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长剑——腓特烈大帝级超级战列舰
本帖最后由 死神之炮 于 2014-7-24 18:57 编辑建造背景
由于北洋水师的战死官兵转生到另一个世界并展开奋斗,导致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后世世界。
后世世界的1934年,由于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内部斗争,平贺让被挤出舰政本部。由于德国此时开始重建海军,平贺便前往德国,愿意帮助德国设计新式战列舰。在1936年时,设计了一款以长门号战列舰为基础、结合德国的大西洋艏与巡洋舰艉加上自己非常满意的倾斜装甲设计、搭载德国根据大贝莎进行改进研制的420mm舰炮的新版俾斯麦号战列舰,并提交元首审核通过,于1937年正式开工。随后于1938年完成四艘俾斯麦级舰体建造并下水,获得元首命名为“俾斯麦号”和“提尔匹茨号”、”毛奇号“、”施里芬号“。最终于1940年四艘战舰同时完工,参与了后来的莱茵演习行动。
由于德国海军情报部门获知英国正在建造搭载457mm的狮级战列舰(后世世界为暴怒级准备的457mm主炮)和前卫级战列舰,以及日本的四艘由藤本喜久雄设计的搭载510mm主炮的大和级战列舰加上由后世世界中国建造的搭载460mm舰炮的军神级(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名将命名的超战舰)战列舰的即将完工,给元首极大的刺激,便提出设计搭载”多拉“巨炮的超级战列舰以压制后世世界列强海军的所有战列舰,由之前设计过后世世界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平贺负责。平贺在经过计算后发现,搭载多拉的巨炮其吨位巨大,德国境内及其控制的港口均不适合停泊此类超战舰,便向元首提议建造口径缩小为600mm、吨位为20万吨级的超战舰。元首听完便对平贺发出”元首的愤怒“,但平贺坚持己见,强烈要求缩小火炮口径,并以事实证明600mm口径火炮比800mm口径火炮的实用性强(参见后世世界德国对马其诺防线的攻击作战中德军800mm多拉和600mm卡尔的表现情况);迫不得已,元首只能接受使用600mm改进型火炮的意见,并让平贺快速进行设计。在平贺带领自己的设计团队的拼命工作之下,用了半年时间交出了全部的设计图纸,并在1940年开工建造四艘同级战舰,1941年5月27日,首舰船体完工下水。而在此之前五天,平贺让因心脏病去世,为了纪念为德国努力工作并作出贡献的平贺,元首特许在下水典礼当日,举行追悼仪式,纪念平贺。悼念仪式之后,开始新船下水典礼,由于新船船体巨大,被元首命名为”腓特烈大帝号“,以纪念为德国奠定武装统一基础的腓特烈大帝;1942年10月10日完工。二号舰1941年6月22日下水,当日德军开始对苏联展开攻势,便命名为”巴巴罗萨号“,以纪念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一世皇帝;1942年11月20日完工。三号舰1941年7月19日下水,由于是普法战争爆发71周年,便命名为‘威廉一世号”,以纪念创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威廉一世皇帝;1943年1月1日完工。四号舰1941年8月1日下水,由于是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7周年,元首很不情愿的以“威廉二世号”命名,以纪念两个月前死掉的威廉二世皇帝;1943年2月22日完工。
性能
船体外观:本船船体的长宽比为 6.43 : 1,使得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样又会产生航速降低的问题,尽管当时德国拥有最好的军舰用柴油机技术和蒸汽轮机技术,但是那样子的话,对燃料的消耗还是很大的;对于此时德国海军所采用的破交战战略而言,小燃料搭载量是不能容许的。所以在动力系统改进的同时,加设长度为6米的球鼻,以减少兴波阻力。为了增强在高危海况下的稳定能力,在船舷已经设有鳍板的同时,增设了两组重达七十吨、面积超过十五平方米的可伸缩的稳定翼。为了有效的发挥这样的船体的易操作性,平贺首次在腓特烈大帝级战列舰上安装舷侧推进器三组(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可以用侧板关闭,使用时再打开)并和双方向舵一同发挥作用,使操作变得非常轻松。船首还是大西洋艏,以应对大西洋的恶劣气候;船尾为巡洋舰艉,有利于高航速发挥。本舰为平甲板。
火炮:本船搭载的主炮为SK-C/40型45倍径600mm主炮,这种炮是根据后世世界研制的600mm卡尔列车炮改进而来的无后座力舰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上(平贺操刀的,炮塔外形像长门型的炮塔外形),每门备弹150发,加上库存总计配置2400发。炮口初速820米/秒,俯仰角范围为-5/+45度,俯仰速度10度/秒,火炮射界为240度。由于采用法国海军黎塞留级战列舰上得到广泛运用的半柔性链式装填机,使得火炮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填,扬弹速度理论为3发每分钟。使用的炮弹为机密A型穿甲弹(对陆上要塞攻击用)和机密B型穿甲弹(从日本海军那边获得的被帽平头穿甲弹技术,即水中弹)与高爆弹。最大射程为54公里。
