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1

[转帖]美国陆军装甲单位1942~1945

本帖最后由 TITONI 于 2013-10-24 23:04 编辑

作者:脱壳穿甲弹


美国陆军装甲单位1942~1945————北非和意大利的战斗

【引言】
美国陆军装甲部队在二战中首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就是1942年11月在北非的投入。2个崭新的装甲师和几个独立坦克营、坦克歼击营被派遣到战场。结果,第1装甲师在凯塞林隘口战役中的惨败明确无疑地显示了美军在装甲部队的组织架构、训练、战术和装备上的巨大不足。为了未来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反攻,美国陆军被迫在1943年开始深入的进行装甲部队重组计划。MTO(Mediterran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 地中海战区)内的美国装甲师再度投入连续的大规模作战,是在1943年7月西西里岛的爱斯基摩作战。很快,当美国陆军开始把意大利作为一个次要战场之后,1944~1945年部署在意大利地区的装甲力量基本只保持在总数的20%以下。尽管投入规模相对较小, 1943~1944年MTO的装甲部队运用经验对于1944~1945年欧洲大陆反攻却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陆军对于其装甲部队的态度在一战到1942年北非登陆之间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段时间中,美国始终受到欧洲的影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开始。
1918年1月可以视作美国装甲部队的起点,美国陆军坦克特遣队(US Army Tank Service)被组建并加入于法国作战的美国远征军(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AEF),后来更名为坦克军团(Tank Corps)。由于美国自身军工系统并没有在一开始便做好所有准备(这点倒是和后来的二战很相似),远征而来的美国装甲部队,基本都使用了法国和英国的装甲车辆。一开始,美国装甲部队并不准备严格学习法国或是英国人,他们的原始计划是在每个步兵师内编入一个轻型坦克连负担直接的支援进攻重任,然后在集团军级配属重坦克连,执行特别调派的任务。这样的编组在1917年9月改变,坦克部队被统一调拨到美军陆军总司令部(“上将指挥部” General Headquarters GHQ)之下,处于战略层面集中运用的考量接受统一指挥。这一改变缘于英法的使用经验,将坦克分散到各部队会导致指挥不灵,毕竟前线部队对于坦克这一新鲜事物的调配还相当陌生。把坦克编组到较大建制,比如营级,然后在有力的后勤环境下以连级规模作战显然要简单很多,但是这也导致了作战弹性不足的缺憾。此外,另一个原因是实战显示大量坦克集中使用的效果要超过分散使用不少——无论是从突破的力度还是对敌军心里的打击上。美军开始考虑以一个编有2个轻型坦克营、1个重型坦克营和相关保障单位的坦克旅加强给一个野战集团军。
于是在1918年,美军开始组建2个坦克旅以加强给部署在法国的2个野战集团军作为第一步。塞缪尔·D·罗肯巴赫准将(Brigadier General Samuel·D·Rockenbach)负责指挥美国远征军在法国的坦克军团。说来巧合,两位即将在未来的另一场世界大战中名满天下的年轻人也刚好涉及到了早期坦克部队的组建中。乔治·S·巴顿上校被派去组建最早的轻型坦克部队,并在稍后1918年的作战中负责指挥第1坦克旅下属的一个轻型坦克营。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柯特营(Colt Camp ,Pennsylvania)建立的美国坦克训练中心(US Tank Training Center)则由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掌管。美国远征军麾下2个装备法国雷诺FT-17坦克的轻型坦克营和1个装备英制坦克的重型坦克营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展示了广泛的用途;此外,英、法军的坦克单位也时常加强到美国步兵师进行的进攻中,更加使得美国中下级军官留下了坦克将在未来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的深刻印象。
尽管坦克证明了自己在欧洲战场中将是极为重要的元素,但是美国远征军坦克军团却是短命的。战后复员中,坦克军团被1920年国防法案遗弃并解散,剩余的坦克被分配到了步兵部队作为支援武器,承担实质上“自行野战炮”和“自行机枪”的角色。坦克军团的解散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陆军将角色定位于国土防御、遂行孤立主义的思想。一战被某些美国领导人一厢情愿地认为是“最后之战”,今后的世界看起来将由美国主导的国联所决定,战争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于是陆军预算被砍地七七八八,比起远征欧陆,负担辅助性的低强度任务成为美国陆军的新趋势,对此任务,坦克实在是过于浪费的高价武器。由于经费的不足外加约千余辆坦克的剩余,战后陆军并没有进行太多新的坦克设计。战后美国主要装备的仍然是M1917型轻型坦克----雷诺FT-17的美国改良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20年代于中国的行动中投入了少量该型坦克,大多数时候,美军的坦克还是处于长时段趴窝+短时间保养、恢复性使用状态,偶尔进行夏季的例行恢复性使用。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1

