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422|回复: 8

[资料文献] 公爵与勇士——皇家海军中命运最凄惨的装巡【转载】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29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2年,不列颠尼亚统治着海洋,太阳从不在大英帝国的上空落下。装甲巡洋舰,这种仅次于战列舰的舰种也被倍受皇家海军的青睐。当时各列强也都积极大量建造这种军舰。

背景
皇家海军于1897年,重新开始建造装甲巡洋舰,随着克虏伯装甲的问世,截止1901年,有不少于26艘在建或已批准建造。但皇家海军并不十分满意这些军舰,体形庞大的“克雷西”级和“德雷克”级火力不足。中型的“蒙莫斯”级更是倍受责难:在图纸上,比其为日本建造的“浅间”级和“出云”级,她们的火力或装甲都或多或少处于下风。这使得许多海军军官认为海军建造总工程师威廉.怀特爵士能够设计一艘完美的战列舰,但对装甲巡洋舰却不在行。由于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的事故,威廉爵士于1902年1月31日被菲利普.瓦茨所取代。瓦茨曾长时间在艾尔斯威克(Elswick)的船坞工作并参加了享有盛誉“艾尔斯威克巡洋舰”(Elswick Cruisers)的设计工作。因“尽可能的安更多火炮”而出名,而他的上台也被寄予厚望。自1898年7月以来,没有任何大型装甲巡洋舰被批准建造,只有9800吨的“蒙莫斯”级以及在图纸上的“蒙莫斯”改型。


1906年的“蒙莫斯”号

怀特爵士生平
威廉.亨利.怀特(William Henry White),1845年2月2日出生于达文波特。1859年通过考试进入皇家船坞。作为一个14岁的学徒,他的周薪只有3个先令,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将风帆战列舰“圣乔治”号改建为蒸汽动力的工程。
1863年,他被海军部授予奖学金并被推荐到新成立的海军建设皇家学院学习。一直到毕业,他始终是那里最优秀的学生。1865年,他回到故乡达文波特实习,次年被调到查塔姆船坞,以一名三等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战列舰“柏勒罗丰”和“大力神”号船体细节的设计工作。
见习期结束后,他进入海军部,主要为新设计做一些速度和重量上的计算。不久之后成为造船总工程师里德(Edward James Reed)的私人秘书。1870年11月,他作为一名讲师回到学校。2年后,他成为海军建造理事会的秘书,在这个位置上,他开始领导一些军舰的设计工作。
1875年3月成为总工程师副手,随后结婚并写了经典的《海军建造学手册》一书。但之后,他离开海军部,来到阿姆斯特朗公司,成为军舰建造分部的经理。负责在艾尔斯威克建造的巡洋舰。
1885年,他重新回到海军部,担任海军建造的总工程师。1888年,他主持设计了革命性的战列舰“皇家君主”级,以及后来的“雄伟”级。于1895年得到爵士头衔。
1900年7月3日是他生涯的转折点,正在建造的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在船坞内翻倒。尽管后来这不是怀特的过失(船厂主工程师私自并且不合理的在主甲板增加晒装品),但他还是承担了所有责任以及舆论的批评。
1901年4月,他提交了最后一个设计,战列舰“爱德华七世”号。同年12月6日,他宣布退休并于次年1月31日离职。
1913年2月27日,怀特爵士因中风去世。


在威廉.怀特爵士走后,军舰设计的思路大幅转变,瓦茨和海军部委员会准备采纳一种在排水量一定的前提下,降低干舷以使其安装更多火炮的方案。在1902-03年度新舰的设计工作开始前,在“蒙莫斯”级舰上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非渗碳舷侧装甲在02年3月的实验中被发现,无法象当初设想的那样抵御6英寸炮弹。所以“新蒙莫斯”型的装甲被紧急增加至6英寸,再加上其他改进,新舰定名为“德文郡”级。



1902年3月17日和18日的会议中,“新蒙莫斯”的改进被再次讨论,并主要围绕着“3a”和“3b”这两个较大型化的设计。前者将会装备8门190毫米和8门152毫米舰炮以及152毫米装甲。190毫米主炮被安装在一前一后两个双联炮塔内和两舷的4个单管的炮位,152毫米炮被安置在主甲板的炮郭中。“3b”方案拥有6门234毫米英寸舰炮,被安置在一前一后两个单管炮塔中,船舯部两舷各一座双联炮塔。152毫米火炮的布局与“3a”方案一样。就外型而言,“3a”设计与她同时期的对手“沙恩霍尔斯特”非常相象。

