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劫匪和奥地利美术生蜜月期的结晶——喀琅施塔得级
“喀琅施塔得”级重巡洋舰在1938年2月,在海军选择建造“最强的战列舰”而否决了“B”型战列舰后,并不意味着除“A”型战列舰之外的方案被全部抛弃,建造一艘“重巡洋舰歼灭者”的大型次等舰的想法就幸运躲过了这次否决。1937年8月13日与15日,国防委员会发布命令,必须“建造两种类型的巡洋舰”:拥有254毫米火炮的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一艘强大的重巡洋舰必须具备以下的技术与战术诸元:1.武备:9门254毫米主炮,每根炮管配备150发弹药,8门130毫米双联装副炮,8门100毫米高射炮,16门37毫米高射机枪与两门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两架可被弹射的水上飞机。3.垂直装甲必须保证在与敌舰相对航向角为40°至50°或者130°至140°、相对距离在60链(11112米)与全航向角上相对距离在150链(27780米)上时不被203毫米口径的炮弹击穿,同时水平装甲需保证其不会被在4000米高度投放的250公斤航空炸弹所击穿。4.重巡洋舰的航程,在燃油满载的标准排水量下,战舰全速航行的最大航程应为600海里,而巡航时的最大航程应为3000海里;在最大燃油储备的情况下,以经济航速运行时的最大航程应为8000海里;在燃油储备正常的情况下,最高航速应为34节。5.该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应超过20000吨至23000吨,舰体侧影应和“B”型战列舰相似。 1937年9月,在国防委员会制定八月的13/15号命令时,由С.П.斯塔维茨基主持的委员会设计了上文所述重巡洋舰的技战术指标,主炮为9门254毫米火炮,装甲可抵御203毫米口径炮弹,最高航速为34节。同时,斯塔维茨基坚决要求将该舰的排水量限制在18000吨至19000吨间,“以防止这艘最强大的巡洋舰变成最弱的战列舰(就像“B”型战列舰那样)”。 1937年11月1日,经海军司令员М.В.维克托罗夫批准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69型重巡洋舰的战术技术要求(ТТТ)》。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69型重巡洋舰首席设计师 Ф.Е.别斯波洛夫 这艘重型巡洋舰的任务是:与敌方巡洋舰(特别是敌重巡洋舰)作战,以支援我方轻火力编队的行动,支援边远地区轻火力编队的行动;独立破坏敌海上交通线。 69型重巡洋舰的草图设计由Ф.Е.别斯波洛夫负责,同时,由第17中央设计局(原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В.А.尼基丁进行全面指导。 在该舰的设计之处,海军军事委员会同意了国防工业人民委员会的提议,并未给这艘巡洋舰设计鱼雷武器。为了保护这艘战舰,技战术要求特意为其设计了厚达140毫米的侧舷装甲,中甲板则厚达80毫米,下甲板厚度为20毫米。标准排水量为24800吨,航速为33.3节,最大长度为232米,最大宽度为26.6米,在满载时吃水深度为8.4米。 由于德国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配备283毫米主炮,最大航速约30节)与法国的敦刻尔克级(配备330毫米火炮)陆续下水,海军副人民委员、一级舰队司令员И.С.伊萨科夫向国防委员会报告,必须重新修改1937年8月所确定的69型重巡洋舰的基本技战术指标诸元。因此,这艘巡洋舰被赋予了一项新任务,即与沙恩霍斯特级战舰作战。但很快,在1938年6月29日,国防委员会决定修改它的技战术指标。新的技战术指标要求该舰:装备305毫米主炮组,侧舷装甲增厚至250毫米,排水量增加至30000吨至31000吨,航速提高至30节至31节。新指标发布之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责成海军人民委员会需在十天之内拿出方案补完重巡洋舰的新设计。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根据上述决定,И.С.伊萨科夫于同年7月10日批准了由海军总司令部(ГМШ)与红海军造船部(УК РККФ)所拟定的《红海军重巡洋舰主要技战术指标(Основные ТТЗ на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 тяжелого крейсера РККФ)》,同时他对其提出了以下要求: A.