一个水壶很像掷弹筒弹的外形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4 04:41 编辑
yxwd5 发表于 2013-9-4 0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棍一个班差不多可以分到一支42吧,你这个以后炮后,就缺乏机枪了啊 ...
哪有少,原来班组通用机枪上交到排级掌握,必要时加强下放到班,一般部署在步兵排阵型两翼,构成交叉火力 中距离射击机枪阵地这种活。轻型迫击炮和火箭筒哪个更合适? 当年架空法棍的时候设计的法军步兵班编组方式:步兵班:班长、机枪手、弹药手、自动步枪手3、掷弹手3、步枪手3,计12人。细分的话分为3组,支援组:班长,机枪手,弹药手,1名掷弹手(装备掷弹筒);突击组:自动步枪手3,掷弹手1(装备枪榴弹);强击组:步枪手3(大量装备手雷),掷弹手1(装备枪榴弹)。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5 05:43 编辑
重新改了下分队编制
每个步兵分队,分队长+两伍,共9人
分队长(步枪或冲锋枪1)
第一伍:
伍长(掷弹筒1,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第二伍:
伍长(掷弹筒1,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步枪手(步枪1,八九榴弹8枚)
go229 发表于 2013-9-4 18: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架空法棍的时候设计的法军步兵班编组方式:步兵班:班长、机枪手、弹药手、自动步枪手3、掷弹手3、步枪 ...
太复杂了,战前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卒伤亡后,速成士卒难以领导掌控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5 06:35 编辑
步兵小队纸面编制:
小队部:小队长1,传令兵3(可缺编)
第一轻机关铳分队:分队长1(副小队长),2~3个轻机关铳伍(2或3人)
第二小铳分队:9人
第三小铳分队:9人
第四小铳分队:9人
共33~41人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3-9-5 15:48 编辑
为什么不用枪榴弹发射器代替掷弹筒?
1、重量轻,只有750克,人人可带。
2、威力没有掷弹筒大,但弹丸重量也轻,还不到300克,一个士兵可以带24发。
3、射程稍近,但也还可以,普通弹300米,远射弹500米。
4、近距离可以直瞄射击,相当于手持炮。
5、有空心装药弹头,可以反装甲。
6、枪榴弹在旋开其底部旋盖后也可以和普通手榴弹一样使用。
从1913年到1945年,德国共计生产了3875万具枪榴弹发射器,差不多人手1具,每枪1具,步兵曲射火力相当可观。 中队只有6挺轻机枪啊?这还是少了点。每中队9-12挺比较合适。
步兵战中机枪火力居于核心的地位。 巴掌 发表于 2013-9-5 0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不用枪榴弹发射器代替掷弹筒?
1、重量轻,只有750克,人人可带。
枪榴弹难用的很 owaii 发表于 2013-9-5 0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队只有6挺轻机枪啊?这还是少了点。每中队9-12挺比较合适。
步兵战中机枪火力居于核心的地位。 ...
丰俭由人 以89榴弹发射药的后座力,搞那么大个的坐钣没啥必要吧?
而且这长条型的结构纵向力矩大横向稳心小,不易调整水平射角之余,也容易撬动摇晃啊。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5 18:48 编辑
华夏共和国1942年总动员后的步兵排标准编装表,红字部分为老兵(共12人),其余用新兵及预备役填充
---------------------------------------------------
步兵排编制:39人
排部:排长1(步枪或冲锋枪或突击步枪1),通信兵3(步枪1)
第一重步兵班:17人
第二步兵班:9人
第三步兵班:9人
---------------------------------------------------
重步兵班编制:17人
副排长(步枪或冲锋枪或突击步枪1)
第一组:
主射手(机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第二组:
主射手(机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第三组:
火箭兵(火箭筒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第四组:
火箭兵(火箭筒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弹药手(步枪1)
---------------------------------------------------
步兵班编制:9人
班长(步枪或冲锋枪或突击步枪1)
第一组:
组长(掷弹筒1,突击步枪或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第二组:
组长(掷弹筒1,突击步枪或冲锋枪1)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步枪手(步枪1,榴弹4~8枚)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9-4 0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棍版步兵连编制
1941年冬季,德棍陆军经过苏毛红军的疯狂洗礼后,终于认识其步兵火力不足以挡住 ...
德国在法国缴获了M27/3181.4mm迫击炮,配套44,200,302发炮弹
同时缴获了60MM迫击炮使用1.3KG炮弹射程1700M数量不详,不过肯定也是万级别的缴获数量。
还有掷弹筒同小口径迫击炮相比消费比低,而且太平洋使用经历可以说就是用鬼子的血泪史----即使双方都只用连/排级曲射火力对抗。
德国自产的M27/31价格是810马克 yxwd5 发表于 2013-9-4 0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棍一个班差不多可以分到一支42吧,你这个以后炮后,就缺乏机枪了啊 ...
德国的战术本质是用机枪压制敌人,步兵把敌人从工事里驱逐出啦,然后用机枪消灭敌人
鬼子是模仿德国人的战术,但机枪威力不足,所以演变成机器掷弹筒来消灭敌人。
所以这个编制和44的其他奇葩一样{:17:}
摸摸44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9-4 1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哪有少,原来班组通用机枪上交到排级掌握,必要时加强下放到班,一般部署在步兵排阵型两翼,构成交叉火力 ...
基本的战术越简单越有效,复杂的话就是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