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heng 发表于 2020-5-16 22:39

关于奥班农号1943年击沉吕-34的考证

本帖最后由 benzheng 于 2020-5-17 19:42 编辑

​​前言​本文就“奥班农号(DD-450)用土豆击沉潜艇”一事作详尽的阐述。
“土豆击沉潜艇”当时奥班农号上的欧内斯特·A·赫尔二等无线电军士(1943年7月1日升为一等无线电军士)在回忆中是这么说的:1943年4月5日,我们的奥班农号所在的第21驱逐舰中队刚刚完成了一次夜间岸轰任务,正在自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地区返航。我们的雷达发现了一个接触,判断是一艘大型的日本潜艇正在航行,并且对我们的存在一无所知,那些日本了望员无疑睡得很死。我们高速接近并打算撞击,我们的舰长和其他军官在舰桥上仔细观察希望能够辨认出这艘潜艇的型号。在最后一分钟他们认为这是一艘布雷潜艇,撞上去可能连自己的驱逐舰都会炸上天。因此舰长下令急转弯以避免相撞,这样一来我们就刚好紧靠着那艘日本潜艇航行。我们看到那些日本人穿着短衣裤和戴着蓝色小帽,被吵醒之后突然看到一艘美国驱逐舰出现在眼前,不禁目瞪口呆。我们这边则没有一门火炮的俯角能够打到这艘潜艇,而手头上也没有任何轻武器可以使用,日本人也同样没有人手上有武器。在那么一刻,我们双方都瞪着对方不知道如何是好。潜艇上有一门三英寸的甲板炮,那艘潜艇的艇长最终回过神来下令使用甲板炮射击。当看到那些日本人奔向甲板炮的时候。我们驱逐舰甲板上的人员跑进旁边的储藏室,拿起里面的土豆投向潜艇。很明显那些日本人认为这些是手榴弹,忙着将这些土豆踢到海里甚至拿起来投向我们的驱逐舰,而无暇去操作甲板炮。这段宝贵的时间让我们的驱逐舰能够跟潜艇拉开一点点距离。最后我们终于能够有足够的距离让火炮开火,我们的炮弹击中了潜艇的艇桥,但那艘潜艇还是下潜了。随后我们的驱逐舰笔直的通过潜艇上方投下了深水炸弹。击沉这艘潜艇的战绩在以后获得了确认。当缅因州的土豆种植协会得知此事后,他们送来了一块金属牌子,这个牌子被安放在舰员食堂附近。不管怎么说,这是全体舰员的功绩。这个故事后来在国内的报纸上刊登,之后不久在《读者文摘》上刊登了详细的情况。几年以后在聚会上我们谈起这件事,当时那块牌子仍然安在食堂附近,许多舰员似乎都没有怎么注意那块牌子,甚至不晓得有这块牌子。我想我们喜欢创造历史,但对于研究历史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接受采访时


人员记录上的确有此人



根据另一位老兵路易斯·香卡二等水兵(后晋升为一等水兵)的叙述,是当时的二等声呐军士(1943年4月5日当天晋升为一等声呐军士)查尔斯·康恩发现了潜艇。前者还说,装着土豆的桶就在他附近,大概在洗衣间旁边,当时他自己发现20毫米防空炮已经没办法继续下俯了,于是跟其他士兵一起抓起土豆往潜艇砸。
路易斯·香卡二等水兵

