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ybag 发表于 2015-3-9 21:05

原为一回忆录选译——第一次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5-3-10 09:55 编辑

**************************************************************
原文来自
JAPANESE DESTROYER CAPTAIN
Captain Tameichi Hara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with Fred Saito and Roger Pineau
BALLANTINE BOOKS • NEW YORK

Copyright © 1961 by Captain Tameichi Kara, Fred Saito and Roger Pineau
First U. S. Edition: February 1961 Sixth Printing: October 1978
First Canadian Printing: June 1968
**************************************************************
译者前言:Honestly,这可能是个坑。
本书很有趣,为吊起大家兴趣去看原文,特准备翻译其中一部分。
内容是第一次瓜岛海战,这次海战在wiki的名称是:First Naval Battle of Guadalcanal, 13 November
不明白的内容可以去google和wiki,大家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就不一一解释了。
以下为正文:
**************************************************************
……
圣克鲁兹海战结束后,欢庆的情绪很快消逝。11月2日,南云中将接到了调职令,他被解除了第3舰队司令的职务,即机动部队司令的职务,调任佐镇长官。
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前去探望他,不知道是应该祝贺他还是应当表示同情。
南云看起来很憔悴。他在六个月内好像老了20岁。“很高兴见到你,原”,他对我说,“你干得非常好,我为你而感到骄傲。”
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在笨拙的沉默之后,我贸然地说:“您脸色不太好,南云长官,您病了吗?”
“啊,是有点感冒”,他小心地回答。“等我回国之后就能够恢复,然后很快回来跟你们一起作战。”
“对,长官,佐世保的气候会很适合,而且您也应该休息一下了,您已经在岗位上连续作战了一年。跟您比起来,我的简直就像假日巡航。”
“嗯,从现在起你就要面对艰苦时期了,所有航母除了隼鹰都要回本土休整。而且我们损失了不少优秀飞行员,等新飞行员完成足够训练需要不少时间。”
“您说什么?翔鹤瑞鹤瑞凤都要回两千五百海里之外的本土?只有隼鹰留下来担任航空支援?”
“是的,原。航母的损伤很小,但我们损失了不少飞行员和飞行领队。私下地说,原,这次海战战术上是胜利,但战略上却是场败仗。你知道,我驻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对美国的战争潜力做过专门研究。从敌人的工业优势来看,我们必须在每一场战斗都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这一次,很不幸,并不是一次压倒性的胜利。”
南云的后继者是小泽治三郎中将,有名的驱逐舰专家,作为机动部队司令的能力,不清楚。这个消息令我们喜忧参半。大家都知道南云已经非常疲惫,不适宜继续呆在一线指挥岗位上。我们都希望新的司令能够创造奇迹,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接下来我去拜访栗田,去恭喜他,他刚得到晋升。这位新晋升的中将看起来情绪很好,跟平常一样,但当我们的话题转为只剩一艘航母在前线时,他也变得一脸严肃。
我参加联合舰队司令部的会议时,整个会议气氛是严肃和紧张的。第2师团的攻势失败了,陆军决定向瓜岛投入第38师团。陆军要求山本全力支援部队的运输,他只能照办。
山本知道他的部下在圣克鲁兹海战后已经十分疲惫,但他只能在派他们出去,而且没有充分的空中掩护。山本估计敌军在收到了如此损失之后也同样疲惫。11月初对第38师团的成功运输好像证实这种猜测,2日、7日、8日和10日使用了20艘驱逐舰的输送行动并未遇到敌军阻拦。但美国海军只是在等待恰当的时机,他们很快出动迎战日军舰队,结果就是在11月12至15日间在瓜岛附近发生的一连串惨烈的交战。
我参加了这连串海战中的第一场,发现南云的预见是正确的。这次比以往我遇到的任何战斗都更加艰难。我使用鱼雷击沉了巡洋舰朱诺号和驱逐舰巴通号(USS Barton),击伤了卡拉汉少将的旗舰旧金山号。美国巡洋舰海伦纳号发射的两发炮弹带走了我舰上的43名水兵的性命,而在他们当中的我却平安无事,我庆幸自己能在这场战斗中幸存。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0 22:03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5-3-16 14:27 编辑