新型的7.5英寸炮作为大型装甲巡洋舰的主炮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较大的“3b”方案明显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并成为1902-03年度装甲巡洋舰的基础。1902年4月2日,海军大臣和海军兵器总监等人出席了一场会议,之后主管材料的海军上将梅给菲利普.瓦茨提出了新装甲巡洋舰设计要求和细节:
武装仍然为6门234毫米和8门152毫米舰炮,后部主炮至少拥有240度的射界,舷侧主炮可以向前和向后射击并在500码处或更近的地方交叉。152毫米炮被安装在主甲板上,拥有140度射界。尽可能多的安装3磅炮和37毫米自动炮。一或两间水下鱼雷发射舱,每间鱼雷发射舱安装2具457毫米发射管。



装甲问题也被关注,装甲带使用克虏伯渗碳装甲,从舯部的152毫米向船艏减少至102毫米,向船尾减少至76毫米。234毫米炮被覆以152毫米装甲,如果条件允许,正面最好178毫米。舷侧的装甲带延伸至152毫米炮炮位。主甲板装甲至少38,152毫米炮位的上下甲板拥有额外装甲。通风口51毫米装甲。

随后,重量将被计算出,包括一个可供选择的装备178毫米舷侧装甲的方案,其他装甲不变。载煤在图纸上仅为1000吨,但事实上煤舱拥有搭载2000吨的能力,和“德雷克”级相差无几。
在救生艇的搭载方面,海军部强调了足够的数量和大小以搭载所有的船员。当时流行一条谚语:“想了解一条船,就看她的小艇。”(A ship is known by her boats)较大的小艇被用来携带火炮,发射鱼雷和布雷。一种17米和另一种12米的蒸汽艇执行此类任务。事实上,她们被当作一种小型军舰独立使用。然而吊运这些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艘17米蒸汽艇足足有20吨重,而且她们的存放也影响了设计,尤其是在这些3-4烟囱的巡洋舰上,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这种问题类似于现代军舰存放水上飞机和直生机)海军上将梅建议放弃使用17米英尺艇,使用单一的12米和新型的14米蒸汽艇。这样就可以使用较轻的后桅和吊车,也进一步降低了船面重量。

和“蒙莫斯”级一样,1902年设计和建造的装甲巡洋舰都没有用来作为旗舰,所以也没有后部舰桥。而前部舰桥可以选择性的安排一个较高的遮蔽甲板,并在其上设置司令塔以获得广阔的视野。或者安排一个较矮的遮蔽甲板,依次向上安放司令塔和舰桥。司令塔由229或254毫米装甲保护。

全速航行要求达到23节,和先前的几艘一样,在大洋中航行时,速度不少于20节。在锅炉方面,有4种安装方式,分别是全水管锅炉,4/5的水管锅炉和1/5的火管锅炉以及全火管锅炉。此时,“德文郡”级和“英王爱德华七世”级都采用了混合锅炉。和美国海军一样,皇家海军也使用向内旋转的螺旋桨,但由于机动性和质量的问题,遭到了相当的批评。

设计过程
4月中旬,瓦茨任命巡洋舰专家克洛斯夫德(C.J.Croxford)来负责6门单管234毫米炮6角型布局以及短艏楼的设计。之所以考虑6角型布局而非舯部的双联炮塔,也是为了避免弹药库分布在舯部高温的主机室之间。最初的设计装备152毫米装甲和12米蒸汽艇。4月22日,瓦茨告诉克洛斯夫德新设计的尺寸为146米长,22米宽,吃水8米,排水量13000吨,25000马力和23节航速,而克洛斯夫德建议吨位增加至13130吨。尽管最初的方案装备8门6英寸炮,但事后证明,有余地塞下10门。

5月初,4份草图准备就绪。12日,海军大臣,瓦茨和兵器总监迈克罗德(Macleod)海军上将一起讨论了这些设计方案:
A方案和最初的设想相近,152毫米装甲,234毫米炮成6角型布局,10门152毫米炮和一个高而短的艏楼。
B方案没有艏楼,7门234毫米炮,前向一个双联炮塔。
C和B相近,但只有8门152毫米炮,使用“蒙莫斯”那样的双联炮塔并放弃主甲板上的装甲。
D也与C相似,但全部使用火管锅炉,导致船体体大幅延长。

5月12日的会议最终决定使用A方案,其他方案被放弃的原因是双联炮塔超重,较矮的船艏影响试航性。152毫米炮位最好使用炮塔,这样方便军官指挥,但并不减少数量,仍可安装10门。

5月15日,瓦茨草拟了4个A方案的改进型,A1使用全水管锅炉,A2使用4/5的水管锅炉和1/5的火管锅炉,A3使用全火管锅炉。在会议上,炮塔装甲被增加至7.5英寸,副炮延伸至后部发动机室以获得更广阔的散布。船舯部的轻型火炮减至4门,需要50英尺的吊车来吊运56英尺长的蒸汽艇。