在70至120链(12964米至22224米)的交战距离上对敌方船只造成决定性的伤害。其诸元性能如下:火炮:9门——280毫米火炮,弹重304kg,炮口初速约950m/s;12门——150毫米火炮;装甲:侧舷装甲254毫米,甲板40毫米;航速32节。 B.可以击退来自两个方向的两组轰炸机与两组攻击机的进攻。 而根据其所提出的要求,这艘重巡洋舰必须具备: 一.武备 1.火炮配置:9门——305毫米火炮(置于炮塔内),弹重450kg,炮口初速900m/s,射速为每分钟3.5轮;8门——130毫米火炮(置于炮塔内);8门——100毫米火炮(置于炮塔内);24门——37毫米高射机枪(置于有独立弹药供给的封闭装甲塔内)。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2.弹药供给:305毫米火炮——每根炮管100发;130毫米火炮——每根炮管150发;100毫米火炮——每根300发;37毫米高射机枪——每根800发。 二.装备(航空军械)——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水上飞机用于侦查与校射火炮)。 三.防护 1.装甲:侧舷装甲可在与敌人相对航向角为40°至50°、相对距离在70链至120链(12964米至22224米)上与敌交战,水平装甲需保证其不会被在4000米高度投放的250公斤航空炸弹所击穿。根据上文所述要求,可推算出具体装甲厚度为:侧舷主装甲带(平均厚度):230毫米;甲板——96毫米;甲板下层——30毫米;横向挡板——270毫米;主炮炮座装甲——330毫米;主炮正侧面——305毫米;指挥塔侧板——270毫米。 2.鱼雷防护系统:对于给定的舰体与主动力装置所能接受的最大值。使用美式鱼雷防护系统。 四.航程。标准排水量下全速航行的最大航程为650海里;满载燃油时,以巡航速度(大约20节)航行,最大航程为5000海里;满载燃油时,以经济航速航行,最大航程约为8000海里。 五.航速。对这艘重巡洋舰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在通常(标准)排水量与标准(额定)动力系统输出功率情况下保证航速可以达到32节。 六.排水量。根据计算,必须制定计划“使排水量达到当局所定的标准”。 1938年10月,第17中央设计局将根据新技战术指标而设计的69型重巡洋舰的图纸提交给了苏联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 ВМФ)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进行审议。新设计的战舰标准排水量为32870吨。不久之后,海军舰艇制造局传来回复,他们认为这个项目存在重大设计缺陷,必须修改,而在修改完成之前他们将不予通过。很快,设计师们根据技战术指标中的要求对装甲、鱼雷防护系统和抗沉性诸元进行了部分修改,这些修改使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同时,为了达到指标所要求的航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锅炉的蒸汽发生量。航程方面,在燃油满载时将部分燃油置于舰体空舱中(如鱼雷防护系统中的空舱)时所计算出的最大航程则需要更详细的说明。 为了更好评估概念设计与进一步设计巡洋舰,1938年9月,新任海军人民委员、海军一级指挥官М.П.弗里诺夫斯基(在此之前为内务部副人民委员、国家安全总局局长Н.И.叶若夫(顺便提一嘴,这俩后面一起进监狱一起被枪毙一起下地狱朋友一生一起走)上任,同年12月30日,弗里诺夫斯基任命海军学院军事指挥系教授С.П.斯塔维茨基担任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委员会考虑到在不同的海域(波罗的海、黑海、鄂霍茨克海与大西洋)执行军事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与其类似的战舰,包括沙恩霍斯特级、敦刻尔克级以及日本的金刚级,而这些战舰的航速普遍都在26节至30节间。 很快,在海军学院进行的八场战术模拟作战结果后人们发现,69型重巡洋舰的部分作战诸元强于沙恩霍斯特级,在50链至90链(9260米至16668米)的距离上则强于金刚级,但同时在这个距离上仍然会不敌敦刻尔克级。在火炮和装甲方面则全面优于外国受限于“华盛顿条约”的轻巡洋舰与重巡洋舰,但在航速方面不如部分高速巡洋舰。 根据委员会的结论,69型重巡洋舰可以完成其被分配到的主要任务,但因为其航速较低,在追击敌高速巡洋舰时则会略显不足。