又一次地,欧洲影响了美国的坦克使用,1927年战事秘书德怀特·戴维斯在参观了阿德夏特(Aldershot )的“大英机械化部队”(British Mechanized Force,试验性质的特别部队)之后深受启发,于是推动组建类似的部队。1930年夏季,在马里兰州的米德营(Meade Camp)美国的“机械化实验部队”(Experimental Mechanized Force)被组建,并进行了持续3个月的演习。它由两个坦克营、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支骑兵下辖的装甲汽车分队和其余后勤分队组成,实际上只是暂时组建的单位,在秋季结束演习后分别返回所属部队。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查尔斯·萨默罗尔上将(Gen. Charles·Summerall)认为,坦克或许在将来会成为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但是这次演习并没有证明这点。萨默罗尔仅允许从其他部队暂时性抽调装备进行这样的实验,而坚决反对将有限的陆军预算用到装甲部队的建设上。少数陆军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资金缺乏无法大规模推动装甲部队发展的现状,但他们一致认为,有必要为装甲部队留下一颗种子,来保证未来发芽生长的可能性。
尽管步兵方面的高级军官对于剥夺他们对坦克部队的掌控很是不满,但是1930年,陆军还是成立了一个所谓“机械化部队委员会”来筹划有关事物。1930年10月,萨默罗尔下令在弗吉尼亚的尤斯提斯堡(Ft. Eustis)建立正式的机械化实验部队,但是国会给该部队的经费只有可怜巴巴地25万美元一年,差不多能维护一个坦克排的日常损耗。更糟糕的是,1931年的新任参谋长麦克阿瑟索性把这支部队解散了,他更趋向于让已有的陆军单位决定是否转向机械化,而非建立新部队。在这桩机械化部队风波背后,实际决定一切的是由前者造成的步兵派与骑兵派在战术、装备上的全方位竞争。尽管在1920年国防法案中,骑兵未被允许拥有坦克,但在麦克阿瑟的默许下,他们得以以“骑兵战斗车”(Combat Car)的名义进行实质上对坦克的使用。最终,骑兵在坦克的使用上展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坦克的持久行动能力和速度非常符合骑兵任务的需要,骑兵方面的正面评价也压倒了步兵对坦克较差技术表现的指责。骑兵也顺带接管了尤斯提斯堡的机械化实验部队,第1骑兵团将驻地搬往了诺克斯堡(Ft.Knox)进行机械化改编。1936年,骑兵又将第13骑兵团增派到诺克斯堡,这两个团后来组成了第7骑兵旅,由A·霞飞上校指挥(Col.Adna Chaffee 译者著:M24轻型坦克由这样一位推行骑兵机械化的先锋命名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大萧条的来到,1930年代想要快速扩充坦克或者骑兵战斗车数量的一切意图都受到了不少阻力,不过,麦克阿瑟仍然维持了足够使得科研进程继续的资金,使得在预算足够时,投入生产的技术装备不至于落伍。同样,陆军也更倾向于把预算投入研发和少量训练用车辆的生产,而不是把可怜巴巴的金钱继续投向落后坦克的订单。于是,1930~1934的5年间,美国陆军只新生产了9辆坦克投入现役。
193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急剧恶化,日本在中国大陆的侵略规模越来越大;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成功重新驻军莱茵兰;意大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亚;最后,欧洲的超级力量纷纷介入西班牙内战。紧张局势的升级在坦克生产上也有明确的体现:1934年,英法德总计才生产了约150辆坦克,到了1937年,这个数字攀升十倍到了大约1535辆。在美国经济从萧条中复苏的过程中,美国陆军也重新开始为了欧洲和太平洋的局势加快坦克生产,1936和1937年财年计划中的坦克生产量分别是62和186辆。1930年到1939年间,美国陆军总计获得了321辆轻型坦克和148辆骑兵战斗车,此时美国陆军相比欧洲标准,依旧相当落后。作为对照,1939年的波兰拥有2个大型机械化骑兵旅和3个坦克营,同时美国陆军只有1个机械化骑兵团和3个坦克营。出于自身相对贫乏的生产资源,美国陆军的情报部门对于欧洲的坦克情报十分关注,德国、英国和法国机械化部队的发展信息以极高的细节度和及时性通过军事情报局来到美国。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2

1939年9月欧洲大战的正式爆发终于让美国的防御发展急剧加速,但是在坦克领域的进展依旧让人心焦。哪怕波兰战场上无数被夸大的悲惨故事传到美国,骑兵指挥官们依旧认为乘马作战的骑兵在未来能纵横驰骋,而步兵指挥官则坚持要求坦克分散留在步兵部队中。但霞飞上将等人的推动在逐渐改变这一现象。1939年末的冬季,各步兵师将其师属坦克连合并组成了第68步兵团(实际上是坦克部队,驻扎本宁堡),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临时的坦克旅,几乎包括了陆军步兵部队的全部装甲单位。到1940年春季,美国陆军已拥有2个机械化骑兵团,和第67、68名义步兵团内的5个轻型坦克营,一个独立中型坦克连和国**卫队下属的13个师属坦克连。
在关于机械化部队的具体组成上,接连不断的吵嘴让战争部决定试验性地进行大型机械化部队的编成,1940年5月,第6步兵团(摩托化)、临时坦克旅和第7机械化骑兵旅组成了这支部队,在接下来的演习和兵棋推演中,这支相对流动的部队下属单位时常发生转属和调入。在一次演习中,这支胚胎期的装甲师将与之对抗的第一骑兵师毫无压力地碾成碎片,使得战争部下决心将装甲部队从步兵派和骑兵派的势力中挣脱出来,建立一个不受任何派系干扰的新分部。
就在接下来,关于装甲部队归属的争论随着法国军队被摧枯拉朽地击败,同个月内争论到此为止。就当时的观念来说,实在很难形容法国军队的结果给美国陆军高层的领导们带来了多大的震撼。现在,人人都知道英美之间这纠缠不清的主仆关系,军方之间联系无比密切,不过在1940年,如果说这类关系确实存在的话,也是存在于美法之间。早至独立战争期间,美法的军事合作就多有渊源,到一战为止,美国陆军都相当依赖法国对其进行装备和训练。在两次大战间的时间里,许多美国陆军军官都到法国军事院校进修,比如巴顿就是在法国学习坦克在未来战局中的运用的。在华盛顿方面眼中,法国陆军是世界上最优秀、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之一,结果德国装甲师如此快地以一本击倒了法国,使得美国军队内部纠结于机械化部队建设的争辩陡然结束。
这个客观因素加上路易斯安那大演习的结果,终于让安德鲁上将决定,督促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建立新的陆军机械化部队。1940年9月10日,法国战败后一个月,装甲部队司令部(Armored Force)在诺克斯堡组建,之所以未使用机械化部队(Mechanized Force)或者坦克部队(Tank Force)的名号,纯粹是由于要满足骑兵和步兵方面的妥协:骑兵不愿新部队强调坦克,而步兵对机械化讳莫如生。这支新部队吸收了原先骑兵和步兵的所有坦克和机械化单位,包括第1、13装甲骑兵团和包括第67、68步兵团(坦克)的第2陆军基地。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的第70后备独立坦克营在马里兰的乔治·米德堡(吐槽:为嘛要用这名字,很晦气啊)组建,一个装甲部队委员会(Armored Force Board)被组建来指导装甲部队的组建和训练。这支装甲部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部队机械化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霞飞上将。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3

