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911
主题65
精华1
积分8874
金钱6733
贡献1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1-20
最后登录2025-5-1
在线时间6203 小时

少将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压催生的丸四计划
华盛顿海军条约废止后,美国海军开始了主力舰队的现代化,大批建造新舰以替代一战时期的超龄战列舰。1937年10月,2艘3.6万吨、装备9门406毫米炮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开工。次年5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决定新增20%的海军舰艇,4艘“南达科它”级战列舰随即开始建造,之后又是2艘装备9门406毫米炮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这样,从1937年到1939年初,美国海军在短短两年内开工了8艘新型战列舰,而日本只有2艘正在赶建的“大和”级战列舰。即使“大和”级的战斗力能“以一敌二”,日美新型战列舰战力之比也将达到1:2。
由于九段作战的决胜关键是主力舰队的对抗,作为主力舰队核心的战列舰编队力量相差如此之大,足以使日本海军不顾一切地开工建造新型战舰来拉平和美国的实力差距。1939年9月7日,日本海军宣布对美作战准备正式开始。同日,应用于今后6年造舰工程的“丸四计划”(“④计划”,或称“1939年海军第四次战备扩充计划”)定案,决定追加建造2艘“大和”级战列舰,预定计划案为110号和111号。
1939年第四次海军扩充计划造舰预算一览(辅助舰艇制造费?一般会计科目)
序号 舰种 数量 吨位 吨造价(日元)单舰造价(日元)合计造价(日元) 备注
101 练习巡洋舰 1 6,000 1,200 7,200,000 7,200,000 香椎号
102 急设布网舰 1 2,000 2,450 4,900,000 4,900,000 若鹰号
103 给油舰 1 5,000 1,200 6,000,000 6,000,000 洲崎号
104-109驱逐舰乙型 6 2,600 4,650 12,090,000 72,540,000 秋月型
110,111 战列舰 2 40,000 3,250 130,000,000 260,000,000 大和级三四号
112-129 驱逐舰甲型 18 2,100 5,050 10,605,000 190,890,000 注1
130 航空母舰 1 28,500 3,550 101,175,000 101,175,000 大凤号
131 飞行艇母舰 1 5,500 2,150 11,825,000 11,825,000 秋津洲号
132-135 巡洋舰乙型 4 6,600 4,000 26,400,000 105,600,000 阿贺野级
136,137 巡洋舰丙型 2 8,200 3,800 31,160,000 62,320,000 大淀级
138 潜水舰甲型 1 2,600 6,400 16,640,000 16,640,000 伊-11
139-153 潜水舰乙型 15 2,200 6,450 14,190,000 212,850,000 伊-15型,
154-163 潜水舰海大型10 1,600 6,550 10,480,000 104,800,000 伊-176型
164-169 扫海艇 6 700 3,800 2,660,000 15,960,000 第19号型 l
170-179 敷设艇 10 700 3,800 2,660,000 26,600,000 平岛型
180-183 驱潜艇 4 300 5,400 1,620,000 6,480,000 第13号型
合计: 1,205,780,000
注1:阳炎型3艘,夕云型12艘,岛风型1艘,128、129为2艘预算架空舰;
注2:153号为预算架空舰。
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第3、4号舰,110号和111号舰在主要数据上和“大和”级相当,只是针对前两舰在建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作了部分小改进。首先,随着磁性引信鱼雷的威胁上升,动力舱段的船底追加了两层1英寸厚的装甲,内侧也追加了一层0.5英寸厚的装甲。
针对前两艘“大和”舰在建造中发现的副炮弹药库防御不足、主装甲带支撑部有结构性缺陷等问题,110号和111号舰强化了舰体结构,细化区段划分,增加水密舱室,加强了副炮的防御能力,这些修改带来了大量的重量增加。但根据情报,当时世界各国并没有搭载主炮口径大于406毫米的战列舰的设计,“大和”级的防御是过剩的;同时,由于主机耗油量低于预期,“大和”级的续航力也超过了设计要求。110号和111号舰减少了燃油搭载量,削减装甲厚度为:舷侧400毫米,甲板190毫米,主炮塔540毫米,舰桥划分也进行了修改。原本还计划用新型九八式双联100毫米高炮取代八九式127毫米高炮,但由于100毫米高炮产量不足而并未实施。
