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哪些船是共鞍炮?
具我所知,战列里美国标准战列是共鞍炮,但这个范围有多广呢?是所有的标战都是共鞍炮吗?后续的老南达是共鞍炮吗?还有像提尔曼计划的三联装甚至六联装是共鞍吗?八八舰队后期的三联和四联呢?像联合力量、甘古特这种早期的三联装是否都是?还是说间战前半以前的多联装都是共鞍呢?
巡洋舰里,美国的条约重巡只有威奇塔不是共鞍,轻巡直到伍斯特才不共鞍,那奥马哈的双联是共鞍的吗?
苏联的26计划26bis26bis2都是共鞍的
意大利扎拉是共鞍的,是否只有这一种双联共鞍的情况?
其他战列巡洋还有共鞍炮了吗?图纸船也行
有人能解答一下吗? Navweps: "Guns on the South Dakota class were individually sleeved with a 50 HP 400 rpm electric motor driving each elevation screw"
也就是说老南达不是共鞍的,有分开的仰俯装置
三年式、英国mk1也是非共鞍的炮塔,但是之前的联合力量是共鞍。不过甘谷特的三联装是独立仰俯的,应该是最早的吧。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1-4-18 13:26 编辑
美标战只有宾夕和内华达级的14"/45三联是共鞍,威契塔级之前的8"/55都是共鞍,伍斯特级之前的6"/47/53全是共鞍。查NavWeaps在炮塔一栏,凡是 twin、triple、quad代表共鞍,two-gun、three-gun、four-gun代表不共鞍。
NW对此的说明在 Turret Definitions: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Gun_Data.htm
qwevb 发表于 2021-4-16 19:10
Navweps: "Guns on the South Dakota class were individually sleeved with a 50 HP 400 rpm electric mot ...
老南达的三联共不共鞍有争议,因为有人以为莱克的联装是共鞍的,就以为前者的三联也是共鞍的,但NavWeaps编者采用老南达是不共鞍的说法。至于联合力量是不共鞍的,NW对此没疑问。 本帖最后由 qwevb 于 2021-4-18 13:36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18 13:12
老南达的三联共不共鞍有争议,因为有人以为莱克的联装是共鞍的,就以为前者的三联也是共鞍的,但NavWeaps ...
谢谢马老的指正,联合力量的确是分开的。还有按这个方式查到加富尔级的三联装12寸主炮也不是共鞍的,再次谢谢马老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18 13:12
老南达的三联共不共鞍有争议,因为有人以为莱克的联装是共鞍的,就以为前者的三联也是共鞍的,但NavWeaps ...
多谢解答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18 13:12
老南达的三联共不共鞍有争议,因为有人以为莱克的联装是共鞍的,就以为前者的三联也是共鞍的,但NavWeaps ...
所以列克星敦和老南达是不是共鞍的是有争议的? 伊吹 发表于 2021-4-18 15:22
所以列克星敦和老南达是不是共鞍的是有争议的?
NavWeaps编者Tony.D只说他认为条目下列出的参考书中有人搞错了共不共鞍的事,没说是哪一本。我看了Campbell和Friedman的两本,没提到共不共鞍,其他几本我没有书,不能肯定Tony.D是否一定对,毕竟他也有些资料取舍或个人认知不是完全真确或合逻辑的。比如列克联装炮塔是twin就没有说服力,更早的科罗级16"/45 Mk 1联装炮塔就已经是two-gun了。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19 13:49
NavWeaps编者Tony.D只说他认为条目下列出的参考书中有人搞错了共不共鞍的事,没说是哪一本。我看了Campbe ...
原来是这样 突然又想起来一个问题,共不共鞍属于炮塔问题,那么选哪种炮塔是舰只设计什么阶段才决定的事?像列克星敦、老南达,甚至是提尔曼这种,它们的炮塔是否已经设计完成了?就比如提尔曼的六联装炮塔是否是已经设计完了才会画到整条船的设计图上去?那样就应该知道是不是共鞍了。如果没有设计,那船只设计时是怎么知道用多大炮塔的? 法国四联装炮塔貌似也是两两共鞍并排放在一起的设计 本帖最后由 qwevb 于 2021-4-21 19:49 编辑
涡轮增压机 发表于 2021-4-21 19:14
法国四联装炮塔貌似也是两两共鞍并排放在一起的设计
1930年代法国的那些好像是分开的吧,只是炮口间距看起来像共鞍的。不过诺曼底的主炮在海武上写的是quad-mount qwevb 发表于 2021-4-21 19:46
1930年代法国的那些好像是分开的吧,只是炮口间距看起来像共鞍的。不过诺曼底的主炮在海武上写的是quad-mo ...
NavWeaps虽把敦子和主教的炮塔结构标示为quad,但在两者条目内文中也提出每一对联装炮管之间摇架(滑套)是分离的,或至少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各自俯仰,以提供校准,这在兵工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根炮管的磨损程度不同,要靠微调仰角来达成射程的一致。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21 23:03
NavWeaps虽把敦子和主教的炮塔结构标示为quad,但在两者条目内文中也提出每一对联装炮管之间摇架(滑套) ...
谢谢解答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1-11-12 12:38 编辑
伊吹 发表于 2021-4-21 16:32
突然又想起来一个问题,共不共鞍属于炮塔问题,那么选哪种炮塔是舰只设计什么阶段才决定的事?像列克星敦、 ...
在这个问题上,大米干过众所周知的蠢事。在设计建造衣阿华时发现,原先计划用于衣阿华的16"/50 Mk 2/3的炮塔尺寸(不知是在设计或制造的那一个阶段,)居然和船体设计配合不上,因而从新设计Mk 7火炮和炮塔。这样看来除非已有现成产品,像标准战列舰那样延续几个舰级使用,否则先后顺序倒不一定。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24 12:08
在这个问题上,大米干过众所周知的蠢事。在设计衣阿华时发现,原先计划用于衣阿华的16"/50 Mk 2/3的炮塔 ...
这从结果上应该是件好事吧?如果要是没mk7的话就变弱了 伊吹 发表于 2021-4-25 08:17
这从结果上应该是件好事吧?如果要是没mk7的话就变弱了
这倒也难说。陆军认为改作岸防炮的Mk 2/3是很好(excellent) 的武器,虽然没有射击过2700 lbs的重弹,但药室比Mk 7还要大百分十几,发射重弹不是问题。而且服役数量比 Mk 7还要多,虽不知炮塔建成后效果如何,但单就炮管性能来说恐怕不在 Mk 7 之下。 好像意大利的佣兵队长级轻巡也是共鞍的,当时看的那篇文章认为这个设计可能是影响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几年之前看到,现在只有这点模糊的记忆了。 三式对空烟花弹 发表于 2021-4-25 18:45
好像意大利的佣兵队长级轻巡也是共鞍的,当时看的那篇文章认为这个设计可能是影响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几年 ...
看NW前四批用152 mm/53 (6") Models 1926 and 1929时是Twin Turrets,共鞍的,第五批用152 mm/55 (6") Models 1934 and 1936的就是Two-gun Turrets和Three-gun Turrets,不共鞍了 mathewwu 发表于 2021-4-25 17:52
这倒也难说。陆军认为改作岸防炮的Mk 2/3是很好(excellent) 的武器,虽然没有射击过2700 lbs的重弹,但药 ...
确实,主要还是看上舰以后所用的炮弹究竟如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