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二条,鄙人不太明白,后期德国设计的H级战列舰就是采用龟壳型的,只要龟壳内部不受损失,就算是上面全灭也能开会去,不知偶的这个和H级差距打在什么地方,还望赐教 抛几点啊,技术方面的讨论,楼主别介意。
“武装”这一项,应该要包括炮塔自身的装甲重量的。对于你的3座双联装457.5mmL/47主炮以及副炮配置,3300多吨根本不够。
另外,“杂项”要包括甲板机械、桅杆、锚以及人员、食品、备用品等等,32吨远远不够。
俾斯麦的“杂项”大约900-1000吨。 你的“舰体”比重有些大,我所看到的几个数据大约都在30-32%左右,而德国因几乎都采用焊接结构(占85-90%以上),所以节省了大约15%的重量,在28%左右即可实现。
但你的这个12900吨里面,包括了“辅机”的重量。
扣除这一部分之后,你的“舰体‘大约会在11500吨,占标准排水量大的31%。 回复 雅美蝶hoho 的帖子
俾斯麦和H是通过增加装甲带的长度来弥补防护高度上的空间损失
你的设计压低了水平防护的高度但没有在装甲带长度上做出弥补,而且宽度也偏小 回复 克虏伯火炮 的帖子
嗯,受教了。
弱弱的再问一下,辅机是什么东西?还有,内部船体的横向纵向装甲一般有多少道,高度和长度分别又占舰体尺寸的百分之多少?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5-22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克虏伯火炮 的帖子
嗯,受教了。
不用客气{:85:}
刚才仔细看了一下,你把主炮塔装甲算在“装甲”里了。
算上这些装甲,你的“武装”总重超过了6000吨。
不过双联装457炮塔估计要1800吨左右,副炮和其它一些装置最少也要1500吨,所以6200多吨怕还是不够。
船舶辅机是辅助动力装置的简称,是用于提供除推进装置以外的各种能量,供船舶航行、作业和生活需要的装置,包括为全船提供电力、照明和其他动力的装置,如各种泵、空调、发电机组、副锅炉等。
我记得舵机之类的也是辅机范畴。
船体内的横向和纵向装甲,一般来说除了装甲盒前后的两道“主横舱壁”、防雷装甲和中央纵舱壁算作装甲之外,其余的似乎算在船体结构重量中。甚至中央纵舱壁可能也算在结构重量中。 感谢克虏伯火炮和star2000,鄙人已经做出修改了 21L 水平140面对MK6的水平弹很危险的。至于德国的穹甲,这个东西本来就不算先进,至于说龟壳内部不受损上面全灭也能开回去??这个还真没准,一旦主炮被点掉后,人家一堆DD上来放鱼雷,那可就是仙都回不去了。德国可不像美帝英帝出来混还带一堆跟班。而且侧弦被打穿后进水的话,航速也是会减的。 额,这个140mm的水平装甲不是最厚,而是全舰平均,在装甲中占了5420吨的说..
偶在设计之初参照了俾斯麦的水平装甲布置,本设计的舯部水平装甲,厚度达到170-220mm的水平,MK6大概要到25000米外才能击穿170mm的装甲,而在这个距离上的命中率显然偏低。
还有这个设计的背景,德国是拥有不下于日本海军的吨位的,跟班就算没有英国人多,但也总会比历史上第三帝国的小弟多不少吧{:63:} 94式2W米水平109,MK6这个距离最多120,2W以上的命中太靠RP了
德国主力舰的水平防御模式就是全面防护巡洋舰级的火力
弦侧除非水线处或水线下装甲带被打穿,任何BB这样都会减航速
DD放鱼雷,除非像北角和苏里高那样,舰队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目标速度还不能快,不然少数DD上去不但鱼雷打不中自己本身还很危险 本帖最后由 雅美蝶hoho 于 2011-5-23 16:56 编辑
服役经历:
1938年12月27日,“格拉夫”号战列舰竣工并被编入德国大洋舰队,1939年2月14日接替巴登号战列舰作为大洋舰队的旗舰,同日二号舰“阿尔布雷西特”号完成舾装开始海试。两舰都1940年4月参加了1940年4月的纳尔维克海战。在海狮行动中,2艘格拉夫级战列舰的12门18英寸超大口径火炮和4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一道,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支援。
随着战列舰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航空母舰的迅速崛起,格拉夫级26.5节的最高航速在与后辈的战斗中逐渐成为该级舰的软肋;海军部本想对其动力系统做大规模改换以期将航速提升至28节以上,但由于大西洋战事的持续紧张而屡屡被搁置。1942年9月,2舰被划归第三舰队,担任西里阿克斯海军中将航母编队的CV保镖,在3年残酷激烈的大西洋海战中,一共为脆弱的航妈扛下了37颗航空炸弹和16条鱼雷。
两舰于1947年退役,格拉夫号被改建成战争纪念博物馆,阿尔布雷西特号于1950年拆解。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2.百度百科——纳尔逊级战列舰
3.《意志的武力与艺术——二战俾斯麦级战列舰性能解析》
4.鸿蒙教主、巴掌于本论坛之架空作品 (完)
29L主教的190MM装甲都被MK6打穿过,(虽然是超远距离打死靶)所以说,140还真有点不够用。
30L2万米以上?貌似老沙,约克,女王,还有主教都有这个命中记录吧。听说主教在非洲是静对动最远的命中记录。 回复 yxwd5 的帖子
这个、、战例偶不怎么懂,但我在本论坛的海军资料站里看到,MK6在22860米的水平穿深是146mm,27432米的水平穿深是194mm,而本设计的重要部位的水平装甲厚度为170-220mm(50+100到80+140),要有效击穿在理论上需要MK7的火力水平。
个人愚见,还望赐教。
33L 这个,MK7水平不如MK6.另外,如果海战足够多的话,25千米命中还是会有一些的,当然我说的水平不够是针对140说的,170还是可以的。 另外,LZ的火炮穿深啥的是参考哪门炮啊 打死靶就像往水桶里射鱼,让巴尔有赶工的嫌疑
2W米以上的命中屈指可数,你看下分母就知道概率有多小了 36L太平洋是没机会。人家要不是CV称霸白天,要不是夜战。在欧洲,这个只能怪德国海军太弱,意大利火炮散步太大,法国完的太早。 本帖最后由 雅美蝶hoho 于 2011-5-26 12:29 编辑
回复 yxwd5 的帖子
这个可以参照大和的94式主炮,由于架空背景中该炮是为了符合元首的胃口(实际上是偶的个人喜好)而赶工研发的,在1320KG轻弹的情况下只有778.5m/s的初速,各项性能可以在94式的标准上下降一些。
在鄙人的YY中,18英寸火炮强度的改进将在德国新一级战列舰特雷西亚级上得以实现。在新战列舰上,458mm巨炮的穿甲性能将超过日本94式 本子的炮弹可是很有讲究的,德国舰炮的炮弹水平和本子有很大差距,而且轻弹还是低速,这个下降到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