吨位上,A1方案13100吨,A2方案13500吨,而A3方案达到了14600吨和162米长,瓦茨设想用A3额外的长度加装2门152毫米炮,重量相应增加60吨。但如此长的船体也并没有多少船坞能容下。她的速度需要达到23节,和混合锅炉式相比,她的锅炉房需要61米,如果用混合式的46米锅炉房,仅能输出20000马力和20节的航速。A2方案的混合式锅炉可以达到到23500马力,预期航速22.33节。还有,工程主管则强调了4烟囱的必要,即便这会导致小艇存放,吊运等问题。

新舰将被命名为“爱丁堡公爵”号和“黑王子”号,并使用20台巴伯考克和威尔考克斯(Babcock & Wilcox)水管锅炉以及6台火管锅炉,前者提供18500马力,后者提供5000马力,在03-04年度的后续舰中,水管锅炉改为19台亚罗式。

由于空间所限,仅保留一间鱼雷发射舱,234毫米炮弹储备由150发每门减至100发,152毫米减为150发每门。5月末,2000吨载煤量中的1250吨被划入军舰的排水量中,而不是原先的800吨,使得A1达到13550吨,A2达到13950吨。
武备上,维克斯公司在当时处于领军地位,阿姆思特朗公司也被告知他们的火炮要与维克斯公司兼容互换。9.2英寸主炮塔从“克雷西”级发展而来,使用分装弹头和扬弹机,同时转送28发炮弹(可能32发),每个炮塔重约47吨,加上装甲后达到66吨。火炮为Mk .10型,47倍径。在无烟火药到来之前,并不十分精确。


1909年的“公爵”

设计基本上于02年8月拍板,尽管使用混合锅炉损失了一定速度,但A2方案仍在最后胜出。此时,兵器总监,作为一名优秀的炮术军官,建议使用身管更长的火炮。尽管该建议并没过多的影响设计,但没有被设计师所采纳,他不得不等到1904-05年度的“米诺陶”级来安装他的50倍径234毫米炮。而副炮采用了新型的Mk.11型50倍径152毫米炮。近距离为20门3磅炮,16门安装在前部和后部的遮蔽甲板上,每侧4门。前后以及船舷前部的主炮上也各有一门。除此之外,还有7.7毫米的马克辛机枪用于登陆时使用。跳帮战时使用的斧头和长矛被取消,但仍装备了90把海军用剑。当然,旧时登船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些武器也不太可能有用武之地。

尽管无法在舷侧安装两间鱼雷发射舱,但不久,迈克罗德又有了新的想法,随着德国人成功的在船头和船尾放置潜射鱼雷管。英国人也立即采取了同样的措施,3具457毫米英寸鱼雷发射管尾部1具,舷侧的鱼雷舱2具,18枚鱼雷存放在鱼雷舱内。2艘14米蒸汽艇也装备了356毫米鱼雷,备用鱼雷6枚。其他的小艇也或多或少的装备了武器:2艘蒸汽艇和一艘11米手划艇个装备一门3磅炮,13米手划艇装备一门12磅炮,3艘10米舢板各装备一挺马克辛机枪。除此之外,小艇还可以携带水雷,用来保护锚泊时的舰队。

动力装置和同时期的英国大型军舰一样,使用双轴4缸三膨胀发动机,全速时135转每秒。煤舱的布局尽可能提供给船体额外的保护,但舷侧炮塔的传递室仍然缺乏防护。辅助动力设备为电传动,6台105伏电压,600安电流的发电机安装在两个相临的隔舱内。

在234毫米弹药供应方面,船头和船尾有相应的弹药舱存放药包和弹头,还有大约1/3的弹药被安置在通往升降机过道两旁的准备室内,每门28发的炮弹(可能32发)被放置在炮塔座圈内随时提供使用。152毫米弹头的供应由电力驱动,皮带传动,电动机与弹药被严格的隔离开以防止意外发生。同样因为安全隐患,在弹药库通往152炮的通道上没有设置弹药准备室,除少量立即使用的火药包外,大部分由人工方式进行传递。尽管英国人为防范敌人的炮弹以及火灾,对弹药的储藏和传送做了大量的安全工作,但随后的事实对于英国人来说,却是一种悲剧性的讽刺。

最后阶段,设计人员增加了舵机的保护,这是一个极具先见的措施,在随后1904年8月14日的蔚山海战中,俄国装甲巡洋舰“鲁吕克”号或多或少因为舵机的失效而损失。

最初两舰的合同在02年10月签定,建造周期为两年半,“爱丁堡公爵”号在彭布鲁克(Pembroke)船坞建造,“黑太子”号泰晤士钢铁公司(Thames Steel Works)建造。彭布鲁克后来又建造了两艘更大的军舰,“勇士”号和防御号。而泰晤士钢铁公司,这家河畔最后一家大型船厂,在1912年完成战列舰“雷鸣”号后破产。尽管海军部极力的想挽救这家大型船厂,不断的给予定单,但较低的工资水平无法留住高技术工人,使得船厂缺乏竞争力。为了保证合同,泰晤士钢铁公司增加了滑道的强度。