副炮分为一级副炮和二级副炮。一级副炮为原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德意志级装甲舰上搭载的三连装280毫米/L54.5 SK C/34主炮(实际是11英寸,283毫米)四座;二级副炮为德国海军所有大型军舰上搭载的150毫米/L55 SK-C/28火炮六座。在藤本的原设计方案中,没有283mm火炮的影子,但由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在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荣号航空母舰的作战中的优异表现,元首特别希望283成为该新战舰的副炮。但平贺坚持己见,最后达成妥协,安装了四座283mm三联装火炮,并保留六座150mm双联装火炮。这里对这两种火炮的性能不过多描述。
高炮主要为双联装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高炮和根据法国海军的Model1935型48倍径37高炮的基础上研制的37毫米/L83 SK-C/30双联装高炮。105高炮配置12座、37高炮配置26座。37高炮除战斗射速之外,没有其他变化(战斗射速165到172发)
装甲防护:由于本舰由平贺操刀设计,采用倾斜装甲设计,所以只需要安装400mm优质向内18度倾斜装甲,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倾斜安置的400mm装甲能够发挥480mm垂直装甲应当发挥的效果。上部侧装甲为倾斜三十度布置的320mm装甲,可以抗最大口径510mm炮弹的打击。由于俯冲轰炸机技术的发展,装甲甲板成为必须安装的,以用来对抗俯冲轰炸机投下的普遍采用的250公斤炸弹,所以平贺采用了克虏伯公司生产的150mm特种装甲钢,其性能实际上可以扛得住米帝的1000磅炸弹。对鱼雷防护方面,为了防范像日本海军的九三式纯氧鱼雷那样的变态鱼雷以及日本海军510mm的水中弹,平贺采用了两重防鱼雷隔舱加双重底,所谓两重防鱼雷隔舱即在两舷设置两重宽为4米的鱼雷隔舱,并将两重防鱼雷隔舱分为上中下三层,外重防鱼雷隔舱放置在O级战列巡洋舰中有效运用的泡沫材料以吸收鱼雷爆炸冲击能量,内重为注排水室,以注水的形式保持平衡。炮塔防护方面,由于目前最大口径的舰炮为510mm,所以在防护上,效法长门级的炮塔(没办法,谁让平贺设计过的所有战列舰开头就是长门级),结合德国的高质量装甲钢,做出了质量轻且防护能力更强的炮塔。其余和前世历史上的一样。
动力系统:本舰由于德国海军确定远洋破交战战略,高航程成为每一个德国军舰必须要具备的。因此装备功率大、耗油小的柴油机是最明智的选择。德国的柴油机技术原于1897年,由狄赛尔设计制作的狄赛尔机开始。在一战时期就有计划在战列舰上安装柴油机,不过这个直到元首上台之后才实现。但德国舰用柴油机技术并没有受到此因素在一次大战结束后的和平时期中断过,并最后发展出了装在德意志级装甲舰上的9缸二行程MAN柴油机与在后来德国海军为O型战列巡洋舰准备的24汽缸柴油发动机。但由于这样的军舰还要拥有30节的高速,以便将来能够担当航母机动舰队的旗舰,平贺将八台MAN24缸柴油机和五台奔驰公司制作的以Me262搭载的航空涡轮引擎为基础,研发的大型燃气涡轮引擎组合,以柴燃混合动力推动船的前进,并以瓦格纳式高压重油专烧锅炉24座作为动力来源,使战舰具备了30节的航速
火控:该型舰配置火控的方式,和俾斯麦级一样,在前后桅楼设有两处。前桅楼顶端安装有FuMO23型雷达和大型光学测距仪,FuMO23 雷达的矩形天线高2 米,宽4 米,工作频率为368兆赫,波长约为81 厘米,最大作用距离约为25 千米。和前世不同的是,此时的德国海军的雷达,已经装备了P型显示器,使其巨大的600mm大炮可以用雷达火控进行精确打击,并用FuMO23雷达和10.5米测距仪转塔组合使用,从而避免雷达火控的时候造成的误差,将误差用目视弥补。前桅楼柱型装甲结构一直向下伸延到装甲甲板下的火控解算舱。后部舰桥正下方的装甲带甲板同样设置了解算舱(所谓的解算舱实际是多炮塔的射击指挥仪舱)。德国的机电式射击指挥仪非常庞大和复杂,能够直接连接主炮塔控制机电气柜控制主炮塔,同时解算结果用机电刻度盘显示在相关指挥舱室。但是其精度和可靠性依旧非常高。除测距仪雷达转塔安装了10.5 米光学测距仪外,主炮炮塔安装了独立的15 米测距仪,便于在指挥转塔失效后,继续按炮长电话口令进行测距和火控射击,但此时火控弹着散布要大很多。283、150副炮的炮塔上都装有独立的测距仪,对空射击的火控站分别有4 处,有球型防护罩,设置在4 处的对空火控站都配置了1座4.5 米测距仪。105 毫米高炮与37mm高炮有随动系统,可以分别与相应的火控站连接进行自动控制。
航空兵装与救生艇与人员:腓特烈大帝级的航空装置是放置在舰尾,由于没有大和级那样设置机库,使得舰载机必须安置在露天的飞行甲板。配置4架Ar-196水上飞机担当侦查和校射任务。救生艇为八艘大型救生艇(载员800)和若干充气救生艇,以满足需要。配置人员5500人。
战史
慢慢YY中........
腓特烈大帝 , 德国 超级战列舰 下水日期 1941
排水量:
183,077 吨 轻载; 192,520 吨 标准; 203,819 吨 正常; 212,859 吨 满载
