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海军的水中弹设计
本帖最后由 JeanBart 于 2020-5-12 21:31 编辑在《Fren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和《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里都有说:法国海军在1913年设计“里昂”级时提出过换用可以在水下前进100米的新弹,而且之后很快也开始研究水中弹防御。这种炮弹在一战后成为了340毫米Mle 1912-1921型炮弹,根据《Fren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的说法,这种炮弹的2段式风帽在入水后头部分离,而后部的平顶设计就是法国海军认为的最有利于优化水下弹道的弹头外形。这基本就能确定后来“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采用了相似设计的主炮炮弹也都是具备水中弹能力的。
不过在《French Destroyers 1922-1956》里有提到这么两段话:
The year 1913 saw the publication of a report by the Comité Technique on the torpilleurs d’escadre built from 1908 onwards, which in addition to reviewing the ships in current service also pointed the way forward.
When considering armament, the report stated that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latform,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 and high speed of the targets – the enemy’s own destroyers – meant that gunfire was effective only out to 3000m. The targets were completely unprotected, so a non-capped shell with a comparatively large bursting charge of picric acid (Mélinite – 15% of shell weight) was recommended; ideally this needed to penetrate the hull below the waterline in order to incapacitate the ship, so it should have a flat nose (cône tronquée) fitted with a light ballistic cap which detached when it hit the water; the shell would require a very sensitive fuze to ensure detonation. Given an inherently unstable platform, a fast, manoeuvrable target and rudimentary fire control, it was thought that very few hits would be obtained, so the largest possible calibre was desirable to ensure maximum damage from a single hit.
也就是说法国海军在同一时期也认为驱逐舰这类平台适合使用优化了水下弹道的炮弹,应该也很有可能会把战列舰穿甲弹的风帽设计运用到小口径火炮上。
根据《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里的二战法国穿甲弹设计图,口径从130毫米到203毫米的这些穿甲弹风帽中间都会画上一条横线,而且位置和战列舰穿甲弹的2段式风帽上下段的分界线基本一致。
是否可以认为法国海军在一战后使用的口径在130毫米到380毫米的穿甲弹都具备水中弹效果呢?
其实在一战前各国就已发现中近距离射击水面目标时就经常会发生跳弹,即打水漂。这是因为不要说3000米打敌人驱逐舰,就是8000米打水面目标,射角一般也不会大过7度,而7度正是标准的水漂临界角度(critical angle, 标准是以平坦水面,多数常见弹头外形来认定的,如果非标准条件,从3 - 8度都可能打出水漂跳弹。)而也早在一战时各国中小口径主炮就有平头弹出现,只是主要用在中近距离的反潜或者反驱逐舰作战。当然在研究平头弹的同时,他们也发现平头弹不但不容易打水漂,而且水中弹道较平直,更能保持较高的存速,从而较易穿透潜艇外壳及内壳,一旦内壳进水,潜艇是完全没有机会的。老佛爷在《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也有多处说明。 法国炮弹风帽里不是有炸药吗?应该很容易炸掉平头的支撑结构露出尖头的被帽,而且炸药也会破坏水中弹的弹道 不考虑炸药的话这个结构我感觉不错啊,毕竟走水下弹道命中的装甲一般都没多大角度,尖头的被帽很有利 伊吹 发表于 2020-5-12 17:55
法国炮弹风帽里不是有炸药吗?应该很容易炸掉平头的支撑结构露出尖头的被帽,而且炸药也会破坏水中弹的弹道 ...
“K”型染色装置的起爆装置位于风帽最前端,体积很小,而且与炮弹入水产生的巨大冲击相比这点炸药爆炸造成的冲击恐怕要小得多,对后端平顶和水下弹道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JeanBart 发表于 2020-5-12 21:43
“K”型染色装置的起爆装置位于风帽最前端,体积很小,而且与炮弹入水产生的巨大冲击相比这点炸药爆炸造 ...
问题不在于威力的大小而在于冲击的方向,水下爆炸会起到类似鱼雷的效果,空泡可能挤裂风帽的支撑结构破坏平头形状,也可能把炮弹从预定的弹道上推离。
炸药要做的只是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而已,只要让炮弹初始有很小的角度歪斜或不正常的旋转,跑几十米后就不知道歪哪去了。
水流冲击正是形成水下弹道的原因,无论大小,它的作用结果都已经出来了,跟炸药这种外来扰动因素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JeanBart 发表于 2020-5-12 21:43
“K”型染色装置的起爆装置位于风帽最前端,体积很小,而且与炮弹入水产生的巨大冲击相比这点炸药爆炸造 ...
就结果来说,法国战舰也并没有对水下防护作出额外的补强手段。 JeanBart 发表于 2020-5-12 21:43
“K”型染色装置的起爆装置位于风帽最前端,体积很小,而且与炮弹入水产生的巨大冲击相比这点炸药爆炸造 ...