查尔斯·康恩




仿制的牌匾,正版已经不见了



真实情况是如何的?
然而,有的人指出,要是驱逐舰跟潜艇距离那么近的话,舰长可是要因“把全舰置于危险境地”的理由而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有的人还指出,怎么土豆就能直接在甲板上拿到,好像搞得比防空机炮还要容易的呢?而当时的舰长唐纳德·J·麦克唐纳德少校(以少将军衔退休)也一直不认可这件事情。他在战后称这只是当时的厨师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说的一句即兴之言;他还说即使是当时比较近的距离,他也觉得没人能够那么有力气把土豆扔到日军的潜艇上。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原始的报告。根据奥班农号的战争日志:2点10分,奥班农号用SG雷达侦测到在真方位角65度、7000码有接触。2点25分,接触角为真方位角50度,于是航向改为真方位角50度进行搜索。2点31分,观测到敌潜艇上浮,用主炮开火。潜艇接近至左舷,距离大约75码。投射左舷的深水炸弹。2点34分,下令进入全员戒备状态。潜艇停在水上,显然很难保持控制。2点45分,观测到潜艇接近左舷。用1.1英寸防空炮和左舷深水炸弹投射器攻击。2点50分,不断改变航向和航速以重新接触目标。3点17分,声呐接触到真方位角215度、距离800码有目标。3点20分,进行了8枚深水炸弹散布的投放。潜艇下潜。3点30分,不断改变航向以重新接触目标。3点35分,航向改为真方位角300度,航速改为15节。消耗弹药:15枚5英寸38倍径,14枚深水炸弹(2枚Mk 7、12枚Mk 6),52发1.1英寸,10发20毫米。比较可惜的是,由于网上没有具体的作战报告,所以对于奥班农号的探究就到此为止了。奥班农号1943年4月5日战争日志,可惜没有作战报告根据斯特朗号(DD-467)的战争日志:该舰在2点05分率先得到雷达接触,在真方位角93度,距离15200码。2点10分即进入全员戒备状态。2点20分观测到奥班农号脱队进行搜索。2点31分航向改为177度。2点32分不断改变航向和航速以支援奥班农号。2点35分,奥班农号用主炮开火,随后报告在水面上让潜艇爆炸。根据斯特朗号(DD-467)的战争日志:该舰在2点05分率先得到雷达接触,在真方位角93度,距离15200码。2点10分即进入全员戒备状态。2点20分观测到奥班农号脱队进行搜索。2点31分航向改为177度。2点32分不断改变航向和航速以支援奥班农号。2点35分,奥班农号用主炮开火,随后报告在水面上让潜艇爆炸。

