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1 20:04
回复 yxwd5 的帖子
额,那个米畜计划在蒙大拿级战列舰上安装的18英寸火炮的参数偶去看了看,突然发现MKA在弹重和炮口初速这两项数据上,居然和我YY的本舰配备的SKC/37型舰炮几乎一模一样........
现在我觉得,架空德国战舰真的具有非常强大的先天优势,舰体广泛焊接技术可以为架空者省下大笔的重量,ST-52、Kcn/a、Wsh和WW在装甲材质上的优势又可以在同等厚度下提供最强的抗弹能力。加上主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可以名正言顺的比额定功率高出10%左右,还有德国克虏伯公司雄厚的舰炮研制基础......在相同吨位下,这次活动中其他国家的扮演者要想设计出性能超过德国(巴掌?)的战舰不是一般的困难。
(ps: 在完成本舰的设计之后,偶现在觉得SPS2这个软件真是太坑爹了......)
yxwd5
发表于 2011-6-1 20:07
MKA弹重和你打一样?你不是轻弹吗??
Go229
发表于 2011-6-1 20:11
回复 雅美蝶hoho 的帖子
下回用SPS3吧,那个会好一点,毕竟我等都是业余爱好者,手工算的话还不见得有SPS准呢。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1 20:22
回复 yxwd5 的帖子
额,我看成那个MK1的弹重了~~{:03:}
yxwd5
发表于 2011-6-1 20:26
轻弹不好,还是放弃吧{:44:}。德国工业确实猛,但是思路实在有问题啊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2 14:49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5-27 1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是鄙人的YY之作,还望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建造背景:
感觉这船有可能直接沉了……
水平防护水平65+150MM,差不多赶上亚码头的水平了
而且缺乏BSM145MM的上部装甲弹,很多时候大口径炮弹可能直接挑战150MM装甲,而不是设想的215MM,150MM不足以抵御18寸或者米国16寸,而且没有145的装甲,炮座的380MM装甲更不足以抵御16寸以上的轰击
而加上145MM的装甲,也许进一步超重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2 18:30
这船从吨位上来说应该沉不了,至于什么翻覆力矩之类的东西偶还不清楚,如果本舰的稳定性和抗翻覆性奇差,还请指正,不胜感谢。
水平装甲的问题在前楼已经有讨论,恕偶不再作出说明。
甲板下部主炮塔座圈装甲的问题我的确是没有考虑好,弱弱问一句,65的水平加上240的垂直的防护力与380的垂直相比孰优孰劣?
star2000
发表于 2011-6-2 18:42
150MM足够对抗16和18了,关键是没了145会被CA打成马蜂窝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2 19:24
咳咳,看来过分追求火力真是不怎么好啊~~~~~偶现在准备把战斗排水量增加到62000吨以用于布置上部装甲带了......
yxwd5
发表于 2011-6-2 19:52
那个楼主,你现在的数据和你在第一页的图还吻合吗??看着讨论有点乱了{:81:}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2 20:29
star2000 发表于 2011-6-2 1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50MM足够对抗16和18了,关键是没了145会被CA打成马蜂窝
25000码距离上米日16/18寸破150MM无鸭梨en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2 20:37
图是吻合的,还没有做出修改~
如果在主水平装甲上削减25mm,剩下的重量用于增设上部装甲带,这样只会多出500吨的装甲;再在舰体重量上做出一些补偿,标准排水量仍旧可以控制在57000吨以下。
只是偶懒了,看看明天能把数据和图修改完成不......{:14:}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3 07:51
star2000 发表于 2011-6-2 1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50MM足够对抗16和18了,关键是没了145会被CA打成马蜂窝
泥棒自己资料亚麻头的炮20000M时候水平穿深167MM,30000M时水平穿深230MM
打碎150无鸭梨,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3 09:36
本帖最后由 akagizuo 于 2011-6-3 09:38 编辑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5-31 23:35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动感炮神 的帖子
上部装甲的命门应该是指AP弹从主装甲上部射入,然后穿透主水平装甲进入弹药库和轮机 ...
亚码头20000m的水平穿深就是167MM,30000M是230MM
18寸火炮战列舰应该按18寸防御标注来设计
另外177000马力对260米长38米宽的BB产生30节航速,个人表示怀疑
亚码头同样的体量,160000马力才27节出头……,而亚码头的线形基本是极品鸟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3 10:02
本帖最后由 雅美蝶hoho 于 2011-6-3 10:10 编辑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简单回答一下后一点
战舰的航速不仅仅取决于线形,还与功率、长宽比、吃水和方形系数密切相关。
大和的船型非常敦实,方形系数达到0.65以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的重量,但却确定了它本身是一种中速战列舰。本舰的方形系数是0.585,与历史上俾斯麦舰的方形系数大致相似,加之长宽比还略长于俾斯麦舰,在正常海况下,177000轴马力有很大可能将处于战斗排水量下(6万吨)的本舰提供30节的航速。
大和27.4节的航速是69000吨的战斗排水量时测出来的,比本舰重了近10000吨
命门的问题偶会修改的,昨天想了想,这种设计的确不是德国人的风格,就算是这个架空背景下拥有不俗实力的德国海军,仍旧需要做到全面防御。
star2000
发表于 2011-6-3 10:15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给个日本资料的来源或直接发上来吧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3 10:35
star2000 发表于 2011-6-3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给个日本资料的来源或直接发上来吧
本站的navweaps里面就有,截给你看
akagizuo
发表于 2011-6-3 10:40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3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简单回答一下后一点
我觉得航速主要和功率有关,阻力主要产生于横截面积和湿面积大小
尺寸相当的情况下,功率是绝对因素。航速与功率基本成3次方变化关系
如果航速从27节增加到30节,功率需要从150000马力提升到200000马力是起码的
Go229
发表于 2011-6-3 12:05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方形系数也很关键的,同吨位同功率的船方形系数不同航速相差很大。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1-6-3 16:02
防护图改好了,就是传不上来,系统说文件大小超过了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