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世纪的军舰这么喜欢用冲角型舰首?
最近无事又翻了翻本版的旧帖子,发现19世纪建造的那些前无畏绝大部分都采用冲角型舰首,这种舰首不仅对航速有不利影响,而且撞击战术除了在利萨海战中起过作用外,19世纪末至1910年前的大部分海战根本就没有被敌方撞沉过的主力舰,反而被自家军舰撞沉的倒是有好几条(悲摧的日本人)。我记得英国的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就用的是飞剪首,按理说在19世纪末是海军技术大发展的时候,如果因为利萨海战的影响造成早期铁甲舰青睐冲角型舰首,那到1890年以后,冲角型舰首的不足应该也有所了解了,不说全部军舰不用,至少也要尝试一下用其它航首吧,可我看1900前开工的军舰绝大部分还是冲角首啊。
利萨海战的总结 1-火炮威力不足。
2-交战距离近。 要知道利萨海战可是1866年发生的,在那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年代里,一项并不合理的技术能保持3、40年的生命力总有点深层次的原因吧。 习惯成自然,没准能用上 本帖最后由 zhoufengt 于 2014-3-18 21:09 编辑
hxfssl 发表于 2014-3-18 19:59
要知道利萨海战可是1866年发生的,在那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年代里,一项并不合理的技术能保持3、40年的生命 ...
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当时的设计师并不知道冲角不合理,只知道有一个成功的先例可以模仿,不然就不会有撞击巡洋舰的诞生了。
应该说在中等口径火炮速射普及前,冲角都是有用的。甲午中致远的冲撞企图失败了,如果冲撞成功,也许冲角艏还能再延续20年。
利萨海战的启发 冲角,舰首对敌战术。都是受利萨海战经验的影响,毕竟那个时候谁对新技术都没吃透都还处在摸索的时期。 撞击战术最终被淘汰是因为鱼雷的发展。
而你看看19世纪鱼雷那个蛋疼的速度、射程、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技术都没吃透都还处在摸索的时期。 2237184455 发表于 2014-3-23 13:40
新技术都没吃透都还处在摸索的时期。
飞剪首之类又不算新技术,英国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就是飞剪首。 slcm 发表于 2014-3-22 16:38
冲角,舰首对敌战术。都是受利萨海战经验的影响,毕竟那个时候谁对新技术都没吃透都还处在摸索的时期。 ...
飞剪首又不是新技术。 冲角被认为是大杀器,以及当时的人没法具备后人的眼光。 一战时那些老船好像比较喜欢用撞击来对付潜艇。。。是不是也有舰首的原因在里面 利萨海战中.火炮只扮演了压制的角色,真正负责击沉的还是撞角。
按照世界海军史和铁甲舰时代海上战争的话。火炮和装甲的谁强谁弱仍未确定。为了军舰的安全,多数国家一直到无畏前依然在他们的船上安装撞角 在没哟成熟的海战先例面前,仅有的实战就是最好的样本。
很不幸的是利萨海战竟然狗屎运般的胜利了。
虽然80年代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冲角战术和当时出现的侧舷炮齐射战术有矛盾,但是还是那句话,仅有的实战就是最好的样本!
如果甲午海战邓半吊子的致远舰真的冲阵成功将吉野号撞废了或者撞沉了,那冲角肯定还会坚挺,知道被大口径远程重炮取代。 我记得当时在《战争史研究》中看日本海军史话的时候看到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新造的一级战舰上同级的两艘就采用不同的舰首以进行对比,结果飞剪首全面胜出。
想问一下,同样的船型,同样的排水量和动力,采用飞剪首的船比冲角首的船能快上多少? hxfssl 发表于 2014-3-31 22:14
我记得当时在《战争史研究》中看日本海军史话的时候看到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新造的一级战舰上同级的两艘就采 ...
你可以用sps自己设计一个试一试
飞剪艏的优势不光在于航速,还有助于提高适航性,减小舰艏上浪,避免埋首,提供更多的储备浮力 zhoufengt 发表于 2014-4-5 17:39
你可以用sps自己设计一个试一试
飞剪艏的优势不光在于航速,还有助于提高适航性,减小舰艏上浪,避免埋首 ...
SPS没分别 hxfssl 发表于 2014-3-31 22:14
我记得当时在《战争史研究》中看日本海军史话的时候看到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新造的一级战舰上同级的两艘就采 ...
好像是0.5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