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5006|回复: 4

坡伦火控系统(转)

[复制链接]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6-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方从左到右依次是:MKIVArgo型距离钟,Argo型自动绘图仪和坡伦陀螺稳定测距仪。

坡伦火控系统由一系列装置组成,其设计是为了解决对一艘远距离移动的战舰的跟踪问题。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火控计算机,可以根据敌舰不算变化的航向和距离解算射击数据。这些种由高处装备陀螺稳定仪的测距仪连续的告知敌舰的方位及距离,而Argo式绘图仪则会连续绘制出双方实时的航线。然而,这套先进并富有雄心的系统,在皇家海军中的配备则是艰难而缓慢的。

下面让我们依次来介绍这些元件,从数据测量,绘图到计算。并介绍这整个系统的运作,就像他的发明者坡伦预想的那样。


一:Argo型测距仪

Argo型系统首先需要一台光学仪器来持续并实时的提供目标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当光学测距仪在各国海军中普及并发展时,坡伦发现了一个问题:测距仪操作者很难在颠簸的战舰上同时瞄准目标并持续实时的报出敌舰的距离。这个问题后来人们用增加操作员的方法解决了,他们为测距仪配备了两名人员,一名负责瞄准敌舰而另一名则可以专心的测出敌舰的距离。而坡伦则在此系统上引入了陀螺稳定仪以使得其可以自动的保持平稳,利于更简便的跟踪敌舰。                                                                                         图注:左边的摇把可以用来调整测距仪以使其对准目标,而上面的杆则可以对其进行微调以使其持续跟踪敌舰的航向。通过旋转其右手边绿色靠手上面的圆形旋钮可以使他将右半边的视线对准敌舰。当他调整完毕并对当前的视野重合度满意时,便踩下踏板,将敌舰的方位和距离数据传递给自动绘图仪。在右手边距离调节旋钮的右边的仪器可以将标示出的敌舰数据传递给指挥所


就像别的英国测距仪一样,测出的距离被通过电线转换成非实时的电信号而传递下去,而敌舰的方位也同样的传递下去。当脚踏板踩下时,所有当前标示出的距离和航向数据将被保存下来

在一艘装备了坡伦火控系统的战舰上,当脚踏板被踩下后,下面的Argo型绘图仪将根据测距仪提供的距离和方位信号绘出敌舰的航线。


二.Argo型自动绘图仪

Argo系统偏向于对敌舰真实航线进行实时标定(而非只是像德雷尔系统那样标定敌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真实航线标定显得更为直观,它能实时绘出敌舰和我舰的航线,实质上,就是绘出了整场战斗的进程。这种方式可以清晰的记录出一场战斗的过程,可以作为很好的历史档案。但作者看来,它的提高火炮命中率的优势是否存在却值得怀疑。
                              图注:拿掉绘图板,可以看到左上角大量复杂的齿轮系统,而右下方这支笔则是负责绘出敌舰航线的,它可以根据敌舰方位变化的趋势而做到这点。

这种绘图仪由下方的硬质绘图板,上方的一系列滚轮和它们中间的铅笔组成。一只铅笔将在绘图板上绘出我方战舰的航线,通过那些滚轮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绘出战舰的各种航向变化。另一只笔则同样绘出敌舰的航向(它与第一只笔的初始距离可以通过一个旋钮自由调节)。通过滚轮间灵活的调整,转动,任何敌舰

的动作都可以在绘图板上被准确的描绘出来。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万一敌舰驶出了绘图板的范围,那么将不得不由操作人员认为扩大绘图板或是重新定位双方的位置。

Argo型自动绘图仪在这个系统中不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纵然其确实使得工作变得更直观,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绘图仪能够如何帮助我们呢?只是形式上吗?”


三.Argo“钟”

Argo”钟”是整个系统的灵魂,它包括了一个旋钮输入最初的敌舰大致距离,然后根据敌舰连续的数据解算出我方的射击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盘上的指针显示了当前一次测量的距离,方位以及大致航向等数据,这些数据经解算后被传递给联络人员输送给射击指挥所及各炮塔。

                             图注:MK4型Argo“钟”的表盘,最左边那个大型的表盘以其螺旋形的刻度线标定距离,两个指针分别指示目标当前距离和射击距离(两者的区别在于当前距离测量的误差以及计算出的射击提前量)。由左下方的旋钮可以输入距离修正值(提前量),并在左上方的小表盘中显示出来,然后使得距离表盘中的两个指针分开。旁边两个较小的表盘显示了当前距离的变化率(距离积分)以及方位。而这些会随时间缓慢调整示数,非常精确。右边比较复杂的表盘指示了我舰和敌舰的相对位置(最上方小的表示的是敌舰)。表盘上的旋钮可供设定我方以及敌方的速率(0~30节)以及两舰的相对象限角(即敌舰的象限角减去我舰的)。这总显得有些麻烦,毕竟由敌舰航向与我舰当前航向直线的交角就是这个角(意即无须去在意我舰的象限角)。最后一项是位于右下角的旋钮,当我舰作出了机动时,需要将其调至”TURNING”位置,直到回到直线航行状态后,再调回“STEADY”位置。



Argo“钟”是一项非常优秀,近乎完美的设计,但值得注意的一项例外是,一旦我舰的航向改变,则其将无法计算。这时便需要由人工来估算双方的相对航向角变化率。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6-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帖。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6-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见,倒是不错的资料。希望有更多更细的介绍。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百度里转的,原作者已无法考察,甚憾。链接在这里:http://hi.baidu.com/wolkencratze ... b2b214632798d2.html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6-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2-6-7 18:21 编辑

顶楼结论:“Argo“钟”是一项非常优秀,近乎完美的设计,但值得注意的一项例外是,一旦我舰的航向改变,则其将无法计算。这时便需要由人工来估算双方的相对航向角变化率。”

既然介绍的是Argo Clock MKIV,那么这个结论就不符合了,坡伦一本追求的就是"helm-free 任意转舵"。在MKIV之前的系统还没完全做到,但MKIV已经能做到了,这也就是一战后海军部舍弃德雷尔式而改采坡伦系统理论重新设计ADMIRALTY FIRE CONTROL TABLE - A.F.C.T.火控台的原因。

坡伦与德雷尔之争是个还在进行中的考古题,建议多看多听,但不要轻下结论。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0:39 , Processed in 0.0207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