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0 11:43

甲午后,中国的技术人员+工人能否完成加里波第级的建设?

不考虑船厂,不考虑物资(可以靠进口),仅就人员,或者说主要人员为中国人(部分考虑外籍)。

kantukantu 发表于 2015-10-12 00:09

感觉比较困难,毕竟平远和加里波第之间的水平差距太大。
你问这个是准备写架空小说吗?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2 07:37

kantukantu 发表于 2015-10-12 00:09
感觉比较困难,毕竟平远和加里波第之间的水平差距太大。
你问这个是准备写架空小说吗? ...

是准备写。
江南机器总局在1918接受14750吨的货轮,这水准和战舰差距大么?
感觉民国初年那点人才全是靠晚清培养起来,尤其是船舶行业,很大程度上就靠那几个船厂。

lavivon 发表于 2015-10-12 19:11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2 07:37
是准备写。
江南机器总局在1918接受14750吨的货轮,这水准和战舰差距大么?
感觉民国初年那点人才全是靠 ...

差距很大,清末甲午之后,国内的人员,在不进行体制改革及智力引进的情况下 ,无法完成加里波第级这样的装甲巡洋舰建设,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没有产业体系,这是很致命的。

kantukantu 发表于 2015-10-13 00:21

本帖最后由 kantukantu 于 2015-10-13 00:23 编辑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2 07:37
是准备写。
江南机器总局在1918接受14750吨的货轮,这水准和战舰差距大么?
感觉民国初年那点人才全是靠 ...
是“官府号”那4条船吧,那是货轮啊,而且完全是来料组装的。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3 07:22

kantukantu 发表于 2015-10-13 00:21
是“官府号”那4条船吧,那是货轮啊,而且完全是来料组装的。

我就想着从来料组装开始。那时候中国也没能力生产主要部件啊。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3 07:24

lavivon 发表于 2015-10-12 19:11
差距很大,清末甲午之后,国内的人员,在不进行体制改革及智力引进的情况下 ,无法完成加里波第级这样的 ...

主要想着依靠仿制培养一个团队,可以依靠国外力量,体制改革也是肯定的。
日本自主设计和制造业比较迟吧?
之前也是桥立号,按照别人的图纸。想赶上日本的步伐。

lavivon 发表于 2015-10-13 09:19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5-10-13 07:24
主要想着依靠仿制培养一个团队,可以依靠国外力量,体制改革也是肯定的。
日本自主设计和制造业比较迟吧 ...

官僚主导的体制是致命伤,那些 YY小说都华丽的无视了这一点。还有,日本开始制造更大的战舰是什么时候,付出了哪些代价,可以再去查一下。追赶日本的步伐,最好还是展开全面的教育改革,那个时代的欧洲大学门是开放的,只要付得起钱就没问题

红叶1644 发表于 2016-3-1 08:50

lavivon 发表于 2015-10-13 09:19
官僚主导的体制是致命伤,那些 YY小说都华丽的无视了这一点。还有,日本开始制造更大的战舰是什么时候, ...

如何去官僚化,给个参考方案?

河北省柏林市 发表于 2016-3-1 16:12

如果是组装还是很有可操作性的

企鹅骑士 发表于 2016-3-2 14:27

红叶1644 发表于 2016-3-1 08:50
如何去官僚化,给个参考方案?

这个话题即使在今天依然是敏感瓷。

zhybin 发表于 2016-3-2 16:15

甲午输给小日本后基本就没啥机会了,所以想穿必须在甲午之前······{:16:}

泡来又泡去 发表于 2016-3-5 01:17

这个真不可能,民船与军舰的差别太大,小驱逐与战列舰也有着巨大差异。
可以考虑组几个团到欧美船厂学徒,人数至少1000,学期3~5年。

命运无语 发表于 2016-3-15 10:58

kantukantu 发表于 2015-10-13 00:21
是“官府号”那4条船吧,那是货轮啊,而且完全是来料组装的。

按上海地方志记载发动机是自制的

alex77 发表于 2016-3-26 21:08

命运无语 发表于 2016-3-15 10:58
按上海地方志记载发动机是自制的

王平轩搞的, 应该是部分自制+组装。当时国内能生产小号的柴油机和蒸汽机。商船用的难度不会很大

alex77 发表于 2016-3-26 21:17

红叶1644 发表于 2016-3-1 08:50
如何去官僚化,给个参考方案?

方案比较复杂, 按当时老外考察的说法是那些洋务运动留下的厂子, 很多含有很浓重的厂为私有(小团体包括领导工人)。然后效率不高, 大多数工厂需要财政补贴, 不然不能自活。行政干涉很重....企业的用工福利高,然后世袭。

呦...和天朝以前的大国企像不? 一样的...这还是比较好的, 差点的靠拨款, 然后依据款子造多造少。搞的企业基本没资本扩充技术和设备, 甚至恨多货款收不回来。这个不只是官办,很多官督商办的企业也这样,甚至说改制成商办的企业也如是。

所以要改革的话, 可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这个范围比较广了。管理 用工 产权都要改...

然后呢, 尽力打造成让他们能独自结算独立自主的“法人”剥离行政制约。像办企业一样办企业...国家扶持呢, 可以通过银行拨款而不是行政拨款, 管理者可以高薪聘请经理人专业的管理者,用工建立聘用制度等等了

最后等企业成长起来了,可以通过上市完成股份化和私有化。

红叶1644 发表于 2016-3-26 21:56

alex77 发表于 2016-3-26 21:17
方案比较复杂, 按当时老外考察的说法是那些洋务运动留下的厂子, 很多含有很浓重的厂为私有(小团体包括领 ...

晚清的军工业根据拨款多少然后造多少武器,若是改变。依托银行贷款,陆军只要向当时的几个军工厂下订单就行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午后,中国的技术人员+工人能否完成加里波第级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