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一款有一定模块化设计的双发舰载螺旋桨战斗轰炸机
随着一战的结束,欧洲各国总算能安下心来发展长远的军备规划,而刚过去的一战,就是很好的参考。对于德国来说,至少在目前格局下,已经逐渐崭露头角的空军,是他们获得优势的很好窗口。随着德国内部帝国议会的重组,威廉皇储正式获得了皇帝的权力,空军准备的新式飞机研发计划(MFZE)也开始执行。在这一份计划中,轰炸机首次获得了依托于作战方式而有别于以往依靠弹种和发动机数的粗略划分方式,即野地攻击机,高速战术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三大类,其中高速战术轰炸机项目被初步拟定成航速超过现有单发战斗机的轻型单翼双发轰炸机,被定系列名为A。与此同时随着西科斯基移居德国,德国四发战略轰炸机的研发有所加速,在经历了对自己的B9和缴获的英国V/1500,俄国的“伊利亚.穆罗梅茨”改进,试飞和对抗的实验之后,德国已经在B7上改造过了带火炮的K1并且单独研制了K2截击机,随着战略战斗机的思潮在欧洲扩展,以及轰炸机航程加长导致护航力量的缺失 ,德国开始对后续的截击机有航程,机动性和多用途的需求,开始向着重型战斗机靠拢,在双尾撑的高空截击机项目即最终K3竞标成功的同时,新的具有,更大适用性的双发战斗机型也开始研发。
这还没完,1924年初,随着海军条约最终签订,原本以约克代级三四号舰为名建立的,两艘巨型航母获得正名,开始紧锣密补的建造工作,为了让两艘航母的吨位优势最大化的发挥,海军也提出了对于空重在七吨以下的双发攻击平台的需求。
为了同时满足多方需求1926年,亨利尔公司和道尼尔公司联合提出了一种名为通用双发高速平台(AEAF)的方案,这种降低研发成本和维护难度的方式,对于正在大力发展新占土地和恢复生产总值的国会老爷们自然皆大欢喜。这个项目巨大的市场面也引来了容克和福克沃尔夫的加入,在自飞机出现开始就成立的飞机设计与制造联盟(EFEUB)有着很大比例的国家资本,国营和皇家气氛浓重,因为背后资本的统一在合作上并没有什么障碍,这个项目的进度很快。
1931年11月4号,刚刚开始预生产的J7B根据中德合作条例火速支援中华民国的抗日前线,与此同时,之前卖给中国的K3,也参与了与日本空军的作战。还在研发中的KA4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些全新的空战战例的影响,对于作战指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包括飞行速度超过550公里每小时,作战半径达到1000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外挂载荷量超过1.5吨。
1932年3月,KA4的A,F,V三种型号同时举行了试飞,KA4贼鸥也成为了德国首种完全用任务作为型号字母选择的机型。到了五月,海军舰载型的KA4T也举行了首飞。在此之后,侦查型E,高空特化I,预警型W,夜间战斗型N纷纷登场,哪怕是串列双发的K5服役也完全无法与这个庞大的系列分庭抗礼。随着喷气式发动机,制导武器等等的逐渐发展,到了1939年时,全新的J10火蜥蜴作为前掠翼喷气式战斗机和第一种大规模服役的喷气机登上历史舞台,强大的机动性,超高的速度与不错的载荷量横扫整个德国航空部队,直接导致了J7的全面退役。随着火蜥蜴的上舰,KA4T的空战压力大幅减小,转而向轰炸和侦查方向发力,最终迎来了KA4除W型之外最新的机型,KA4T-9。
KA4T-9装备了新的更好的雷达和更完备的武器,两发A3(He293)D-3导弹和两发X4B导弹帮助它脱离了和喷气机缠斗的可能,同时它机头下方的两门轻量化MG213B机炮也赋予了它一击必杀的截击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
在发动机方面,T-9配备了全新的2460马力级别的,BMW901B-2轻量化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和完备的涡轮增压系统,在德系祖传的喷射加力模式爆发输出马力高达2770,这种发动机配合五叶层流变距桨,不仅让它有了超过770的极速,最大载弹量提高到两吨,甚至可以帮助它在弹射器的辅助下以满载10.5吨起飞。
在机体方面,由于采用了全新的铝合金,该机在要求舰载强化结构的前提下把空重强行压制到了6.27吨,机长12.1米,翼展14.3米。其中,垂尾和机翼都有6º的上反角。机翼被发动机短舱分为两个部分,有一定的翼身融合加以过渡,内侧采用了类似P51的极致层流翼以提升升力,并配有电动前缘襟翼和扎普襟翼,外部折叠翼段则在层流与常规之间取了个较为平庸的状态,并采用两段前缘缝翼以降低维护难度。其采用了扰流板和液压弗利兹副翼组合的方式强化滚转能力和盘旋能力。 嘶,真没人看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