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帽穿甲弹的结构演化过程小考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7-8 02:14 编辑最近论坛里关于被帽穿甲弹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特别是美国的米德维尔1916型穿甲弹的历史定位问题,是焦点所在
这个话题颇有意思,我先开个头,抛砖引玉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被帽穿甲弹的进化史
这种是早期的7寸穿甲弹,左侧是无被帽穿甲弹,中间和右侧的是软被帽穿甲弹
中间那种是非常典型的软被帽穿甲弹的结构,下面我们还将在英国和德国的炮弹上再次见到这种被帽中心处向内凹陷的设计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639um8zympqm2wymmyy.jpg
这种是米德维尔1916型软被帽穿甲弹,14寸的,被帽结构已经比较接近后世的硬被帽穿甲弹了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758hh9939ieazzhjm9i.jpg
这种是二战时期的硬被帽穿甲弹,左侧是8寸标准弹,右侧是8寸超重弹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844chlal89lm08v7pb1.jpg
可以看出美国的米德维尔1916型软被帽穿甲弹的被帽比较完满,要比早期的软被帽穿甲弹先进一些,但由于不是硬被帽,所以比起后来的硬被帽穿甲弹还是有差距
综合美国人的报告(OP-8 Armor Quality, Test and Penetration)中的数据和结论来看,米德维尔1916型软被帽穿甲弹具有几乎可以比肩硬被帽穿甲弹的穿甲性能,但是在大角度入射时依然存在弹体破损的问题
再来看看英国的被帽穿甲弹
这种是一战时期的15寸软被帽穿甲弹,其结构跟美国早期的软被帽穿甲弹是一样的,比米德维尔1916型落后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901ust1trfzgtdu0ziw.jpg
这种是二战时期的15寸硬被帽穿甲弹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901e6qtm4lbvkol8yf4.jpg
最后再看看德国的被帽穿甲弹
这个图中展示的全部都是28cm穿甲弹,从左至右分别是28cm L2.6型穿甲弹(配备于前无畏舰)、28cm L3.2型穿甲弹(配备于无畏舰)、28cm L3.7型穿甲弹(配备于德意志级)、以及28cm L4.4型穿甲弹(配备于沙恩霍斯特级)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901f50kaqjvkrr8a565.jpg 请问日德兰德国用的就是硬被冒吗? GREEN BOY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11/15/1650467mzlfo0bs0blqm7s.gif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1-31 22:34 编辑
德国和英国硬被帽穿甲弹的被帽上,有一个类似激波锥状的凸起,这个似乎是德国人发明的,奥匈的硬被帽弹上没这个结构,谁知道这玩意有啥用处?
奥匈的35cm硬被帽穿甲弹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3336cqnh3rgrbbaprxn4.jpg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1-21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和英国硬被帽穿甲弹的被帽上,有一个类似激波锥状的凸起,这个似乎是德国人发明的,奥匈的硬被帽弹上没 ...
好图
谢土豪熊了
一直没机会见到奥国的APC真面目
根据普通的力学原理,面对垂直的装甲,带突起的尖头弹应该更好吧,平头弹适合攻击倾斜装甲 看了navweapon的介绍,似乎软被帽和硬被帽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
蝗国的91也没有凸起部分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3-11-21 2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蝗国的91也没有凸起部分
91式穿甲弹,皇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91式上那种两段式可分离的被帽在保证了水中弹道的同时也兼顾了穿甲性能。
老式的5号穿甲弹和88式穿甲弹倒是没见过,不知道结构是啥样的,或许会有一些英国设计的影子。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1-21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1式穿甲弹,皇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91式上那种两段式可分离的被帽在保证了水中弹道的同时也兼顾 ...
那么奥匈的APC是不是也是为了考虑水中弹效果呢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3-11-21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奥匈的APC是不是也是为了考虑水中弹效果呢
91的原理是头部平的物体在水中运动更稳定,也就是平头弹水中存速更好
所以91的风帽是入水就碎,然后平头的被帽就当风帽用了,奥匈的风帽不能提前分离压根不存在这个问题
倒是法国APC也是两段式风帽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1-22 04:41 编辑
o平阳公主o 发表于 2013-11-21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奥匈的APC是不是也是为了考虑水中弹效果呢
言谈常教大神服,干货每被网友妒,女王好厉害
对马水中弹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11/15/1650467mzlfo0bs0blqm7s.gif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11-21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1的原理是头部平的物体在水中运动更稳定,也就是平头弹水中存速更好
所以91的风帽是入水就碎,然后平头 ...
风帽着水不脱落的几率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否则人们也不会把染色剂塞进风帽里。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1-31 22:30 编辑
结合我一楼发的图,以及藤本喜奶熊发的图,画了张英国15寸被帽穿甲弹的不完全版图解进化史,图中还缺了Mark III A(著名的Greenboy),Mark XIII A(二战时期部分未改装的老舰用的弹,胡德死的时候用的应该就是这种弹),以及Mark XVII B(6crh弹,二战前夕出现的新弹)这几种比较知名的型号
可以看出,Mark I A与Mark II A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装药腔的形状上,另外被帽造型也略有差别,从平头改成了略微内凹的结构;Mark II A与Mark V A的主要区别是被帽材质与结构(软被帽和硬被帽的差别);Mark V A和Mark XXII A的主要差别在于风帽形状和长度(4crh与6crh的区别)
实际上被帽从软至硬的变化过程,应该是发生于Mark II A和Mark III A之间的,而风帽从短到长的变化过程,应该是发生于Mark XIII A和Mark XVII B之间的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2903p6rp56g6ogk65box.jpg go229 发表于 2013-11-21 2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风帽着水不脱落的几率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否则人们也不会把染色剂塞进风帽里。 ...
法国弹风帽有炸药啊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11-22 16: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法国弹风帽有炸药啊
法国人希望用炸药让染色效果更好,其他的像美国之类的直接在风帽里面塞染色剂包,并没有使用炸药辅助。在德国方面,有一个更直观的战例用作说明:丹麦海峡之战后不久,俾斯麦曾经以主炮射击英国驱逐舰祖鲁号(HMS Zulu),没有直接命中,但是一发380弹的风帽溅落在英国驱逐舰上,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俾斯麦的炮弹并没有特别针对水中弹道优化,可见,风帽在炮弹入水时掉落是常态。 平头硬被帽穿甲效果在倾角比较大的时候会不会不如有凸起的。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4-1-31 22:34 编辑
更新一张图,收录于1922年出版的美国岸炮教范中的16英寸/50倍经 M1919型岸炮所配的2,340磅穿甲弹。
从结构上来看,该弹的设计相当现代化。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31/223337dp4w8fqof8oz8z8a.jpg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13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更新一张图,收录于1922年出版的美国岸炮教范中的16英寸/50倍经 M1919型岸炮所配的2,340磅穿甲弹。
从结构 ...
77有没有老衲的16寸炮弹的图啊,据说那玩意的形状才是造成MK1身管寿命杯具的元凶 necrons 发表于 2013-12-13 1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7有没有老衲的16寸炮弹的图啊,据说那玩意的形状才是造成MK1身管寿命杯具的元凶 ...
外形长这样,结构图目前还没有见过
话说大大能否给每一种炮弹的名称旁用括号表明下它的服役时间?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