斯特朗号1943年4月5日战争日志
根据第21驱逐舰中队司令战争日志,斯特朗号在2点13分在真方位角80度、4海里有雷达接触,奥班农号前往搜索并在2点33分向浮在水面的敌潜艇开火。潜艇报告在2点48分沉没。
第21驱逐舰中队1943年4月5日战争日志根据第18特混舰队司令战争日志:2点15分,斯特朗号报告真方位角65度、距离5海里有雷达接触,奥班农号前往搜索。2点30分,斯特朗号支援奥班农号。2点31分,奥班农号用主炮向敌潜艇开火,潜艇受损无法下潜。奥班农号接近,用深水炸弹投射并观测到指挥塔上的号码。随后还用自动武器、主炮和深水炸弹进行了三次攻击。在第二次攻击后,潜艇上浮并从尾部开始沉没。随后继续投放深水炸弹实现“致命一击”。位置在南纬8度15分、东经158度55分。第18特混舰队1943年4月5日战争日志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太舰总的承认。太舰总1943年4月5日战争日志
潜艇真被击沉了吗?如果看到了油污或者残骸,就可以认为潜艇是沉没了。但这事情还没有完。1943年4月7日,第18特混舰队再次执行任务。到了晚上,驱逐舰再次发现一艘潜艇并将其击沉。根据奥班农号的战争日志:21点46分,发现在176度、5400码有雷达接触。21点50分,斯特朗号前往搜索。22点01分,斯特朗号报告水面上有潜艇。22点03分,斯特朗号用深水炸弹和火炮攻击。22点10分,收到特混舰队司令指示前往支援斯特朗号。进入全员戒备状态。随后不断改变航向和速度以支援斯特朗号。23点整,斯特朗号报告潜艇沉没,取消全员戒备状态,改为2级MS状态。随后不断改变航向和速度以归队。https://wx2.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gqhrrf2kj30rc09ygt8.jpg奥班农号1943年4月7日战争日志​根据斯特朗号的战争日志:21点52分,在真方位角250度、距离9350码发现雷达接触。21点53分,进入全员戒备状态。21点59分,航向改为180度,随后不断改变航向以寻找目标。22点04分,用探照灯照明并用主炮和机炮向一艘日军I-121至I-124型潜艇开火。报告3次5英寸命中。潜艇开始从尾部沉没并下沉。在该区域环行准备第二次攻击。22点25分,投下全分布深水炸弹。22点35分,第二次投下全分布深水炸弹。消耗10枚5英寸38倍径、98发40毫米、288发20毫米、10枚Mk 5深水炸弹、6枚Mk 7深水炸弹。22点54分,离开攻击区域,随后不断改变航向和速度以归队。22点59分,取消全员戒备状态,改为二级戒备状态和B级物资状态。https://wx2.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gqk72vq8j30ng0awn6k.jpg斯特朗号1943年4月7日战争日志斯特朗号的作战报告如是叙述:21点51分,SG雷达在真方位角150度、距离9350码得到接触。21点53分,进入全员戒备状态并用TBS告知第18特混舰队指挥官在真方位角153度、距离4海里有接触。侦测到接触目标的航速为0。21点57分,用TBS告知第18特混舰队指挥官“正在搜索调查”。21点58分,航向改为180度,使得目标在左前方5-10度处。22点整,航速提至25节。22点03分,距离缩至1150码,方向170度,下令“右满舵”。22点04分,当接触出现在正左侧时,下令“直行”,随后打开火控探照灯。在观测到探照灯光中央有一艘上浮的潜艇后,用5英寸、40毫米和20毫米开火。距离大概700码。5英寸马上命中,20毫米和40毫米火光在潜艇甲板和舰体溅射。22点04分15秒,停止开火,右满舵。此时潜艇被命中3枚5英寸,并从尾部沉没,倾斜10到15度。探照灯百叶窗在22点04分20秒关闭。该舰继续右转并迅速接近。在经过潜艇的最后位置时闻到明显的柴油气味。22点08分,航速降至15节。22点25分,投下8枚深水炸弹,此时确定潜艇位置在南纬10度10分、东经162度10分。22点35分,再次投下8枚深水炸弹。随后返回确定下来的潜艇位置,并打开12英寸探照灯约1分钟,观测到少量不明碎片浮在水面上。22点49分,用TBS告知第18特混舰队司令和第21驱逐舰中队司令:观测到3枚5英寸炮弹命中,潜艇以10到15度从尾部沉没,并进行了两次8枚深水炸弹的投放。22点53分,18特司下令归队。斯特朗号在报告中指出,在用探照灯照到潜艇时,发现潜艇很大,随后辨认为I-121至I-123型潜艇,船头有渔网切割口,没有看到甲板炮,指挥塔没有看到号码。根据副舰长的报告,敌潜艇被击沉的位置是南纬10度05分、东经162度08分。https://wx3.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hme88v90j30s80ckq3z.jpg斯特朗号副舰长的报告https://wx1.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hmf9e3n1j30s70kbqgl.jpg斯特朗号1943年4月7日夜击沉潜艇时的航迹图根据第21驱逐舰中队司令的战争日志:21点50分,斯特朗号在真方位角153度、距离4海里发现雷达接触。22点05分,斯特朗号向敌潜艇开火并观测到指挥塔和舰体受到损伤。潜艇以大角度下潜,斯特朗号进行两次深水炸弹攻击,随后发现油污和部分残骸。https://wx4.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gqo6ap8qj30nj06ktex.jpg第21驱逐舰中队1943年4月7日战争日志根据第18特混舰队司令的战争日志:21点53分,斯特朗号真方位角153度、距离8000码发现雷达接触。21点57分,斯特朗脱队进行搜索。奥班农号进行支援。22点04分,斯特朗号用主炮和自动机炮向浮在水面上的潜艇开火,观测到命中,随后用深水炸弹攻击,潜艇被观测到从尾部开始沉没。
https://wx2.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gqoi5mjhj30lh07f426.jpg第18特混舰队1943年4月7日战争日志太舰总在数天后记录此事。https://wx4.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hkbvdgatj30o40c8wnk.jpg太舰总在1943年4月10日的战争日志https://wx2.sinaimg.cn/large/006E2ycpgy1gdhmil9msoj30jg0n7abj.jpg哈尔西的评价
战后对照记录
根据日军的相关记录,在吕-34被击沉这一段时间被推定为“损失”的潜艇一共只有三艘。第一艘是伊-18,被推定已损失的时间为1943年2月11日。该艇在当天被海伦娜号(CL-50)和弗莱彻号(DD-449)联合击沉。第二艘就是吕-34,该艇被推定已损失的时间为1943年5月2日。第三艘是伊-31,被推定已损失的时间为1943年5月14日。该艇是在北太平洋海域损失的。根据美军后来总结的材料,吕-34被定义为于1943年4月7日被斯特朗号击沉。OP-23因此,萨缪尔·E·莫里森在编写书籍时也采用了这一说法。萨缪尔·E·莫里森的叙述不过,在大多数日军资料中,都认为吕-34是被奥班农号击沉的。战史丛书98卷 潜水艦史以奥班农号宣称击沉的位置南纬8度15分、东经158度55分,以及斯特朗号宣称击沉的位置南纬10度05分、东经162度08分,经测算,两点直线距离约为408千米。
两点直线距离图示考虑到这条直线上有岛屿,因此这两点所需要航行的距离估计最多可能为450千米。其中一种折线距离图示海中-5型潜艇水面航速35千米每小时,水下航速15.28千米每小时。
根据战争日志,4月5日3点20分到4月7日22点01分,共历时56小时41分钟。以最多可能450千米的距离,在这么多时间内走完,平均航速是小于13千米每小时。这实际上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奥班农号1943年击沉吕-34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