这是现代历史上最奇特的海战之一,14艘日舰和13艘美舰在近距离混战。日方损失为一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美军只有三艘驱逐舰和一艘重伤的巡洋舰得以幸存,不少美军指挥官阵亡。这是美国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严重的败仗之一。虽然日军对战果感到满意,但实际上日军指挥官被送上军事法庭,并因为其“耻辱的指挥”被解除现役。
整个战斗十分复杂,真实的细节,除了之后实际损失可以确认外,也许永远无法弄清楚了。下面我将尽力尝试重组整个战斗,客观地、不带偏见地叙述战斗的经过。阿部弘毅少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驱逐舰专家,他出名极端谨慎,甚至到了被人认为胆怯的程度。在圣克鲁兹海战中,他指挥前卫部队面对美军的空袭,未能在战斗后期对撤退的美军展开有效的追击。
山本命令阿部,要求他率领这14艘舰,跟上个月栗田干的一样,用燃烧弹进行炮击。阿部对此并无热情,他认为美军并不会愚蠢到会让日军重复之前的成功,他们肯定会全力防守这个岛屿。
阿部的情绪并不好,10月11日萨沃岛海战中(译注:日方名称),他的好友五藤存知少将阵亡。阿部从参战人员的口中得知,五藤被美军斯科特少将装备雷达的舰队伏击,五藤在死之前还坚信他是被友军误击了。五藤是在青叶号破损的舰桥上咽气的,死前还嘟哝着“八格牙鲁!八格牙鲁!”(蠢材!蠢材!)。这位少将死前还坚信这是日军自己的责任,也许是他本人的责任。
这种不光彩的死法对于一个提督来说并不合适,而阿部听到这些描述之后并不开心,他决心不再重蹈五藤的覆辙。阿部正确地判断之前对38师团成功的输送只是美军的诱敌之计,一如圣克鲁兹海战。他准备面对最坏的情况。
我的天津风号在11月9日和其他8艘驱逐舰一起,跟随轻巡长良离开特鲁克。 我们12日清晨在肖特兰岛附近和阿部的两艘战列舰和三艘驱逐舰会合。当天0830时,舰队位于目的地以北300海里处,一架B-17发现了我们。栗田立刻下令隼鹰号起飞战斗机掩护。敌机没有投弹就飞离了,但显然美军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动向。这架敌机让阿部天生的谨慎又发作了。与此同时,给他的最新敌情显示敌军成功地在11月11日和12日进行了增援作战。
1330,阿部下令变更阵型,从单纵阵改为密集双重半圆阵型 。五艘驱逐舰在长良号前面8000米以弧形展开,其他六艘驱逐舰以半圆形分列长良两翼,每舰间距2000米。两艘2.75万吨的战列舰,旗舰比睿和姊妹舰雾岛,呈纵阵跟在长良后面,三舰距离均各为2000米。
这一密集阵型的重整在1400完成,我们距离瓜岛200海里。我认为这种阵型的目的是在抵达目标区域前,防止敌军潜艇或飞机的突袭。我从未想过阿部会如此谨慎,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都保持这种阵型。
我们以18节向南航行,比睿弹射了一架侦察机。一个小时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也没有敌机出现。天气突然变坏,密云迅速飘来,紧接着就是一场热带暴雨。雨非常大,周遭一片黑暗,我们难以对旁边的友舰保持目视接触。天津风舰员的情绪很紧张,希望上头能够下令减速和变为较简单的阵型,但并无这样的命令下达。
阿部看来,这场暴雨反而是件好事,他认为这场暴雨能够保护他的舰队免遭空袭或潜艇攻击。对于部下参谋的减速建议,他的回答是:“我们必须保持这个速度,以便能够适时抵达目标区域。”
在热带海域,这种暴雨通常只会在很小的区域出现,而且通常只持续几分钟。但令我们惊讶的是,这场暴雨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我们继续以18节航速前进。两个小时过去了,雨还在下,我们的脸和身体上开始冒汗,虽然雨滴把我们淋得像狗一样。
如果是和平时期,一个司令绝不会带着他的舰队,以如此复杂的阵型在这种低能见度的暴雨中航行,这很容易发生碰撞危险。但在这次长达七个小时的高速航行中,并未出现这种危险情况。这应该归功于日本驱逐舰高度专业的舰员们。同样的专业水平还避免了误击友军的行为。虽然美军报告说我们的军舰曾经误击友舰,但这并不确切。
比睿的舰桥上,阿部显得比较轻松,他对浑身湿透的部下说:“很运气,这场大雨跟我们的舰队以同样的速度和行向前进。”
侦察机传来第一个报告:“超过一打的敌舰在隆加(Lunga)对开。”对此阿部笑道:“如果上天继续站在我们这边,也许我们甚至不需要跟他们交战。”
舰队继续前进,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流逝,但暴雨似乎没完没了,甚至可能还下得更大了。在我这么多年的海军生涯中,我从未经历过这么一场雨。这场雨令人丧气不已。庄司豪夫少尉叹道“唏!这场雨烦死我了,我受够了,与其继续受雨淋,我宁愿去跟美国人战。”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0 22:50