委员会认为,9门305毫米主炮在火炮数量、射速以及威力上都满符合任务的要求,但4座130毫米双联装副炮仍然不足以对驱逐舰形成优势火力,而且在面对巡洋舰时,这样的火力也显然不足。防空武器方面,大口径远程防空炮(4座100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的对空能力有限,37毫米高设机枪的数量则足够多。委员会建议使用23型战列舰的152毫米MK-4型火炮替代目前的130毫米Б-28副炮,并通过缩短最大航程以加强巡洋舰的装甲与鱼雷防护系统,航速则保持不变。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海军人民委员会议开会审议了特别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其提案在经批准后以设计项目修改任务的形式送至第17中央设计局,该任务应当于1938年底前完成。在任务中,除了扩张副炮的口外,还加强了舰艏横向装甲挡板、战斗指挥塔、主炮塔与副炮塔的装甲,同时还增加了发电机组的功率。总而言之,这艘船的排水量在修改后增加至35000吨。 1939年1月,海军人民委员М.П.弗里诺夫斯基与造船工业部长И.Ф.捷沃相将一份修改后的重巡洋舰设计草案送至国防委员会进行审议。不久之后,审议通过,第17中央设计局承担了研究重巡洋舰的任务。同年2月,Ф.Е.别斯波洛夫被任命为69型重巡洋舰的总设计师。 根据1939年7月13日国防委员会所发布的决议,他们接受了来自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ВМФ)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НКСП)所提出的建议,批准通过了69型重巡洋舰的设计草案。69型重巡洋舰的技战术诸元一览(《国防委员会关于批准设计草案的决议》附件一)中所规定: 一.排水量。标准排水量——至多35000吨,在航速测试时(满载)——38000吨。 二.最高航速与航行区域。1.在深海区、海风与海况均不超过3级的情况下,主机输出功率须达到201000马力,航速须达到32节。2.在测试中,主机在开启加力的状态下航速须达到32至33节并保持至少两小时。3.主机正常输出功率应为201000马力,在开启加力时输出功率须达到231000马力并保持至少两小时。4.航程。满载燃油时,以经济航速航行(14至17节),最大航程需达6000海里。 三.武备 一)主炮组。1.三座三联装305毫米MK-15主炮,两座位于舰艏,一座位于舰艉(ABX布局)。2.炮弹重量470kg。3.炮口初速900m/s。4.射速为每分钟3.2轮。5.每根炮管分配100发弹药。 二)副炮组。1.四座双联装152毫米MK-17副炮,炮塔覆盖轻装甲,每舷两座。2.炮弹重量55kg。3.炮口初速950m/s。4.射速为每分钟7.5轮。5.每根炮管分配150发弹药。 三)大口径远程防空炮。1.四座双联装100毫米МЗ-16高平两用副炮。2.炮弹重量15.5kg。3.炮口初速900m/s。4.射速为每分钟16轮。5.每根炮管分配300发弹药。 四)小口径防空炮。1.七座四联装37毫米46-К高射炮,炮塔覆盖轻装甲。2.炮弹重量0.7kg。3.炮口初速915m/s。4.每根炮管分配800发弹药。 五)航空器。1.两架KOR-2水上飞机(露天停放)。2.一座水上飞机弹射器。 四.防护 一)垂直装甲(渗碳装甲)。1.舷侧主装甲带厚230毫米。2.舰艏横向挡板厚330毫米。3.舰艉横向挡板厚275毫米。4.主炮炮座装甲(B炮塔)厚330毫米。5.指挥塔装甲厚330毫米。 二)水平装甲(均质装甲)。1.中甲板厚90毫米。2.下甲板厚30毫米。 三)炮塔装甲。1.305毫米MK-15主炮炮塔前挡板厚305毫米。 四)鱼雷防护系统。“由四重水密隔仓构成的‘美式’防雷带,在舰舯部平均厚度应为6米,在靠近舰艏舰艉处则为至少4米。” 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重巡洋舰的建造进展迅速。按照《1939年度海军造舰计划》, 两舰采用图纸绘制和建造并行的方法,首舰“喀琅施塔得”号1939年11月便在位于列宁格勒的第194造船厂(列宁格勒造船厂)铺设龙骨,而二号舰“塞瓦斯托波尔”也于同月在位于尼古拉耶夫的第200造船厂(61个巴黎公社社员造船厂)铺设龙骨。 (译者注:类似于FFG(X)的边造边改,毛子领先世界了属于是) 1940年1月20日,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与造船工业部长И.И.诺先科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69型重巡洋舰的技术诸元报告。