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 Notes on Own Ship's Gunnery
Application of Spotting Rules. - These were applied successfully ...
英国佬肯定是穷疯了。我看“血战大西洋”里英国几条巡洋舰的指挥仪用传话管通讯就觉得寒酸,没想到新锐战列舰还如此。可是王子入役时就有10具雷达,连4座砰砰炮都各有1具可有可无的282,但主炮指挥仪却没有备用通话设备,建造经费怎么分配的实在费解。 远程射击只能靠4.5米测距仪(位置还不算高),甚至不如欧陆巡洋舰,只能靠人肉炮术摸距离……真是太惨了。 LeSoleil 发表于 2015-8-10 15:43
啊?
上面是第一次战斗时的描述。第二次交火则是:
啊是我被那个上浪的照片吓到了,这样DCT镜头都难免被水雾沾湿了。报告里三次战斗中,只有第三次有雷达测距,但四十年后雷达官却翻案,表示第一次战斗时雷达测距正常,是绘图室没有去接收参数。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5-8-10 11:07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5-8-10 09:47
啊是我被那个上浪的照片吓到了,这样DCT镜头都难免被水雾沾湿了。报告里三次战斗中,只有第三次有雷达测 ...
{:11:}反背负式全后置教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2MTh8ZTA0YTVmNzN8MTQzOTIwMDg5NXw3NHw2ODAw&noupdate=yes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2MTl8MWM3ZDM0YTV8MTQzOTIwMDg5NXw3NHw2ODAw&noupdate=yes
LeSoleil 发表于 2015-8-10 15:43
啊?
上面是第一次战斗时的描述。第二次交火则是:
上浪这么严重啊?{:07:}
求教,当时丹麦海峡之战的时候,是否为高海况?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5-8-10 21:05 编辑
Hartmann 发表于 2015-8-10 20:50
上浪这么严重啊?
求教,当时丹麦海峡之战的时候,是否为高海况?
PoW以极速28节投入战斗,加上0度舷弧。海浪高不过上浪。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5-8-10 18:02
反背负式全后置教
这轴系做不出来的
上电推也勉强,还挤占重量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5-8-11 03:22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5-8-9 01:25
第二次交战POW打了12次齐射41蛋,发射数量比第一次也就少了16发,而且交火时间达到12分钟,比第一次行动时 ...
Second Action的射击法是两轮齐射为一组,所以在校射意义上只有6轮射击。而且这实际是分为两次彼此间隔独立的交火分别打出的,是彼此独立的2组射击。就落弹观测结果看来,我觉得象第一次交火那样,连续的5-6轮抓到距离还是很可能的。
第一次射击,30000-33000码,已经打到了相差800码的一组近弹一组远弹,抓到准确距离是一两轮的问题。
第二次射击已经打到了一组齐射实现跨射(据称其中一轮已跨射),如果敌方不机动,抓到准确距离也只有一两轮的问题。
如果有10分钟的持续射击,我很看好PoW,虽然观测设备烂,但仍可依照合理的战术实施打击,与之前中近距离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德方在第二次交火的表现没有足够资料,没法细分析。 zljsnowtiger 发表于 2015-8-10 16:11
这轴系做不出来的
上电推也勉强,还挤占重量
你来说说看,怎么做不出来{:17:} LeSoleil 发表于 2015-8-10 21:02
PoW以极速28节投入战斗,加上0度舷弧。海浪高不过上浪。
俾斯麦那边的情况怎样?听说俾斯麦那一战的航速也是28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5-8-10 18:02
反背负式全后置教
后置系列只看图不说话。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