一战展示了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样式:一切克服防御的关键都以发扬火力为基石。易携带和转移的机枪,射程远的新型步枪和高射速大威力的野战炮使得所有用步兵骑兵强行冲锋打破防线的尝试都成为屠杀。1917~1918年内坦克的使用总算为步兵克服堑壕体系防御提供了一个平衡点。随后而来的争论不在于坦克是否是打破堑壕僵局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在于是否应该集中一支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混成单位,作为机动力量投入进攻作战中。一战后的初期,这个争论还由于早期坦克的低可靠性而愈演愈烈,但是到了1930年代后期,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机械化部队的作战看起来成为可能。德国陆军在波兰和法国的胜利使得机械化部队的运用真正成为一场**,席卷各国军队。


美国陆军机械化部队的两位早期领导者:左为第1装甲师师长奥兰多·伍德少将(Maj.Gen Orlando“Pink”Ward),右为坦克歼击车部队的指挥官,安德鲁·D·布鲁斯少将(读过ETO坦克歼击营/独立坦克营1941~1945一文的读者应当对这名字颇为熟悉)


美国陆军对于未来机械化部队组织的研讨进程,由于战争紧迫感的作用,被大大加快,其中一个争论中心,涉及新的机械化部队的集中程度。法国军队分散维持了若干装甲师、轻装师,以及不少较小的装甲骑兵单位和步兵师的配属坦克单位,而德国国防军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坦克集中在装甲师中,同时将几个装甲师和其他单位再集中组成装甲军。法国战役让美军懂得,装甲部队的分散配属是一个失败,集中编组带来的机动、火力优势势必在未来的战场上有更大作为。于是,德国国防军从1930年代中期起的相关建制编组情报,就成为了美国陆军最依仗的模版。不过不幸的是,由于战争期间的保密,美国陆军在大战开始后不太可能继续从德国国防军身上顺利地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了。因此,美国军队所获得的成果,往往不是德国国防军在战争中获得的正确经验,而是1937年前后的战前研讨结果。比如说:战前的德国装甲部队,趋向于在装甲部队中维持极高的坦克比重,但战争开始后这个趋势却在逐渐向摩托化步兵、炮兵与坦克共同组成协同战斗群转变。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3

老熟人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炮兵,在主持装甲部队的建设过程中,非常强调坦克歼击部队的牵引化,遗憾地,这并不是正确的方向


根据集中原则,美国陆军将大部分步兵和骑兵内的独立装甲单位统一便组成了装甲师,仅有极少数例外。步兵部门方面仍然希望装甲部队能分出一部分力量为步兵师提供直接火力支持,装甲部队司令部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这个象征性的要求。不过这些单位并非配属于步兵师,而是直接受陆军总司令部指挥,这样做是方便未来在这些单位和陆军总司令部间建立装甲军级司令部,将其连同所配属的步兵师一同加强给装甲军(这个风格颇有德国陆军的影子,刨去那些战争后期的名义装甲军不提,大部分时候,一旦装甲军没有足够的摩步师提供步兵力量支持,也会有徒步步兵师被调配给装甲军HQ)。1940年,第I装甲军司令部建立了,下辖新建的第1和第2装甲师。按照装甲部队司令部的计划,随着新编装甲师的诞生,还将有3个装甲军司令部被建立,同时摩托化步兵师的建立也会加速,用以平衡装甲部队和步兵之间的协同。
早先机械化骑兵部队的某些指挥官,比如A·霞飞和第2装甲师的师长查尔斯·斯科特准将(Brig.Gen Charles Scott)对于新的装甲部队获得了很大的一部分支配权。对这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战马的时代已然一去不返,装甲部队才是他们建立功勋更加现实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备战步伐的加快,原步兵部分内的坦克单位指挥官在越来越多的步兵师内任职,所以在未来装甲部队的扩充中,原来的骑兵派不可避免地充当了最主要的角色。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3

又是我们在另一篇短文中熟知的角色,贾库伯·戴维斯少将,装甲部队司令部的二把手。他和麦克奈尔就装甲部队尤其是坦克歼击车部队的建设有极大的分歧,使得二人势如冰火,即使在他调往欧洲战区参谋部后依旧没有好转