同年4月12日,国防委员会在决议中批准了早前所提交的技战术诸元(ТТЭ),新的技战术诸元在排水量、航程、主动力系统功率、蒸汽发生器、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四联装12.7毫米ДШК(DShK,即大名鼎鼎的德什卡)高射机枪与装甲方面均与1938年批准的战技术诸元有所不同。 在决议起草时,海军还接受了一项建议:拆除舰体前部限制大口径防空火炮射击的37毫米46-К高射炮,同时将配备稳定系统的射击指挥仪由两座增至三座,以提高在面对舰艏来袭敌机时大口径远程防空火炮的效率。除此更改之外,该舰的武备与1939年7月13日国防委员会所批准的《设计草案(附件一)》完全一致。需要补充的是,主炮组的射击指挥仪(炮塔内)由两座КДП2-8测距指挥仪与三座臂长12米的炮塔测距仪所组成,副炮组则由КДП2-4т测距指挥仪指挥,大口径远程防空炮则由三座СПН(稳定瞄准仪)所指挥。四个90厘米的战斗探照灯与四个45厘米的通讯探照灯分置于舰体两侧,同时舰上还配备了八枚破雷卫。舰上的无线电设备则需保证在4000海里的距离上与他舰通讯的稳定;为了与潜艇通讯,该舰还安装了“牧夫座α/Арктур”水声通信站(ЗПС)。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三联装305毫米MK-15主炮侧视图: 1.过滤通风装置;2.电热装置;3.ДМ-12测距仪;4.填装导轨;5.炮闩;6.战斗区;7.炮尾;8.套筒驻退机;9.炮管摆动机构;10.炮管;11.复进机;12.高低机;13.球状炮座;14.垂直滚轴;15.上部运转隔间;16.旋转式回转托盘;17.刚性滚筒;18.下供弹机;19.一号弹药卷扬机;20.装药弹仓;21.炮弹弹仓;22.中部下层液压机;23.中部上层液压机;24.方向机;25.扬弹机滑轨;26.链状推弹棍。 该舰装甲区的长度达到了设计水线的76.8%,由高5米、厚230毫侧舷装甲带组成。装甲带外倾5°,同时完整的覆盖了90毫米厚的中甲板装甲、舰艏330毫米厚与舰艉275毫米厚的横向装甲挡板;装甲区内的下甲板装甲厚30毫米,水下防护系统部分则覆盖有15毫米厚的装甲。在舰艏处有一条厚20毫米的装甲带,主炮弹药库上方有一条厚14毫米的装甲带,舰艉处有一块50毫米的装甲。MK-15主炮塔的前板与后板装甲厚305毫米,而顶板和侧板(舷外板)装甲厚125毫米。MK-17副炮塔的前板装甲厚100毫米,后板装甲厚110毫米,顶板装甲厚50毫米,炮座装甲的厚度则从50毫米至75毫米不等。МЗ-16大口径远程防空炮的前板、顶板与侧板装甲均厚50毫米,而后板为75毫米,炮座装甲则厚40毫米。指挥塔前端装甲厚330毫米,后端厚275毫米,侧端厚260毫米,顶板则厚125毫米以及230毫米厚的通讯防护罩。旗舰指挥所(ФКП)的装甲厚20毫米。 根据计算,在相对航向角为50°、相对距离70链(12964米)以上时,德国280毫米口径穿甲弹将无法击穿主装甲带;水平装甲在140链(25928米)的距离上也无法被其击穿,同时,水平装甲需要承受250公斤高爆炸弹的直接命中,不论其从任何高度投弹。 根据В.И.佩尔申所在专项小组的建议,在鱼雷防护系统上第17中央设计局使用了长度为设计水线61.4%的“美式”鱼雷防护系统。为了确定它的抗爆性,并令部分结构缺陷暴露并进行修改,根据1940年4月27日来自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与海军人民委员部的联合命令,第45中央科学研究所开始对鱼雷防护系统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在塞瓦斯托波尔,第201工厂制造了四个1:5比例的试验舱段,这些舱段完美的再现了69型重巡洋舰上鱼雷防护系统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从1940年7月至1941年2月,相关的研究表明,鱼雷防护系统可以经受住中段500公斤炸药、末尾两端400公斤炸药的直触爆炸。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设计局没有再对鱼雷防护系统做出重大修改(鱼雷防护系统的舱壁厚度,从外侧边开始算起为7+16+14+18+10毫米)。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gif 该舰的主动力系统由三台功率为70000马力(最大功率可达77000马力)的齿轮传动式主汽轮机与六台六台90吨/小时(最大95吨/小时)的管式蒸汽发生器组成。在内部温度为380°C时,高压蒸汽压力为37kg/cm2。该舰的主汽轮机与23型战列舰(苏联级)动力系统中的主汽轮机相一致。蒸发设备由两台蒸发器组成,总蒸发量为240吨/每天。