副炮的变化
1903-04年度的新舰事实上和她们的前任一样,但是副炮的变化让她们自成一级。副炮放弃轮廓炮的形式而采用炮塔化早在先前两舰完成前就已确定,同时位置也由原来的主甲板上移一层至上甲板,因为“克雷西”级和“德雷克”级副炮位置过于低矮,主甲板上的152炮仅比海面高出3.7米,这严重制约了火炮的射击。03年5月的会议上,瓦茨成功的辩论,使其他人相信“公爵”在这方面没有问题,船体纵摇不明显,尽管横摇稍微严重。但和怀特爵士设计的船相比,他的副炮位置靠后,行驶时船艏溅起的浪花对其影响不大。如果一定要加以改正,瓦茨建议采用最初的C和D方案,将4座“蒙莫斯”级的双联炮塔安装在上甲板。但没有结果。直到04年3月,才决定不在1902-03年度的军舰上做大幅改进,这些价格不菲的军舰每艘花费398000英镑,一半要从当年的海军预算中划出,这不得不牺牲一些其他的建造项目。而随后的4艘,价格降到250000英镑一艘。最初的想法和瓦茨建议的一样,3月30日,在咨询完海军巡洋舰战队的军官(包括杰立科舰长)后,考虑使用单管45倍径的190毫米主炮为新舰的副炮(炮塔改自“德文郡”级),不久火炮改为新的50倍径。新舰和后来的“米诺陶”极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90毫米炮的炮塔有203毫米装甲保护,而234毫米炮却只有190毫米装甲。载煤量因为新副炮占用的空间而减少。

建造基本上很顺利,有些船甚至提前完工,在07年4月之前,所有船全部入役。由于重量上的严格控制,完工时,“公爵”级仅有12600吨,“勇士”级13280吨。但此时,无畏舰已经完成,全巨炮理论下的装甲巡洋舰,也就是后来的战列巡洋舰“无敌”级也已对外公布,意味着这6艘船已经过时。但是,无畏号在建成之后的几年里,没有新船开工,而这些装甲巡洋舰是海军强权的象征,纳税人的金钱,所以也得到了不少关注。


“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蒙大拿”号

和同时期其他各国装甲巡洋舰相比,公爵和勇士比德国建造的“沙恩霍尔斯特”级强大,远远超过法国人建造的埃德加.基奈(edgar quinet)级(仅装备193毫米炮,建造周期超长)。尽管日本的“筑波”号和“生驹”号火力强大,但航速较慢。意大利的阿马尔菲(Amalfis)级仍然停留在图纸上。只有美国的“田纳西”级不大不小的震惊了英国海军部,美国人曾打算安装16或12门178毫米副炮,但最后他们没这么做。


勇士与公爵的建造情况
爱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 彭布鲁克船坞 1906年1月20日竣工 1920年拆除
黑太子(Black Prince) 泰晤士钢铁公司 1906年3月17日竣工 1916年5月31日击沉
阿基里斯(Achilles) 阿姆斯特朗公司 1907年4月22日竣工 1921年拆除
柯克伦(Cochrane) 费尔菲尔德造船公司 1907年2月18日竣工 1918年11月14日失事
那塔尔(Natal) 维克斯公司 1907年3月5日竣工 1915年12月30日失事
勇士(Warrior) 彭布鲁克船坞 1906年12月12日竣工 1916年6月1日击沉


意大利阿马尔菲级装甲巡洋舰

同一时期的各国装甲巡洋舰
爱丁堡公爵(英国) 勇士(英国)筑波(日本)埃德加.基奈(法国)
标准排水量(吨) 13500 13550 13750 13874
全长(米) 154.08 154.08 134.10 158.90
宽度(米) 22.40 22.40 22.8 21.51
吃水(米) 7.92 7.62 8 8.41
发动机 2台立式4缸3膨胀发动机 2台立式4缸3膨胀发动机 2台往复式蒸汽机 3台立式3膨胀蒸汽机
功率(马力) 23000 23000 20500 36000
航速(节) 22.25 23 20.5 23
燃料 2150吨煤炭 2000吨煤炭 2000吨煤炭 2260吨煤炭
武装 单管234毫米45倍径炮6座,152毫米炮10座,3磅炮22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单管234毫米45倍径炮6座,单管191毫米50倍径炮4座,3磅炮26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双联305毫米炮2座,152毫米炮12门,120毫米炮12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双联190毫米50倍径炮2座,单联10座,单管65毫米炮20座,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装甲(毫米) 水线76-152,舱壁51,主甲板19-25,下甲板19-38,上甲板25,司令塔245,炮塔152,炮塔座圈74-172 水线76-152,舱壁51,主甲板19-25,下甲板19-38,上甲板25,司令塔245,炮塔152,炮塔座圈114-191 水线203,甲板51,司令,203炮塔180 水线90-170,甲板45,司令塔200,炮塔200
人员 700-850 700-850 879 859-892