补个对作者的说明,以免看的时候突兀。
原为一是鱼雷专家,在担任驱逐舰水雷长期间,他对旧战术有所质疑,并相应提出了新的鱼雷攻击战术。之后他撰写的鱼雷攻击战术规程被上级采纳,他对此十分自豪。在之后的演习,他所在的驱逐舰部队一直是全舰队里面鱼雷射击成绩最好的。在编写新的鱼雷战术规程期间,原为一的上级是南云忠一,给了他很多帮助。因此原为一对南云一直十分尊重。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1 13:09

2200我们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如果所有14艘舰都准确航行的话。在比睿号上,阿部看着海图思考。作为一个驱逐舰专家,他知道他下面每个舰长的能力,长良号上的木村进少将是海军里面航行能力的顶尖专家。
阿部此时收到瓜岛陆军观察哨的报告,内容是“这里的天气现在非常糟糕”。而比睿的侦察机则没有再发回报告,已经飞往布加维尔基地降落,因为在这种程度的风暴中寻找比睿号是很困难的。阿部明白不可能在这么糟糕的天气中进行炮击行动,因此他决定从暴雨中驶出。比睿号对各舰下令:“全体舰只准备同时转向180度”。
我立刻下令回复“天津风致比睿,同时转向180,准备完毕。”通常在30秒内,执行命令就会下达。我看着手表,同时转向命令的执行时间是十分重要的,错了就有可能出现相撞危险。一分钟过去了,命令还未下达。一分三十秒,仍未下达。我想,天,这不可能。我向无线电室叫道:“还没有执行命令吗?”
紧张的声音回答:“还没有,长官。前锋的夕立和春雨还未回应准备完毕。”
三分钟过去了。传声筒中传来消息:“长官,比睿在用中波频率跟夕立和春雨通话。”
“噢,天哪,”我叫道,“比睿疯了吗?中波通讯很容易被敌人发现的,大雨掩盖的隐蔽性就这么给浪费了。”
2200,无线电员叫道:“比睿下令全体180度转向。”
“好!”我高喊:“180度转向!”我舰转的干净利落。我紧张地周围瞭望,担心会不会有一艘友舰突然闯出来。平安无事,这么复杂的阵型进行如此剧烈的航向变换,很运气地,顺利完成。
比睿的下一个命令是:“全体舰只减速到12节。”阿部不想冒险。他知道在这么低能见度的天气中航行7个小时后,加上这180度的转向,他的阵型肯定已经无法保持。事实上阿部是对的,整个阵型已经散开。后来我发现,在比睿下达转向命令之前,位于长良前面8000米的前锋5艘驱逐舰,因为过于接近瓜岛,已经提前回头。在这个过程中前锋5艘驱逐舰就分成了2艘和3艘的两个小队,而且两小队之后离得越来越远。这个情况对之后的交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1 22:21

