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提早引进Mg151会不会改变下战争进程?
在优势期多进口些德国的Mg151机炮,把零战那门尿尿的20炮换点,会不会换来更多战果?42年的航空绞杀战,日本飞机火力不足似乎错失了很多良机
传说在泥帮飞行员刚用上雨燕时,Mg151的火力让他们很震精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这么大规模的战争靠偷运进口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仿造才是王道{:49:}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1-3-8 14:00 编辑
配属给飞燕的792门MG151除掉在战场上给了日本和盟国飞行员一定震撼外,其实也没能起到更多作用,毕竟日本自己的机炮也并非完全是摆设。
再说那是陆军进口的,海军怎么也不可能拿得到。
比较起不够好用的飞机机炮,日本如果能搞到一种性能不俗而且可靠性高的水面搜索雷达,倒是有希望在大战方炽时改变一些战斗的结果。
IJA占领菲律宾后倒是缴了几台米畜的电探,能不能消化吸收暂且不论,关键是那些属于陆军的缴获品,照例是没有海军的份... 回复 飘扬 的帖子
你的IJA和IJN区分得好明显……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1-3-8 1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配属给飞燕的792门MG151除掉在战场上给了日本和盟国飞行员一定震撼外,其实也没能起到更多作用,毕竟日本自 ...
英国传说战前向日本兜售电探,但是日本侵华打得比较穷,拒绝了
其实42年时期盟国的电探实际距离并没有比日本的猫眼看得远
埃斯佩兰角阿伦娜发现日本舰队时,日本猫眼在10000码之外也看见了美国船,但是舰队司令认为那是日本右军,被炮击了还在马鹿马鹿的骂 最好的例子是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当夕张在22000距离上发现美军编队时,美军却并未发现日军 其实说日本工业能力翻一番绝对影响战争进程
别的影响都极其有限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1-3-8 18:45 编辑
瓜岛时期美国雷达确实还没确立优势,但莱特湾后仅一艘美国潜艇就可以在夜间追击大和、长门、金刚加3驱逐舰的编队,把他们撵得如丧家之犬,金刚就因为中雷后急于高速脱离险境而进水失控了。 回复 RRS 的帖子
日本不是因为没有资源而没有产能,而是因为没有产能而没有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无法补充严重损失的运输船以及海军失利造成的海外交通线的断绝 事情不是绝对的,前期确实是资源到位而输送、加工能力不足,后期则是资材断绝了。 其实是这样的:
前期:工业能力不足——优先照顾作战舰艇建造,作战舰艇集中于前线——护航兵力不足——运输船大量损失
后来:前线部队被敌军击败——失去制海权——海运断绝
如果工业能力大大增强,那么可以在建造更多的作战舰艇的同时,建造大量的护航舰与运输船,航空兵力不足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因而可以大大延缓战局发展。 工业能力的差距影响的不是一个两个环节,而是整个生产链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工业能力不是战时紧急扩充的,是和平时代几十年奋斗的积累
有了这样的积淀,当然就会有与之配套的相应规模的商船队等等 回复 owaii 的帖子
鬼子的商船队开战时貌似是世界第三。 回复 go229 的帖子
可惜补充能力有限啊 回复 超甲巡 的帖子
我倒觉得是损失太过惊人了,以倭国的国力,战争期间补充了330万吨的商船也不少了。可是丫们自始至终就没有弄过有效地护航体系,绝对是死催的。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1-3-10 09:41 编辑
相对于国力,日本的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军工生产确实比德国的效率要高。当然,代价是194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设备的损坏远远超出正常水平,导致44年末开始即便还有足够的原材料和屏蔽美国的空袭,日本的生产也不可能再达到1944年年初的水准。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1-3-10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对于国力,日本的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军工生产确实比德国的效率要高。当然,代价是194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设 ...
传说德国进入战时动员太晚
美国参战一开始德国的紧迫感不是非常强烈 楼主说是看中MG151的炮厉害还是杀伤威力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