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改进招标
1919年的巴黎和会期间,华夏政府在美国方面根据《华美海军借款合同》提供的那笔2亿美元的巨额贷款的支持下,决定购进德国人还没有建造完工的4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然后把这四艘主力舰命名为大帝级,并计划将他们改建为新式的快速战列舰。在签订够舰合同的时候,华夏方面分别同英美签订了采购战舰子系统的合同,按照合同,大帝级快速战列舰的动力系统、火控系统及6吋副炮系统将从英国采购,主炮和炮塔系统则将采用美海军田纳西级战列舰14吋MK7炮塔衍生而来的14吋MK8双联装50倍主炮系统,其余材料和子系统则将在德国采购,但会以德国国内继续的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冲抵货款。按照华夏海军部的要求,大帝级快速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不得低于29节,14节航速是续航力不得低于7千海里,防护水平不得低于日本海军的伊势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控制在3.2万英吨,最后完工时间不得晚育1922年底,因为1923年时将引旅大租借地同日本帝国开战。请给位高手积极参与。附:百度百科的马肯森级战巡资料
简介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Große Kreuzer der Mackensen-Klasse)是德国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巡洋舰。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在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基础上放大舰体,设计排水量31,000吨,最大排水量35,300吨,装备8门全新设计的350毫米/45倍口径主炮,为了补偿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重心上移,副炮安装位置下移了一层甲板。动力装置最大输出功率85,000马力,航速达到28节。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570f8c5849964bc79c82049e.jpg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结构图
该级舰计划建造四艘:马肯森号、斯佩伯爵号、腓特烈亲王号、腓特烈·卡尔号(建造代号)。马肯森号与斯佩伯爵号于1917年下水,但是因为战争的影响,全部未能完工(协约国方面并不知情,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战舰引渡名单上,马肯森号仍然位列其上)。在1921年到1922年期间解体。
建造背景和建造情况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7aad4ae74260d737b8382068.jpg 腓特烈亲王号的船壳(靠码头一侧)
在德皇对11英寸海军炮的偏好被传播出去之后,德国海军意识到皇帝的这种爱好,在德国军舰面对火炮口径大得多的敌舰时候,成了一种致命的因素。出于这种考虑,德国海军舰船设计局(K-RMA)在德弗林格级的基础上放大舰体,并且换装了全新的350毫米(13.8英寸)口径主炮。它的竞争对手是英国的狮级和虎级战列巡洋舰。尽管比其英国对手要重,但是其航速还是能达到28节之快。为了补偿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重心上移,其副炮下移了一层甲板。该级舰前两艘以一战中德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著名将领命名。第三艘以威廉二世次子腓特烈·冯·霍亨佐伦亲王的名字命名。第四艘的代号为“腓特烈·卡尔”,后又改为“A舰”。据推测,最可能的命名为俾斯麦侯爵号。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e6508eef08645ff6ce1b3e99.jpg 马肯森号战列巡洋舰下水
该级舰全部未完工。马肯森号和斯佩伯爵号在1917年下水,因为战争的影响,材料和工人的短缺,舾装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但是协约国并不知道这一点,在战后的德国战舰引渡名单上,马肯森号的大名赫然列在其上。作为补偿,德国不得不将其舰队旗舰巴登号引渡给英国,替代马肯森号的位置——巴登号和德国海军其他军舰一样,在1919年的彩虹行动中自沉。为了腾出船台,腓特烈亲王号在1920年下水,不久就开始了解体工作。
马肯森级本来预计建造七艘,但是最后开工的只有头四艘。后三艘改变了设计,也就是一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级主力舰——约克级。
性能数据 舰名:马肯森(建造代号维多利亚·路易丝/Ersatz Victoria Louise) | 斯佩伯爵(建造代号布吕歇尔/Ersatz Bluecher)| 腓特烈亲王号(建造代号弗雷亚号/Ersatz Freya) | 俾斯麦侯爵号(建造代号腓特烈·卡尔号/Ersatz Friedrich Carl)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29752a9b4b9da3acc8eaf465.jpg 斯佩伯爵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前