暴雨终于在2240停止,此时大概是我们转向30分钟后。阿部下令再次180度转向,航向危险的瓜岛。
我确信阿部会变换阵型为单纵阵。我们现时复杂的队形,虽然能够对付小型鱼雷艇群的攻击,但却不适合面对具备足够实力的敌军舰队。
阿部仍然坚持其谨慎的观点,继续保持目前的阵型。我第一次开始觉得他的决策有问题。在作战中质疑上级是很不适宜的。但我认为在使用中波通讯之后还采用这种阵型是毫无道理的,敌人肯定已经确定我们的位置,并准备发起攻击。
“小岛,左舷60度。”瞭望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沉思,差不多同时,另一个喊声响起:“多座高山,正前方。”
我向左望去,萨沃岛的矮胖的轮廓在黑夜中显现。正前方瓜岛的那几座山峰在夜云中若隐若现。因为感到战斗即将临近,我全身兴奋战栗。在温和的夜风中,我深呼了一口气,喊道“火炮和鱼雷准备向右舷射击,火炮射距,3000米,鱼雷发射角,15度!”
所有人都奔向他的战位,全舰上一片寂静。比睿号上的阿部正在阅读各份报告。瓜岛观察哨报告雨刚停,隆加对开看不到敌舰。布加维尔报告正在派出水上飞机。在第二次转向的50分钟之后,舰队位于离岸12海里处。看起来十分疲劳的阿部仍未下最后决定:“下令比睿和雾岛号的主炮装填三式弹”。随即两艘巨舰的主炮开始装填一吨重的炮弹,每枚炮弹内装着数以百计的燃烧弹。炮手们在期待着射击命令。

genie854 发表于 2015-3-12 11:10

欢迎甘蔗的原创翻译文章{:41:}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11:39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5-3-12 11:41 编辑

genie854 发表于 2015-3-12 11:10
欢迎甘蔗的原创翻译文章

甘蔗是曾用名了。
原名不知道这里的人还记不记得。
我现在才知道你的本行就是研究这个,还以为你跟我们一样是业余的。

genie854 发表于 2015-3-12 11:47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11:39
甘蔗是曾用名了。
原名不知道这里的人还记不记得。
我现在才知道你的本行就是研究这个,还以为你跟我们一 ...

我当然是业余的,你从哪里听到我本行是这个的?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13:10

genie854 发表于 2015-3-12 11:47
我当然是业余的,你从哪里听到我本行是这个的?

你不是贴了一篇南云的评析论文吗?不是作为大学的研究论文吗?

genie854 发表于 2015-3-12 13:35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13:10
你不是贴了一篇南云的评析论文吗?不是作为大学的研究论文吗?

这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写的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22:48