霞飞认为装甲部队应当成为骑兵在新时代另一种形式的复活,应该将装甲部队打造成机动力量,利用速度、冲力和突然性用于积极的进攻作战。他本人如是说:
“装甲师在地面战场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利用机动能力进攻,作为一个拥有持久的战斗力和机动力的单位…无论是战略性还是战术性的任务,都会对敌军造成最大的创伤。”
原骑兵派认为,装甲部队应当尽量在敌军主战线被突破之前避免战斗,步兵师应用来打开突破口。一旦对方防线被贯穿,装甲师将被投入战斗,突入纵深阻断对手的补给线、通信和指挥链。美国陆军的“骑兵流”装甲师的战术思想核心,与当时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英国——的装甲师作战风格大相径庭。英军对于运用装甲部队的经验要比美国长得多,在法国战役的失败结束后,重建的英军装甲师对于其任务有着不同的认识。英国装甲师将阻止和重创敌军装甲部队当作一个关键和必须的任务,而美国装甲师则正好相反,完全回避此类战斗。
1940年美国装甲师的编制部分仿效了德国装甲师的编制,一个由三个坦克团和一个炮兵团组成的装甲旅,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其他工兵和装甲骑兵侦查单位。不过,在结构相似的同时,美国装甲师的运用原则与德军不同,后者更倾向于战斗群战术,将坦克、炮兵、步兵、工兵分别配属成灵活的多兵种合成战斗群投入不同任务。美军装甲师把坦克团看作是装甲师的决定性力量,因此由步兵团打开缺口,再投入各坦克团发展纵深和打击坚固支撑点。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4

本帖最后由 TITONI 于 2013-10-24 22:26 编辑


艾尔文·吉勒姆少将在1943年夏季加入装甲部队司令部,他最大的功绩便是让独立坦克营重新回到配属步兵师作战的道路上


第4摩托化步兵师第22步兵团在1941年10月16日演习中的情况。此时第4摩步师是美军摩托化步兵的实验样板,因此诸如M2半履带车的装备优先交给该部实验。


1941年9月路易斯安那州蒙特罗斯演习中的第27野战炮兵营A连的75mm野战炮正在布置炮位。该部是原先第1装甲师下辖,装备T19 105mm SPG


由于半履带车的缺乏,一门37mm反坦克炮别直接放到卡车上 ,催生了后来的M6 GMC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8


1940年的美国陆军装甲师结构示意图



美国装甲师强烈的进攻趋向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解决敌军装甲师的潜在威胁。直到1940年,美国步兵师居然还在将.50机枪当作基干的反坦克武器。1940年中,陆军开始推行37mm反坦克炮的普及,每个步兵营有一个3门的反坦克炮排,每个团还额外有一个9门的炮兵连,每个步兵团的反坦克炮总数是18门。尽管这已经是一定的进步了,但在实际情况面前,这样稀薄的反坦克火力不足以应对装甲突击,装甲部队利用机动和突然性的优势必然能在数量有限的反坦克武器防线上集中一点进攻,在局部获得技术兵器数量和火力上的极大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军总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上将决定将部队的训练和装备责任交由一个新的机构,GHQ(General Headquarter)负责,负责人是前炮兵军官莱斯利·麦克奈尔上将。1942年3月,这个组织被更名为地面作战部队司令部,AGF(Army Ground Force)来与地面航空部队司令部AAF相区分(Army Air Force)。1930年代麦克奈尔非常关注指挥参谋学院中对于防御敌军装甲师的作战指导,并且负责编纂1939年推出的实验性的、对敌军装甲部队的战场防御指导手册。麦克奈尔意识到步兵师反坦克武器的不足,并强烈要求每个步兵师应当获得一个师属反坦克营来集中使用,抗击可能的装甲突击。
作为短期的应对措施,1940年的陆军组织和装备编制表中(TO&E Table of Organization and Equipment),每个步兵师的炮兵团155mm榴弹炮营里额外加强了一个75mm轻型野战炮连充当反坦克炮。随着新装备的数量扩充,1941年7月24日步兵师编制里终于有了完整的师属反坦克营,包括原来炮兵团中那个75mm炮兵连和两个新的37mm反坦克炮连。然后麦克奈尔逐渐趋向于让师属反坦克部队被集中起来,而非分散部署在战线上,因此他希望让一些反坦克营独立于步兵师而被GHQ直接掌握,所以陆军于1941年开始组建独立的坦克歼击营。麦克奈尔的决策趋向于一支独立的反坦克部队,这样的想法在装甲部队司令部和步兵方面都不讨好。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8