最后,我得说一下,我并非不同意法国炮弹对于水下弹道的优化,但是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炸药对这一思路的干扰是不应该无视的。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12:06
最后,我得说一下,我并非不同意法国炮弹对于水下弹道的优化,但是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炸药对这一 ...
那么你对91式弹的风帽脱离方式有何了解和看法? mathewwu 发表于 2020-5-13 17:05
那么你对91式弹的风帽脱离方式有何了解和看法?
风帽入水过程就会脱落,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很显然要比会爆炸形成空泡的炸药的干扰低多了,不会破坏平头结构,重量很轻,与被帽的连接不稳固,减小了入水时要撕开风帽所需要的力,也减小了对弹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帽头和被帽之间就我所知没有直接的连接,这样的话正好风帽剥离时可以顺带扯离以露出被帽的平头。
这种程度的干扰跟炸药造成的破坏恐怕不止差一个数量级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18:14
风帽入水过程就会脱落,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很显然要比会爆炸形成空泡的炸药的干扰低多了,不会破坏平头结 ...
建议你先看过这一条资料有关弹药部分再做结论:
【汉化-NW】- 法国380 mm/45 (14.96") Model 1935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3923-1-1.html
我的看法是,如果染色剂爆药会影响弹道的话(不管在水上水下),这些大佬们不会放过评论的机会。
mathewwu 发表于 2020-5-13 19:22
建议你先看过这一条资料有关弹药部分再做结论:
【汉化-NW】- 法国380 mm/45 (14.96") Model 1935
如果有证据表明这个问题被讨论过,并否定了炸药影响弹道的可能性,那确实是有一定说服力,但也要看具体依据。
但如果没有提及这种可能性,那恕我持保留意见。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0-5-13 20:20 编辑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19:47
如果有证据表明这个问题被讨论过,并否定了炸药影响弹道的可能性,那确实是有一定说服力,但也要看具体依 ...
很好,我正是要提醒你对你的看法提出论证,而不是要求那些没提出爆炸影响弹道的人提出反证。 mathewwu 发表于 2020-5-13 20:18
很好,我正是要提醒你对你的看法提出论证,而不是要求那些没提出爆炸影响弹道的人提出反证。 ...
哦,我的论证上面已经说完了。
这种事情本来是实测才能下定论的,但现在并没有实测的资料,只有一个法战未针对水中弹进行强化的侧面例子。
道理论证的部分已经说完了,我已经没什么要说的了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12:05
问题不在于威力的大小而在于冲击的方向,水下爆炸会起到类似鱼雷的效果,空泡可能挤裂风帽的支撑结构破坏 ...
弹尖的染色剂引信是瞬发引信,应当考虑引信起爆时后部弹体是否入水这一问题。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20:38
哦,我的论证上面已经说完了。
这种事情本来是实测才能下定论的,但现在并没有实测的资料,只有一个法战 ...
我也没实测资料。牛牛不知实测过没有,就糊里糊涂的学了法鸡,在二战也用起带碰炸引信起爆染料袋的穿甲弹了。据说这种会炸的染料袋在大白天击中舰体时还会散发彩色烟雾呢。
伊吹 发表于 2020-5-13 20:38
哦,我的论证上面已经说完了。
这种事情本来是实测才能下定论的,但现在并没有实测的资料,只有一个法战 ...
我看不出法国战列舰缺少水中弹强化防护和这个爆炸影响弹道有什么直接联系,战舰的防护设计除了针对各类威胁的防护外还要考虑重量和结构等因素,一战后的法国战列舰在吨位限制下做出取舍是很正常的事,另外英国在发现了水中弹后同样没有给战舰设计什么水中弹防护。 mathewwu 发表于 2020-5-13 21:19
我也没实测资料。牛牛不知实测过没有,就糊里糊涂的学了法鸡,在二战也用起带碰炸引信起爆染料袋的穿甲弹 ...
1939年6月在英国访问的法国海军第4巡洋舰分队给英国海军进行了一次编队射击演示之后英国人就从法国引进了法国海军同款的"K"型染色装置,可能也是觉得确实有用。 JeanBart 发表于 2020-5-13 21:20
我看不出法国战列舰缺少水中弹强化防护和这个爆炸影响弹道有什么直接联系,战舰的防护设计除了针对各类威 ...
如果法国弹的水中弹效果有很大提升的话他们应该很快发现目前的水下防御是不充足的,不管最终是否实用,在后续的设计应该留有强化水下防御的影子。
当然这不是必然的,所以才是侧面例子,如果强化水中弹就必然强化防御那就是实锤的例子了。但侧面例子依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国弹的强化结果似乎没有引起重视。 JeanBart 发表于 2020-5-13 21:20
我看不出法国战列舰缺少水中弹强化防护和这个爆炸影响弹道有什么直接联系,战舰的防护设计除了针对各类威 ...
水中弹这个概念当然并非独有的,但普通的水中弹威力和概率是否足够能引起重视,是否主装延伸加防雷装甲就已经足够应付一般情况,这些都会影响人的判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