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KN
发表于 2014-10-16 22:17
学习了,谢谢楼主。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日本在43年到44年的飞行员训练数量不是有过一次暴涨吗?后来好像都涨到几万人了?他们是怎么维持训练时间的?(我初中生读书少请您不要见怪……)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7 16:06
KA-KN 发表于 2014-10-16 22:17
学习了,谢谢楼主。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日本在43年到44年的飞行员训练数量不是有过一次暴涨吗?后来好像都涨 ...
不客气,我今天能回自己家,翻下书看看。其实人数大爆炸是43年入队的特丙飞,丙飞,甲,乙飞,特乙飞和飞行学生,其中只有特丙飞,特乙飞,丙飞和飞学参加了最后阶段战斗和特攻
KA-KN
发表于 2014-10-17 17:50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7 16:06
不客气,我今天能回自己家,翻下书看看。其实人数大爆炸是43年入队的特丙飞,丙飞,甲,乙飞,特乙飞和飞 ...
了解了,谢谢~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7 21:05
KA-KN 发表于 2014-10-17 17:50
了解了,谢谢~
甲飞,1942年的4月10期,1097人,10月11期1191人,学期1年,战殁合计1510人。1943年4~8月,招募第12期,3215人,学业期为1年6个月。10~12月,招募第13期,27988人,学业期为六个月。仅12期和13期部分人员参战,战殁人数为1834人。
44年招募14~15期,78027人,战殁人数838人。45年招募16期,25034人,战殁者130人。
乙飞,41年招募16~17期,2446人,学业期2年,战殁数不详,42年招募18~19期,2980人,学业期2年,战殁513人。43年招募20~21期,7310人,学业期2年六个月和2年,战殁数186人
丙飞各期变化幅度不大,42年,10~15加特14~15,合计3113人,学业期3个月内,43年16~17期,1294人,学业期3个月以内,战殁776人。
预备学生,42年9~12期,239人。43年13~14期, 8182人。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7 21:15
KA-KN 发表于 2014-10-17 17:50
了解了,谢谢~
日本教练机保有量,开战是510,42年底636,44年初1671,终战时2515架。
42年毕业的各届学生,尚能保证200小时/70小时的训练量,43年期降低毕业时实战机型训练时间(教练机卒业时130小时不砍),转由各飞行队代训,保持一年飞行300小时。44年起,各届学生超员严重,教官、汽油和飞机均不足,45年3月停止前,毕业生降为100小时/30小时训练量。
KA-KN
发表于 2014-10-18 12:37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7 21:15
日本教练机保有量,开战是510,42年底636,44年初1671,终战时2515架。
谢谢,再问一下,“200小时/70小时的训练量”是指教练机和实战机型的训练量还是什么训练量?
jerrydong
发表于 2014-10-18 19:29
KA-KN 发表于 2014-10-18 12:37
谢谢,再问一下,“200小时/70小时的训练量”是指教练机和实战机型的训练量还是什么训练量? ...
总飞行时间和九六舰战早期实战机型与现役实战机型飞行时间
a5mg4n
发表于 2015-3-19 17:38
solamnia_ 发表于 2014-7-16 06:37
小泽战前捣鼓这个的时候军内就已经有人批评这招是把飞机当炮弹用了。
而且飞行员练度这个问题,普通飞行员 ...
四航戰在打完萊特灣之後還提出要在艦橋附近設置一個雷達指揮所(電測指揮所),避免多處雷達互相不協調的問題
恐怕馬里亞納時日本人不知道啥叫CIC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9 21:36
a5mg4n 发表于 2015-3-19 17:38
四航戰在打完萊特灣之後還提出要在艦橋附近設置一個雷達指揮所(電測指揮所),避免多處雷達互相不協調的問 ...
那也要先把PPI平面地图显示器先搞出来,美国人英国人一开始就搞了雷達指揮所,但没有PPI这种可以同时标定多个敌我目标的距离方位(以及和周边地理的相对位置)的雷达显屏,单凭多个单一参数显屏的数据,要想即时在图版上标定并且不断更新,频率要应对实际作战时机,难啊,美国也是在PPI配合微波搜索雷达SG服役后快一年才建立CIC规范的。
a5mg4n
发表于 2015-3-20 01:21
本帖最后由 a5mg4n 于 2015-3-20 01:26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9 21:36
那也要先把PPI平面地图显示器先搞出来,美国人英国人一开始就搞了雷達指揮所,但没有PPI这种可以同时标定 ...
恐怕只能靠鐵板和磁鐵了,當時IJN還要求相關人手有一定的數學水平好進行基於人腦的航跡融合
不過在水下作戰部分直到70年代RN官方視頻中還是用人工標圖和磁鐵,不知是為了保密或就是如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2I-nSgQek
(從7分半左右開始)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0 12:17
a5mg4n 发表于 2015-3-20 01:21
恐怕只能靠鐵板和磁鐵了,當時IJN還要求相關人手有一定的數學水平好進行基於人腦的航跡融合
不過在水下作 ...
航海和火控牵涉到作图演算,都要有高中至大学的数学水平,各国都一样吧。
那个视频没问题,美军二战CIC也用底部打光的作图桌板来追踪水面水底目标(通常只追一个,距离方位变化有限),那种同心圆透明作图墙板是追踪空中目标(一般不止一个,而且可能是全方位逼近的)或显示战场态势用的战术图。那时没有电子记录器,雷达讯号无法储存及再调出使用(70年代也许有磁带记录器,但肯定无法立即读取数据),都是人手根据讯号连续作图在纸上或间歇性的照相留底。
beiyu
发表于 2017-2-3 23:06
本帖最后由 beiyu 于 2017-2-3 23:08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0 12:17
航海和火控牵涉到作图演算,都要有高中至大学的数学水平,各国都一样吧。
那个视频没问题,美军二战CIC ...
前辈请教下,是否有更详细一些关于2战美军CIC的描述,比如条令、规范、细节、回忆之类的文字?对当时如果实现空中指挥非常好奇,但却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benzheng
发表于 2017-2-3 23:26
本帖最后由 benzheng 于 2017-2-4 00:04 编辑
beiyu 发表于 2017-2-3 23:06
前辈请教下,是否有更详细一些关于2战美军CIC的描述,比如条令、规范、细节、回忆之类的文字?对当时如果 ...
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N/ref/CIC-RADSIX/index.html
http://www.maritime.org/doc/cic/index.htm
http://destroyerhistory.org/assets/pdf/430624CICHandbook.pdf
beiyu
发表于 2017-2-3 23:47
benzheng 发表于 2017-2-3 23:26
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N/ref/CIC-RADSIX/index.html
真是太感谢了!{:11:}
这是SOP文件了。另外请教有没有对当时CIC系统的评估一类的资料,即,当时的CIC有何缺点,是否向马老说的那样,描迹板是否只能跟踪多少多少个目标,再多就根本过来了
另外还在想一种假设——如果当时能够用电子管计算机实现多普勒分析,可以研发出简单的多普勒雷达的话,对CIC有那些方面的提升?
问的似乎多了,打扰打扰。
benzheng
发表于 2017-2-4 00:10
beiyu 发表于 2017-2-3 23:47
真是太感谢了!
这是SOP文件了。另外请教有没有对当时CIC系统的评估一类的资料,即,当时的CIC ...
这些问题我就不清楚了,还是等马老回答吧
只记得马老曾经说过CIC的目标指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