田纳西(美国) 阿马尔菲(意大利) 沙恩霍尔斯特(德国)
标准排水量(吨) 14500 9832 12781
全长(米) 153.8 140.5 144.6
宽度(米) 22.2 21,1 21.6
吃水(米) 7.6 6.9 8.37
发动机 2台立式三膨胀发动机 2台立式4缸三膨胀蒸汽机 3台立式三膨胀发动机
功率(马力) 23000 20000 30000
航速(节) 22 20 23.5
燃料 1975吨煤炭 1560吨煤炭,70吨重油 2000吨煤炭
武装 双联254毫米40倍径炮2座,单管152毫米50倍径炮16门,单管76毫米炮22门,3磅炮12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双联254毫米45倍径炮2座,双联190毫米45倍径炮4座,76毫米40倍径炮16门,47毫米炮2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8门210毫米40倍径炮,6门150毫米40倍径炮,18门88毫米炮。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毫米) 水线127,甲板38,司令塔229,炮塔229 水线80-200,甲板51,司令塔20-180,炮塔140-160 水线76-152,甲板25-64,司令塔25-102,炮塔38-203
人员 856 684 764


试航和和平时期的服役情况
试航基本上非常成功,6艘中的5艘达到了设计航速,在服役时也是如此,剩下一艘的往复式发动机在试航时故障,但随后的实验也令人满意。有时,发动机室的弹药通道温度非常高,高昂的艏楼使其能够在海上保持航速,但“公爵”级的152炮和预想中一样非常的湿,横摇较快,影响射击。而“勇士”级却比较平稳,她上甲板的副炮可以在任何海况下射击,被英国人认为是最好的巡洋舰。由于缺乏作为旗舰时的设施,她们经常被较老的“德雷克”级所领导,直到后续舰“米诺陶”极出现之后,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才有所改观。



随着越来越多的战列巡洋舰服役,旧式装甲巡洋舰逐渐被移师海外,第一巡洋舰分队加入地中海舰队(1914年,第一巡洋舰分队拥有“防御”号,“勇士”号,“爱丁堡公爵号和“黑太子”号。第二巡洋舰分队在大舰队中,包括“香农”,“阿基里斯”,“纳塔尔”和“柯克伦”号)。这些船此时仍有相当的价值,可以做无畏舰队的前哨,在两军逼近时,欺负对方的轻型巡洋舰。但由于她们设计时是用来配合旧战列舰,所以伴随无畏舰时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战巡时,更处于打不过,跑不掉的尴尬境地。 一战早期经历
在开战的头几天,海军上将特鲁布里奇(Troubridge)很委婉的拒绝用他的第一巡洋舰分队对抗“哥本”号战列巡洋舰,并因此遭到军事法庭审判。与1939年海军准将哈伍德不同,特鲁布里奇的巡洋舰面对战巡时,没有任何速度优势,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住“哥本”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分队的巡洋舰一艘接着一艘的编入斯卡帕湾的大舰队,她们形成了舰队的主要侦察力量。大舰队自身有一个轻型巡洋舰分队,第4巡洋舰分队,她们主要用于战术侦察和反驱逐舰的工作。其余的3个轻型巡洋舰分队被分派给战列巡洋舰。相比之下,德国人为数不多的装甲巡洋舰,在损失掉“布吕歇尔”,“沙恩霍尔斯特”和“格耐森诺”等舰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经历了1914年的克罗内尔海战后,不少英国装甲巡洋舰的副炮做了一定改进。“德雷克”级主甲板上副炮的被全部拆除,6或8门被重新安置在上甲板,2门可能安装在遮蔽甲板上。而“公爵”级的152炮也处于这种尴尬的位置,很多人遗憾当初没有选择“勇士”级那样炮塔化的190炮作为副炮。

1915年12月30日,“纳塔尔”号在苏格兰北部的克罗默蒂(Cromarty)爆炸损毁,主桅杆下部接连发生两次巨大的爆炸,随后在更前面的地方又发生两次较小的爆炸,这几次爆炸殃及到左舷的弹药通道,但幸运的是,没有波及到前部弹药舱。爆炸引起了火灾,五分钟之内,船体开始左倾,右舷船底也露出水面。当时,舰上有超过100名军官和水手在岸上,3名军官和253名水手在爆炸中获救,但仍有340人丧命,包括很多军官和平民访客,他们当时正在军官休闲室内参观一个摄影展,死难者中还有一名儿童。事后调查发现,当时船上放有许多旧的无烟火药,有些甚至是1904年生产的。最后这起事故被认定为体制问题。因为对于可能存在缺陷的火药,海军没有直接做丢弃处理,而是拿来后重新进行测试。