2342,夕立号发报:“发现敌舰”。
“距离和方向?”阿部喊道:“夕立号的位置?”
随即是比睿号的首席瞭望的高喊:“正前方四个黑色物体,看起来是军舰。右舷5度,八千米距离……不太肯定,能见度很差。”
阿部中将掩脸,说道:“夕立大概在我们正前方偏右一万米处,问他距离多少。”
阿部的先任参谋铃木正金中佐向瞭望喊道:“八千米距离准确吗?确认!”
“也许是九千,长官!”
阿部显然在颤抖,犹豫不决地说:“让比睿和雾岛主炮卸下三式弹,装上穿甲弹,准备向前方射击。”
阿部蹒跚地走回椅子处坐下,十分苦恼。是不是应该让两艘战列舰换弹时掉头躲避?他思考之后决定不掉头,觉得在这么短的距离里面他的两艘战列舰会变成迎面而来的敌军的靶子。这一犹豫,事后将证明代价是他的座舰。
两艘战列舰甲板上一片忙碌,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帮忙换下三式弹。弹药库里的水兵在忙于将穿甲弹运出。九千米的射距对于主力舰射击来说是很近的距离,很容易就能够取得命中。只要一发炮弹命中堆在甲板上三式弹,就会像一个大火柴盒那样烧起来。
比睿上的通讯军官在各种波长上向各舰传达敌舰出现的消息,超短波,短波和中波电台都打开了,通讯保密规定被完全无视。
在天津风的舰桥上,收到比睿发现敌舰的消息并不令人惊讶。我不安地看到比睿的舰员好像受惊的老鼠一般跑上跑下。我的瞭望们尚未看到敌舰,看起来有点慌乱。我叫道“放心好了,小子们!我们要等他们接近到三千米再开火。”
奇怪的是,在长长的八分钟里,敌军没有开火。两个舰队以40节的相对速度对进,也就是每分钟1200米的速度。没有炮火射击!这跟爪哇海战斗完全相反,那次双方在超过25000米的距离上开火。此事比睿和雾岛上的骚动已经结束,所有燃烧弹均已卸下,主炮重新装上了穿甲弹随时可以开火。
为何敌军会给我们宝贵的八分钟,从而让我们避免了一场灾难?为了寻找答案,我在战后查阅了美军的记录,过程十分复杂,难以得出答案,因为美军大部分的高阶军官在战斗中阵亡。我所能查阅的记录都是支离破碎的,而且幸存者的描述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我认为,美军在那宝贵的八分钟里的不开火,是因为舰队阵型的缺陷和指挥系统的混乱。
2341,当夕立号发出目击报告时,美军正以单纵阵直驶日军舰队正中,此时美方只有领头的军舰能够开火。这能够解释为何开始时美舰不开火,但无法解释之后发生的事情。为何他们不向右急转让全体舰只向侧舷开火?为何他们不转向其他的航向,比如说转向靠岸航行,从我们的右舷方向迂回?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我。

owaii 发表于 2015-3-12 23:19

抱歉插一下楼

两艘战列舰甲板上一片忙碌,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帮忙换下三式弹。弹药库里的水兵在忙于将穿甲弹运出。九千米的射距对于主力舰射击来说是很近的距离,很容易就能够取得命中。只要一发炮弹命中堆在甲板上三式弹,就会像一个大火柴盒那样烧起来。
比睿上的通讯军官在各种波长上向各舰传达敌舰出现的消息,超短波,短波和中波电台都打开了,通讯保密规定被完全无视。
在天津风的舰桥上,收到比睿发现敌舰的消息并不令人惊讶。我不安地看到比睿的舰员好像受惊的老鼠一般跑上跑下。我的瞭望们尚未看到敌舰,看起来有点慌乱。我叫道“放心好了,小子们!我们要等他们接近到三千米再开火。”
奇怪的是,在长长的八分钟里,敌军没有开火。两个舰队以40节的相对速度对进,也就是每分钟1200米的速度。没有炮火射击!这跟爪哇海战斗完全相反,那次双方在超过25000米的距离上开火。此事比睿和雾岛上的骚动已经结束,所有燃烧弹均已卸下,主炮重新装上了穿甲弹随时可以开火。
------------------------------
一,比睿雾岛最初的几轮射击打的还是燃烧弹
二,主炮备射弹怎么可能堆在甲板上?这恐怕是作者的想象之词吧。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23:26

owaii 发表于 2015-3-12 23:19
抱歉插一下楼

两艘战列舰甲板上一片忙碌,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帮忙换下三式弹。弹药库里的水兵在忙于将穿甲弹 ...