动力装置被分置于梯次排布的三个换热器与六个锅炉舱内,第一和第二个换热器同处于一个舱室中,并被舱壁分割,位于第三锅炉舱的后方。主动力装置的控制应当在一个密封舱中进行远程操控,但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现场操控。 该舰全速应为32节(轴功率210000马力),最大航速为33节(主机功率231000马力);以16.5节的经济航速航行时的最大航程为6900海里。三叶螺旋桨的直径为两侧5.0米、中部4.8米。 该舰的电力系统在电压为230V的交流直流混合模式下工作。而该舰的发电系统则包括四台12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与四台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他们被分置于四个发电舱内:涡轮发电机组位于装甲区内,而柴油发电机则被分置于舰艏舰艉的舱室中。 该舰的舰体呈现光滑的流线型,两侧略微外倾,而舰舯部则略微有点突出。该舰的舰体则使用与23型战列舰相同的材质铆接而成。甲板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同时还有两个平台。舰艏的上层建筑(艏楼)高两层,而塔状的前桅则高七层。被安置于舷侧螺旋桨后部的两个船舵,在满速满舵时可令战舰的转向半径限制在舰体长度的五倍之内。 而根据研究推算的结论,该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5240吨,略高于国防委员会所批准的技术方案时所给出的吨位。 在所有荷载(标准荷载至满载)情况下,舰尾部的纵倾仍然不可避免。从标准排水量至满载排水量,横向稳心的高度从1.66米上升至1.74米,横摇周期则为14.6秒至13.7秒之间。 根据技术设计中的舰员编制,该舰的舰员应为1406人,分别为:指挥官和军官125人,初级指挥官(准尉和中士)93人,红海军官兵1188名(后来增至1837名)。指挥人员被安置在中甲板上的第一、第二与第四生活舱以及甲板上层建筑的第二层中,而军官与普通列兵则被安置于可容纳16人至25人不等的船员舱中。该舰的海上自持能力为20天。 国防委员会允许按照已经批准的技术设计规格继续建造重巡洋舰,同时他也警告造船工业部和海军不要试图超过规定的排水量,并建议严格按照已批准通过的技术指标绘制图纸和建造船只。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gif 虽然69型重巡洋舰的技术设计已经被国防委员会批准通过,但完整的设计图仍然未绘制完成。在造船厂的船台上,巡洋舰的舰体正在加紧建造;而在造船厂的设计局里,巡洋舰的火炮与相配套的设备也在加紧开发,但以现在的速度,他们不可能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完成这艘重巡洋舰。必须保证重巡洋舰如期完成的压力与舰载火炮生产延误的现状迫使海军司令部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的人们开始考虑来自德国的克虏伯(Krupp)公司之前所提出的可以为他们提供德制380毫米主炮的建议了。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gif380毫米双联装SKC/34主炮炮塔侧视图,69И型重巡洋舰: 1.炮管摆动机构;2.瞄准具;3.炮尾;4.填装导轨;5. 10.5米测距仪;6.通风管;7.装填机(推弹棍);8.装药弹舱;9.炮弹弹仓;10.炮弹换装室;11.主扬弹机;12.装药装填舱;13.炮座支撑梁;14.液压系统;15.提弹井;16.机械舱;17.高低机;18.炮座滚轴。 1940年2月,在与德国的谈判中,由人民委员И.Ф.捷沃相所领导的苏联“经济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克虏伯公司的提议。这家德国公司称,由于建造第三和第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计划被叫停,他们现在拥有数量颇为可观的主炮塔,他们正在寻找下一个买家以尽量避免产品积压给公司造成损失。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由海军人民委员部与造船工业部的专家所组成的小组被紧急召集,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克虏伯和西门子(Siemens)这两家公司提供的数据,研究在69型重巡洋舰上安装德制双联装380毫米主炮以及相应火控系统的可行性。两个月后,1940年4月17日,一份由国防委员会委员长В.