1916年春,第二和第一巡洋舰分队都隶属于大舰队,她们的指挥官分别为海军少将希斯(Heath)和阿巴斯诺特(Arbuthnot),前者资质平庸,而后者较为杰出,对于效率,纪律以及训练的要求非常高,这自然也不讨水手喜欢。在此之前,他曾任第2战队下属的第2战列舰分队司令,指挥4艘“猎户座”级战列舰。在1914年12月6日,德国对斯卡保罗市(Scarborough)的炮击中,他的编队在大雾中隐约发现了火光,结果在等待海军上将瓦伦德(Warrender)命令的时候错失战机,放跑了德国人。所以调任装甲巡洋舰分队司令自然被认为是降级。当然也因为巡洋舰分队过于松懈,需要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管。在当时的战术设想中,装甲巡洋舰应该沿着战列舰非交战一侧的前方,但阿巴斯诺特不这么想,他告诉贝蒂旗舰舰长查特菲尔德(Chatfield),届时他会大胆的前出至战列巡洋舰交战的一侧,后者力劝无果。

复仇
1916年5月30日,第一巡洋舰分队的“防御”号(旗舰),“勇士”号以及2艘“公爵”级从克罗默蒂起航。从这一港口出发的还有第2战列舰分队,以及第11驱逐舰分队大部。次日,与大舰队汇合。此时,第一战队位于整个舰队的右侧,主要侦察线的西南位置。这条侦察线位于战列舰前方10英里处,每艘负责侦察的巡洋舰间隔8英里,从左至右分别用字母A到K表示。从杰立科的旗舰上望去,第一分队的巡洋舰占据了D到G的位置。当贝蒂与德国人接触后,大舰队在14:43从14节加速至17节,12分钟后升至18节,15:22分至19节,15:59分至20节。在15:02,掩护部队被命令加速前进,并和战列舰编队保持16英里距离。但事实上,并未拉开这一距离。

在大舰队主力奔向战场的同时,能见度也越来越差。巡洋舰互相靠拢,黑太子位于右边的G,旁边是“公爵”,接下来的“防御”和“勇士”形成紧密队型。16:40杰立科收到发现公海舰队的电报。预计18:30左右看见公海舰队。17:35,“黑太子”号第一个发现德国军舰的身影,情报被迅速上报,但此后又没发现价值的情况。直到17:47,“防御”和“勇士”在她们船头左侧发现了多艘德国轻型巡洋舰。这些德国巡洋舰属于第2侦察组,她们此时正在追击英国轻型巡洋舰“切斯特”号,随后左转,前来攻击阿巴斯诺特的巡洋舰。在很短的时间内,德舰被东面的第3战列巡洋舰分队发现,并立即遭到攻击,“威斯巴登”号重创停车。在此阶段,战局基本上按事先计划的那样进行,贝蒂的战巡正以25节的高速从西南方向驶来,尽管还无法看清德国人的主力,但大鱼已经上钩了。

“黑太子”号在17:42向左转向,而“公爵”正试图跟住她的旗舰。18:01,阿巴斯诺特指挥着他的军舰直接朝“威斯巴登”号驶去。并在18:07和18:15分别遭到德国战巡和先导战列舰的攻击。尽管攻击“威斯巴登”的火力比较精确,但不知不觉遭到了至少5艘德国主力舰的集中攻击。在6000码的距离上,“防御”号被至少7发大口径炮弹,3发中口径炮弹命中。18:19,大火从尾部沿着“防御”的弹药输送通道散开,然后爆炸,有人隐约看见她的船头以60度角沉入海中。

此时,勇士号也遭到重创。她先是被“威斯巴登”号命中,自己也在不断攻击后者,但却没有注意到5艘德国战列舰将炮口对准了她,紧接着15发大口径炮弹,6发中口炮弹径命中了她。大部分打在了主甲板上,但有一发命中了水线处的152毫米装甲,穿进左发动机室后又一路从右发动机室的船底穿出。就是这发炮弹最终击沉了她,一些幸存的人员试图通过发动机室的水密门,但大火和蒸汽阻挡了他们,最后他们通过前部的梯子安全撤离,留下身后地狱般的场景:海水拥入,喷溅的高温蒸汽,四处乱飞的电火花和仍在工作的发动机。另一组8人,包括一名低级工程师,被孤立在这可怕的“地狱”,他们组成人链,硬是通过了发动机,最后仅有3人幸存,但最终获救。

