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514|回复: 20

VV与BSM的交战

  [复制链接]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7-4-6 1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设意大利投降后VV由英国人使用,改进燃油储备(放舰底顺便加GM值)后部署在北极航线防提子,然后。。。那么VV如何才能保证稳赢呢?
虽然VV的设计毫无疑问强于BSM,但貌似两者都要到接近30km才能击穿对方水平装甲(VV的弹药库中部BSM应该无力击穿),那么估计只能近战了。VV的侧舷估计可以抗到14km左右,BSM的不好计算,但VV毕竟是15吋,加上弹道平直,也不容乐观啊
炮塔正面和炮座两者应该都是互穿,不过VV甲板下的炮座明显比BSM硬,但BSM多出了一个炮塔的冗余。这方面也不好判断啊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给VV安上274,夜战打提子还是很稳的
北冰洋那种海况气候30km远战不太可能,白天近战也是VV优势,主装炮塔炮座都比提子强不少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2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只是想尽量减少VV的损失,其实我觉得大英更可能采取约克公爵打沙恩的模式防止提子溜掉
这样的话估计还是得进入近战啊。。。
不过话说回来,VV的侧舷如果摆航向角的话估计可以抗到10km以内(我觉得摆大点比如40-45°的话提子可能任意距离无法击穿。。。),而提子就算摆了也会造成进水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ypn101 发表于 2017-4-6 23:47
不过话说回来,VV的侧舷如果摆航向角的话估计可以抗到10km以内(我觉得摆大点比如40-45°的话提子可能任意距 ...

你战舰世界(海上坦克世界)玩多了。实战怎么可能有摆航向角抗弹的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7 00:57
你战舰世界(海上坦克世界)玩多了。实战怎么可能有摆航向角抗弹的

我不玩战舰世界。
实战当然可以摆航向角。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日德兰的前卫战中大部分时间内双方都不是平行交战的,自然就形成了航向角。何况即便战列线平行,如果纵向距离较大的话,照样会形成平面上的夹角
如果一方的平均航速高于另一方,则可以在保持战列线的同时进行Z形机动来形成航向角(但距离变化率大,对火控有较高要求)
至于二战中,由于大规模战列线已经很难出现,战列舰的交战形式更多的是以一两艘组成小对自由厮杀,这种情况下就更容易摆出航向角了。
典型的hood和pow以大航向角试图切入对方免疫区下限内来更快取得决定性战果,加富尔与凯撒打厌战时同样全程带航向角
况且即便本意没想摆航向角,实际由于双方存在纵向距离而增大炮弹着角的情况也不少见,比如雾岛打南达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1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还是哥 于 2017-4-19 22:54 编辑
ypn101 发表于 2017-4-7 08:04
我不玩战舰世界。
实战当然可以摆航向角。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日德兰的前卫战中大部分时间内双方都不是平 ...

这么算没什么意义,数字游戏。真想计算实际海战中一定距离上能不能击穿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去,起码舰船横摇的影响就和你这航向角一样大。

仅存在于纸面上的免疫区

同样也没人真像开坦克一样为了抗弹专门摆航向角。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19 22:52
这么算没什么意义,数字游戏。真想计算实际海战中一定距离上能不能击穿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去,起码舰船横摇 ...

横摇角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经过计算,横摇角的变化显然不如航向角来得显著。(主讨论区里前卫那个),而实战中无论有意无意航向角不要太普遍,丹麦海峡第三次所罗门卡拉布里亚里双方都全程带航向角(看海图)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1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ypn101 发表于 2017-4-19 23:04
横摇角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经过计算,横摇角的变化显然不如航向角来得显著。(主讨论区里前卫那个),而实 ...

你来举个实战摆航向角是【专门】或【主要】为了【抗弹】的证据?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19 23:26
你来举个实战摆航向角是【专门】或【主要】为了【抗弹】的证据?