М.莫洛托夫、苏联对外贸易委员会委员长А.И.马斯洛夫、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以及捷沃相联合署名的报告交到了斯大林的手里。报告中指出,虽然德制380毫米主炮在炮弹质量上超越了我们的305毫米主炮,但在射程与射速上却逊色于它,特别是在全舷齐射时的每分钟火力投送质量方面,德国的380毫米主炮每分钟投送11000kg(11吨)炮弹,我们的305毫米主炮每分钟投送则达到了13700kg(13.7吨)。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gif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与她的380毫米SKC/34主炮 为了评估在换装德制380毫米主炮后的69型重巡洋舰(69И型)的作战能力,在1940年5月,根据库兹涅佐夫的指示,海军部以一艘沙恩霍斯特级与一艘敦刻尔克级作为69И型的对手进行了两次战术推演。推演结果表明,如果使用德制380毫米主炮替代305毫米主炮,即使主炮的数量变少,这艘重巡洋舰的火力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面对69И型的火炮时,更大更重的炮弹会更容易击穿敌舰装甲,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对我舰不利的战斗距离内(105链至170链(19446米至31484米)与敌舰交战。380毫米主炮虽然命中率较低,但其炮弹毁伤面积大、击穿装甲后后效较好的优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点。69И型虽然从装甲、鱼雷防护系统与航速方面来看还是一艘重巡洋舰,但从主炮口径来看,她已经是一艘战列舰了。而这些数据,也预示着这艘战舰的设计图很快就要进行重新设计。 1940年7月10日,海军人民委员Н.Г.库兹涅佐夫批准了《为69И型重巡洋舰重新装备德制380毫米主炮组(取代305毫米MK-15主炮)及其火控系统的技战术任务书》。同年10月,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与И.И.诺先科联合提交了一份由第17中央设计局所设计的69И型重巡洋舰草案,而这份草案也为提交给新任国防委员会主席К.Е.伏罗希洛夫的联合报告奠定了基础。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gif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gif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6.gif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gif69И型重巡洋舰塔状前桅与第一烟囱的位置(该图为原图的副本) 根据1940年11月与德国签下的贸易协定,我们决定购买克虏伯公司的38厘米(德国火炮口径单位为厘米——编者注)双联装主炮塔与西门子公司所研发的相应的火控系统。同时,根据同年4月12日所批准的技术设计,为尽快解决将主炮与相应的火控系统安装至在正在建造中的69型重巡洋舰上的问题,报告中要求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国防委员会就以下问题尽快做出决定: ——关于在“喀琅施塔得”号与“塞瓦斯托波尔”号上安装德制主炮塔的问题。69型重巡洋舰已经在位于列宁格勒的第194工厂与位于尼古拉耶夫的第200造船厂开始建造,将主炮塔更换为德制380毫米主炮的新技术方案也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完毕; ——关于修改1940年4月12日国防委员会的决议,并根据海军的命令在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包括69И型在内的所有重巡洋舰的草案与技术指标。 报告指出,“由于对设计图进行了二次设计,换装德制主炮塔对之前所批准的69型的结构设计产生的重大影响包括:1.主炮塔中轴线的位移;2.重新设计了主炮弹药库,并重新设计了从第62肋至第175肋处、第351肋至第431肋处的所有舱内结构,同时也重新设计了舰体上层建筑。 “预计标准排水量将增加800吨(实际增加了1000吨。——编者注),试航吃水深度预计为9米,最高航速与最大航程则并没有大的变化。鉴于该舰的总体布局相比于基型舰差别过大,如果强行要求将69И型改装为69型,不仅逆向工作非常复杂,还需要协作单位进行额外的专项研究任务。 “为了避免在重新设计图纸时建造重巡洋舰的第194工厂与第200工厂建造进度减缓甚至停工,人民委员要求尽快发布69И型所修改区域的施工图纸,时间之紧迫让他们甚至无法等到69И型的设计全部完成。” 1940年11月30日,克虏伯公司在莫斯科与苏联方面签订了一项合同,他们将为苏联提供六座双联装380毫米主炮以及弹药。至此,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问题得以解决。根据合同,主炮塔将分时间分阶段运往苏联:第一座炮塔——从1941年10月5日至1942年2月28日;第二座炮塔——从1941年12月5日至1942年3月31日;第三座炮塔——1942年2月5日至4月30日;第四座炮塔——1942年5月5日至11月30日;第五座炮塔——1942年8月5日至12月31日;第六座炮塔——1942年11月5日至1943年3月28日。弹药则分为两批运送——1942年7月1日与1943年2月1日。 根据合同,德国方面应向苏联方面提供包括双倍基数(对于炮管寿命而言——240发)的穿甲弹与半穿甲弹、高爆弹与演习弹(практическихснарядов)、全套战斗装药(包括半装药与无套筒装药)、训练用装药套筒与炮管加热装药(согревательныхвыстрелов),以及127毫米训练弹。尽管苏联方面及时支付了合同所规定的5000万马克预付款,但德国方面似乎不急于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甚至还延迟向苏联方面提交69И型项目所必需的主炮塔与火控系统资料的时间。 1941年2月11日,海军人民委员部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69И型项目的草案望其批准。在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与И.И.诺先科向国防委员会主席К.Е.伏罗希洛夫提交的联合报告中指出,由于该舰的排水量增加了大约1250吨(根据从德国收到的部分文件中推测),故其战斗抗沉性将会有所下降;在研制螺旋桨时,则可以通过增大推进系数以补偿排水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排水量的增加并不会影响战舰的航速。同时,二者均认为可以在研发设计规划的同时继续建造战舰。报告还指出,德国方面如果拒绝提供苏联方面所订购的主炮,那苏联只能被迫将战舰改装回最初使用本国火炮的设计方案,而这将对舰体进行重大改造,同时还需更换近一半的电缆管路,这艘战舰的下水日期也将因此严重延后。而建造一艘可同时安装苏制305毫米主炮与德制380毫米主炮的“通用”战舰的想法也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相比于69型,69И型在主炮弹药库、上层建筑以及火控系统上与其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如果被迫转回苏制武器,那么决定巡洋舰完工日期的因素则是MK-15主炮塔及相应配套火控的交付进度;同时,他们也无法提前拟定一个将69И型过渡为69型的综合方案,因为改造战舰时所需的图纸与其被改造时的进度是相关的。因此,在69И型项目开发的同时,还应继续绘制MK-15主炮的图纸并开始建造该型主炮;而且制造MK-15主炮以及炮塔所需的时间足以对该舰的设计与构造进行返工了。 除被修改的地方外,这两艘重巡洋舰的舰体分别在第194工厂与第200工厂建造。而为了避免战舰的建造速度进一步下降,人民委员要求国防委员会批准他们的决定,发布施工图纸,继续建造重巡洋舰而无需等待69И型及其附件的下一步研制与审查决议。 在1941年4月初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了解到了重巡洋舰的建造以及其德制主炮组的供应情况,但他决定不撕毁1940年底与德国方面签署的协议,以避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同月10日,国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建重巡洋舰使用380毫米主炮》的决议,海军人民委员会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可以将69型原先的三座苏制三联装305毫米主炮组替换为三座德制双联装380毫米主炮组。而因此,也有人主张修改在建巡洋舰的部分战技术诸元(ТТЭ)指标。根据决议,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被责成修改69型的技术草案,并要求在1941年10月15日之前与海军人民委员部共同批准其的最终方案。 