尺寸: 全长 / 水线 x 最大宽度 x 吃水
1,204.70 英尺 / 1,181.10 英尺 x 183.73 英尺 x 49.21 英尺 (正常装载)
367.19 米 / 360.00 米 x 56.00 米x 15.00 米
军备:
8 - 23.62英寸 / 600 毫米 火炮 (4x2 火炮), 6,590.56磅 / 2,989.43千克 炮弹, 1941 式
后膛炮 安装 在科尔斯/爱立信式旋转炮塔内 安装
在中心线艏尾, 均匀分布 , 2 升高的炮座
12 - 11.14英寸 / 283 毫米 火炮 (4 炮座), 691.56磅 / 313.69千克 炮弹, 1941 式
后膛炮 安装 在科尔斯/爱立信式旋转炮塔内 安装
在两侧, 均匀分布 , 4 升高的火炮
12 - 5.91英寸 / 150 毫米 火炮 (6x2 火炮), 102.98磅 / 46.71千克 炮弹, 1941 式
后膛炮 安装 在科尔斯/爱立信式旋转炮塔内 安装
在两侧, 全在船中部 , 3 升高的炮座
24 - 4.13英寸 / 105 毫米 火炮 (12x2 火炮), 35.32磅 / 16.02千克 炮弹, 1941 式
高平两用炮 安装 在甲板炮座上 安装
在两侧, 全在船中部 , 6 升高的炮座 - 背负式
52 - 1.46英寸 / 37.0 毫米 火炮 (26x2 火炮), 1.55磅 / 0.70千克 炮弹, 1941 式
机关炮 安装 在甲板炮座上 安装
在两侧, 全在船中部 , 13 升高的炮座 - 背负式
舷侧重量 63,187 磅 / 28,661 千克
每炮备弹,主炮组: 150
装甲:
- 装甲带: 宽度(最大) 长度 (平均) 高度 (平均)
主要: 15.7英寸 / 400 毫米 767.72 英尺 / 234.00 米 16.27 英尺 / 4.96 米
艏艉: 3.94英寸 / 100 毫米 413.35 英尺 / 125.99 米 16.27 英尺 / 4.96 米
上部: 12.6英寸 / 320 毫米 767.72 英尺 / 234.00 米 8.01 英尺 / 2.44 米
主装甲带覆盖 100% 的正常长度
- 鱼雷防护壁 :
7.87英寸 / 200 毫米 767.72 英尺 / 234.00 米 47.47 英尺 / 14.47 米
- 火炮 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塔座/地井改速射炮 (最大)
主炮组: 15.7英寸 / 400 毫米 7.99英寸 / 203 毫米 3.94英寸 / 100 毫米
二级: 11.0英寸 / 280 毫米 5.91英寸 / 150 毫米 3.15英寸 / 80 毫米
三级: 5.91英寸 / 150 毫米 3.15英寸 / 80 毫米 1.57英寸 / 40 毫米
四级: 1.57英寸 / 40 毫米 0.79英寸 / 20 毫米 0.79英寸 / 20 毫米
- 装甲甲板: 5.91英寸 / 150 毫米, 指挥塔: 15.75英寸 / 400 毫米
轮机组: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加上柴油发动机,
齿轮传动 , 5 轴, 371,877 轴马力 / 277,421 千瓦 = 30.00 节
航程 15,000海里 在15.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燃料仓载重 = 20,338 吨
人员配制:
4,795 - 6,235
耗资:
£89.131 百万 / $ 356.523 百万
正常排水量分配重量:
武装: 7,898 吨, 3.9%
装甲: 62,117 吨, 30.5%
- 装甲带: 13,025 吨, 6.4%
- 鱼雷防护壁: 10,618 吨, 5.2%
- 武装: 18,836 吨, 9.2%
- 装甲甲板: 18,462 吨, 9.1%
- 指挥塔: 1,175 吨, 0.6%
轮机组: 9,828 吨, 4.8%
船身, 配件& 设备: 101,734 吨, 49.9%
燃料,弹药和补给: 20,742 吨, 10.2%
杂项重量: 1,500 吨, 0.7%
全面生存力和抗浪能力:
生存力 (击沉该舰所需的非致命贯穿命中弹):
370,487 磅 / 168,050 千克 = 56.2 x 23.6 英寸 / 600 毫米 炮弹 或 127.6 枚 鱼雷
稳定性 (低于1.00为不牢固): 1.21
定倾中心高度 17.7 英尺 / 5.4 米
横摇周期: 18.4 秒
稳定性 - 作为炮击平台 (平均 = 50 %): 54 %
- 后座力效果 (限制角不应超过1.00): 0.25
航洋性能(平均 = 1.00): 1.07
船体线形特征:
船体有充足的舱板
填充系数: 0.668
长宽比: 6.43 : 1
船身长度因素下'正常速度': 34.37 节
动力转到波的形成在最高航速: 46 %
调整 (最大稳定性 = 0, 最大坚固性 = 100): 50
船艏像 (正数角 = 船艏像向前): 20.00 度角
尾外伸部分: 9.84 英尺 / 3.00 米
干舷高度 (% = 测量位置同总长的百分比):
- 船首: 37.80 英尺 / 11.52 米
- 前甲板( 25%): 24.05 英尺 / 7.33 米
- 中央 ( 65%): 24.05 英尺 / 7.33 米