110号舰“信浓”于1940年5月4日在横须贺工厂六号船坞动工兴建。1942年6月,由于机动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日本海军决定在已经完工50%的110号舰主甲板上安装一层机库、装甲飞行甲板及岛式上层建筑,改为重防御的舰队航母,搭载飞机47架。1944年10月8日,“信浓”号下水,11月19日完工,满载排水量达71890吨,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10天后,“信浓”号在驶往吴港途中被美军SS-311“射水鱼”号潜艇击沉,成为世界海军史上最短命的航母,正式服役后仅17小时。
111号舰于1940年11月7日在吴工厂动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资源匮乏及战舰地位下降而于1942年3月停工解体,其时舰体只完成了约20%。111号舰解体后,其双重船底被切割为五块,当作浮动栈桥使用。
除“大和”级3、4号舰,丸四计划设想的新造军舰还包括大型舰队航母1艘(“大凤”),飞行艇母舰1艘,乙型轻巡洋舰4艘,丙型轻巡洋舰2艘和练习巡洋舰1艘,甲型驱逐舰16艘,乙型(防空)驱逐舰6艘,甲型潜艇1艘,乙型潜艇14艘,海大型潜艇16艘,急设网舰1艘,给油舰1艘,扫海艇6艘,敷设舰10艘,驱潜艇4艘,共计80艘,总预算达到12.06亿元。加上1939年度临时军事费中追加的12艘杂船,代号分别为第101至第246号舰。
101号舰是延续1938年丸三计划追加预算中5890吨“香取”级练习巡洋舰的第三艘,命名为“香椎”号,在建造时即具有旗舰设施。102和103号舰分别是1600吨的急设布网舰“若鹰”号和4465吨的小型给油舰“洲崎”号,其中“洲崎”号专门用于运输航空汽油(挥发油),可以搭载足够同时供给2艘中型航母的挥发油。
进入1930年代,航空兵的威力已经引起主要海军国家的注意。阿比西尼亚战争后,英国海军率先开发出第一型专用防空驱逐舰C级,日本海军也积极研制类似的舰艇。最初的构想是建造成伴随航母编队的飞机救难舰兼反潜舰,并划分为新的舰种“防空直卫舰”;但在经费总额有限的情况下,驱逐舰在海军内部被简单地定义为鱼雷作战的工具。为通过预算审核,新型军舰仍称驱逐舰,但定名为“乙型驱逐舰”(防空型),以区别于“甲型驱逐舰”(舰队型)。
“乙型驱逐舰”装备的最主要武器是4座1938年定型的九八式双联100毫米/65倍径高平两用炮。由于身管长达65倍径,13公斤重的弹丸炮口初速达到了惊人的1000米/秒,远超过八九式127毫米高炮的720米/秒。火炮俯仰角从-10°到90°,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射速15发/分,火炮俯仰速度16°/秒,炮塔回旋速度为10°40′/秒,配备九四式射击指挥仪。
乙驱首舰被命名为“秋月”号,丸四计划中列入了第104到109号舰共6艘的计划。为提高续航力,他们加大了尺寸,满载排水量高达3878吨,与“夕张”号轻巡洋舰接近,最大航速达33节。荒谬的是,因为审核造舰计划的官僚们认定驱逐舰必须具有鱼雷攻击能力,以防空为用途的乙驱也不得不在中部塞进了一座累赘的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作为联合舰队最大、最好的防空驱逐舰,“秋月”级在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才投入使用,由于数量太少,已经无法逆转美军舰载机在数量方面的绝对优势了。由于技术复杂、生产速度缓慢,“秋月”级一共只完成这6艘。
作为统一鱼雷战应用的驱逐舰和潜艇依然是重要的舰艇建造内容。丸四计划将建造16艘甲型驱逐舰,其中112到114号舰为3艘“阳炎”级后继舰,115到124、126到127号舰为12艘2077吨的“夕云”级;而125号舰为1艘单独的2567吨的丙驱“岛风”号。
“夕云”级是旧日本海军甲型驱逐舰的最后代表作,大体上是阳炎级的微改版。主炮仰角由55°增加到75°,测距仪也改为高平两用,舰艉延长5米以减少海浪阻力。由于线型改良,实际航速达35.5节,携带相同燃料时比“洋烟”级具有更大的续航力。但甲型驱逐舰结构淡薄,对空防御力不足的宿疾也被该级舰继承下来了。
丙型驱逐舰实质是日本为追求航速与火力最完美结合而专门研发的“理想驱逐舰”。由于当时美国“本森”级驱逐舰的航速已经达到37节,日本海军要求丙驱的航速达到40节,同时装备6门127毫米炮和2座空前疯狂的七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舰政本部在“吹雪”级的基础上将舰体延长9米,舰桥采用“夕云”级样式,主炮为3座双联装127毫米炮,对空武器加强为28门25毫米机炮与4挺13毫米高射机枪。至于七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因为被认为“对东方人体格而言实在太困难”,最后更换为3座五联装型,一次齐射鱼雷数量高达15枚。由于采用的技术改进太多,因此先只建造一艘作为试验舰。
1941年8月8日,第一艘丙驱在舞鹤造船厂动工。日本有史以来航速突破40节的纪录只有在1920年由旧“峰风”级驱逐舰“岛风”号实现过,这艘唯一的丙型驱逐舰因而也被命名为“岛风”以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