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oleil 发表于 2021-7-8 01:48

胡德的美国改造方案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1-7-8 12:30 编辑

假想设定是由于KGV的设计避免了浪费时间的炮塔困境,以及在杰里科与贝蒂两舰上就因财政原因采用了使用旧炮塔和旧装甲的急造主力舰方案,则RN在1941年春能凑出4艘新型高速主力舰,使胡德避免在丹麦海峡遭遇灭顶之灾;随后胡德随兵力更强的东方舰队驻扎新加坡,在1941年底的马来海战中遭到重创,勉强返回新加坡临时修理后返回本土,再前往美国实施大修和现代化改造。

历史位面RN曾经计划在美国翻新纳尔逊级,未果,只实施大修。类似的还有黎塞留。

翻新计划参考了RN历史位面的胡德改造计划,但加入了更多美国特色元素。上层建筑也改建为美式。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1944)
Displacement      42,500 tons light; 51,400 long tons deep load
Length      860 ft 7 in (262.3 m)
Beam      108 ft (32.9 m)
Draught      32 ft 0 in (9.8 m)
Installed power      8 × water-tube boilers                144,000 shp
Propulsion      4 shafts; 4 geared steam turbines
Speed      29.5 knots
Range      12,000 nautical miles at 15 knots
Armament      
4 × twin 15 in guns
9 × twin 5 in (127 mm) guns
20 × quadruple 40 mm (1.6 in) AA guns
49 × single 20 mm (0.8 in) AA guns
Armour      
Belt: 12–5 in (305–127 mm)
Deck: 0.75–6 in (19–152 mm)
Barbettes: 12–5 in (305–127 mm)
Turrets: 15–11 in (381–279 mm)
Conning tower: 11–9 in (279–229 mm)
Bulkheads: 4–5 in (102–127 mm)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8 03:05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1-7-8 03:23 编辑





为了做这个方案看材料过程中偶然看到这个。

因为胡德的设计一半加大量装甲,而舰体又特别长,因此纵向强度有问题,为此专门加了大量的HT钢来强化结构,导致其装甲占吨位的比重超过了QE和纳尔逊。其主装和上装后,有厚达1.5到2寸的HT钢背板。虽然HT的强度不能和后来的STS这种相比,但在一战已经是主流的甲板装甲钢了。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5/02/173000epnmc41p1ts34yzp.jpg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5/02/173401jecppz04joajjkcc.jpg

细看这两张图,胡德的侧舷装甲带背板是2*40~2*30#,而R级是25~30#,可见胡德确实在这方面更硬
反过来说明很多外面的图是有误导性的(把胡德的1.5寸雷甲同3寸下装、12寸主装等平行标注)

kentwong5a28 发表于 2021-7-8 11:30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1-7-8 14:01 编辑

大佬,这种改法胡德的超重问题好像会更严重,舰尾淹水{:78:}。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8 12:30

kentwong5a28 发表于 2021-7-8 11:30
大佬,这种改法胡德的超重问题好像会严重,舰尾淹水。

加了一大圈bulge 拆了一堆东西

qwevb 发表于 2021-7-8 16:11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8 03:05
为了做这个方案看材料过程中偶然看到这个。

因为胡德的设计一半加大量装甲,而舰体又特别长,因此纵向 ...

胡德的防护可以说是同时期最强了,都说标准战列舰是铁王八,其实也就343+21+51穹甲,还是不如胡德。不过不改装的胡德上装还是有弱点,可能会穿过上装打到穹甲上

伊吹 发表于 2021-7-8 19:05

qwevb 发表于 2021-7-8 16:11
胡德的防护可以说是同时期最强了,都说标准战列舰是铁王八,其实也就343+21+51穹甲,还是不如胡德。不过 ...