这些冲突在1941年夏秋季军演到达顶峰,在许多陆军军官眼里,装甲部队在路易斯安那军演前太骄傲自满了,试图完全通过第I装甲军的登场抢光这场演习的戏份。麦克奈尔下令以3个独立反坦克炮旅为基干组成三个反坦克战斗群,每个旅各包括2个75mm反坦克炮营和1个37mm反坦克炮营。步兵师将以自己的师属反坦克力量组成战线,当对方装甲部队的突击方向被明确判断之后,反坦克战斗群将被投入来攻击敌人侧翼。麦克奈尔将这场演习视作证明反坦克武器能否摧毁一次装甲突击的最重要实践机会。
演习的第一阶段在1941年的9月18日开始,由于前线指挥官缺乏经验的指挥,装甲部队的第一次亮相令他们和别人失望,一位高阶的观察员指出,第I装甲军应当被当作第二集团军的进攻矛头,而不是被第VII军扼住喉咙,事实上该集团军进攻进展最大的不是装甲部队而是第VII军,装甲部队的行动过于保守了。结果装甲部队的坦克损失十分巨大,坦克手把这归咎于麦克奈尔作弊,故意设置了有利于反坦克炮的地形,麦克奈尔当然表彰了反坦克部队的表现,不过实际上他提倡的独立反坦克战斗群并无多大功劳,大部分“击毁”记录都归师属反坦克部队所有。9月27日,演习的第二阶段开始了,这一阶段的演习重点并非反坦克部队和装甲部队的对抗,因此第I装甲军被拆散,2个装甲师分别由红、蓝方指挥,其中巴顿成为了第2装甲师的新任指挥官。演习中,巴顿率部一路势不可挡地冲入敌军防御纵深,由于被截断补给,他们自掏腰包向演习地域周围的加油站购买汽油(…...)结果在完成一次大杀特杀之前,演习被强行终止。坦克手们对此颇为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强行剥夺他们到手的胜利和扬眉吐气的机会。
不管如何,装甲部队在这次演习中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还是给了陆军许多宝贵经验:1941年8月,装甲部队指挥官霞飞由于疾病,被前炮兵军官贾库伯·戴维斯少将取代。戴维斯强行镇压了装甲部队内部骑兵和步兵派指挥官的冲突,试图统一装甲部队内部的意见。他认为装甲师的TOE有致命缺陷,装甲师的坦克在师属装甲旅内实际上是和师属的摩步团、工兵、装甲侦察单位孤立了,过大的单兵种编制使得每个兵种都在各自为战。由于缺乏支持,坦克团往往在突破反坦克防线时一头撞上炮弹而一无所获。对步兵团来说处理轻而易举的障碍却让坦克团无法逾越,戴维斯希望装甲师能更好地尝试各兵种协同作战和组织,但这样的改革在加利福尼亚军演之前还来不及完成。作为权宜之计,已成为第I装甲军军长的查尔斯·斯科特少将递交了一份总结路易斯安那军演失误的备忘录,强调侦查单位和步兵、工兵单位应该为坦克部队在突破前开辟并且保护一条突破道路的安全。斯科特确信突破敌方战线纵深,破坏对方的通信、补给和指挥链是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而对敌一线战斗单位的摧毁只是随之而来的产物。
而在路易斯安那军演中被广泛认同的、反坦克炮的优势地位,使得蓝方指挥官休·德拉姆中将(Lt.Gen Hugh Drum)在这一方向上走得更远。除了上次军演中的三个反坦克群外(他们此时的代号分别为GHQ-X、GHQ-Y、GHQ-Z),他还额外自己组织了3个独立反坦克群,代号TA-1、2、3(TA=Tank Attacker)。其中TA-1作为实验性的新单位不仅包括M3和M6两款坦克歼击车,也新配属了一个摩托化步兵营和一个轻型坦克连。麦克奈尔为了打压装甲部队,设定步兵的演习用面粉杀伤手榴弹可以杀伤坦克,这一举动激怒了斯科特和他的坦克手,他们说“如果手榴弹能炸毁坦克,那我们就再不造坦克了”。
加利福尼亚军演的第一阶段对红方数量劣势的第IV军和其两个装甲师来说很糟糕,第1装甲师差不多已经被判定团灭了,两个师居然总计损失了844辆坦克。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中包括113辆坦克被.50机枪击毁,47辆被面粉手榴弹炸毁的不可信记录。尽管这次失败依旧应当归功于装甲部队自身的战术失误而非反坦克部队的优异表现,麦克奈尔还是表彰了反坦克部队的表现。麦克奈尔自己也指出,如果装甲师能够在步兵和坦克间打成平衡,他们的表现可以更好。1941年11月27日,演习第二阶段中,装甲部队进行防御作战,表现提升了很多。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29

本帖最后由 TITONI 于 2013-10-24 22:30 编辑

1941年秋季军演让美国陆军切实意识到,改进装甲师编制的任务十分急迫,一个装甲师有8个坦克营,而步兵营和炮兵营却分别各只有2个。在1942年3月推出的新TOE中,一个坦克团和坦克旅司令部被撤除,并新加强了步兵营和炮兵营各一个。新的坦克、步兵、炮兵营数量比例为6:3:3,更加平衡,同时美军也意识到学习德国陆军装甲部队战斗群战术的必要性。美军起先称呼这种混合部队“Combat Team”战斗队,到1942年更名为“Combat Command”战斗指挥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国装甲战斗群。这个组织成为了具体战斗中步坦炮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指挥部。一般来说当时的装甲师有两个战斗群,CCA和CCB。
麦克奈尔在秋季军演中的强势介入背后是他对建立一支强大反坦克部队的期盼,不过这个想法在陆军内部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支持者。戴维斯与麦克奈尔分道扬镳,他本人坚持对付坦克的最好武器是另一辆坦克。麦克奈尔利用自己在GHQ的权利压制了争端,并且在1941年12月,建立了胡德堡的坦克歼击司令部。坦克歼击司令部的指挥官是战争部G3办公室下属计划分支内从1940年起负责反坦克工作的安德鲁·D·布鲁斯上将。12月3日,各步兵师的师属反坦克营独立出来,更名为坦克歼击营,直接受GHQ指挥。坦克歼击营的更名也象征着反坦克部队从防御向进攻的转型,这一转变也在德拉姆中将指挥的反坦克攻击群的作战中有所体现。坦克歼击车的思想对于美国陆军来说独一无二,尽管有人反对这个改变,但他们大多是步兵师内的军官,无力反对麦克奈尔的方案,最终,坦克歼击车将要在一场战争后才被证明是低效的。