- 后甲板 ( 10%): 24.05 英尺 / 7.33 米
- 船尾: 24.05 英尺 / 7.33 m
- 平均干舷高度: 25.42 英尺 / 7.75 米
船前部易上浪
船空间,动力和评价:
空间 - 船体水线下(弹药库/轮机仓, 低= 更好): 53.3%
- 水线以上 (生活/工作区, 高 = 更好): 161.4%
水上机区域: 168,989 平方英尺 或 15,700 平方米
排水量 因素 (排水量 / 装载): 139%
结构重量 / 船体表面面积: 482 磅/平方英尺 或 2,353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 (相对值):
- 横截面强度: 1.64
- 纵向强度: 1.42
- 综合强度: 1.47
优秀的轮机仓,储物仓,水密仓的船体空间
优秀的人员生活和工作区域
同樣的噸位我可以裝12門多拉 lse 发表于 2014-7-23 00:14
同樣的噸位我可以裝12門多拉
多拉上舰不划算 本帖最后由 badcat009 于 2014-7-23 17:37 编辑
我居然耐心地看完了。。。 本帖最后由 ifox1401 于 2014-7-23 21:48 编辑
感觉浪费了好多吨位啊。。。。
================================
用你的数据稍微修改了一下。菜鸟一枚,一起讨论讨论吧{:40:}
================================
腓特烈大帝, 德国 超级战列舰 下水 1941
排水量:
125,890 吨 空载; 134,996 吨 标准; 143,952 吨 正常; 151,118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1,137.30 英尺 / 1,099.08 英尺) x 170.60 英尺 x (45.93 / 47.79 英尺)
(346.65 m / 335.00 m) x 52.00 mx (14.00 / 14.57 m)
武器:
8 - 23.62" / 600 mm 45.0 倍径 火炮 - 7,749.25磅 / 3,515.0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41 Model
4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2 抬高的炮座
12 - 11.14" / 283 mm 50.0 倍径 火炮 - 727.53磅 / 330.0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41 Model
4 独立3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2 - 5.91" / 150 mm 50.0 倍径 火炮 - 99.21磅 / 45.0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速射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1 Model
6 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24 - 4.13" / 105 mm 50.0 倍径 火炮 - 33.07磅 / 15.00千克 炮弹, 300 每门炮
高平两用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1 Model
12 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2 抬高的炮座
52 - 1.46" / 37.0 mm 80.0 倍径 火炮 - 1.76磅 / 0.80千克 炮弹, 2,00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41 Model
10 双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0 抬高的炮座
16 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16 两倍 抬高的炮座
船侧重量 72,800 磅 / 33,022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16.5" / 420 mm 682.41 英尺 / 208.00 m 26.25 英尺 / 8.00 m
艏艉: 3.15" / 80 mm 393.70 英尺 / 120.00 m 16.40 英尺 / 5.00 m
22.97 英尺 / 7.00 m 无装甲艏艉
上部: 8.27" / 210 mm 682.41 英尺 / 208.00 m 9.84 英尺 / 3.00 m
主装甲带覆盖 96%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没有完全覆盖弹药和动力舱室