侧舷不见得不如胡德吧,只不过不太好比较,两寸穹甲时候应该比不过,但1.5寸下甲板时应该是更强的。话说你是在哪看见铁王八21mm背板的?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8 19:56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1-7-11 17:26 编辑

既然副炮用了大米的联装Mk 12,副炮指挥仪何不直接采用大米Mk 37及配套计算稳定系统,而舍弃线图上的大英 HACS Mk III?火控雷达可比照前卫的思维,仍用回自家的285/275。

修正~线图上副炮指挥仪是Mk V。

qwevb 发表于 2021-7-8 20:43

伊吹 发表于 2021-7-8 19:05
侧舷不见得不如胡德吧,只不过不太好比较,两寸穹甲时候应该比不过,但1.5寸下甲板时应该是更强的。话说 ...


上面的老南达其实不能算标准战列舰,是我弄错了,不过那个内华达25mm背板的说法不可靠,一方面老南达舰体更大速度更快才32lb(20.6mm),同时那组25背板的图也是科罗拉多主装16寸错误说法的出处,应该还是20.6取整21更可靠。

伊吹 发表于 2021-7-9 09:57

qwevb 发表于 2021-7-8 20:43
上面的老南达其实不能算标准战列舰,是我弄错了,不过那个内华达25mm背板的说法不可靠,一方面老南达舰 ...

原来是从老南达来的,话说内华达背板那组图是在哪,我去看看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9 16:08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8 19:56
既然副炮用了大米的联装Mk 12,副炮指挥仪何不直接采用大米Mk 37及配套计算稳定系统,而舍弃线图上的大英 H ...

我印象中WW2米国的指挥仪不出口吧?简单看了下给英国用的护航航母和护航驱逐舰都没有

qwevb 发表于 2021-7-9 19:10

伊吹 发表于 2021-7-9 09:57
原来是从老南达来的,话说内华达背板那组图是在哪,我去看看

就是这个作者画的系列图,写的是25mm



同一个作者画的科罗拉多级,主装16寸

伊吹 发表于 2021-7-9 19:40

qwevb 发表于 2021-7-9 19:10
就是这个作者画的系列图,写的是25mm




原来是这样

spcmdxp 发表于 2021-7-9 23:03

他说炮座加了装甲,又离得太远导致弯矩很大,那应该就是中拱严重了,这样在中间加bulge,又减少甲板厚度,会不会又有问题了啊?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10 20:39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9 16:08
我印象中WW2米国的指挥仪不出口吧?简单看了下给英国用的护航航母和护航驱逐舰都没有 ...

终战前英国已通过租借法案取得多套Mk 37,准备装在1943型Battle级驱逐舰上,但第一艘战前下水的HMS Dunkirk,入役已经是战后一年多了。下图是该舰的Mk-37指挥仪和配套的275火控雷达: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29 22:33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1-7-31 20:25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10 20:39
终战前英国已通过租借法案取得多套Mk 37,准备装在1943型Battle级驱逐舰上,但第一艘战前下水的HMS Dunki ...
查了下资料,其实大米在参战前就有意卖Mk 12 127炮和Mk 37高平火控给皇海,德里号轻巡1941年5~12月到纽约改装成防空巡洋舰就换装了5座单装127和2座Mk 37, 不过火控雷达还是自家的285。德里号回国经效果评鉴后皇海下了42套Mk 37订单,据老佛爷说,4套给前卫,12套给3条皇家方舟级,余下26套给驱逐舰,主要是战役级。终战前又想再订40套,最后取消。所以胡德如有机会改造,美式双Mk 12/127配Mk 37是没有问题的。

下图是德里号1941-12-20改装后的照片,图上前后楼很明显是各1座Mk 37指挥仪,但指挥仪顶上的285雷达天线和其他雷达天线都被战时检查和谐掉了,只剩下脚架,不过再下一张战后发布的1944年照片可看出285火控雷达的鱼骨状八木天线:





LeSoleil 发表于 2021-7-30 19:50

mathewwu 发表于 2021-7-29 22:33
查了下资料,其实大米在参战前就有意卖Mk 12 127炮和Mk 37高平火控给皇海,德里号轻巡1941年5~12月到纽约 ...

看来确实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德的美国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