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7:48

这个BT改了后感觉比主教防护都厚实啊{:78:}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8 17:56

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BT改了后感觉比主教防护都厚实啊

长门要求接招16寸,主教是15寸,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7:57

主教抗除MK7以外的16寸没有压力。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8 18:23

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7: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教抗除MK7以外的16寸没有压力。

米畜的Mk6直接把主教兄弟打穿了……

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8:39

那个有种说法是28千米出打出的水平弹搞穿的。(巴尔不能动,美帝有飞机指引)本来主教也不能防御如此远的水平打击。一般海战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yxwd5 发表于 2011-3-28 18:42

所谓的能抗住是要看距离的。一般交战距离能抗住就行了,太远了,水平威力太大,太近了垂直能打穿,所以所谓的防御是一个区间。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3-28 23:52

回复 yxwd5 的帖子

米帝的MK6(只有6门)没有这么好的散步,我怀疑用了减装药。

mathewwu 发表于 2011-3-29 01:32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3-28 23: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yxwd5 的帖子

米帝的MK6(只有6门)没有这么好的散步,我怀疑用了减装药。 ...

根据射表,Mk6以减装药1,800 fps (549 mps) 初速,45度仰角,发射2,700 lbs. (1,225 kg)弹丸,其射程是23,930码,落角51度15分,存速1,334fps。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9 10:23

飘扬 发表于 2011-3-26 0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渐变厚度。穹甲上端高达279mmVC+76mmHT叠加的用意就是为了防止在弹火药库部位出现8楼所设想的情况,下 ...

图上意思似乎是原来76的HT被279~127的VC替换吧?
不至于是在76上面再叠加279和127吧?
似乎那层51的水平板也在2次补强取消了

巴掌 发表于 2011-3-29 11:57

HT是造船钢,直接算入装甲恐怕不准,因为多数舰船没有计算。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9 12:33

巴掌 发表于 2011-3-29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是造船钢,直接算入装甲恐怕不准,因为多数舰船没有计算。

但是重量和装甲差距不大啊
既然不考虑它的防御效果
有必要76MM那么厚么,整整3英寸,作为垫板25MM应该足够了

owaii 发表于 2011-4-3 11:56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固然是有防护效果,但是性能上大大不如正规装甲钢

飘扬的Z字旗 发表于 2011-4-3 14:46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实际就是在原有的76mmHT基础上再追加11寸~5寸的VC。长门级原有的穹甲结构,不论是倾斜部分还是水平部分,在历次改装中均无任何撤去或削弱,10楼突击兄贴的那张图的日本原图上就是同时标注出76mmHT和11寸~5寸追加VC的。

飘扬的Z字旗 发表于 2011-4-3 15:06

日本海军主力舰设计的重量细目标准里,装甲重量一项分为“甲板”和“防御材”两大类。“甲板”好理解,就是装甲;这个“防御材”我理解应该是指其他一些起到辅助防护效果的非结构性材料(比如早期装甲舰防御钢板后方的木板之类)。HT是船体用高张力钢没错,但是在长门级上用作穹甲的部分显然不能计入船体重量。如果不按装甲算的话,那么算作比“甲板”次一级的“防御材”是不是比较合适?

飘扬的Z字旗 发表于 2011-4-3 15:46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4-3 15:50 编辑

按照松本喜太郎的说法,长门级次装甲带区域2段式防御的设计思想,是靠外侧甲带提前引爆或消耗敌弹动能,然后由3寸厚的穹甲接住炸裂的弹片或失去大部分动能的穿透弹。所以9寸的次甲是允许被贯穿的。长门级是典型的“前日德兰型”超无畏,在她设计的年代远距离大落角射弹问题尚未凸显,所以8楼提出的问题要到一战结束之后才逐渐得到重视。1934年日本退出伦敦条约后立即对长门进行了长达2年的大改,但强化防护的方式却是极度强化弹火药库部位的穹甲防御而不是直接加厚主装,除了前日德兰型BB本身难以克服的防护结构缺陷之外,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友鹤事件之后平贺流保守技术风格上位和新兴的极端重点防御主义思想之间相互妥协的一种体现罢。

akagizuo 发表于 2011-4-3 20:47

飘扬 发表于 2011-4-3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松本喜太郎的说法,长门级次装甲带区域2段式防御的设计思想,是靠外侧甲带提前引爆或消耗敌弹动能,然 ...

根据长门机舱抵御14寸的要求来看
你的设想很有道理,9寸VC对于14寸级别穿甲弹还是很要点能量来贯穿的,或者被起爆

飘扬的Z字旗 发表于 2011-4-3 21:06

话说,突然发现这楼彻底被歪掉了......

睿智 发表于 2011-4-12 16:10

沙恩本来就是袖珍战列舰的升级版本,再升级还不如直接上俾斯麦级,德国资源有限啊

杨波 发表于 2011-6-4 21:31

把标排增加到35000吨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1-6-5 08:44

杨波 发表于 2011-6-4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标排增加到35000吨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设计的时候如果直接加大标准排水量和舰体尺寸,直接上6门380应该没有问题。
但在建成后,舰体尺寸已经确定了,如果不增加凸出部,标准排水量上涨到35000吨不太容易。

毕竟其原型的舰体,满载排水量也才35300吨。即使是现实中的设计,为了拥有够大的续航能力,其满载都已经偏重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沙恩更换主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