1942年3月1日 装甲师编制结构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30

【战争准备】
如果说,1940~1941年美国机械化部队的争论更多设计到战术改进,那1941到1942年美国陆军的高级军官所关心的就是如何快速组建大批高质量的装甲部队,然后把他们送到欧洲和太平洋。计划中部队的组建规模很骇人:包括61个装甲师在内,应当有216个步兵师被组建。到1942年5月,这个数字降到了187个师,下属47个装甲师。按计划,装甲部队司令部准备组建23个装甲军,每军有2个装甲师1个摩步师和大批支援单位。随着时间推移,计划组建的师数越来越接近现实可能,先是变成26个,再于1942年底变成20个。坦克歼击司令部的计划同样令人震惊,1941年12月计划组建53个坦克歼击营,然后上升到220个。到1942年8月为止,组建的坦克歼击营在80个上下,由于实战证明坦克歼击车是一个错误理念,这个数字从未接近到原计划的220个。

1942年的装甲部队
受关注最少的部分是GHQ(1942年3月已更名为AGF)下属的GHQ坦克营(随GHQ更名而更名为独立坦克营)。第67装甲团第1营于1940年7月被改编成第70独立坦克营后,1940年12月到1941年3月,国**卫队的各坦克连被组建成第191到194四个独立坦克营。1941年6月中,第751至第760十个独立坦克营被组建,第751~756六个营作为中型坦克营装备了新型M3李中型坦克,其余四个装备轻型坦克。截止1941年末,独立坦克营总计有15个。
独立坦克营事实上是给步兵方面的一点甜头,违反了装甲部队集中坦克的本意,并被装甲部队司令部视为浪费资源的行为。为了不至于把独立坦克营放手给步兵师指挥,装甲部队司令部决定物尽其用,组建坦克群司令部集中掌握独立坦克营。2月11日,GHQ预备第1独立坦克群在诺克斯堡组建,第2暂编坦克群在3月1日组建于鲍威堡。正是这些被遗忘的独立坦克营将会打响美国装甲部队在整场战争中的第一枪。2个新组建的GHQ/AGF坦克营,第192和第194,连同装备了M3 GMC的坦克歼击营组成了暂编坦克群,这些缺乏训练的部队利用M3 GMC和M3轻坦被匆忙送去菲律宾。尽管缺乏训练,且未被运用得当,但他们在菲律宾依旧进行了顽强和出色的作战。由于和本土隔离,他们的牺牲未能为美国装甲部队的战术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装甲师指挥官们面对的问题是可怕的,不仅因为要训练大批新部队,也因为他们的装备换装迅速而无常。法国战役的实例说明当时的美国装甲车辆完全是战5渣,因此当时起美军就开始了新装备的生产。到1940年~1941年期间,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是M3斯图亚特。相比老产品,他的装甲稍厚些,使用了37mm坦克炮。1941年~1942年M3斯图亚特占据主流地位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缺乏可用的中型坦克,中坦的生产开始很晚,而且截止1941年秋季前数量都极少;其次,轻坦的性能不佳倒是没能让原骑兵指挥官担心,他们对轻坦的机动和速度很受用,原先的步兵指挥官就对于缺乏防护较为担心了。由于这些理由,3坦克团制装甲师中,有2个团都是由M3斯图亚特装备的。


加利福尼亚左近的莫哈韦大沙漠中的沙漠训练中心,第5装甲师34装甲团E连。1942年9月,中坦仍旧十分匮乏,可以看到图中一些M3斯图亚特炮塔上涂有“M”字样充当中坦,直到1943年M4谢尔曼大量列装,这种现象才告缓解。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31