主装甲带倾斜度 18.00 度(向内为正)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4.72" / 120 mm 725.07 英尺 / 221.00 m 39.37 英尺 / 12.0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91.86 英尺 / 28.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25.2" / 640 mm 11.0" / 280 mm 20.9" / 530 mm
第二组: 11.0" / 280 mm 5.91" / 150 mm 9.84" / 250 mm
第三组: 4.72" / 120 mm 2.76" / 70 mm 4.13" / 105 mm
第四组: 2.76" / 70 mm 1.97" / 50 mm 1.97" / 50 mm
- 防护甲板:多个甲板:
前后甲板: 9.84" / 250 mm
首楼: 1.97" / 50 mm尾甲板: 3.94" / 100 mm
- 指挥塔前部 22.05" / 560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加上柴油发动机,
齿轮传动, 4 轴,, 297,395 轴马力 / 221,857 Kw = 30.00 节n 航程 15,000海里 在 15.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6,122 吨
人员:
3,694 - 4,803
花费:
£71.795 百万 / $287.181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11,288 吨, 7.8%
- 火炮: 11,288 吨, 7.8%
装甲: 56,423 吨, 39.2%
- 装甲带: 16,248 吨, 11.3%
- 防鱼雷舱壁: 4,990 吨, 3.5%
- 军备: 12,661 吨, 8.8%
- 装甲甲板: 21,219 吨, 14.7%
- 指挥塔: 1,305 吨, 0.9%
机械: 7,859 吨, 5.5%
船体,配件和设备: 48,821 吨, 33.9%
燃料,弹药和补给: 18,063 吨, 12.5%
其他重量: 1,500 吨, 1.0%
- 船体水下部分: 1,500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222,244 磅 / 100,808 K千克 = 33.7 23.6 " / 600 mm 炮弹或者 51.6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1
稳心高 15.9 英尺 / 4.9 m
横摇周期: 18.0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58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47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15
船型特征:
船体有一个平甲板,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85 / 0.590
长宽比: 6.44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33.15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6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40.00 度
船尾外伸: 6.56 英尺 / 2.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21.00%,37.73 英尺 / 11.50 m,28.22 英尺 / 8.60 m
- 前甲板: 31.00%,28.22 英尺 / 8.60 m,23.95 英尺 / 7.30 m
- 后甲板: 31.00%,23.95 英尺 / 7.30 m,23.95 英尺 / 7.30 m
- 船尾甲板: 17.00%,23.95 英尺 / 7.30 m,23.95 英尺 / 7.30 m
- 平均干舷: 26.31 英尺 / 8.02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10.8%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74.4%
水线面积: 135,228 平方英尺或 12,563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09%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333 l磅/平方英尺或者 1,628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1.00
- 纵向: 1.06
- 全部: 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看到双联装2个字感觉和踩了狗屎一样。。。
战舰世界绝逼不玩D系。。。。 墨冥 发表于 2014-7-23 20:09
看到双联装2个字感觉和踩了狗屎一样。。。
战舰世界绝逼不玩D系。。。。 ...