“勇士”大约在18:47退出战场,她能有很多人员幸存,多亏了此时正在原地转圈的“厌战”号战列舰。她吸引了大量炮火,尽管所有炮塔都被击中,但无一击穿,因为失去电力,所有工作只能以人工方式进行。不久“勇士”看见“黑太子”在她后方4英里处,周围的友舰也越来越多。然而,英国海军条令规定,在战斗结束之前,重创的军舰必须用自己的动力航行。她一度用自己的动力一瘸一拐的蹒跚而行,但发动机逐渐减慢,并最终停止工作。在20:00,她发出了寻求拖航的请求。40分钟内 “恩格丁”(Engadine)号拖着大半被淹没的巡洋舰,以8.2节的速度朝阿伯丁方向航行。在“勇士”上,总共有71人死亡,19人死在发动机室,剩下的大部分死在主甲板上,另外还有36人负伤。

“公爵”为了避让战巡,转向东面,排在了整个大舰队的前方。她的主炮打了5次齐射,可能是朝“威斯巴登”号射去。在19:14,她加入了第二巡洋舰分队的队列。此后,除了向疑似有潜艇的水面射击以外,基本上作为旁观者欣赏这次史无前例的大会战。

在这场血腥的较量中,第一分队命运最惨的要数“黑太子”号。在战斗开始前,她和“切斯特”号在大舰队前方警戒。17:42,在看见贝蒂的战巡后,她左转离开原有位置。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再注意到她。20:48,有人收到她发出的电报,说遇到潜艇。此时她的位置可能在大舰队尾部17英里处!之所以落后这么远可能是因为发动机故障。18:12,她被“边境总督”号命中。大约在23:36,与“莱茵兰”交火并命中对方2发152炮。于次日00:12,被击沉。

第二轻型巡洋舰分队,“伯明翰”号上的军官记录了一些内容:“在向“威斯巴登”号开火之后,我分队赶上了一群驱逐舰,她们可能是第12驱逐舰队,还有一艘“爱丁堡公爵”级巡洋舰。在右舷,出现了一艘无法航行的德国驱逐舰,我们和那艘“公爵”级开火,不久停止射击。4艘驱逐舰上前把她解决了。”毫无疑问的是那条德国驱逐舰是V48号,她先前被“鲨鱼”号重创。在19:45遭到第二轻巡分队的攻击。随后“黑太子”与德国轻巡发生激战,可能命中“汉堡”号和“埃尔平”号。20:00至午夜,13驱逐舰队和“马尔博罗”号战列舰注意到一艘装甲巡洋舰在她们右前方。23:00,“活跃”号上的人员生动的报告了当时身后一英里处发生的战斗。战斗发生在一个巡洋舰分队和一艘4烟囱,3桅杆的军舰之间,后者起火并损失了一个烟囱,十多分钟之后沉没。然而“活跃”号当时在第2战列舰分队之后,不太可能分辨出敌友,时间也不符,换言之,那艘沉掉的船不是黑太子。但可以推测的是:
22:15,“双子星”号和11驱逐舰队对阵“汉堡”,“法兰克福”和“皮劳”号
22:35,第2轻巡分队对阵第4侦察小组
23:30,第4驱逐舰队攻击德国货船
午夜,“黑太子”遭遇德国舰队
大约在23:30,德国战列舰切入英国人的尾迹,遭遇英国第4驱逐舰队。在这段时间内,“黑太子”命中“莱茵兰”号2发炮弹,其中一发打掉了她一半的探照灯。尽管“黑太子”多次加入战斗,但仍摸不清混乱的态势。00:08,“图林根”号发现了“黑太子”号。由于有德国轻巡在附近,这艘战列舰没有贸然开火。当时距离为1000码,接着“黑太子”转向,“图林根”发射照明弹并判定其身份后开火。第一次其射就敲掉了她的后炮塔,其他德舰随即也加入战斗。“黑太子”射了2或3个其射,无一命中。她曾试图发射鱼雷,但最初几秒的战斗已完全将她打残,前炮塔被击毁,整条船从头到尾燃起大火。失控的她摇晃着转了半圈后爆炸沉没。在5艘战列舰的打击下,“黑太子”被命中15发大口径和6发其他口径炮弹,整个过程最多持续了4分钟。

00:10,“马尔博罗”号注意到一个巨大的爆炸。不过,在德国宣称击沉一艘“克雷西”级之前,没人注意到“黑太子”已经从海上消失。一些残骸包括一艘救生艇随后被捞起。一般性,沉没船只附近总或多或少有些幸存者,德国的后卫驱逐舰捞起了一些落水者,但没有一人来自“黑太子”号。随后的几个小时,也没有一艘英国军舰驶进沉没地点。

