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heng 发表于 2016-3-28 19:50

架空:1942年11月13日的瓜岛海战

【攻方】IJN挺身攻击队
【守方】美海军第67.4特混大队
【作战时间】1942年11月13日
【战役背景】
1、卡拉汉原为南太区参谋长。在哈尔西接替戈姆利当上南太平洋战区及舰队司令之后,他决定要改组一下自己参谋部。卡拉汉首当其冲,哈尔西认为他还是应该回去本土继续当个文官,于是干脆把这位原参谋长打发到了努美阿,让他乘坐某一艘返回美国本土的军舰回到华盛顿等待下一个命令。也就是说,美军巡洋舰编队的指挥官依然是斯科特,他还是留在了上一次作战的旗舰旧金山号重巡洋舰上。
2、哈尔西选择把彭萨科拉和两艘驱逐舰调入到护航企业号的舰队中,但作为舰队指挥官的斯科特对此提出异议:他本人更加希望让彭萨科拉号重巡洋舰留在自己的编队中。实际上斯科特明白自己的请求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以哈尔西的性格,这个调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让斯科特没有想到的是,哈尔西念在斯科特在先前战役中表现良好,选择相信这位指挥官,最终把朱诺号和两艘驱逐舰编入到护航企业号的编队中,彭萨科拉号得以留在斯科特的舰队中。(备注:彭萨科拉号应该只有mk3火控雷达,而朱诺号则应该拥有全套的雷达设备,但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3、哈尔西突然收到消息,称日军有一支只庞大的舰队即将进攻瓜岛;相关情报显示,日军有两艘战列舰或重巡洋舰。到了这时候,哈尔西才发现,威利斯·李的战列舰编队还没有进入支援距离;自己能够应战的,只有一些巡洋舰编队。哈尔西决定放手一搏,决定让自己所有的舰队出战,于是把自己的决定转发给了特纳。
4、特纳收到了哈尔西的电报,他现在只清楚日军舰队要进攻瓜岛,但不知道这些舰队是干什么的。是炮击机场?还是袭击船队?特纳想了想,认为日军如此庞大的舰队,应该是炮击机场的。于是他向斯科特发电报,跟后者简述了日军舰队的规模和推测目的,并让他出海作战,祝他好运。
5、斯科特看了这份电报,不禁骂了几句粗话——我们就是被拿来当炮灰的?然而军令不得违背,任务还是要执行,炮灰还是要当的。斯科特也只好迅速拟定好自己的作战计划。随后有一波日军鱼雷攻击机进行进攻,神奇的是,美军的舰队几乎毫发无损,于是美军继续向铁底湾前进,以进行即将进行的最惨烈的战斗。

【攻方作战编成】
按照史实。
阿部手下所拥有的舰队非常强大,具体军舰如下:
夕立、春雨;
比睿(旗舰)、雾岛;
长良;
晓、雷、电;
雪风、天津风、照月;
朝云、村雨、五月雨。
当时的阵型如下:
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AAF/USSBS/PTO-Campaigns/img/appendix47-2.jpg
【攻方战术意图】炮击亨德森机场,以进行下一步更大规模的作战计划

【守方作战编成】
与史实稍有不同。
斯科特手中的舰队很有限,具体军舰如下:
USS San Francisco, CA-38USS Portland, CA-33
USS Pensacola, CA-24
USS Atlanta, CL-51
USS Helena, CL-50
USS Cushing, DD-376
USS Laffey DD-459
USS Sterett DD-407
USS O'Bannon DD-450
USS Buchanan DD-484
USS Aaron Ward, DD-483
USS Barton, DD-599
USS Monssen, DD-436
USS Fletcher, DD-445
【守方战术意图】不惜一切代价,阻止IJN的战术意图


提出问题:
1、美海军指挥官要如何制定本次作战计划,才能完成本方战术意图并最大限度减小本方损失?(这个问题更偏向于开金手指)
2、斯科特本人会制定怎么样的一个作战计划,舰队具体编成和船只顺序等方面会跟史实有什么变化,在实际作战中的决断会跟史实中卡拉汉的决断有何不同之处?(这个问题是不开金手指的)
3、IJN指挥官阿部弘毅既然清楚可能存在的美军舰队,那么他应该要做好跟敌舰队作战的准备。他要如何制定自己的计划,以完成本方的战术意图?(这个问题更偏向于开金手指;因为实际上,阿部是知道可能有敌舰队,但是似乎是有点没有准备,只准备了一套炮击机场的计划)
4、上面的第三个问题,个人认为,我是不是对日方指挥官要求太高了?因为中途岛之战,日军的作战计划就有些模糊不清;阿部也不太可能强求自己的舰队制定既能击灭敌舰队、又能完成炮击机场的目标的计划(个人感觉拿中途岛之战类比有点不恰当,但不知道又要拿什么举例)
5、如果IJN完成了既定目标,对整个瓜岛战役态势又有多大的影响呢?要知道,10月25日日军第17军的总攻已经失败;如果炮击成功而日军其他行动得以顺利进行的话,日军会不会一举逆转战局?