............ badcat009 发表于 2014-7-23 17:19
我居然耐心地看完了。。。
{:25:} ifox1401 发表于 2014-7-23 19:43
感觉浪费了好多吨位啊。。。。
================================
用你的数据稍微修改了一下。菜鸟一枚,一 ...
用大舰本的风格设计德国战舰,对德国而言还是有利的。因为从德国为大清设计的定远开始,就一直存在冗余度不足,不方便改装的问题。这一回留了充足的冗余就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改装 死神之炮 发表于 2014-7-24 07:54
用大舰本的风格设计德国战舰,对德国而言还是有利的。因为从德国为大清设计的定远开始,就一直存在冗余度 ...
德国是冗余过度吧,没有合理利用好吨位。一直在玩大船抗小炮。德国不像英国只堆海军就好了,德国要海陆兼顾。注定海军得到的资金少于英国。每一个子都要在海战中发挥出用处,过度的冗余浪费了大量的钱。对德国来说很伤的。
至于改装,没有必要设计的时候就过多的考虑。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船就over了,考虑好目标时期内的要求就好了。这么大的战舰,只要不是加主炮,随便添加的什么,几乎对船体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没有必要留出那么多的冗余。
定远改装是设计思想的问题。定远是船头对敌思想下的产物,要想改装成战列线对敌就得移动主炮位置。。。这等于重造一艘。
十八万吨……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冬眠的龙凰 发表于 2014-7-24 13:37
十八万吨……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 ifox1401 发表于 2014-7-24 13:06
德国是冗余过度吧,没有合理利用好吨位。一直在玩大船抗小炮。德国不像英国只堆海军就好了,德国要海陆兼 ...
德国的确是大船扛小炮,留了更大的冗余。但是在俾斯麦沉没之后,德国又得为剩下的提尔匹茨号等那些大型军舰上加装防空炮火,但是船的尺寸已经把船本身的改装空间给限制死了,使得提尔匹茨等的防空炮火的增设空间变得非常有限。 死神之炮 发表于 2014-7-24 16:39
德国的确是大船扛小炮,留了更大的冗余。但是在俾斯麦沉没之后,德国又得为剩下的提尔匹茨号等那些大型军 ...
提子不小了,德国如果舍得舍弃150,像米帝一样,用高平两用和40、20组防空,空间绝对够,火力足够猛。像手拉机之类的防空炮占地很小的,可以见缝插针的塞下去的。比提子小一号北卡可是装着20门127、一大票的40、20。提子亏是亏在防空炮的设计上,射速太蛋疼了,很难形成有效弹幕。
吨位不是问题,面积不是限制,子系统相互配套,防空能力是可以成倍增长的。 较大的冗余可为后期改进留下基础 haohanxy 发表于 2014-7-24 22:39
较大的冗余可为后期改进留下基础
没错,到时候可以装更多的高炮。顺带更换大功率轮机(可能体积会比较大) 腓特烈大帝和巴掌的大德意志PK下不知道谁赢{:11:}
我还是比较看好巴掌的圣舰{:17:} 支持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
感觉283,150,105都上太浪费了
巡洋舰用283屠杀,以下驱逐舰之类交给护卫编队,不如多装高炮实在 ifox1401 发表于 2014-7-24 13:06
德国是冗余过度吧,没有合理利用好吨位。一直在玩大船抗小炮。德国不像英国只堆海军就好了,德国要海陆兼 ...
正解,4万吨级的BSM看起来都完全比不过其他国家那一大票4万吨级的BB,主炮弱,防空弱,就一个大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