正如前文所述,69И型的设计草案表明,一艘主炮口径达380毫米的重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至少为30660吨,正常排水量为36240吨,而满载排水量则为42830吨;而由于主炮塔轴线的延长,装甲区、水下防护系统(从147.5米延长至156.5米)和设计水线(从240米延长至242.1米)也要跟着稍微延长。据该舰的总设计师Ф.Е.别斯波洛夫回忆,由于主装甲带向舰艉移动了一段距离,舰体在外观上呈现出复杂的曲线状,他们需要契合舰体外形的230毫米主装甲带与艏艉封闭的装甲板,但所有的装甲工厂都断然拒绝铸造这种装甲板。但很快,随着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舰艇的建造计划被取消,装甲工厂们也无需为其提供这种装甲板了。 file:///C:/Users/mig2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gif 但苏联海军的重巡洋舰项目没有就此停止,反而还进一步发展。在向德国购买了一艘未完工的重巡洋舰“吕佐夫”号(“希佩尔海军上将”级五号舰)后,重巡洋舰领域的战前设计得到了进一步推动,而这艘配备了203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也将成为日后的国内项目83型重巡洋舰“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号。图片没发出来啊
高加索劫匪和奥地利美术生蜜月期的结晶——喀琅施塔得级
“喀琅施塔得”级重巡洋舰在1938年2月,在海军选择建造“最强的战列舰”而否决了“B”型战列舰后,并不意味着除“A”型战列舰之外的方案被全部抛弃,建造一艘“重巡洋舰歼灭者”的大型次等舰的想法就幸运躲过了这次否决。1937年8月13日与15日,国防委员会发布命令,必须“建造两种类型的巡洋舰”:拥有254毫米火炮的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一艘强大的重巡洋舰必须具备以下的技术与战术诸元:1.武备:9门254毫米主炮,每根炮管配备150发弹药,8门130毫米双联装副炮,8门100毫米高射炮,16门37毫米高射机枪与两门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两架可被弹射的水上飞机。3.垂直装甲必须保证在与敌舰相对航向角为40°至50°或者130°至140°、相对距离在60链(11112米)与全航向角上相对距离在150链(27780米)上时不被203毫米口径的炮弹击穿,同时水平装甲需保证其不会被在4000米高度投放的250公斤航空炸弹所击穿。4.重巡洋舰的航程,在燃油满载的标准排水量下,战舰全速航行的最大航程应为600海里,而巡航时的最大航程应为3000海里;在最大燃油储备的情况下,以经济航速运行时的最大航程应为8000海里;在燃油储备正常的情况下,最高航速应为34节。5.该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应超过20000吨至23000吨,舰体侧影应和“B”型战列舰相似。1937年9月,在国防委员会制定八月的13/15号命令时,由С.П.斯塔维茨基主持的委员会设计了上文所述重巡洋舰的技战术指标,主炮为9门254毫米火炮,装甲可抵御203毫米口径炮弹,最高航速为34节。同时,斯塔维茨基坚决要求将该舰的排水量限制在18000吨至19000吨间,“以防止这艘最强大的巡洋舰变成最弱的战列舰(就像“B”型战列舰那样)”。占个位子,由于论坛我这边不能稳定的上来,所以把我们翻译的结果全部放在这里有时间会回来更新翻译人员——Every day is night虎王路过(本来四个人然后两个人跑路了)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YlnN13213pTu96WxCAs4w?pwd=1919 提取码:1919 69型防护方案不会也是类似德国人的一战式设计吧。。。 mszlj 发表于 2022-4-2 15:44
69型防护方案不会也是类似德国人的一战式设计吧。。。
这个上面说了啊,主装是5度倾斜的230,水平装甲是80 mszlj 发表于 2022-4-2 15:44
69型防护方案不会也是类似德国人的一战式设计吧。。。
啊说错了主水平装甲是90,下甲板还有30 所以还是变成了“最弱”战列舰 网盘里面是苏联级,请问这篇文章在哪?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