完全有可能,我读的时候也看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但既然这里这么多高手,应该有判断的能力,我就不冒昧标注了。
虽然回忆录会和战时记录有不少冲突的地方,不过我个人认为,此书起码对于日军内部的描述还是很有价值的。记得有个名人说过:真实这种东西,就和生日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能只因为和事实不一致,就指责是谎言。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00:44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2 23:26
完全有可能,我读的时候也看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但既然这里这么多高手,应该有判断的能力,我就不冒昧标 ...

甲板一定得是指最上甲板吗?我不懂日语,但英语会用"between decks",deck只要是多数,就一定含下舱。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09:22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00:44
甲板一定得是指最上甲板吗?我不懂日语,但英语会用"between decks",deck只要是多数,就一定含下舱。 ...


刚才贴了段原文,不见了,截图放上来试试。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13:36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09:22
刚才贴了段原文,不见了,截图放上来试试。

能贴出:“两艘战列舰甲板上一片忙碌,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帮忙换下三式弹。弹药库里的水兵在忙于将穿甲弹运出。九千米的射距对于主力舰射击来说是很近的距离,很容易就能够取得命中。只要一发炮弹命中堆在甲板上三式弹,就会像一个大火柴盒那样烧起来。”这一段吗?owaii君和我的疑问在“堆在甲板上三式弹”。

另,原为一的原着是英文还是日文?转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13:58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5-3-13 14:14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13:36
能贴出:“两艘战列舰甲板上一片忙碌,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帮忙换下三式弹。弹药库里的水兵在忙于将穿甲弹运 ...

噢噢,贴错了,不好意思。
原为一最初的是日文,后来译成英文,可以看到由美国人(?)参与:
Captain Tameichi Hara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with Fred Saito and Roger Pineau
原文是:
*************************
On the decks of the two battleships there was pandemonium. Almost every hand had left his battle station to help cart away the Type-3 shells. There was a stampede in the magazines, men pushing and kicking to reach the armor-piercing shells stored deep inside. At a range of 9,000 meters capital ships can lire with deadly accuracy. Just one shell ;anding(原文如此,可能是转PDF时的错误) on the deck of either of these battleships, stacked high with mountains of incendiary shells, could ignite it like a mammoth match box.
*************************
我的看法也是堆在下面的甲板。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14:10

本帖最后由 Candybag 于 2015-3-13 14:17 编辑

另外在5楼的末尾,原文中有一句写炮弹堆在炮塔内,我把这句忽略了,因为我觉得可能有问题。原文如下:
************************
Silence prevailed in our ship as every man went to his battle station. In Hiei, Abe was studying various reports. Guadalcanal observers radioed that the rain had just cleared and that they could see no enemy ships off Lunga. Bougainville reported sending out float planes. Fifty minutes after the second turn-around the squadron was about 12 miles offshore. Abe was still undecided, and sighed wearily, "Tell Hiei and Kirishima to ready main batteries for Type-3 shelling." In the two ships, the huge, one-ton shells, each loaded with hundreds of incendiary bombs, were stacked up and ready around the turrets. The gunners were itching for fire orders.
************************
我也觉得燃烧弹堆在甲板上可能是想象之词,论坛帖子里有美舰方面的描述,提到有不少照明弹打在日舰上,产生燃烧弹的效果。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15:24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14:10
另外在5楼的末尾,原文中有一句写炮弹堆在炮塔内,我把这句忽略了,因为我觉得可能有问题。原文如下:
**** ...

炮弹堆在炮塔没问题,弹药出库后先移动到炮塔底层的准备室,等待上传到中层的中继室,再从中继室上传火炮室。退弹也是同样程序,紧急时退回的弹药可以先堆在中继室和准备室内,让路给新指定的弹药优先上传。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13 15:31

Candybag 发表于 2015-3-13 13:58
噢噢,贴错了,不好意思。
原为一最初的是日文,后来译成英文,可以看到由美国人(?)参与:
Captain Ta ...

不好意思,打断了你的翻译,请继续。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原为一回忆录选译——第一次瓜达尔卡纳尔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