建造厂: 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 | 但泽 硕效船厂 | 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 | 威廉港 皇家船厂
开工日期: 01/30/1915 | 11/30/1915 | O5/01/1915 | 11/03/1915
下水日期: 04/21/1917 | 09/15/1917 | 03/13/1920 | N/A
服役日期:N/A
沉没: N/A
解体: 四舰均于1921年到1922年期间解体
排水量: 31000吨(设计)/35300吨(最大)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4815172348f3ae5793580766.jpg 斯佩伯爵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后
尺寸(米): 223.0 x 30.4 x 9.31
动力装置:32台瓦尔特锅炉,3组Brown-Boveri蒸汽轮机,最大功率85,000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并列
设计航速:28节
设计续航力:14节8000海里
主炮:8门 350mm (13.8英寸)/45倍径炮 四座双联炮塔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8367d1fceabf729bb801a060.jpg 马肯森号左)和斯佩伯爵号(右)
副炮:14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8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
鱼雷发射管:5门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部一门,两舷A炮塔、D炮塔下方各一门
乘员:预计为1186人,其中军官46人
个人意见,主炮就沿用史实上德国双联装350炮也可以。这东西的威力不比美国14寸低多少。 马肯森确实是神物啊。它出来后胡德就不是第一战巡了。总体来说不错,只要能用烧油锅炉,动力和续航都没啥问题。 {:54:}百度百科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2-25 22:57 编辑
yxwd5 发表于 2011-2-25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肯森确实是神物啊。它出来后胡德就不是第一战巡了。总体来说不错,只要能用烧油锅炉,动力和续航都没啥问 ...
神毛,战巡装甲都是纸面数值好看的水货 回复 yxwd5 的帖子
马肯森的设计吨位比胡德轻了10000吨,英国人就算设计得再差,胡德对上马肯森也应该毫无压力的说{:77:} 建议楼主先从百科下载图片到硬盘再上传本坛。 6楼:WHY??再说了人家是战巡,你废和战列比干吗? 后面的两座主炮塔的位置拉进一点 路过,不掺和{:81:}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1-2-26 14:31 编辑
yxwd5 发表于 2011-2-26 10:52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楼:WHY??再说了人家是战巡,你废和战列比干吗?
主装甲带高度低矮的前无畏式构造,纸面数值比较好看罢了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2-26 19:33 编辑
呆头雁 发表于 2011-2-26 13:17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后面的两座主炮塔的位置拉进一点
我喜欢“设计”内部舱室,所以对此问题瞎说几句。
后主炮塔应该尽量靠前,让轮机尽量靠后,以便减小动力传输轴的长度从而降低重量。
但这个前提是,甲板上前后主炮群之间的距离足够大,足够摆放下所有中央建筑和火控、副炮设施。
如果轮机舱需要的容积很大以至于要求此处的吃水深度大(通常主炮塔装置要求的深度比轮机舱小一点),或者为了提高动力系统的抗破坏能力,让各个轮机舱间隔布置,则就需要让3、4号炮塔拉长距离,让后部轮机舱布置在两者之间,甚至布置在3号主炮塔之前。 回复 克虏伯火炮 的帖子
关于火炮和动力系统的设定是考虑了政治因素之后设定的,对于那份由hsz225阁下上传的图纸,个人觉得还不错,但上面的有些设备太超前了,很多的子系统好像也不像“英米鬼畜”的东西。还有就是他的对手是倭寇联合舰队的主力舰队,我想改建成快速战列舰的大帝级应该能压制大部分的倭寇超无畏主力舰。 本子的超无畏?金刚扶桑这些东西??老马压住不成问题 23年长门陆奥都出来了…… 长门?!好吧,能跑过就行{:63:} 按照计划,23年加贺土佐也快完工了,天城赤城等等也都加紧建造
owaii 发表于 2011-3-1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计划,23年加贺土佐也快完工了,天城赤城等等也都加紧建造
倭皇需要排定卖内衣内裤的时间表了{:12:} 加贺土佐天城赤城都已经动工了,也没见皇室捐献内帑或者政府变卖资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