改变变量:
1、把作战时间拖后到1942年11月15日,让威利斯·李的第64特混舰队加入到此战役中,美海军第67.4特混大队按照本架空,IJN舰队不变。
2、把作战时间拖后到1942年11月15日,让威利斯·李的第64特混舰队加入到此战役中,美海军第67.4特混大队按照本架空,IJN舰队加入三川的舰队。
3、把作战时间拖后到1942年11月15日,让威利斯·李的第64特混舰队加入到此战役中,美海军第67.4特混大队按照史实,IJN舰队不变。
4、把作战时间拖后到1942年11月15日,让威利斯·李的第64特混舰队加入到此战役中,美海军第67.4特混大队按照史实,IJN舰队加入三川的舰队。
5、按照本架空来进行,但美军的彭萨科拉舰被火奴鲁鲁或圣路易斯代替(史实是这两艘万吨轻巡洋舰相信到1942年11月15日都不会到达瓜岛水域)


愚借此探究的问题有:
1、阿部弘毅在该次战役中犯了什么错误?
2、日军在该次战役中所体现的夜战战术有什么问题?
3、看到很多评论都在批评美方指挥官卡拉汉少将,认为斯科特少将完全可以替代当指挥官。但问题是,如果斯科特来当此役的指挥官,他的表现跟上一次的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相比,会有什么进步?还是表现基本一致?
4、那个著名的“奇数舰向右舷射击;偶数舰向左舷射击”的命令,后人已无法考证指挥官做出这一命令的原因了。我们能够从美海军的战斗条例中能够窥探出一些什么吗?而这个命令最大的缺陷又在于哪里?
5、所谓“以弱胜强”,要达成这一结果需要什么因素?技术差距?情报因素?指挥官决策?舰队士气?还是其他什么因素?


skyraider 发表于 2016-3-29 23:41

瓜岛逆天改命绝无可能,美军增援舰船12月就大举赶到,日军即使11月能取胜也不能持久。最关键的是陆上几乎毫无胜机,三次对机场总攻,三次惨败,战损比惨不忍睹,即使第38师团上岸日军陆上总兵力也不会高于美军很多(应该还是比美军少很多,书不在手边,有些记不清了),再向原计划那样把第6师团和第51师团运上去也许会有点机会,但史实上12月美军陆上就有5万人了,这两个师团运上去也不够,只能继续运人,所以,无解。附带说一下,陆上部队三次对机场总攻都是夜战,亨德森机场没发挥什么作用,美国陆上部队纯粹靠着自己的火力挫败了日军的攻势。

Candybag 发表于 2016-4-16 21:55

我比较在意的是,除了埃斯佩兰斯,每一次瓜岛水面交战都发生在铁底湾里面。
日本人要炮击机场自然要冲进去,为啥美军也要在里面等?里面太狭窄了嘛。
美军完全可以像埃斯佩兰斯那样在萨沃岛西侧入口处迎击。那里水面更开阔,更容易进行截击的机动。

benzheng 发表于 2016-4-16 22:15

本帖最后由 benzheng 于 2016-5-11 19:17 编辑

Candybag 发表于 2016-4-16 21:55
我比较在意的是,除了埃斯佩兰斯,每一次瓜岛水面交战都发生在铁底湾里面。
日本人要炮击机场自然要冲进去 ...
萨沃岛战役美军的情况,首先要看其作战计划
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N/USN-CN-Savo/maps/USN-CN-Savo-1.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9/Battle_of_Savo_Island_map_-_disposition_of_forces.png

两次瓜岛战役,应该是舰队刚刚才到达铁底湾的缘故,无法到岛外截击

塔萨法隆加战役好像也类似

可能是舰队出发时间点的选择问题,我个人不太清楚

sjzjyamato 发表于 2016-5-11 11:20

针对第五点说一下愚的愚见:以弱胜强常常有以下原因,1运气非常好,比如炮击击中了敌重要区域并造成了有效破坏,造成敌方弹药库殉爆,航速严重下降甚至停船,舵机卡死,司令部全部死亡,雷达火控主设备被破坏等情况造成敌方瞬间被摧毁或者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典型的案例就是俾斯麦击杀胡德。2.整体劣势但是还是有可以发挥的局部优势,包括一种武器比如鱼雷,雷达的优势,包括己方占据的地形优势,指挥官利用有效的战术合理发挥优势,敌方没有有效应对这个优势的行为,典型的就是日本驱逐与美国巡洋舰数次取得战术性胜利的交战。3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情报优势,包括孰知敌方的战术做出相对合理的对策。4:强势方的指挥严重失误,或者士气低落等问题使得对方实际上没有或者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典型的案例就是巴伦支海海战徳舰原本可以但不敢强攻英运输船队,设了有效的作战方案依旧因为吕佐夫的胆怯无法完成作战目标,后来还是有机会强攻护航队依旧因为胆怯没有强攻。不知道萨马岛日军被护航航母和驱逐舰重创算不算这一点。总结起来三个原因1天时地利。2神一样的弱方指挥与士兵。3猪一样的对强方指挥官与士兵。i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架空:1942年11月13日的瓜岛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