丹麦海峡的胡德就是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1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ypn101 发表于 2017-4-19 23:27
丹麦海峡的胡德就是

毫无根据。航向的考虑基本在如何发挥火力。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3: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19 23:42
毫无根据。航向的考虑基本在如何发挥火力。

就是因为航向角胡德才无法发挥XY炮塔的火力。这里胡德摆航向角的目的就是相对安全地进入近距离直接换血以求快速留下BSM,只是未能如愿罢了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20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还是哥 于 2017-4-20 00:12 编辑
ypn101 发表于 2017-4-19 23:56
就是因为航向角胡德才无法发挥XY炮塔的火力。这里胡德摆航向角的目的就是相对安全地进入近距离直接换血以 ...

你前面要论证的是摆航向角为了让舷侧装甲更抗弹,别转进太快了。

胡德对防御的考虑是要快速进入较近距离敌方炮弹的小落角区以免甲板太快被穿,因为尽管舷侧装甲也根本没免疫区但总比更薄的甲板装甲可靠一点。仅此而已。这和你的航向角抗弹没关系,因为甲板装甲和航向角无关。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0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20 00:07
你前面要论证的是摆航向角为了让舷侧装甲更抗弹,别转进太快了。

胡德对防御的考虑是要快速进入较近距离 ...

谁转进了?“更安全地靠近”,就是指在靠近过程中不被击穿啊,摆角度就是防止在接近过程中消耗过多战力。倒是你举出一个完全没带航向角的战例来啊?

列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2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7 00:57
你战舰世界(海上坦克世界)玩多了。实战怎么可能有摆航向角抗弹的

那么请解释下为什么英德两国在设计主力舰的时候都着重考虑了航向角对免疫区的影响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orizonwalker 发表于 2017-4-20 08:54
那么请解释下为什么英德两国在设计主力舰的时候都着重考虑了航向角对免疫区的影响 ...

米帝算新奥尔良的免疫区也是带30°航向角的,这可是第一艘设计时就按免疫区理论的米帝军舰啊。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2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ypn101 发表于 2017-4-20 08:04
谁转进了?“更安全地靠近”,就是指在靠近过程中不被击穿啊,摆角度就是防止在接近过程中消耗过多战力。 ...

你到底懂不懂中文?有没有逻辑?自己扯了半天要摆航向角为了增加舷侧抗弹能力,最后举个快速接近为了减少甲板被穿的例子,这叫不叫转进?我说的是出现航向角不是主要考虑抗弹的结果,让我找实战没有航向角的例子是什么逻辑??

继续自娱自乐去吧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20 15:23
你到底懂不懂中文?有没有逻辑?自己扯了半天要摆航向角为了增加舷侧抗弹能力,最后举个快速接近为了减少 ...

自己想,不想吵架。接近对应减小甲板受弹概率,航向角同时对应接近和增加侧舷防护,不只有哪点你不明白?
你说没有谁会摆航向角,问题是米帝从最开始算免疫区就带了航向角(自己翻红宝书咯),德三的作战条例也明确说了BSM杠纳尔逊要带20°航向角来拉近免疫区下限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20 00:07
你前面要论证的是摆航向角为了让舷侧装甲更抗弹,别转进太快了。

胡德对防御的考虑是要快速进入较近距离 ...

还有这里的没有免疫区但是更可靠是个什么理论?能解释一下吗?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哥 发表于 2017-4-19 23:42
毫无根据。航向的考虑基本在如何发挥火力。

这里是你在转进吧?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7-4-2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ypn101 发表于 2017-4-20 15:35
还有这里的没有免疫区但是更可靠是个什么理论?能解释一下吗?

你不仅不懂中文还不懂英文

This brings us to Hood’s weakness in deck armour which was important. Holland needed to close the range quickly to ensure his flagship was less vulnerable to plunging fire and the end on approach would achieve this. Gunnery had improved so that shells would come in at a steeper angle and crash onto ship’s decks because they were fired at longer ranges. HMS Hood’s horizontal protection was weak by the standards of the day. In fact, an Admiralty document of the immune zones of British capital ships indicates that HMS Hood had no immune zone to German 15 inch shells.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12:54 , Processed in 0.0291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