1940年12月,陆军开始使用M2A1中型坦克,这是一种设计糟糕到可怕的中坦,尤其当和某些同时期生产的欧洲中型坦克,譬如T34比较时。即使美国陆军自己也认识到这种坦克上战场必定带来令人绝望的后果,因此M3格兰特中型坦克匆匆投产。起初,装甲部队司令部要求坦克装备一款类似Pzkpfw IV早期型75mm/L24火炮的75炮,但是设计部门表示在短时间内设计这样一款大型炮塔,于是M3格兰特只得采用类似夏尔B1的设计,75炮放置在车体内,顶部小炮塔装备一门37mm炮。对于这样的设计,起初装甲部队司令部只想给几百辆的小订单,但由于缺乏中型坦克的急迫性,M3格兰特一直大量生产到性能好得多的M4A1谢尔曼出现。结果,最早期的若干装甲团的独立装甲营装备了M3格兰特。美国装甲部队在早期装备轻型、中型坦克混杂现象严重,编制和战术指导也没有明显的区分。
随着部队编组完成,部队逐渐开始进行海外服役,第70独立坦克营C连(轻型)于42年2月被送去冰岛代替那里的英国部队担任这个大西洋航线中转站的守备任务。第一个出国的大型单位是第1装甲师,42年4月他们出发,5、6月间被运输到了冰岛北部。
新部队的大批训练遇到了显著的困难,装甲师和坦克歼击营都缺乏完整的战术指导。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装甲部队学校和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坦克歼击中心分别为装甲部队和TD部队进行训练和指导。1940年11月诺克斯堡开始了第一次专业训练,1941年2月装甲部队替补训练中心建立。按计划,最早的第1和第2装甲师都应有25%的超编军官作为未来新装甲师的基干。当1941年4月第3、4装甲师建立时,他们都从前两个师处继承了大批人员。这样的模式在1941年继续进行,但是拆散老部队在部队中引发不小的骚乱。于是1942年4月的第8装甲师成为一个骨架师,专门为其他师训练补充人员,后来第20装甲师承担了类似任务。
在装甲部队司令部的训练事物中最重要的举措是1942年4月南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训练中心的建成,该中心在锻炼和挑选出乔治·S·巴顿之事上发挥了极大作用。由于训练中心的巨大规模,部队可以进行高效和真实的训练,比美国其他训练地点都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在1942年训练战斗群各兵种混合作战战术时,莫哈韦大沙漠的地形尤其必不可少。第一支前往该中心的部队是第3装甲师,于1942年晚春到达。沙漠训练中心(以下简称DTC)的效果在军队中很受欢迎,第3装甲师的官方文件记录道:DTC的训练让第3装甲师变得顽强,对未来的艰苦战斗做好了准备,其贡献大过之前所有训练收效之和。不过,令人好奇的是,两支即将前往北非战斗的部队:1装和2装均未前往DTC训练过,可能是因为这些部队在秋季演习中已经获取了最丰富的经验。
1942年夏初,装甲部队司令部已经完成了8个装甲师的组建,然后在夏季中和秋季中各完成3个,在战争中总计14个装甲师投入战场。随着新装甲师的组建,独立坦克营的建立进程有所放缓,1942年仅14个被组建,去掉菲律宾损失的2个,截止1942年终总计有27个,而装甲师中的坦克营总数则是81个。
独立坦克营数目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在管理和战术指挥需求上的增加。截止1942年7月,除了在菲律宾团灭的暂编坦克群HQ外,AGF下辖的独立坦克群司令部已经增加到了5个(1、3、5、6、7)。起先独立坦克群一般有5个独立坦克营,后来受限于参谋班组的指挥效率,这个数字下降到2、3个。后来独立坦克群(Tank Groups)被改编成独立装甲战斗群(Armored Groups),除了独立坦克营外,也会编入装甲步兵营。坦克歼击群也有类似的编组情况。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32

装甲部队各新单位使用的战术条令出台缓慢,而且随着欧洲地面战场面貌的巨大变化,总是很快就显得落伍,以1942年3月出台的装甲兵战术手册(Armored Force Field Manual)为例,它依旧以轻型坦克为战术核心,中型坦克以支持步兵进攻为主要任务,而此时欧洲战场上中坦已经夺取绝对的战场领导权了。装甲步兵和炮兵被赋予了开辟通路和压制、控制敌方防守力量的辅助任务,同时在装甲师的编制中,他们的力量也越来越平衡于坦克。装甲战斗群的作用在手册中较少提及,不过其内容在诺克斯堡已经被实际训练所弥补,比书面手册完成还早。


装甲师下属装甲炮兵营的M7 105mm 自行榴弹炮(HMC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33

1942年的坦歼部队
坦克歼击车部队与坦克部队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在战术上所需要的指导主要集中于应该以何等形式和装备进行作战。布鲁斯上将趋向于移动的坦克歼击车,而其他老炮兵们青睐牵引式反坦克炮。按照坦歼部队的信条:“寻找,袭击,摧毁”,他们将以预备队形式保留在战线后方,当一次敌军的装甲突击被证实,他们会以高速进入战场,以快速的战场节奏歼灭敌军装甲车辆。
如果说实际装备情况不容乐观的话,那么作为弥补的新TD研发计划就让人有些迷惑了。在夏季演习中,TD营广泛装备的是固定在卡车上的施耐德M1897 75mm野战炮这样的实验性产品来充当摩托化反坦克炮。这样做的经验来自于法国军队把野战炮固定在1940年的卡车上使用,不过实际并不能达成快速机动、展开的效果。然后,正式装备是以四分之三吨卡车加上37mm反坦克炮的M6 GMC和M3半履带车代替卡车底盘的75mm炮M3 GMC。布鲁斯上将对这两款装备都不满意,M6 GMC威力太小,且越野性能糟糕,M3 GMC的转向能力极差且越野能力同样不理想。坦克歼击车司令部希望新装备能满足全履带行走装置和有力的主炮两个要求。结果M2中坦底盘上的M5 GMC(3inch)和M3格兰特地盘上的M9 GMC(3inch)都只是试验性质,实际性能不适合量产。军械署最终发展了基于M4A2底盘上的M10 GMC狼獾,装备一门开放炮塔内的3吋炮。对比M4中型坦克,它的火力优势并不显著,装甲防护却差得多,布鲁斯上将对此还是不满意,不过陆军还是接受了它并且于1942年9月开始大量生产。


