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喜欢四连装炮塔?
有人知道原因吗?本帖最后由 萨拉塔斯 于 2024-12-13 07:16 编辑
以诺曼底为例:
第一,时间紧迫。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豹的跳跃),世界大战擦肩而过。英法也借此从殖民地协防升级为真正的军事同盟。第二年,法国议会批准了9艘战列舰预算。世界大战只是个时间问题。
第二,船坞。当时受限于干船坞等硬件设施,战列舰的规格被钉死在长度不超过172米,宽度不超过27.5米,吃水8.5米,吨位则不宜超过25000吨。而干船坞的扩建最快也要到1915年3月份,缓不济急。
第三,动力系统。设计团队在之前搞丹东级的时候,采用新锐动力设备,因燃料消耗较大,被甩出来当替罪羊,被国会一顿猛批。所以这次干脆摆烂,给出了老旧的往复式蒸汽机,导致新战列舰对于吨位十分敏感。
第四,火炮。
布列塔尼级舰舯炮塔使用时问题多多,所以海军造船部门明确表示以后再也不这么搞了,但海军又要求火力不能削弱。
340毫米舰炮已经在1912年完成全部设计,380毫米舰炮只有图纸。且双联装380毫米舰炮炮塔预计总重量1700吨,新锐战列舰装备四座总吨位就是的27500吨,五座就是 妥妥地三万吨,严重超重。
而相对于的双联装340毫米舰炮炮塔重1030吨,而四联装340毫米炮塔则仅重1500吨。
另外里昂兵工厂以完全不像法国人的高效率,加班加点生产了大批340毫米舰炮。
第五,当时的法军技术部门负责人多利亚个人更倾向于密集火力,而非提升舰炮口径。
在讨论里昂级战列舰的时候,此人提出过五座四联装合计20门305毫米的设计……
(多炮塔神教狂信徒:看这就叫专业)
以上1~4点相互影响,法国人最终选择四联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