夜间作战在皇家海军中十分重要,作为一艘起侦察作用的巡洋舰,应时刻与主力保持联系,而驱逐舰队中除了旗舰外都应保持无线电静默。但遗憾的是“黑太子”号没有作到这一点,考虑到这场海战出现多起无线电故障,仅仅责备她失职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没有人活着回来,讲述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恩格丁”号拖着“勇士”走了一晚上。情况越来越糟糕,风浪增大,没有动力就只能有手泵排水,转舵也只能以人工方式进行。军舰吃水增加,上甲板的破口也开始涌入海水。更多的拖船前来支援,但仍需数小时才能到达。从02:00至04:00,尽管抽水机不停的工作,但仍无法阻止情况恶化,此时干舷只有两英尺,主甲板侵入水下,波浪不断涌向上甲板。拖曳航速降至6节。

6月1日,07:15,舰长莫尔蒂诺(Molteno)决定弃船,他命令水上飞机母舰断开缆绳。“恩格丁”号并排停在“勇士”号旁,在随后的70分钟里,720名船员和34名伤员转移到“恩格丁”号上。为了保证安全,“勇士”关闭所有舱们以尽可能的保存浮力,为转移赢得时间。08:00,“恩格丁”离开“勇士”,于次日01:35抵达罗赛斯(Rosyth)。随后,第2巡洋舰分队又被派出,徒劳的搜索早已沉没的巡洋舰。在罗赛斯,“勇士”号上的幸存人员对“厌战”号表达了感激之情。后者对他们的生还起到了很大作用。后来大部分人员被调到大型轻巡洋舰“光荣”号上服役。

尾声
在日德兰结束后,所有的装甲巡洋舰从大舰队的侦察部队中消失,转而执行巡逻任务。随后改为护航任务,拱卫大西洋上的生命线。在日德兰海战爆发时,“阿基里斯”号正在接受改建。1917年3月16日,重新参加战斗,在武装商船“邓迪”(Dundee)号的帮助下,击沉了袭击舰“美洲豹”(Leopard)号。当然她并不适合执行此类任务,小巧的轻型巡洋舰更容易胜任。莫尔蒂诺舰长后来调任“香农”号指挥官,在1917年12月12日支援斯堪地那维亚船队。这次行动再次证明装甲巡洋舰无法快速有效的进入或退出战场。

停战后3天后,“柯克伦”号在玫西(Mersey)失事,由于被认为没有利用价值,没有展开救援行动。在服役了11和13年后,仅存的两艘也进入了拆船厂。她们的设计师克洛斯夫德于1929年3月从海军部退休。

为什么装甲巡洋舰在日德兰失败?而东乡的装甲巡洋舰在对马海战中成功?这是两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装甲巡洋舰最多在水线带装备6英寸装甲,无论在05年还是16年,她们都一样脆弱。法国人认为装甲巡洋舰应该“能做任何事”(Navires a tout fare),但她和她们英国的同行却做不好任何事情。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3-5-2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年和1914年技术条件差别太大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东乡的对手是毛子,而英国人的对手是德国人。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5-2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 发表于 2013-5-29 10:00
1905年和1914年技术条件差别太大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东乡的对手是毛子,而英国人的对手是德国人。 ...

英国人的思路似乎一直有问题!
让装巡和战巡参加主力舰之间的对决,难道不知道它们的壳很脆吗?

装巡和战巡就不是用来对付主力舰的,它的猎物应该是敌方的巡洋舰!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5-3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jlsrc 发表于 2013-5-29 11:55
英国人的思路似乎一直有问题!
让装巡和战巡参加主力舰之间的对决,难道不知道它们的壳很脆吗?

问题是装巡在1905年的表现太出色了,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当时战场上的前无畏。日本人将春日和日进号编入战列线的作法表明装巡足以胜任当时主力舰的对决任务。那么英国人在总结了对马的教训后,将这一“成功”经验运用到日德兰上也不足为奇。不光是英国人,德国人也这么干了。只不过德国人的BC在日德兰的表现力压他们的英国同行。
没有哪一位舰队司令不希望自己舰队的火力强大,那么就没有哪位指挥官能抵御自己的战列线上增加若干艘火力可以媲美战列舰的军舰的诱惑。
另外,我一直认为德国的塞德利茨号才是世界上第一级高速战列舰。
崖山之后无中国,煤山之后无中华,甲午之后无海军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5-3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不是裝巡的錯, 錯的是運用它們的指揮官
尤其是面對無畏型戰艦普遍航速都較快, 裝巡已經沒有多少速度優勢
更不用說剋星-戰巡了
基本上裝巡像艦隊中的雞肋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2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拿ACR参加主力战对抗BC,不死才怪了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6-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防御号真是悲剧,居然连一个都没有活下来。那三条战巡好歹还活了两位数的呢。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转载这篇文章吗?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换了帝国海军举世无双之舰队决战型甲巡恐怕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茫茫沧海皆兄弟,奈何风雨乱人间.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0:41 , Processed in 0.0269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