图中的M3 GMC是41~42年间美国陆军最早的重型坦克歼击车,后期型的防盾布置地更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坦克歼击营的组织编制情况同样令人摸不着头脑,理想情况下,陆军的所有TD营应当以装备3吋炮的坦克歼击车武装。由于车辆不足,1941年12月15日,总计44个的TD营中有28个以轻型TD营的方式存在,由于M6 GMC不足,他们连军方自行化的要求都不能全部完成。剩余的16个重型TD营各自由两个75mm坦克歼击车营和一个37mm坦克歼击车营组成,其中M10的缺额由M3 GMC填上。总计3种编制同时存在,其中包括大批事实上毫无作用的过时37mm炮。1942年4月23日,新的编制总算确定,所有TD营都将改编成重型TD营,由于M10 GMC直至42年秋季才量产,许多营依旧使用老编制。此外,编制表中还有其他不少关键要素缺失了,比如轮式装甲车往往只能用M3半履带车来替代,那些装备M10 GMC等较新装备的优先换装营,后来也被迫用M5轻型坦克来代替轮式装甲车。为对抗俯冲轰炸机而编入的自行高炮M13也来不及生产,有的营用T28E1 CGMC(M3半履带和37mm高炮的混合体),有的营用M3半履带车直接架上挺.50机枪取代。

TITONI 发表于 2013-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TITONI 于 2013-10-24 23:01 编辑

【单位编制与组织】
装甲部队在雄心勃勃的北非行动中有巨大的贡献,火炬行动后,第1装甲师一部在奥兰登陆,第2装甲师则是在摩洛哥附近的拉巴特。1装的一个战斗群参与了42年11~12月向突尼斯的赛跑,剩余的部队直到43年才来到突尼斯。第1、2装甲师沿用通行的装甲师编制,而独立坦克营中有轻型和中型两种编制。TD营的编制依旧在不断变化之中,第一个来到北非的营采用1942年的混合编制,其余的营在43年1月带着部分M10 GMC到达,遵从43年的混合编制,即将改编成43年标准编制。
美国陆军在北非的作战受到了补给港口到前线间道路输送的限制,在前线的装甲单位主要是巴顿的第I装甲军下属第2装甲师和第2独立坦克群的若干独立坦克营。这支装甲力量是北非联军登陆部队的战略预备队,一般只负责占领任务。这个军起初留在西班牙作为预备队准备对抗德军可能的反击,不过到了43年,该军开始准备参与爱斯基摩人作战——对西西里的攻略。关于费德隘口和凯塞林隘口中第1装甲师的惨败,我们将会在接下来“战术”章节中具体讨论,北非的受挫使得美国装甲部队进行了广泛的重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7f31b54d72a60595210e1121836342d/dce5a5c27d1ed21bb808d978ad6eddc453da3fdf.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e63ae2c800a19d8cb03840d03fb82c9/39a1f603918fa0ec1a269390269759ee3c6ddb3f.jpg
装甲师编制1942年,TOE17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8a7395fb2119313c743ffb8553a0c10/c5200eb30f2442a712d70a38d143ad4bd31302c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20a0a9070cf3bc7e800cde4e101babd/5782d6ca7bcb0a46d71c7da46b63f6246a60afe6.jpg
装甲团编制1942年,TOE17-11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a1d889bacaf2eddd4f149e1bd110102/ac47aec379310a556f0d2869b74543a9832610f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fd3317e572c11dfded1bf2b53266255/8a29cdbf6c81800a94d27f93b13533fa838b47ed.jpg
装甲步兵团编制1942年,TOE7-21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6784879b31c8701d6b6b2ee177e9e6e/d72595eef01f3a2955fe23539925bc315d607cee.jpg
中型坦克营编制1942年,TOE17-25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cae6aac4c086e066aa83f4332097b5a/906248540923dd54d27951f5d109b3de9d824892.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d9b4ebd01e9390156028d364bed54f9/b0b5b64543a982262ebeddba8a82b9014b90eba6.jpg
轻型坦克营编制1942年,TOE17-25

美国陆军对于凯塞林山口失败的总结中,部队糟糕的分散部署成为最主要的结论,内容将会包含在下一章战术中。然而,部队在编制上依然存在问题,即使在1942年初进行过重组,装甲师中坦克力量和步兵的平衡还是做得糟糕,坦克数量仍然太多,步兵却太脆弱。在北非战役中,装甲师的防御战斗经常需要从友邻步兵师借调步兵单位加强给装甲战斗群司令部。结果,麦克奈尔下令装甲师再次改革,装甲团一级单位也被取消,裁撤3个坦克营后整师只留下3个坦克营,使得坦克-步兵-炮兵比例成为1:1:1。装甲团编制消失后,全师的9个战斗营被分配进3个战斗群司令部,即CCA、CCB和CCR(R=Reserve)。

对于1943年9月新编制也产生了争论,由于前装甲部队司令部领导人、现任新的欧洲战区美国陆军指挥官之一,贾库伯·戴维斯和AGF领导人麦克奈尔的矛盾,这一改编多有拖延。前者强行让手中的第2、3装甲师未进行改变,从而在拥有3个CC的同时,保证了较强的坦克实力,这一改造过的老编制被顺水推舟地称为“1942年重型编制”并被部分国内刊物以讹传讹地认定是并行的两套正式编制。不过他无力改变国内的新师的改编,因此除这两个师之外的装甲师都被改编成了43年的“轻型编制”。唯一的意外是在北非被蹂躏地半身不遂的第1装甲师,AGF和麦克奈尔达成妥协,同意它在重建中保留1942年的“重型”编制,直到下一次重建和长期修整再更换成43年编制,1装要到安奇奥登陆和攻占罗马才会重新回到战场。

装甲步兵营编制1942年,TOE7-25

脱壳穿甲弹 发表于 2013-10-25 15:26

{:04:}我说这么怎么眼熟...当年翻着玩的东西又给人挖出来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美国陆军装甲单位1942~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